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烟台市名人>蓬莱区名人

刘光鼎

刘光鼎人物照片

蓬莱名人刘光鼎介绍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

刘光鼎(1929年12月29日-2018年8月7日),山东蓬莱人,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刘光鼎1948年9月参加革命;195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随即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2年;1958年组建中国第一个海洋物探队,任队长;1964年任地质部海洋地质所地球物理研究室主任,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技术负责人,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综合研究大队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任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司副司长、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副局长;1989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1993年当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1998年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8年8月7日下午18时,刘光鼎逝世,享年89岁。

刘光鼎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与海洋地质、石油地质研究。

刘光鼎人物生平

1941年9月,刘光鼎得到表伯收留,到北京读中学,先后在竞存中学、成达中学读初中,在辅仁中学读高中。

1947年高中毕业;全国高考后,他被山东大学录取并获得物理系奖学金,遂自北京去青岛就读。

1948年5月,他回到北京后,经杨赓和介绍,在张硕文领导下,参加学生运动和地下党的活动。

1948年9月9日,由张硕文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取北京大学物理系奖学金。

1950年,全国"三反"、"五反"运动开始,由北大党委调往北京市委工作,在北京市节约检查委员会任秘书。

1951年,返回北大继续学习。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2年。

1958年,组建中国第一个海洋物探队,任队长。

1964-1970年,任地质部海洋地质所地球物理研究室室主任。

1970-1973年,任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技术负责人。

1973-1980年,任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综合研究大队长。

1980-1989年,任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司副司长,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副局长。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9年,担任《地球物理学报》主编。

1989-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1993年,当选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1995年开始担任科委攀登计划85—34项目首席科学家,开展地球物理对隐伏金属矿床预测研究。

1997年开始主持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国岩石圈结构与演化及其动力学背景”。

1998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8年8月7日下午18时,刘光鼎院士逝世,享年89岁 。

刘光鼎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光鼎50年代末到前苏联考察了海洋物探工作,参与了前苏联黑海海洋物探工作,60年代初在国内组建了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队伍,发表关于地震压电晶体检波器频率特性的论文,在当时非常艰苦的条件完成了中国自己的海上物探工作,与他的同事们共同编写的《渤海海底地质构造初步研究报告》被评为1965年国家科委重大成果。在后来的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中,还完成“中国海地质构造及含油气性研究”,主编《中国海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1:200万)及专著《中国海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1982年完成“中国海地质构造及含油气研究”,在中国近海大陆架地区发现六大新生代沉积盆地及一系列含油气构造。

1984年刘光鼎着手组织国家重点攻关项目85-054"寻找大油气田的理论与方法技术研究",该项目下设有"中国的天然气"、"南方碳酸盐岩的油气"、"塔里木油气"、"东海油气"四大课题,刘光鼎为项目负责人。与此同时,他还在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系统内部组织编绘《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海30年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编绘出海底地形图、立体地貌图、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平面剖面图、地球动力学图、地质图、大地构造图以及新生代沉积盆地图,统称为《系列图》。并在该系列图的说明书中探索总结了规律性认识,指出中国海经历了五幕演化史。1992年,该《系列图》和《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由地质出版社出版,1993年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95年《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图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同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89年6月,地质矿产部安排刘光鼎到亚洲近海联合勘探组织任高级专家,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要求刘光鼎出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刘光鼎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首先提出研究所基础建设的四大中心,即成像中心、高温高压岩石物性中心、地磁台链中心以及资料信息中心。确定了应用开发的四大课题,即沉积盆地综合研究、油储地球物理、岩石圈层研究以及地球磁场与空间电磁环境。他强调地球物理应与地质相结合,并亲自领导"陆相薄互层油储地球物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该项目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并建立"高温高压地球动力学"开放实验室;设立"沉积盆地动态模拟系统"研究项目;提出"浅层地球物理工程",建立一个崭新的前期工程咨询产业,伸及地矿、石油、煤炭、冶金、建工、铁道、交通、水电等行业,以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

科技成果奖励

时间

奖项名称

1982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2年

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

1993年

地质矿产科技奖一等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

1995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7年

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1998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资料来源:

论文著作

截至2017年,刘光鼎共发表论文68篇、译著14部及讲义、报告、科普10册。

代表论著:

2013:

2012:

2011:

2010:

2007:

人才培养

1953年,刘光鼎为来华讲授地震勘探的苏联专家顾尔维奇担任专业翻译达两年半时间,并翻译《地震勘探教程》上、下两册,为填补中国地震勘探专业的教学做出重要贡献。

截至2013年,刘光鼎已带博士13名、博士后11名、硕士18名。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3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0年

科学中国人2010年终身成就奖

资料来源:

刘光鼎人物评价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最具声誉的称号是“中国海洋地质之父”。他一辈子为中国寻找石油,特别是为中国海洋能源开发所作的贡献,被称为具有“开创性”。(人民网评)

刘光鼎补充介绍

  刘光鼎,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

  1929年12月29日生于北京,籍贯山东蓬莱。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地球物理学报》主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

  从事并领导中国海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工作,完成“中国海地质构造及含油气性研究”,主编《中国海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1∶2000000)及专著《中国海地质地球物理特征》,运用岩石圈板块大地构造理论,分析中国海地球物理场、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历史,指导油气勘探和金属矿勘探。作为中国第一个讲授地震勘探和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的学者,倡导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推动油储地球物理与浅层地球物理工程,在总结中国大地构造宏观格架的基础上,提出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为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提供理论依据。 1982、1995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8年8月7日下午18时,刘光鼎逝世,享年89岁。

  “刘光鼎”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