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临沂市名人>郯城县名人

冷相佑

冷相佑人物照片

郯城名人冷相佑介绍

山东籍烈士

冷相佑(1903—1927),山东郯城人(今山东兰陵)。父从农商,有田产400余亩;神山镇高等小学、山东省立第五中学毕业。

冷相佑人物简历

1924年1月由张苇村(山东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介绍加入国民党。由宋聘三、刘绩学(均为河南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到广州,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入第四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活动;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排长,第四期入伍生团区队副。

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6年秋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连长,第二十军教导团一营营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随军南下于潮州竹杆山战斗中牺牲。

冷相佑人物事迹

少年名闻乡里

冷相佑兄弟四人,他在家排行老二。据冷相佑的儿子冷承备介绍,他从长辈口中得知,曾祖父冷茂林时家里有良田400余亩,兼营农商,冷茂林还考取了秀才。冷茂林遵从“不成良相,即为良医”的古训,经过“自修”成为一位名医。由于他仁德乡里,扶危济困,清末郯城县知县曾赠匾加以鼓励。冷相佑的父亲冷玉京,子承父业,亦远近闻名。

88岁的冷承备回忆说,他的曾祖父冷茂林过世后,家里的400余亩良田理应平分给各个儿子,结果冷玉京的兄嫂不答应。于是,兄弟间因为田产问题惹上了官司,最后,冷玉京的兄弟冷玉彬疏通关系,冷玉京不但没有分得田产而且还受了牢狱之灾。冷相佑作为冷玉京的儿子,自然也见证了这场家庭变故,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田产,生活环境自不比以前宽裕。

此外,冷承备清晰地记得,在他七八岁刚开始记事的时候,青竹村一带和以前一样时常有土匪出没,为此,村里早就在村庄周围用青石垒砌了高约3米,宽约半米的围墙,用厚厚的木板做成围墙门。土匪经常出没的年景,村长每天都安排专人在村内巡逻、守备。为了抵御土匪,不少村民家里都备有大刀、长矛等兵器,后来又相继添置了土洋枪、“汉阳造”。

按照冷承备的说法,冷相佑生活在青竹村时村里已经垒砌了围墙,抵御土匪的袭扰,动荡的环境使得冷相佑对当时的社会有了一个初步认识。

在这种家庭、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冷相佑,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学习,少年时就读于神山镇小学,1919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五中学(临沂一中前身),学习一直名列班级前茅,而且善于团结同学。

冷相佑的后人给记者翻看了当年冷相佑留下的书籍,《古文析义》、《书经精华》、《论语》、《孟子》等,泛黄的页面上是用毛笔工工整整做的笔记。

从笔记来看,冷相佑写的一手好字。为了练字,冷相佑将自己所见青石碑上的碑文拓下来,照着拓片一遍一遍地临摹练习,笔酣墨饱,书法遒劲有力。至今,冷氏族人依然保存有冷相佑当年临摹的拓片。冷承备说,在他懂事之后,奶奶常说父亲的字方圆十里八村没有人能比得上。那蝇头小楷比书上刻得还要整齐美观,乍一看,很难辨别那些小楷是手写的,还是刻印的。

冷相佑不仅写的一手好字,而且擅长文辞,翻看保存下来的当年冷相佑写的文稿,《国家财政日形困难而国民生活程度日见增高其原因何在并建议补救之策》、《孔子可否定为国教试各抒(疏)所见以对》、《道德之制人严于法律论》、《处已接物以忠恕为本论》,侃侃而谈,抒发了一位志士的爱国之情。

从仅存下来的这几篇文稿可以看出冷相佑的文学才能,还可以看出冷相佑在就读山东省立第五中学期间,就已经萌生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这为他后来成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军人奠定了思想基础。

冷承备清楚地记得,当年整理父亲的书和文本时,整整装满了三个喂牛用的草筐。可见,冷相佑少年读书、写文章之多。

记者了解到青竹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武术村,青竹太祖长拳在苍山一带小有名气,冷氏族人都习得此拳法。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每年秋收以后,冷氏族人便集中演练、切磋太祖长拳。平时,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街头巷口,随处可见挥舞长拳强身健体的村民。

先练掌法,后练拳法,掌、拳法都练得炉火纯青后便可进一步学习兵器,大刀、长矛、棍子、七节铁鞭、偃月刀等,对于冷氏族人来说没有一件不能上手的兵器。

青竹村村民们习武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抵御土匪袭扰,另一方面可以靠此赚点小钱。以前,每逢春节前后,青竹村附近稍有财力的村庄都会聘请青竹人到村里表演拳法,以此烘托热闹的节日气氛。苍山、郯城一带的庙会也少不了青竹人耍拳的身影。

在尚武的村庄成长起来的冷相佑,自然也是从小跟着长辈们习武练拳。少年时,身强体壮的冷相佑可单手翻过村里农户家的土围墙,亦可以轻而易举单手上马。

考入黄埔军校

1924年春节后,冷相佑离开家去了上海,3月14日到达上海环龙路44号(国民党执行部)参加黄埔军校的初试,时毛泽东担任考试官,冷相佑初试合格后又坐船前往广州,4月参加复试。

苍山籍在海军司令部某部工作的李玉臣告诉记者,黄埔一期学员选拔非常严格,对学员的文化理论水平、身体健康情况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而且对相貌、身高也有要求,即便身体上有一处小伤疤都不能被吸纳为学员。从冷相佑当年入校的照片来看,其长相英俊。1.8米的身高,挺拔直立。

黄埔一期的学生大部分由国民党各省党组织保送,冷相佑就是由当时兼任国民党北京地方执行部副监察委员的张苇村保荐。

李玉臣介绍说,既然是为了革命而创建军校,那么全国各省都有人参加,当时只有吉林、外蒙以及新疆、西藏没有推荐的学员,其余各省都有推荐的人。当时由于参加复试人员的身份参差不齐,文化程度从小学到大学都有,而且出身也比较杂乱,有军官、学生、工人、农民以及在其他岗位的人。但是,唯一相似的是这些人员中家庭比较富裕的很少,大都受到社会压迫,所以富有革命精神。

在上海的初试合格后到广州参加复试,当时复试的总人数将近1000人,而且以高中生和大学生居多,近千人参加复试相比黄埔一期实际招生名额,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有些地区被保荐的人在复试前就提出“免于复试”的请求。为了抚慰考生,招生委员会就派人安抚大家,“你们放心去复试,本会将遵照党中央分省定额政策来录取新生。”

复试的结果是很少有人落第,落第考生主要因为身体不合格,事后被安排在校工作。

1924年5月中旬,冷相佑被录入黄埔军校一期步兵科,编入第四学员队学习,在其自填的“入学原因”一栏中,他这样写道,“为学习军人知识,锻炼军人体格,以冀将来推翻列强帝国资本主义,打倒国内军阀,完成革命主义之目的。”

当时的校舍原是广东海军学校旧址,校门到江边仅约20米的距离,门上横匾写着“陆军军官学校”。后来,为了区别于其他军官学校,遂被简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因军校而名显,军校因黄埔而突出,使珠江下游一弹丸小岛很快便名闻世界。

进校时,学员总人数为500余人,随后又有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生150余人并入军校第一期,计毕业时共为645人。一些人在开学后一个多月的一次甄别试验中被淘汰,最大的原因是淘汰的学员在艰苦紧张的训练中体力不能适应。除了这次甄别试验,直到黄埔一期学员毕业时再没有进行考试。

自幼习武的冷相佑面对艰苦的训练,体能自然不是问题,于是也便顺利地坚持下来并完成了学业。

924年5月中旬至1924年11月30日,这期间,冷相佑在黄埔军校求学,作为黄埔一期学员,蒋介石是他的校长。但是,就在1924年7月冷相佑毕业前,由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冷相佑补充介绍

  冷相佑(1903—1927),山东郯城人。父从农商,有田产400余亩;神山镇高等小学、山东省立第五中学毕业。

  1924年1月由张苇村(山东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介绍加入国民党。由宋聘三、刘绩学(均为河南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到广州,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入第四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活动;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排长,第四期入伍生团区队副。

  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1926年秋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连长,第二十军教导团一营营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随军南下于潮州竹杆山战斗中牺牲。

  “冷相佑”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