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淄博市名人>博山区名人

焦裕禄

焦裕禄人物照片

博山名人焦裕禄介绍

县委书记的榜样
河南兰考县原县委书记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汉族,山东淄博博山区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焦裕禄人物生平

凄惨童年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于山东省博山县崮山乡北崮山村 的一个贫苦家庭,7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

1932年,家乡遭遇灾荒,家境十分贫困,11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他除了在家种地外,农闲时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主要是卖菜卖油,在古山桥卖锅饼,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还到煤窑做工。

1941年,家乡遭受旱灾。焦裕禄的父亲因官府催捐,被逼得悬梁自尽。

1942年,焦裕禄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特殊劳工。

1943年,焦裕禄设法逃离矿区,返回家乡。这一年,博山又遭旱灾,焦裕禄带着妻子外出逃荒,流落至江苏宿迁。

加入组织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焦裕禄回到博山老家。

1946年1月,焦裕禄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7月,焦裕禄被调到渤海地区集训,后随军南下。

1949年春,焦裕禄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副区长。

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

1953年,任共青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同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任厂筹建处资料办公室秘书组副组长,负责搜集洛阳的水文、地质、气象等历史资料,为选择厂址提供科学依据。

1954年8月起,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

1956年底,返回洛阳矿山机器厂,被任命为一金工车间主任、调度科长等职。在此期间,焦裕禄患上了肝病。

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

任职兰考

1962年12月,焦裕禄调到河南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1962年12月至1964年间,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

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 。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2017年3月,兰考成为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利用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制作乐器、家具等,也成为兰考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产业。

焦裕禄人物轶事

贫苦出身

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了苦难的煎熬。7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考试成绩总在前几名。1932年,家乡遭遇灾荒,家境十分贫困,11岁的焦裕禄被迫退学,跟随穷乡亲推着独轮小车,运煤卖煤。

焦裕禄十几岁时,日本鬼子侵占了山东博山。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被迫到黑山煤窑当小工。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得到的仅仅是一点橡子面,别说是养家糊口,连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饱。

焦裕禄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的一个煤窑作苦工。在日本鬼子、汉奸的刺刀威逼下,他每天在煤窑里干十五个小时以上的苦工,和焦裕禄同志住在一个工棚的二十三个人中,两三个月里,就有十七人被折磨死去。每当工友们不幸死亡的时候,焦裕禄的心比针剌还要难受。他不忍受日寇的非人折磨,和工友一道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虎口。

焦裕禄逃出了虎口,又掉进了人间狼穴。他逃荒要饭跑到江苏宿迂县,不得不给一个姓胡的地主当长工。焦裕禄进一步受到了残酷折磨,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地主还逼他干活。

严于律己

焦裕禄说:“新干部不参加劳动,就不能明确树立阶级观点、群众观点;老干部长期不参加劳动思想就要起变化,要变颜色”。

焦裕禄身体力行,无论工作多忙,总是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经常开襟解怀,卷起裤腿和群众一起干活,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经常和群众一起翻地、封沙丘、种泡桐、挖河渠……,就在县委决定他住院治疗的前几天,他还挥舞铁掀在红庙公社葡萄架大队,和群众一起劳动。因此,他经常要求下乡的干部一要带毛主席著作,二要带劳动工具和行李。

严管子女

焦裕禄还经常教育子女做脏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穿衣要朴素,生活要节俭。

有一次,焦裕禄发现大儿子去看戏,问道:“戏票哪来的?”孩子说:“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说没有。叔叔问我是谁?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收票叔叔没有收票就让我进去了”。

焦裕禄听了非常生气,当即把一家人叫来“训”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

不搞特殊

后来,他又专门起草了一个《干部十不准》的文件,规定任何干部不准特殊化。这个“十不准”的通知,是一份既平常又不平常的通知。说它平常,是因为《通知》所规定的每一条,都是每个共产党员、革命干部时刻应该想到的,做到的起码准则;说它不平常,是因为《通知》所规定的每一条准则,都闪耀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都是对特权思想的有力批判。焦裕禄把职位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把职权看作是受人民的委托,为革命掌权。这是一个共产党员无私的崇高革命精神的表现。

艰苦朴素

焦裕禄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他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应该首先想到他们。要把这些钱用到改变兰考面貌的伟大事业上去,用到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上去”。

焦裕禄的办公桌、文件柜都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买的,有不少地方破损。当时有人劝焦裕禄同志换个新的,他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且修了修,照样使用。他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同志们劝他换床新的。他说:“我的被子破了,是需更换新的,但应该看到,灾区的群众比我更需要。其实,我这就很好,比我要饭时披着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强多啦,焦裕禄的衣、帽、鞋、袜都是拆洗很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虽然破旧得很厉害,但是焦裕禄同志总是舍不得换。他的爱人徐俊雅同志最后生气了,不给他补,他就自己动手补。

一次,有位干部提出要装潢一下领导干部的办公室,焦裕禄同志严肃地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关心群众

有一天,焦裕禄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但是,却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

他来到梁孙庄梁俊才的家里,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老大爷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同志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还是党好,社会主义好。”

刻苦学习

1954年8月,金矿公路刚刚通车,厂党委决定焦裕禄和一部分转业干部,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当时,个别干部因家庭有困难,怕学习坚持不下去。在焦裕禄的带动下,强调家庭有困难的同志也都到哈尔滨考工业大学去了。他们在哈尔滨复习课程时,刻苦钻研工业管理知识,为由外行变为内行奠定了理论知识的基础。

焦裕禄凡是同管理业务有关的问题,他都刨根问底。有时为弄清某个零件的加工过程,他一连跑几个车间。为了早日掌握工业管理知识,他一面跟调度员学调度,一面跟计划员学安排生产计划。一次,他要求计划员让他自己安排一次计划试试。计划员觉着焦裕禄实习才几个月,不可能编好计划。焦裕禄看他有点犹豫,便用商量的口吻说:“你在一边看着,我安排错了,你马上纠正。”计划员无法拒绝,只好让他试试。结果,焦裕禄竟很快就把计划编排好了,而且编排的既周密准确,又切合实际。

工作认真

1953年7月,焦裕禄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厂里要抢修一条由金谷园车站直达建厂的金矿公路。任务重、时间紧,新组合的班子和调来的干部都没有修过桥和路,产生了畏难情绪,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焦裕禄吃住在工地,认真帮助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施工进展,检查工程质量。

1959年春,洛阳矿山机器厂全面投产,焦裕禄又任厂里的调度科长,担负起全厂的生产调度任务。他工作起来细致、踏实,经常深入车间了解情况,帮助车间解决困难和问题。在他随身携带的兜兜里,经常装着好几种工作手册,分门别类,记载着各车间的情况。从生产任务,设备条件,劳动力量,以致哪个工人有什么思想问题,家庭困难等等,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工人们说:“焦科长不仅谙熟业务,还善于抓政治,抓人的思想,跟着他再重再难的任务,我们都乐于接受”。

精通管理

1956年7月至10月,《起重机厂报》连续发表了题为《减速机工段党小组是怎样保证完成计划的》、《对工段长工作方法的几点体会》、《谈谈前方竞赛中的问题和意见》等焦裕禄同志的署名文章。11月11日,《起重机厂报》登载了“机械车间被评为前后方竞赛优秀单位”的消息,并以整版篇幅刊登了焦裕禄写的《机械车间三季度竞赛总结》。12月,焦裕禄为车间基层干部总结了十条工作经验。厂党委采纳了这十条经验,改进了管理方法,调整了生产。

1956年底,焦裕禄同志满载学习成果,回到洛阳矿山机器厂,担任一金工车间主任,带领职工投入了紧张的设备安装工作。1958年底,因为生产成绩显著,一金工车间被评为全厂的红旗车间。

抗争病魔

1964年春,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重。医生们开出最后诊断书,上面写道:“肝癌后期,皮下扩散”。送他去看病的赵文选,心里非常焦急,恳切的向医生说:“医生,请你把他治好,俺兰考人民需要他,需要他呀!”5月初,焦裕禄同志的肝病更加严重。护士噙着眼泪给他注射止疼针,他感到自己的病已无法治疗,便摇摇手说:“我不需要了,省下来留给别的阶级兄弟吧!”

县里的同志和兰考的群众代表前来看他,他不谈自己的病,首先问县里的工作、生产情况。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咋样?老韩陵的泡桐树栽了多少?他还嘱咐同志们:“回去对县委的同志们说,叫他们把我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

他的大女儿到医院里去看他,他深情地说:“小梅,你参加革命工作了,爸爸没有什么送给你,家里的那套《毛泽东选集》,就作为送你的礼物吧。那里面,毛主席会告诉你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怎么生活......”。省、地、县各级领导同志来看望他。这时,焦裕禄已经病危,他用尽全力断断续续地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实现兰考人民的要求......心里感到很难过......我死了不要多花钱......省下来钱支援灾区建设......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人物逝世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病逝。

他死后,人们在他病床的枕下发现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修养》。焦书记下葬那天,四面八方的乡亲们都来围观,就在将要入土的时候,人们喊了起来:不要埋焦书记!为了让后面的人能见焦书记最后一面,还有的人爬到焦书记的棺材上阻止掩埋,直到后来的所有人都见到了焦书记最后一面,才将其下葬。

焦裕禄主要成就

成就综述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整治三害

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兰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总结除“三害”的工作时,焦裕禄作了明确透彻的总结。

治沙: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这是基本情况;有林就有粮,没林饿断肠,这是重要性;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这是方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三管齐下,效果良好,这是方法。

治水:兰考地形复杂、坡洼相连,河系紊乱,这是客观情况;以排为主,灌、滞、涝、改兼施,这是方针;舍少救多,舍坏救好,充分协商,互为有利,上下游兼顾,不使水害搬家,这是政策;夏秋两季观察,冬春干燥治理,再观察再治理,观察治理相结合,这是方法。

治碱:分清轻重,区别对待,这是方针;翻淤压碱,开沟淋碱,打埂躲碱,台田试种,引进耐碱作物,这是方法。

种植泡桐

为了解“三害”,起风沙时,焦裕禄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下大雨时,他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他所开创的水利工程,经后来引黄淤灌,最终让二十多万亩盐碱地变为良田。

在农民的草庵、牛棚,焦裕禄总结出治理风沙的办法:“贴膏药”、“扎针”。

所谓“贴膏药”,就是把淤泥翻上来压住沙丘。焦裕禄看到农民这种做法效果很好,就在全县推广。

所谓“扎针”,就是大规模栽种泡桐。焦裕禄了解到,兰考有“三宝”:泡桐、花生和大枣。他对泡桐特别重视,这种树能在沙窝生长,长得又快,五六年就能长成大树,即能挡风又能压沙。并且泡桐年年生根发新苗,可以陆续移栽,不用多投资。成林之后,旱天能散发水分,涝天又能吸收水分,可以林粮间作,以林保粮。

焦裕禄针对种树被毁坏,不好管理,老百姓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制度:确定林权,订立护林公约,设立奖罚制度,定期检查,各公社、各大队设护林主任、护林员。并大建育苗场。焦裕禄描述希望,提振士气,凝聚人心,全兰考总动员,人人种树,泡桐遂蔚然成林。

焦裕禄人物评价

名人评价

江泽民: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胡锦涛:焦裕禄同志是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和广大干部的好榜样。他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一生……在今天,认真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呼唤,是加强党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

习近平: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吉炳伟: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做焦裕禄式县委书记。

焦裕禄大女儿焦守凤:懂浪漫、会生活,曾是篮球场上的“灵魂”。

影视演员、导演、编剧王洛勇:所以与其说焦裕禄是中国的,不如说焦裕禄代表了全人类一种共通的精神和情感。

表演艺术家李雪健:焦裕禄精神永不过时,那是我们民族的精华。

媒体评价

人民日报: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

人民网: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解放军报:共产党人见贤思齐的榜样。

测绘报:焦裕禄精神永放光芒。

焦裕禄主要荣誉

1966年2月1日,河南省政府追认焦裕禄为革命烈士。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焦裕禄后世影响

兰考县的干部群众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三害“内涝、风沙、盐碱”得到有效治理。

焦裕禄带领群众为了防风固沙栽种的泡桐树,已培植成了河南的一个特色产业,截至2014年,兰考泡桐产业年产值已达60多亿元,全县泡桐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

焦裕禄成为了未来所有为官参政者学习的优秀楷模,焦裕禄精神感召、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焦裕禄精神成为了我国为官参政者最基本的道德坚守,国家主席习近平倡导坚持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2021年,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其中包括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后世纪念

纪念活动

1964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

1966年2月9日,董必武亲笔写五言长诗《学焦裕禄同志》,歌颂焦裕禄同志的革命精神。

1966年3月15日,郭沫若写《水调歌头 赞焦裕禄同志》纪念焦裕禄。

1966年9月15日,毛泽东亲切接见焦裕禄的三女儿焦守云,并合影留念。同年10月1日,毛主席又接见了焦裕禄的大儿子焦国庆。周恩来总理也接见了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

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的社论,在神州大地再掀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同志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1990年6月15日,邓小平为华夏出版社的纪实文学《焦裕禄》题写书名。

1994年5月和2003年12月,胡锦涛先后两次视察兰考,并为“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落成剪彩暨焦裕禄铜像揭幕。

1990年,习近平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在7月16日《福州晚报》上刊登的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2009年4月1日,习近平专程赶赴焦裕禄纪念馆,向焦裕禄陵墓敬献花篮。

2018年9月1日,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雕塑《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揭幕,吴为山以其独特的“写意雕塑”手法,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熔铸在青铜当中。

2019年5月14日,河南省委专门召开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55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深情追忆他的感人事迹,再次号召全省上下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

2022年8月10日,杞县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书画展开幕。

纪念馆

焦裕禄烈士陵园

焦裕禄烈士陵园,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安葬的墓地。陵园位于兰考县城关北黄河堤顶上,紧靠兰考菏泽公路西侧,南跨五午千渠,占地约50000平方米,分堤顶堤下两段。墓北面为高7米的屏风墙,上面镶有毛泽东题写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金字。

1966年建成,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团中央等六部委确定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4月,焦裕禄烈士墓被国务院增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焦裕禄纪念馆

为了纪念焦裕禄,博山区于1966年5月开始建立焦裕禄纪念馆,1967年1月正式开馆,建筑面积340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是全国最早的焦裕禄纪念馆。焦裕禄故居是典型的北方农家四合院格局,于2002年8月对外开放。该馆展览内容主要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焦裕禄事迹展厅,位于纪念馆主楼二楼。第二部分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展厅,位于纪念馆主楼三楼。第三部分是影像厅,位于纪念馆主楼三楼。第四部分是焦裕禄故居。第五部分是博山党史陈列馆,位于纪念馆主楼一楼。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裕禄大道88号。纪念馆位于墓区西侧,为现代化新式建筑,1994年4月建成,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馆正面三层,大门正上方镶嵌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为江泽民题写。纪念馆正门前为焦裕禄事迹群雕。群雕净高3.6米,加上基座近4.2米,重达4吨。馆内分序厅、展览厅、贵宾室和放映厅等。序厅正面立焦裕禄半身铜像一尊,两侧分别有劳动情景画面。展厅1300平方米,展出内容分前言、序篇、神州赤子、临危受命、执政为民、干部楷模、今日兰考五个部分。纪念馆自兴建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焦裕禄补充介绍

  焦裕禄(1922.8~1964.5) 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人,汉族,出生于贫农家庭。因家贫只读四年小学。11岁随乡亲推车运煤挣钱糊口,16岁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贫困的生活,艰苦的劳动,使他从小就练就了吃苦耐劳、坚强倔强的性格。

  东莞榴花公园英雄广场焦裕禄塑像

  1938年,家乡沦陷,博山人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焦裕禄对日军表现出强烈的不满。1941年,家乡大旱,颗粒无收。父亲被官府催捐,地主讨债逼得悬梁自尽。阶级仇,民族恨,刺痛着他的心:要翻身,要革命,别无选择。

  不久,焦裕禄以八路军“特嫌”被抓进博山监狱。1941年9月,押送龙凤煤矿当苦力。1943年春逃出虎口,流落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地主当长工。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焦裕禄返乡参加民兵,保卫胜利果实。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革命工作,任八陡区武装干事,曾出谋划策、智退进攻北崮山解放区的淄川、博山、章丘三县国民党返乡团,受到领导赞扬。1947年7月,调渤海地区土改复查工作队担任组长。1948年2月,随军南下到河南尉氏县,先后任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在险恶的斗争形势下,他坚持依靠贫雇农,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民兵,建立农会,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1952年以后,相继调到陈留地委、郑州地委,任团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动员广大青年团员为恢复国民经济出力流汗,为团的地方组织建设作出了贡献。

  1953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7月焦裕禄调往筹建中的洛阳矿山机器厂,先任筹建处资料办公室秘书组副组长,负责搜集洛阳的水文、地质、气象等历史资料,为选择厂址提供科学依据;继任车间主任,在设备不全,技术人员缺乏,又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硬是凭着刻苦钻研、集体攻关,为我国试制成功了第一台新型2.5米双筒卷扬机;后任调度科长,总是把生产安排得井井有条,既关心职工生活,又注重生产效益,任务完成得很好,深受大家好评。他在洛矿期间,曾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学习、实习一年多,满载学习成果而归。

  1962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中央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重返农业战线,回到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调任中共兰考县委第二书记,后任书记。

  焦裕禄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战士,他参加工作的18年间,特别是在兰考的一年多时间里,视人民为父母,为根治风沙、内涝、盐碱“三害”,彻底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脚踏实地,呕心沥血,以重病之躯,“亲历县四境,形势指掌如”。“建设绘蓝图……施行利见初”。“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对革命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树立了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直至最后肝病复发,医治无效,于1964年5月14日病逝,时年42岁。被誉为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县委书记的榜样,兰考人民的贴心人。

  焦裕禄给兰考人民留下了无价的精神财富。他死后,兰考人民“挥泪继承壮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经过39年的努力,已将当年焦裕禄亲手绘制的那张彻底改变兰考贫穷落后面貌的蓝图变成了现实,兰考的穷根“三害”被彻底拔除了。

  焦裕禄逝世以后,安葬在郑州烈士陵园。11月16日,新华社播发了焦裕禄逝世的消息。20日,《人民日报》发表《在改变兰考自然面貌的斗争中鞠躬尽瘁,焦裕禄为人民忠心耿耿》一文,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模范事迹。

  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焦裕禄为革命烈士。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2月26日,遵照焦裕禄的遗愿,将他的遗体由郑州烈士陵园迁葬在兰考县城北黄河故堤的沙丘上。

  国家代主席董必武、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写长诗热情歌颂焦裕禄。一时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中央组织部把焦裕禄列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之一”,再一次号召全党学习焦裕禄。

  1991年2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兰考,瞻仰焦陵,献了花圈,并题词: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了弘扬焦裕禄精神,纪实文学《焦裕禄》出版,邓小平题写书名,李鹏题词:

  让焦裕禄精神更加弘扬光大

  1994年5月14日,中共河南省委在兰考召开焦裕禄逝世3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代表党中央来参加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落成暨焦裕禄铜像揭幕仪式,赞扬“焦裕禄同志是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和广大干部的好榜样。”肯定“他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一生”。

  焦裕禄“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坚”。

  焦裕禄精神长青!

  “焦裕禄”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