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山东省名人>青岛市名人>即墨区名人

黄嘉善

黄嘉善人物照片

即墨名人黄嘉善介绍

明朝兵部尚书

黄嘉善,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出生于即墨城(今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字惟尚,号梓山。黄嘉善从小聪慧,渐大学习勤奋努力,他少年时入崂山石门西麓的上、下书院就读,饱读经史子集,精心体会治国安邦的道理,所作的文章流畅优雅,胸有韬略。黄嘉善成年后仪表端庄伟岸,风度儒雅,人品出众。

黄嘉善人物经历

出身进士,投笔从戎

黄嘉善于万历四年(1576)考中举人,第二年中进士,一年后放任叶县令。

当时朝廷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正颁行“考成法”加强吏治,改革税赋政策,将“一条鞭法”作为赋税制度推行全国。初入仕途的黄嘉善,认真落实“一条鞭法”,勘查户口,重新丈量土地,使当地一些隐瞒土地、偷漏国税的富豪得到惩罚。同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将叶县治理一新,很快被擢升为南直隶苏州府同知。万历十二年至十五年,黄嘉善的父母先后去世,他回家守制,期满后调任山西平阳府丞。因黄嘉善过人的韬略,知府每遇难事,全靠他决策办理,时值“大同缺守,需干练者补之,众议非黄丞不可。”域内文武官员,只知有黄嘉善,而不知有知府。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改弦更张,彻底推翻张居正的政治主张。他贪婪无度,大量攫取社会财富,不理朝政。由于朝政腐败,边防常因供给不足发生兵变,蒙古军队多次攻破长城深入山西的太原、甘肃的平凉烧杀抢掠。当时大明国涉及国家安全的四大防御门户为宣府、大同、蓟州、辽东,是最难防守、最让朝廷头痛的重要据点,急需选择干练能臣前往镇抚,黄嘉善受命于危难之时,于万历二十年(1592)赴任大同知府。

结果他初上任就遇上了兵变事件,黄嘉善了解了事情的过程后,只身单骑前赴叛军营中,当众以身说法,谕以大义,靠一身胆略和凛然正气稳定住局面。第二天将发动兵变的头目斩首,果断地平息了兵变事件。此后,黄嘉善在当地深孚众望,官吏、豪绅、百姓都十分推崇他的忠勇和大义。黄嘉善进一步整肃军队,巩固边防,“定藩禄,数军实,裁冗费,饬法坚正,一切治理威名流闻,虐中皆畏服之。”

戍边廿载,威震宁夏

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黄嘉善升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兼左卫兵备,他整顿军纪,严加训练。一次鞑靼首领集万骑,潜其寨下,窥探虚实,伺机入掠。黄嘉善侦知,命副将持酒食前去,曰:“闻大军远道而来,特备酒肉犒赏。”敌人惊知有备,酒食后散去,从此不敢轻易进犯。后黄嘉善升陕西布政司参政,仍任大同云中兵备。戍边二十年,为捍卫北部边疆作出了贡献。

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黄嘉善任宁夏巡抚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赴任后,他向朝廷申请减免宁夏的田赋,使百姓安居乐业。后又整顿军纪,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数次击退鞑靼的侵扰,保卫了边疆安宁。他与大将萧如薰齐心协力,伐贺兰山木材,修建宁夏(今银川市)的前沿阵地临河堡。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黄嘉善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继之加兵部右侍郎。黄嘉善抚夏十年,功著边陲,烽火不惊,宁夏立祠祀之。

三边大捷,四世一品

万历二十九年(1601),黄嘉善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这时正是“宁夏叛乱”之后,局面极其混乱,他采取措施稳定地方,加强边防,与大将萧如薰齐心协力,伐贺兰山木材,修建宁夏(今银川市)的前沿阵地临河堡。为从根本上解决军需严重不足的困难,黄嘉善组织军队屯田自养,并在地方倡导教化,激励边民发展生产,繁荣经济,靠自给自足实现富民强兵。自古即有“民生可抵百万精兵”之说。黄嘉善认为只有允许边民相互贸易,以买卖方式互通有无,蒙、汉边民的生计得以维持,才不会犯上作乱,他积极实施睦邻友好政策,开放边境市场,方便汉、蒙民族贸易,尽力避免民间冲突,促成边民和平相处,让民休养生息,有效地稳固了边境防务。在边疆他多次打击挫败鞑靼的入侵和挑衅。

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授黄嘉善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统帅延绥、宁夏、甘肃三边重镇的军事。他加强边防建设,组织军队屯田,以农养兵,保证军需。同时,他严格执行明廷的睦邻政策,通好互市,使汉蒙两族人民能和平共处。一次,敌虏潜入城下,黄嘉善登城约战,敌人见状,惧怕欲逃。黄嘉善命开城门出击,经一番搏杀,鞑靼死伤无数,黄嘉善大胜而归,此即“三边大捷”。黄嘉善因此升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褒赠“四世一品”。万历三十九年(1611),鞑靼大规模进犯延绥、宁夏、甘肃三镇,黄嘉善统军斩获敌首级数千,大获全胜,这就是有名的“三边大捷”。

黄嘉善人物成就

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黄嘉善引疾归即墨。此年即墨遇大灾,黄嘉善出粟百斛、银百两赈济灾民。1624年(明天启四年)黄嘉善病逝,熹宗辍朝一日致哀,诰赐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太保。黄嘉善著有《抚夏奏议》、《总督奏议》、《大司马奏议》、《见山楼诗草》。

即墨黄家第八世传人黄宗昌。他是黄嘉善之侄,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雄县知县。后调清苑知县,因不给魏忠贤立生祠,被阉党所忌恨,欲以东林党杀之,被知府方一藻解救。崇祯元年(1628),黄宗昌被奏为“天下循良第一”,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崇祯二年,黄宗昌奉旨巡按湖广,查结了一些疑难积案。崇祯十五年(1642),清兵入侵关内,横扫山东境内直抵胶东,十二月围即墨城。黄宗昌变卖家产筹措军饷,率乡民登城据守,其次子黄基英勇善战,随父日夜守城,中流矢贯额,仍力战不退,至晚重伤身亡,其妻妾殉节,家中殉难五人。《明史》称之“一门五烈”。黄宗昌强忍悲痛,率众三战三捷,保住了即墨城。

据不完全统计:即墨黄氏家族在明清期间,共考取了45名贡生,170多名贡监生,34名举人(含进士),8名进士,担任朝廷命官的有170多人,其中11人的事绩载入《明史》、《清史稿》。

黄嘉善补充介绍

  黄嘉善(1549~1624),字惟尚,号梓山,明朝即墨城里人。

  黄嘉善从小聪慧,渐大学习勤奋努力,就读于崂山石门山西麓上、下书院,1576年(明万历四年)中举人,翌年中进士。

  黄嘉善初授河南叶县知县,他按明廷“一条鞭法”的规定,勘查户口,重新丈量土地,使当地一些隐瞒土地、偷漏国税的富豪得到惩罚。同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黄嘉善转升南直隶苏州府同知,因父母相继去世,在家守制。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调任山西平阳府府丞,时值“大同缺守,需干练者补之,众议非黄丞不可。”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黄嘉善升山西大同府知府。大同是明朝北部九边重镇之一,常受鞑靼侵扰。他到任后,执法坚正,严于治理,“威名流闻,虏中皆畏服之”。一次,抚臣淘汰体格羸弱的兵士,引起不满,有人煽动,发生兵变,官兵都不敢出门户。黄嘉善单骑入军,谕以利害,责以大义,事遂平定。

  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黄嘉善升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兼左卫兵备,他整顿军纪,严加训练。一次鞑靼首领集万骑,潜其寨下,窥探虚实,伺机入掠。黄嘉善侦知,命副将持酒食前去,曰:“闻大军远道而来,特备酒肉犒赏。”敌人惊知有备,酒食后散去,从此不敢轻易进犯。后黄嘉善升陕西布政司参政,仍任大同云中兵备。戍边二十年,为捍卫北部边疆作出了贡献。

  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黄嘉善任宁夏巡抚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赴任后,他向朝廷申请减免宁夏的田赋,使百姓安居乐业。后又整顿军纪,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数次击退鞑靼的侵扰,保卫了边疆安宁。他与大将萧如薰齐心协力,伐贺兰山木材,修建宁夏(今银川市)的前沿阵地临河堡。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黄嘉善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继之加兵部右侍郎。黄嘉善抚夏十年,功著边陲,烽火不惊,宁夏立祠祀之。

  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授黄嘉善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统帅延绥、宁夏、甘肃三边重镇的军事。他加强边防建设,组织军队屯田,以农养兵,保证军需。同时,他严格执行明廷的睦邻政策,通好互市,使汉蒙两族人民能和平共处。一次,敌虏潜入城下,黄嘉善登城约战,敌人见状,惧怕欲逃。黄嘉善命开城门出击,经一番搏杀,鞑靼死伤无数,黄嘉善大胜而归,此即“三边大捷”。黄嘉善因此升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褒赠“四世一品”。

  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黄嘉善引疾归即墨。此年即墨遇大灾,黄嘉善出粟百斛、银百两赈济灾民。1624年(明天启四年)黄嘉善病逝,熹宗辍朝一日致哀,诰赐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太保。黄嘉善著有《抚夏奏议》、《总督奏议》、《大司马奏议》、《见山楼诗草》。

  “黄嘉善”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