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名人何思澄介绍
南朝梁文学家
何思澄(约479-532年),字元静,东海郯(今苍山县长城镇)人。南朝梁文学家。父何敬叔仕齐为征东录事参军、余杭令。何思澄起家为南康王侍郎,累迁安成王左常坐、太学博士、安成王引参军兼记室,除廷尉正。天监十五年(516年)任太子詹事,迁治书侍御史,再迁秣稜令,入兼东宫通事舍人,除湘东王录事参军兼舍人。出为黟令,卒于武陵王录事参军任上。
何思澄一生仕进平平,文学成就颇为可观。他出生在一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少勤学,工文辞”。随安成王府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登庐山曾作《游庐山诗》,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看了此诗,大加称赞,自谓不如。沈约在京城建康郊外的住宅里新建一座楼阁,请书法家将何思澄的《游庐山诗》题于壁上。傅昭请他作《释奠诗》,“辞又典丽”。天监十五年(516年),时为高官的徐勉荐他为治书侍御史,与顾协等五人入华林撰《偏略》,历经八年共成七百卷。当时,徐勉、周捨以才具并重于世,何思澄“学常递日”,因而使自己的水平才能与日俱增。
何思澄的文学成就最大的当数诗,其诗今存三首,以题作《奉和湘东王教班婕妤》最为受重,被徐陵收入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之中。
何思澄与族人、大诗人何逊及子何子朗俱擅文名。时人说:“东海三何,子朗最多。”他听了后说,不对,应当说何逊最多。其实他想说自己最多,但又不好意思直说。当时有《文集》十五卷,可惜早已散佚。
“何思澄”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