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辽宁省名人>沈阳市名人>辽中区名人

赵德尊

赵德尊人物照片

辽中名人赵德尊介绍

赵德尊(1913- 2012 ),男,辽宁省辽中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黑龙江省委原书记、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赵德尊人物生平

1913年3月出生于现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冷子堡镇冷后村西街一户农民家庭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

曾任冀西特委统战部部长、晋中地委组织部部长、太行六地委书记。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年任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黑龙江省政府主席(1952.11-1953.12),中共中央东北局农村工作部部长,沈阳化工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黑龙江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出版有《赵德尊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史料选编 》等书籍。

1933年夏至1937年6月,在清华大学外文系学习,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任中共清华大学“左联”支部书记、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北平市学委秘书,全国民先总队部党团组织委员,参与组织“一二·九”运动,曾被捕入狱。1937年7月起,任冀西特委统战部部长,太行二分区地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

等职。1945年10月后,任赴东北干部团党组组织委员,中共黑龙江省工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黑龙江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省委副书记。1950年3月后,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省军区政委。同年4月任中共东北局委员、农村工作部部长,后兼东北局秘书长。1954年8月起,任东北制药总厂副厂长。1965年8月起,任沈阳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党委书记。1979年2月起,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政法委主任。1985年9月离休。

迈着年轻人一般轻盈的步履,他从黑土地

走来,95岁的高龄,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是十七大正式代表中的最长者。62年前,他从太行山抗日烽火中奔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大。他是我党唯一一位在世的曾当选七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的人。

从求学于清华学堂,到参加并领导“一二·九”运动;从创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到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从建设新中国东北地区,到经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省级领导工作,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光荣离休,他一路坚定地走来。他像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又像一面永不倒下的旗帜。

而今,当他再次走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时,激动地对记者说:“当选十七大代表,我觉得自己又担负起了一份责任。离休22年了,但是,我对党的事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永远不变的,永远的,一直到我故去也不变!”

救亡运动显锋芒

1913年3月,赵德尊出生在辽宁省辽中县一个贫苦的人家。在他未满周岁时,当教书先生的父亲就病逝了。但刚毅的母亲吃糠咽菜,坚持让失去爸爸的赵德尊读书,所以赵德尊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又来到沈阳读初中、高中。1931年9月18日,正在沈阳上学的赵德尊和同学们在宿舍里突然被隆隆的大炮声惊醒,只见一道道闪亮的火光从日本租界发出,一发发炮弹飞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9·18”事变爆发,几十万东北军奉命“绝对不许抵抗”,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赵德尊心里的火“腾”地一下冒出来,“这事儿激起了我抗日的决心,在家一天也呆不下去了!”

“妈,我走了!”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母亲,可他绝不愿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下当亡国奴。

赵德尊流亡到了北平。1933年,赵德尊带着对知识、对光明的渴望与向往考入了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忧心忡忡的东北流亡青年赵德尊立刻受到了中共地下党的关注。地下党秘密给他借阅《共产党宣言》等“禁书”,奠定他的革命世界观、人生观,又派人专门给他讲述党的基本知识,使他明白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打日本、救中国。

1935年12月9日,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共北平地下市委和市学联发动数万名大中院校学生上街游行,到北平市政府门前请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爱国无罪,收复失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声响彻云霄。

一个月内,四次大游行、大示威,赵德尊表现得异常勇敢。北平的“12·9”运动引发了风起云涌的全国学生运动,成为全国性的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爱国救亡运动。斗争风雨磨炼了他的意志,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12月,中共北平市委正式批准赵德尊为中共正式党员。入党当晚,他激动地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大愿得偿,生死以之,抗日救亡此其时!”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中共清华大学"左联"支部书记、中共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共北平市学委秘书、全国民先总队部秘密党团组织委员。在"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他英勇无畏地斗争,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仍编写革命刊物,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狱友入党,壮大革命力量。1936年4月出狱,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参与创建全国抗日民族先锋队。在此期间,他开始探索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为抗日救亡运动的长期发展作出了贡献。

艰苦转战在太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正式开始。“7·7”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赵德尊在刀光剑影下从事地下抗日斗争。9月28日,北平地下党领导通知赵德尊:“明天早晨,你和于光远尽快出城,任务有两项:一是与上级党组织接上联系,二是通告全国‘民先’组织准备迎接全面抗日民族战争。”

1937年9月30日,赵德尊和于光远进入古城保定,见到了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长彭真。彭真仔仔细细地听、看、问,然后点头说:“你们的两项任务胜利完成了。你们都留在北方局工作吧。”不久,北方局任命赵德尊为平汉省委青年工作负责人,带一批干部向冀西挺进,开创抗日民主根据地。

1937年10月25日,平汉省委在泉落镇举行誓师大会,宣布八路军冀西游击总队正式成立。 赵德尊率部进入冀西后,马上遇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溃兵、刀会、汉奸成为抗日的三大障碍。溃兵,均为东北军旧部。冀西游击总队采取团结、教育的办法,协助129师收编了一股股溃兵,使他们走上了抗日道路。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清除三大障碍后,冀西游击总队收枪扩兵,不到一个月扩大三倍多。游击队边整训、边战斗、边发展,在烽火中成长壮大起来。攻击葱峰之敌,据守马岭关,夜袭内邱城,处决伪县长……冀西游击总队成为一支平原抗日劲旅。

1938年10月,赵德尊由冀西调任晋冀特委组织部长,后又调任晋冀豫边区二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和六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他领导根据地建设,率领地方部队和民兵参加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

“百团大战”后,形势恶化。1941年5月,日军两万多人再次进攻太行山。八路军129师政委邓小平亲自来到新组建的六分区,言传身教赵德尊带领部队打击侵略者,派出10支武工队深入敌后袭扰日伪军。 邓小平的简捷明快、踏实干练使赵德尊铭记一生。 1943年9月9日,赵德尊奉命以七大代表的身份奔赴延安,离别了烽火连天的太行山。 “我走了,我还要回来打鬼子!”山谷林涛,回荡着赵德尊的呐喊。

千里迢迢赴延安

让赵德尊意想不到的是,他到延安的第一天就见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秋日的大西北,天高云淡。那天,赵德尊迈步走进古城延安,找到中共中央组织部,递上了介绍信。干部科长王鹤寿热情接待了这位来自前线的年轻同志。

王鹤寿带赵德尊一道去中央小食堂吃饭。饭厅里已来了不少人。过了不一会儿,一位身材高大、衣着朴素的中年人走了进来,膝盖上打着大补丁,赵德尊看着这个人挺像报纸上的一张照片,莫非他是……他正想着,这位中年人径直朝他走来,王鹤寿连忙扯了扯他的衣角:“这是毛主席。”毛泽东上前一把抓住了赵德尊的手,一口浓浓的亲切湘音:“你是新来的同志吧?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呀?” 赵德尊万分激动,颤着声说:“主席好!我叫赵德尊,刚从太行山来。” “噢,从太行山来,我看你满身征尘像是前线来客嘛,前方情况现在怎么样呵?”毛泽东饶有兴趣。

“报告主席,太行山经过开展大生产运动,经济状况已经好转,军民吃、穿都不发愁了。日军的几次‘大扫荡’都被粉碎了,现在部队扩大了,村村有民兵,区区有武装,妇女做军鞋,儿童去站岗,根据地人民都发动起来了,已经是全民皆兵、拼命杀敌,我们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我来的时候开了个大会,让侦察员去抓两个日本鬼子来,说到就捉到,鬼子在咱们的大会上出尽了洋相。抗战胜利的一天不远了!”“好、好、好!哈哈哈!……”毛泽东连声称赞,禁不住爽朗地开怀大笑。

“看,毛主席多高兴!”毛泽东、赵德尊成了满堂注目的中心。这下,赵德尊倒不好意思了。毛泽东又用力握了握赵德尊的手:“好了,吃饭吧,不然肚子要造反喽。一路辛苦,多吃点。改日我再找你聊。”这顿饭,赵德尊吃得特别饱,特别香,特别幸福。

不久,赵德尊作为七大代表进入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他的思想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中央党校门前“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是毛泽东亲笔题写的,赵德尊多次驻足沉思,品味这四个字的深刻含义。 1945年4月23日,赵德尊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8月15日,“日本投降了!”这一爆炸性的消息轰动了整个延安,到处沸腾起来了,一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欢声笑语汇成一个巨大的海洋。 身在延安,思念故土,“东北沦丧14年,我们要打回老家去!”赵德尊等东北青年归心似箭。

枪炮声声黑龙江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首先控制东北。中共两万干部、十万大军昼夜兼程,与国民党的火车和汽车轮子抢时间。延安干部团由张秀山任领导小组组长,赵德尊任组织委员,杨英杰为宣传委员,黄永胜率一个旅同行。一口气走两个月,干部团和部队到达沈阳。东北局书记彭真命令赵德尊带一个干部大队马上赶赴黑龙江。

赵德尊带领195名干部到了黑龙江省省会北安,与先期到达的抗联干部和晋察冀干部会合,王鹤寿任省委书记,赵德尊任省委组织部长。赵德尊力主“挑大的干。现在局势不稳,叛乱不断,我们应该置四周小县叛乱于不顾,全力打下泰安!”省委同意了赵德尊的意见。泰安,位于黑龙江省、嫩江省交界处的铁路枢纽,是国民党军在黑龙江的大本营。

经过五昼夜激战,守敌被一举全歼。泰安解放了,城头升起了鲜艳的红旗。得到前线胜利的捷报后,赵德尊立即召开全体党政机关干部大会,大声宣布了这一喜讯。顿时,全场欢声雷动。1949年9月,赵德尊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这一年他刚刚36岁,是共和国成立之初最年轻的一位省委书记。不久,他又兼任省政府主席、省军区政委。党政军一肩挑,赵德尊精力充沛、长袖善舞、成绩优异。他撰写的调查报告《我们应当重视肇源县今年农业爱国增产运动的新经验》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 1950年3月,赵德尊被任命为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1953年4月,调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农村工作部部长,后兼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秘书长。不过,一路升迁的赵德尊仅仅当了半年的秘书长,就在东北地区高干会议上成了被批斗的靶子,当时的痛苦之情他后来在回忆录中有过叙述:那时的我,党内经历不多,经验也还很稚嫩,只记得别的什么错误都可以承担,反党的罪名是怎么也难以接受。一时间,两眼发黑,觉得天昏地暗。自己检查“宗派情绪”等都过不了关,会后,睡了一天一夜。最后心里想:已发生的就发生了,也就过去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主要是今后,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不管什么遭遇,更当积极处之,永远、永远! 赵德尊1954年10月到东北制药厂的,而且在东北制药厂一干就是11年,一直到1965年8月被化工部调任沈阳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当年因涉及“高(岗)饶(漱石)反党集团”问题的“五虎上将”,自然成了被重点批斗的对象,赵德尊几次在批斗中被打得皮开肉绽,昏死过去,并于1970年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赵德尊先是于1978年10月回沈阳化工研究院任党委书记。

晚霞似火沐春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史又翻开新的一页。 新的历史时期(1979年2月),赵德尊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兼省政法委书记、省纪委书记的重要领导岗位上,为黑龙江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民主与法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1982年,伊春市发生了领导干部子弟贪污大案,赵德尊直接过问、一抓到底,罪犯被严惩,“老子”被查处,轰动了全国。1983年4月再次当选黑龙江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983年,北安市一些领导干部子弟结成流氓团伙,“五虎二狼”称霸一方,赵德尊派出58人的强有力专案组,亲笔两次批示“从严、从重、从快……坚决、彻底、全面……”,“五虎二狼”做了枪下鬼,31名恶魔坐了大牢,“后台老板”全被端,再度轰动全国。一部《徐秋影案件》的电影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久映不衰,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桩发生在哈尔滨的特大假案、错案、冤案。“女特务”的原型邵玉魁被判处死刑,差点枪决,蒙冤数十载。赵德尊拍案而起:“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不实事求是,那还叫什么共产党?!”“女特务”邵玉魁被彻底平反,恢复了工作,又一次轰动了全国。

1985年,赵德尊72岁了,已进入古稀之年。他向党中央三次提出辞职、退休的请求,终于获得了批准。这一年5月15日,他高高兴兴地辞去了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职务,这也是他担任的最后一个领导职务。 “职位可以离退,共产党员没有离退二字。”离休后,他继续关心全省的工作和百姓的疾苦。

离休后,不时有一些部门和个人看望赵德尊。来人,他欢迎。送礼,绝对不行。刚退下来不久的一天,一位老下属前来拜访他,临走留下一个信封。客人走后,他一看信封里是2000元钱,顿时像触了电一样:“这是干什么?交上去交上去!”他认为,不是劳动所得,一分钱也不能要。离休16年,他已向“希望工程”捐款16万元,“贫困地区的孩子苦啊,他们读书更需要钱。”1998年9月,他拿出了当月工资寄给灾区,说:“我年岁大了,不能到抗洪一线了,捐点钱给灾民,表示点心意吧!”而他自己,身上多年穿的却是一件旧衬衣,睡的一张旧床不过百元,沙发扶手的油漆已脱落。他对孩子们说:“爸爸没有给你们谋‘官位’和‘财路’,没有给你们留下任何财产,留给你们的只有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来从艰苦中来,去更清白而去,不办私事,不谋一点私利,因为我是共产党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95岁高龄的赵德尊,缴纳了2万元特殊党费支援灾区。赵德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2月1日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9岁。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黑龙江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赵德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2月1日5时46分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9岁。

赵德尊同志1913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冷子堡镇冷后村。1926年9月至1929年7月,在沈阳第二初中学习。1929年7月,考入沈阳第三高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只身流亡北平。同年11月,在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创办的东北中学学习。青年时期,他追求真理,发奋读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进步文学书籍,为在思想上信仰共产主义打下了基础。

1933年夏至1937年6月,赵德尊同志在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学习,在校期间,开始组织同学会开展革命工作。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清华大学“左联”支部书记、中共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共北平市学委秘书、全国民先总队部秘密党团组织委员。参加并组织领导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英勇无畏地斗争,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仍编写革命刊物,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狱友入党,壮大革命力量。1936年4月出狱,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参与创建全国抗日民族先锋队。在此期间,他开始探索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为抗日救亡运动的长期发展作出了贡献。 1937年7月至1943年10月,赵德尊同志参加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历任太行山冀西、晋中地委统战、组织、宣传部长,地委副书记、书记。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对敌斗争,有力地领导了根据地建设,率领地方部队和民兵参加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为冀西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10月至1945年10月,赵德尊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并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学习的两年,他的思想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为日后奔赴黑龙江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10月,赵德尊同志根据中央指示,参加赴东北干部团,任团党组组织委员。同年11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长。1948年10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9年5月,以北安为省会的黑龙江省和以齐齐哈尔为省会的嫩江省合并成立新的黑龙江省,赵德尊同志任省委副书记。他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成功完成接收政权、剿匪镇叛、土地改革等工作任务,1947年率东北代表团赴西柏坡出席全国土地会议,并在会上介绍了东北地区的土地改革经验,引起热烈反响。他根据黑龙江实际,提出“城乡兼顾、农业为主,根据可能和需要,积极发展工业,切实搞好合作社”的工作方针,粮食生产稳步提高,工业基础得到加强,使黑龙江成为东北根据地的可靠战略后方,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为东北和全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3月,赵德尊同志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1953年1月,兼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省军区政委。同年4月,调任中共东北局委员、农村工作部部长,后又兼东北局秘书长。在此期间,他大力发展生产,积极支援抗美援朝前线,对如何加强党对政权工作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4年8月至1965年7月,赵德尊同志任东北制药总厂副厂长,他学技术、学管理,努力改善生产经营状况,倡导质量效益先导,总结并推广车间班组成本核算经验,提高了企业效益,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办好企业积累了经验。

1965年8月至1970年1月,赵德尊同志任沈阳化工研究院副院长。1970年1月至1973年9月,在辽宁省义县走“五七”道路插队落户。1973年9月至1979年2月,在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1978年10月任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初期,他被第一批揪出打倒,隔离审查,挨打受辱,但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信党的事业,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1979年2月至1979年12月,赵德尊同志恢复工作,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当时设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1979年12月至1985年9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在此期间,赵德尊同志坚决拥护、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实事求是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他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方向、加强领导、沉着冷静、知难而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农村工作全面推进,政法和纪检工作成效卓著,人大工作打牢基础,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出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的良好局面。他倡导并推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了农业抗灾夺丰收的思想,推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了农村经济工作的全面发展。他组建了省人大常委会常驻办事机构,并对人大立法、选举、监督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重大改进。赵德尊同志非常重视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勤政廉政,密切联系群众。他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干部“四化”方针,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为党的事业发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轻领导干部。他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在省委的重要领导岗位上,为黑龙江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民主与法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85年9月,赵德尊同志离休。在退出领导岗位后,他坚持老有所为,担任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黑龙江省老龄问题委员会名誉主任,认真负责地发挥老同志的作用,继续关心全省工作和百姓生活。他非常关心群众疾苦,对人民充满深厚的感情,坚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向省委反映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离休期间,累计向“希望工程”、扶贫救灾捐款20余万元。他坚持每天阅读文件,对重要文件认真思考,变成自己的体会或形成系统的建议。先后数次就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向中央、省委建言献策。2004年10月,92岁高龄的赵德尊同志向党中央及省委建议在党内倡导辽宁省委原书记郭峰同志廉洁自律的好风气,呼吁“要让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光辉在党内照耀,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在全国唱响!”胡锦涛、曾庆红、吴官正等中央领导和黑龙江省委主要领导同志采纳了其建议,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开展了“树廉洁风气、做自律表率”的党内教育活动。他坚持黑龙江党史的撰写工作,完成20余万字的书稿,得到中央和省领导的肯定。他克己奉公,率先垂范,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严格要求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赵德尊同志是党的七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还是离休后,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矢志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如一地牢记党的宗旨,无限忠诚地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始终坚持和发扬共产党人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优良作风,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坚持党性原则、永葆先进本色的优秀品质,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革命情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为地方政权巩固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殚精竭虑、艰苦奋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他为黑龙江省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党的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德尊同志的崇高信念、高尚品德、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赢得了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普遍尊重和衷心爱戴。

赵德尊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赵德尊同志永垂不朽!

赵德尊人物评价

2004年,91岁高龄的他给黑龙江省委写了一封信,大力倡导原辽宁省委书记郭峰住院期间拒收礼品的“六不”做法,这位耄耋之年的老共产党人,始终为反腐倡廉鼓与呼。 2001年5月31日,年近九旬高龄的赵德尊,健步登上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文艺演出舞台,与同志们一起引吭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太爱自己的党、自己的祖国了,他习惯了战旗猎猎、鼓角雷鸣、呐喊冲锋,希望后人们也像他一样地热血沸腾、赤胆忠诚。

“历史一长河,奔腾永向前。华夏有脊梁,英豪何畏难。回首怀先烈,放眼赖后贤。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赵德尊书怀自勉,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赵德尊补充介绍

  赵德尊(1913- 2012 ),男,辽宁省辽中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黑龙江省委原书记、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1928年小学毕业,先后考入沈阳第二初级中学、沈阳第三高级中学读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北平进东北中学学习。

  1933年夏进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学习。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1935年反帝爱国的一二九-。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任中共清华大学左联支部书记。1936年1月参加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任清华第三团宣传队队长。回北平后,任中共清华大学支部书记。3月在参加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爱国活动中被捕,在被关押北平陆军监狱期间,创办革命刊物《牢狱之光》。后被党组织营救出狱。8月调任北平学委秘书。10月调任全国民先总队部秘密党团组织委员。

  1937年清华大学毕业。同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去太原,被任命为中共平汉线省委秘书长兼青年工作负责人,同时参加石门市委、正太特委工作,担任平津-同学会负责人。9月受党组织委派,率一批青年学生赴冀西,在杨秀峰任主任的冀西民训处,任组训部副主任兼党总支书记,后任组训部主任。此时中共平汉线省委依托民训处开展工作。参加组建冀西游击总队,参加创建冀西抗日根据地工作。1938年2月任中共冀西特委委员、-部部长。同年9月至1939年2月任中共晋冀特委组织部部长。1939年1月至2月任晋冀特委宣传部部长。2月至10月任中共晋东特委(4月改称地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兼党校总支书记。同年10月至1940年1月任中共晋冀豫区第一地委组织部部长,1940年4月任地委副书记。百团大战后,到平西一带执行保证部队后勤供给任务。

  1942年2月至1943年10月任中共晋冀豫区第六地方委员会书记。

  1943年9月作为七大代表和王维纲等赴延安。同年10月至1945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了中共七大。同年11月至1946年8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工委委员、常委、组织部部长。

  1946年8月至1947年1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1947年1月至9月任中共西满分局(北安地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同年7月作为东北代表团团长,率团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参加全国土地会议,并在会上发言。同年9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办公室主任。

  1948年9月至1951年春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校长。1949年5月至1950年3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副书记。

  1950年3月至1953年4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1953年2月至4月兼黑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1953年1月至4月任中共黑龙江省政府党组书记。参加领导黑龙江省的剿匪、建政、土改和抗美援朝工作。1953年4月至1954年4月先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秘书长兼农村工作部部长。

  1954年8月至1965年7月任沈阳东北制药总厂副厂长,1965年8月至1970年1月在沈阳化工研究院任副院长。“文革”期间受破孩。1970年1月至1973年9月到辽宁省义县插队当农民。1973年9月至1979年2月任沈阳化工研究院党委书记。

  1979年2月至12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副省长。同年12月至1985年9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省纪检委书记、省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79年12月至1985年5月任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书记。1985年离休后,担任黑龙江老龄委员会名誉主任和黑龙江儿童福利基金会名誉会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第-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著有《征程鳞爪》等。

  2012年2月1日5时46分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9岁。

  “赵德尊”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