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辽宁省名人>沈阳市名人>浑南区名人

罗烽

罗烽人物照片

浑南名人罗烽介绍

中国作家

罗烽,多用于人名,最为知名者为著名作家罗烽(1909-1991),原名傅乃琦。作家。奉天盛京(今辽宁沈阳)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北满处委候补委员。创办《文艺》《夜哨》周刊,1935年在上海加入左联;曾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东北局宣传部委员、东北文艺家协会代主任、中共旅大特区委员会文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东北文联第一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顾问;著有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中篇小说集《粮食》,剧本《台儿庄》《总动员》;另有深圳大学副教授。

罗烽人物简介

罗烽 (1909.12.13—1991.10.23) 原名傅乃琦,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人。

青少年时期较早地接受了“五·四”以来的革命思想,于1928年在黑龙江省呼海铁路传习所学习期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呼海铁路特别支部宣传委员、代理支书、书记等职。“九·一八”事变后,罗烽在杨靖宇同志领导下在群众中活动,被杨靖宇指定为中共满洲省委候补委员并受命开展北满革命文艺活动,联络当时的青年文学工作者萧军、萧红、白朗、舒群、山丁、金人等在当时的新京(长春)《大同报》、哈尔滨《国际协报》创办大型文艺周刊《夜哨》《文艺》;他当时发表了新诗《晒黑了你的脸》,显示了艺术才华。

1934年由于叛徒告密,罗烽被捕,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于1935年无罪获释。同年7月与爱人白朗同赴上海,参加“左联”,以后他辗转于上海、武汉、重庆,担任上海文艺协会秘书、上海文艺界战时服务团宣传部长、主编半月刊《哨岗》。此期间他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剧本,主要有长诗《碑》三部曲、中篇小说《莫云与韩尔谟少尉》,长篇小说《满洲的囚徒》等,其中《满洲的囚徒》取材于自己的经历,是罗烽的代表作之一,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1941年皖南事变后,遵照周恩来同志指示,罗烽到延安,先后被选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第一任执行主席,并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他的论文《高尔基论艺术与思想》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

1945年“八·一五”罗烽到东北,曾任东北文协代任、东北局宣传部常委、东北文化部副部长、东北文联副主席等要职,对东北的文化建设和文学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1952年底罗烽在中国作协从事专业创作,到青铜峡等地深入生活,写作长篇《两岸春秋》,但1957年被错划右派,长篇创作遂中断。

“文革”期间罗烽与其夫人白朗同遭迫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罗烽的沉冤得以昭雪,恢复了他作为“东北作家群”重要成员革命作家的真实面目。

罗烽同志创作上的成就,他对东北文学的贡献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罗烽补充介绍

  罗烽 (1909~1991)

  原名傅乃琦。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初中毕业。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中共呼海铁路特别支部宣传干事、支书,中共哈尔滨东区区委宣传委员,中共北满省委候补委员,《夜哨》文艺周刊主编。1935年加入左联,任上海文艺家协会驻会秘书。1941年赴延安,历任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敌协会执委会主席(之一),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秘书长,西满军区、吉江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合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东北文联、中国作协东北分会第一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及第四届顾问。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满洲的囚徒》,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横渡》、《粮食》,中篇小说集《归来》、《莫云与韩尔谟少将》,话剧剧本《国旗飘扬》、《台儿庄》、《总动员》,诗集《碑》(三部曲)等,另有《罗烽文集》。

  “罗烽”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