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辽宁省名人>本溪市名人>本溪满族自治县名人

邓铁梅

邓铁梅人物照片

本溪满族自治名人邓铁梅介绍

著名抗日英烈
革命烈士

邓铁梅(1892年10月—1934年9月28日),生于辽宁省本溪县(今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磨石峪村,抗日名将、革命烈士。

邓铁梅人物生平

邓铁梅,1892年10月生于辽宁省本溪县磨石峪村的一个富裕之家。1917年,邓铁梅进入旧警界任职,由下级警士逐步晋升为凤城县公安局长。任职期间,目睹警政积弊,深感旧中国的政治腐败,使民众饱尝困苦,所以他立身处事有一定正义感,为人廉洁奉公,对一般劳苦大众抱有一定同情心。他严令部下不要苛扰百姓,而对于一班鱼肉乡里的土豪劣绅势力则加以限制和打击。

邓铁梅对上司不搞阿谀逢迎,不同流合污。他的这种耿直的作风,在贪污成风的旧社会官场中不仅行不通,而且遭到地方实力派的挟嫌报复,1929年秋被撤去凤城县公安局长职务,另调奉天、哈尔滨等地任职。1931年4月,邓铁梅在牡丹江警察分署长的职位上又遭革职,失业后回到奉天。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邓铁梅正在锦州待谋职业,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九一八事变发生,一宵烽火,失地千里,辽、吉两省大片土地沦于日军铁蹄践踏之下。9月23日张学良下令把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辽宁省政府迁到锦州办公,大批军政人员接踵而来,各地难民也纷纷西逃锦州并准备进关,使这个辽西重镇处于一片惊慌混乱之中。邓铁梅目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无限感慨地说:政府无能当政,军队有土不守,真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他又气愤地说:我们宁肯被打倒,也不能被吓倒,不能俯首甘当亡国奴!民族正气,使他下决心返回辽东山区组织抗日队伍。邓铁梅在锦州拜会了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当即得到黄的支持和赞助。

1931年10月下旬,邓铁梅前往辽东凤城西部山区小汤沟顾家堡子(今属岫岩县朝阳乡)串连旧好十数人,分赴凤城、岫岩两县交界的山区各村屯发动群众,组织抗日队伍。此时日军虽然占领了铁路沿线的城镇,但在偏远的山区其侵略势力尚未达到,广大民众也有抗日救国的要求。因此,旬日之间便征得长短枪300余支,动员抗日健儿180多人,正式创建了辽东三角地区第一支民众抗日武装——东北民众自卫军,邓铁梅任司令。在成立大会上,邓铁梅对大家讲话,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宣布建队宗旨是:武装抗日,保卫家乡。

邓铁梅在小汤沟创建民众抗日自卫军的消息一经传出,辽东三角地区的广大民众奔走相告:老邓回来组织武装,大家快上队抗日吧!跟老邓打日本军准没错……于是,四乡群众、民团、保甲携枪带马来投者甚多,队伍迅速发展扩大,到1931年12月份,已增加到1500余人。在建制上,司令部以下编为4个大队,其中一个为大刀队,也称武术队,由山东来的武术教师担任教练。一支民众自发的抗日武装初具规模了。

东北民众自卫军成立后的第一次战斗是夜袭凤城。

1931年12月26日午夜,邓铁梅率部兵分两路攻打凤城。一路人马攻凤城车站、包围凤城警察署;另一路攻入城内,伪警察大队狼狈逃窜。自卫军把驻城内的日本守备队西河小队围困在一个大院内,断绝了城内和车站的联络,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抗日自卫军一举捣毁了伪县衙、警察署;砸开了监狱,使被捕的爱国者获释;日本特务情报机关——平井药房被砸烂,焚烧了里面的鸦片、吗啡等毒品。凤城一役重创日伪军,打死打伤日伪军50余名,缴获步枪300多支,轻机枪3挺,迫击炮两门和大批子弹。日军遭此痛击,大为震动,《盛京时报》12月27日载文惊呼:“安奉线匪警频传,凤凰城被袭焚,通讯断绝,形势严重。”

邓铁梅率部夜袭凤城的胜利喜讯不胫而走,得到了东北各界人民群众的交口赞誉,也引起了设在北平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重视。1932年2月末,苗可秀受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委派,从北平秘密来到辽东三角地带,了解义勇军反日斗争情况。邓铁梅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详细地介绍了民众自卫军成立的宗旨及现状。不久,苗可秀返回北平向救国会汇报,该会遂委任邓铁梅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第二十八路司令。同年4月21日,唐聚五在桓仁誓师成立了辽宁民众自卫军,又委任邓铁梅为第十三路军司令。7月间,苗可秀由北平重返邓部工作,邓铁梅对他十分敬重,任命他为总参议兼军官学校教育长。这期间,许多小股抗日武装纷纷来投,东北民众自卫军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从1932年春季开始,邓铁梅率部队向日伪频繁出击,曾先后收缴了庄河、大孤山维持会的部分武器。同年5月,还派部队智取了卡巴岭三义庙,将庙内伪骑警的一个队包围缴械,缴获军马70匹、大枪60支和一些其他战利品。

三义庙战斗胜利后,民众自卫军就在卡巴岭上设关卡,挖战壕,修工事,构筑三角抗区的东大门。当时城内日伪军不敢越雷池一步,卡巴岭以西完全成了抗日自卫军的天下。

抗日自卫军的发展,使敌人惊恐万状。日军将伪军李寿山部调往大孤山、龙王庙,讨伐抗日自卫军,伪军司令部设在龙王庙街。李寿山部队烧杀抢掠,无恶不做,老百姓恨之入骨。邓铁梅决心突袭龙王庙,狠狠地教训一下这个汉奸。龙王庙是一个有1000多户的大镇。镇内有商户120余家,是凤城南部、岫岩东部、安东西部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集散地。镇子周围有外壕,还有铁丝围墙,敌人防守十分坚固。邓铁梅调动队伍,于7月1日凌晨1时发起攻击,以大刀队为先导,突破北门,冲入镇内,自卫军战士迅速占领各处隘口,以重火力击毁几个碉堡,攻进街巷。日伪军这时正在熟睡之际,有的来不及穿衣,赤身逃窜;有的在渡河逃跑时被淹死。伪军司令李寿山、副司令张宗援随乱军窜出镇外,逃往大孤山。这次战斗打死日伪军100多名,缴获大量军需物资。

这次战斗之后,东北民众自卫军遂将司令部移往龙王庙镇,并占领了附近的黄土坎,与伪军李寿山部隔大洋河相对峙。从1932年春季到8月间,邓部义勇军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达百余次之多,给敌人以沉重打击,队伍也有了很大发展,遂改编为6个旅20个团。到1932年8、9月间,部队总员达1.5万人以上,成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力量中的一支劲旅。这支部队活跃在安东、凤城、岫岩、庄河等境内几百里的宽广地域,并联合抗日义勇军刘景文、李春润等部,不断打击日军。这一带成了辽东著名的抗战区。

面对邓铁梅领导的民众自卫军的发展壮大,敌伪十分恐慌,于是便改变了手法,采取了军事“进剿”与招抚诱降相结合的两手政策。1932年8月,日伪当局让凤城县伪县长康济出面,利用其与邓铁梅旧相识的关系,派人给邓铁梅送了一封劝降信。邓铁梅与苗可秀研究后,决定将计就计,以争取一定时间休整与补充部队,便派总参议苗可秀、参谋处长王者兴为代表,先后赴凤城、奉天与日军招抚代表“谈判”。苗、王二人与日伪调旋,敌方讨价还价,招抚心切,我则以假乱真,虚与委蛇,谈判多日僵持不下。最后苗可秀以请示邓司令为由,从奉天脱身返回抗区。此时敌人出于政治需要,造谣说邓铁梅接受了“招抚”,并通过报纸、广播大肆宣传。对此,邓铁梅与苗可秀决计以事实戳穿敌人的阴谋。于是,他们将日本参事官友田俊章等6人从凤城县诱至自卫军控制区的刁窝堡处决,向全国人民表明了抗日到底的决心。

日伪在“招抚”阴谋失败后,调动大批兵力向三角抗区的几个据点疯狂进攻。9月末,伪军李寿山率千余人攻占了民众自卫军的重要据点黄土坎。为了坚持长期抗战,该地必须收复。邓铁梅遂派苗可秀率部队于10月下旬的一个深夜突然发起进攻,激战至次日清晨,敌人溃逃。黄土坎收复之后,军心大振,于是又计议攻打李寿山的老巢大孤山。

1932年10月26日(农历九月二十四日),邓铁梅率部千余人,刘景文率部800余人包围了大孤山。大孤山镇有城壕方圆20多华里,壕内水深没人,外壕有铁丝网围墙。李寿山伪军3个团共1500余人驻守镇内,防御工事坚固,义勇军多次强攻未成。但镇内敌人也无法冲出镇外,一直围困28天,镇内粮草不济,人吃豆饼,马吃白菜。伪营长赵书怡带领40多人组成的“敢死队”,试图从南二道沟大板桥冲出镇外,在民众自卫军强大火力阻击下,伪军赵营长毙命,“敢死队”大部被打死。11月下旬,日军天野部队从岫岩赶来解围,民众自卫军撤出战斗。围攻大孤山战斗打死伪军200余人。

12月中旬,日军调集重兵对三角抗区实行规模空前的大“讨伐”。参加这次大“讨伐”的有多门第二师团、坂本第六师团各一部及独立守备队第四大队(驻连山关)、第三大队(驻大石桥)的部分兵力,加上伪军共1万余人。12月13日开始,向以龙王庙、尖山窑为中心的游击据点包围过来。由于敌人兵力过于强大而集中,加之民众自卫军又缺乏对付大规模“讨伐”的战斗经验,一开始即采取了分头迎击、处处设防的办法,结果分散了兵力,龙王庙、尖山窑等许多据点相继失守。邓铁梅率部北移,在马道沟附近与苗可秀率领的学生大队会合,整顿了队伍,制定了退敌计划。当时敌人主力在文家街、红花岭、尖山窑一线。文家街在哨子河以北,是通往尖山窑的要道,邓部决定先攻击文家街,然后反攻尖山窑。黄昏时,战斗打响了,自卫军首先抢占制高点,以轻重机枪压制敌人的火力,大刀队和另一部自卫军向村内进攻。一夜激战,自卫军发起多次冲锋,攻入村内,日军遗弃50多具尸体和大量军需物资后,向何家堡子、尖山窑方向狼狈逃窜。邓铁梅决定一鼓作气克复尖山窑。12月底,他亲自到阵地督战,苗可秀率学生大队冲锋,自卫军战士奋勇向前。激战至第二日拂晓,敌人弹药补充困难,放弃尖山窑向白旗堡撤走。自此尖山窑又回到民众自卫军手中。文家街、尖山窑两次战斗之后,日伪军开始撤退,义勇军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大“讨伐”。

1933年4月15日,敌人开始了第二次大“讨伐”,兵力更加集中,分多路向自卫军猛扑,所到之处修据点,建公路,实行保甲连坐法,把自卫军挤压在龙王庙以北,白旗堡以南地区。随后敌人逐渐收缩兵力,民众自卫军不断遭到伤亡,最后撤至白旗堡以北的老平顶山上固守,部队损失严重,有战斗力的部队只剩下一千多人。民众自卫军的几个游击据点又为日寇占领,少数部队只能在老平顶山、南尖山、帽盔山一带的密林里坚持斗争。

在困境中,邓铁梅总结作战失利的教训,加强军事训练,锐意整顿部队。同年6月,部队利用山林树木逐渐繁茂、青纱帐形成的有利时机,加紧练兵。经过一段整顿,部队人数又有发展。

《塘沽协定》的签订,是中华民族继九一八事变之后的又一个奇耻大辱。它实际上已经承认了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热河,并把华北置于日军监视之下的事实。消息传来,民众自卫军上下无不愤慨万分,纷纷请缨杀敌,以雪国耻。邓部相机出动,袭击敌人,部队又出现了新的活跃气势。

三角地带抗日武装力量的再次振兴,使日伪军大为惊恐。独立守备队第四大队长板津直纯率部并纠集一批伪军,开始了第三次大“讨伐”,到处杀戮群众,烧毁村庄,制造无人区。但此时正值青纱帐起,便于活动和隐蔽,邓铁梅率部以出其不意、忽东忽西的战术,对日伪军及其占领区不断进行袭扰。由于自卫军频频出击,迫使敌人不得不在8月末收缩兵力,第三次大“讨伐”告一段落。在日伪军第三次大“讨伐”的艰险环境中,邓铁梅率部队寻机袭扰敌人,并取得一定的局部胜利。

邓铁梅部之所以能够长期坚持斗争,这与部队重视游击据点建设是分不开的。为了坚持长期抗日,邓铁梅先后建立了尖山窑、龙王庙、沙里寨、三清观等多处游击据点,在据点周围建立农民协会和妇女、儿童组织,使抗日自卫军首先有了立足之地。邓铁梅还在抗日军控制地区制定了财政、税收、粮食政策,设置伤兵医院、被服厂、印刷厂、印币厂、税捐局等机构。这些措施虽不完备,但在解决部队军需、支援抗日战争方面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

邓部义勇军建立了一定的政治工作制度。1932年春,曾担任过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的邹大鹏到邓部担任政训处长,主持部队的政治教育工作。在部队和军官学校进行定期政治教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罪行,批评蒋介石卖国投降政策,宣传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介绍中国历史上抗御外敌的民族英雄事迹,这对于坚持抗日斗争,树立必胜的信念,收到良好效果。邓铁梅提出并努力实践“抗日救国,保民第一”的口号,把抗日救国和保卫民众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他的部队到群众家就餐,从来不挑吃喝,不讲排场,粗粮素菜,以至残汤剩饭亦可充饥。邓部义勇军制定了严格的军纪,提出了“不投敌,不妥协,抗日到底;不贪财,不扰民,不调戏妇女;保民众,爱民众,不动百姓一针一线”的口号。对违犯者,不论什么人,绝不宽容。邓铁梅自己身为司令,带头守法、执法,一丝不苟;和战士同宿同食,同甘共苦;打仗时亲临前线指挥,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因而受到抗区军民的拥护和爱戴。

在敌人的第三次大“讨伐”中,民众自卫军受到了很大损失。部队大量减员,活动地域逐渐缩小,特别是1933年9月以后,青纱帐倒,隐蔽困难,气候渐冷,给养缺乏,部队活动越来越困难。

1934年1月中旬(农历十二月),日伪军对三角抗区进行了第四次大“讨伐”。这次“讨伐”,敌人实行归屯并户,断绝民众与自卫军的一切联系。邓部冒着冰雪严寒,整日在深山密林里游动,缺衣缺食,军火越来越少,使义勇军整体活动越来越受限制,遂于1934年1月下旬,在岫岩境内牌坊沟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把东北民众自卫军改编成若干支队,化整为零,开展小股部队的游击活动。邓铁梅亲率一支队伍,随时与其他支队保持联系,指挥部队不时出击。

几年来,日军连续进行大规模的“讨伐”,付出了很大代价,虽然占领了自卫军的游击据点,自卫军实力也受到很大损失,但始终不能消灭这支坚强的抗日武装。于是,日伪军进一步策划从自卫军内部打破缺口,企图秘密逮捕邓铁梅。

1934年4月间,伪安奉地区警备司令兼第二混成旅旅长赫慕侠的部下、营长郑希贤,对原任邓部学生队教官兼大队长的沈廷辅进行策反,进而组织了一个八人暗杀队。他们化装成乞丐、小贩,在邓铁梅活动的地区暗中查访邓铁梅的行踪。5月,邓铁梅由于长期作战的操劳,身患严重疾病,不能随部队活动。当时有人向他建议,离开抗区暂时到关内养病。他坚决表示:誓死也不离开抗区一步。5月27日,邓铁梅秘密来到凤城县小蔡沟张家堡子(今岫岩县大营子镇)亲戚家中养病,被便衣暗杀队侦知。5月30日叛徒沈廷辅骗开房门,便衣队一涌而进,将邓铁梅捕去。

邓铁梅被捕后,从凤城押解到沈阳,监禁在伪警备区司令部军法处。监押期间,经常有一些日伪高级官吏对邓铁梅拉拢、软化,以高官厚禄劝降。邓严辞拒绝,并进行了绝食,以示反抗。日军组织一个专门小组审讯邓铁梅。他在敌人法庭上慷慨陈词,历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抒发自己抗日救国的伟大抱负。一天,一个日本军官来到狱中,假装斯文地说了一些佩服、敬仰之类的客套话,而后请邓铁梅在其摺扇上题字。邓铁梅接扇在手,不加思索,挥毫疾书:“五尺身躯何足惜,四省失地几时收”一联,以明其志。邓铁梅还经常慷慨悲歌岳飞的《满江红》,书写文天祥的《正气歌》,以示自己不屈不挠的决心。此时,敌人在一份内部通报中也称:“邓已抛弃生死之念,求死更重于求生”。敌人在这一切伎俩都失败后,便下了毒手。1934年9月28日,抗日民族英雄邓铁梅被杀害于奉天伪陆军监狱,时年43岁。

邓铁梅后世纪念

在凤城市郊的南山脚下,有一座刻有“邓铁梅、苗可秀永垂不朽”字样的墓碑,他们是凤城市有名的抗日英雄,为缅怀两位英雄,“邓铁梅路”、“苗可秀街”在建国初期便在凤城百姓中传叫开来……

在丹东市帽盔山脚下,有一条进入市区的道路——国桢路,这是丹东市民为纪念我市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任国桢而以其名命名的街路。 这三条街道,是丹东地区仅存的三条以人名命名的街路。

邓铁梅路

据凤城市民政局地名办徐主任介绍,邓铁梅路位于凤城市区中心,贯穿城区南北,南起苗可秀街,北止凤山路,全长约3公里。1948年,为了纪念抗日英雄邓铁梅烈士,当时的凤城县政府将这条县区主干路命名为“邓铁梅路”。

1993年,由于新的民政法规规定,街道名称不得以人名命名,凤城市地名办曾一度想将“邓铁梅路”和“苗可秀街”更名,但在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新街路名称意见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市民仍建议保留原名。当时,一些老同志为了保留住这两条街路的名称,多次找到地名办,阐述保留原名的历史和教育意义,最后凤城市地名办顺应民意,正式确定了这两条以抗日英雄名字命名的街路名不变。

邓铁梅抗日故事

“邓铁梅和苗可秀,他俩是抗日英雄嘛!”在凤城市的大街小巷,当记者随机询问市民,邓铁梅和苗可秀是谁时,无论是白发老者,还是年幼孩子,他们都会用一致的语气、一致的语言回答。这让记者切身感受到,凤城市民对两位抗日英雄的敬意,已铭刻在每一名市民的心灵深处。近日,记者在丹东和凤城地名办了解丹东地区这三条以人名命名的街路名称由来时,也收集到了不少三位历史英雄的故事。

邓铁梅队伍被称“冷饭队”

在凤城和岫岩交界处有一个三面环山的大营子镇。据当地人介绍,该镇政府办公大楼所在地,便是当年邓铁梅曾经指挥东北民众自卫军抗日的司令部。

据镇里的老人讲,该镇的隋家大院曾经住过很多邓铁梅的部队。邓铁梅也经常在大院里开会,他的手下当时对百姓很好,他们常吃剩饭、睡凉炕,而且还经常干些农活儿,因此老百姓都管他们叫‘冷饭队’。”

因叛徒出卖被害

1934年5月30日深夜,由于叛徒沈廷辅的出卖,邓铁梅在岫岩张家堡遭到敌人逮捕。6月2日,邓铁梅被押往凤城。6月5日又被押往沈阳。

邓铁梅被押解到沈阳陆军监狱后,受到了日伪高级官员的“热情”接待。这些人走马灯般地轮流“探望”。有一天,一个日本军官又来到牢房,见邓铁梅正在桌旁练字,走过来装模作样地夸赞了几句。邓铁梅冷冷地说:“今天我不舒服,不愿多讲话。”日本人讨了个没趣,但还是掏出了一把纸扇,厚着脸皮请邓铁梅在上面题几个字留念。邓铁梅冷眼看了看他,接过纸扇,慨然挥毫,写下两行大字:“五尺身躯何足惜,四省(指我国东北地区)失地几时收。”1934年9月28日凌晨5时30分,在百般劝降未果之后,日军将邓铁梅秘密杀害。

邓铁梅补充介绍

  邓铁梅,名古儒,字铁梅。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生于本溪县小市磨石峪村一个士绅家庭。7岁就读本村私塾,后入小市三门洞高等小学堂。邓铁梅记忆超群,深受老师宠爱,从小爱听故事和习武,崇拜抗元英雄文天祥诗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鹊啼血归”的境界。铁梅青少年时期正赶上丧权辱国的清政府将辽东地区划为日俄战争的战场。辽东地区战火不断,当地土匪乘机蜂起,百姓饱受刀兵掠夺之苦。邓铁梅祖父邓荣昌是辽东一带有名的士绅,不忍乡里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倡组民团,将匪首二楞锏(山头号)黄义山抓获送官。此举与黄匪结仇。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6月,土匪约200余人寻仇袭击磨石峪村,邓铁梅的父亲邓继新率众奋起抗匪,与家人、亲属、团勇12人皆死于土匪刀枪之下,邓家房舍尽被焚毁。15岁的邓铁梅目睹家破人亡的惨状,誓志歼匪报仇。此后不分冬夏,拜师习武,精通 。18岁由三门洞高等小学堂毕业,适逢邓铁梅六叔邓继述在小市总甲所任总甲长,凭借六叔之力入总甲所任文书、班长。1917年(民国6年)邓铁梅考入本溪县警察训练所,受训6个月后被分配到本溪县警察大队任巡警,班长。1921年(民国10年)调到凤城县警察大队,先后任班长、大队长、1928年(民国17年)任凤城县-长。邓铁梅在凤城任职期间,于1925年(民国14年)回乡省亲时,听乡亲们议论小市区长肖文波勾结官府,鱼肉乡民,横征暴敛,设, 抽头,乡民有苦难言。为伸张正义,驱逐贪宫,邓铁梅深入调查,核实证据,秉笔直书,列举区长肖文波四大罪状,并上告到奉天省长公署,直到同年7月6日,奉天省长公署作出“呈悉既据查明,区长肖文波御下不严溺职,应准撤革,听候查办”的指令,乡亲们听到此信后,群情振奋,邓铁梅声望大增。1928年(民国17年)初夏,日军因在安奉铁路凤凰山下的路段上发现一块大石头,便借故生事,向县政府提出无理要求。两天后,几十名日本守备队员荷枪实弹将县公署包围,逼迫县长在文件上签字。邓铁梅闻知,速调公安队紧急集合,并亲自持枪闯进县公署。邓铁梅针对日本人的蛮横无理的要求,断然拒绝。日军官勃然大怒,抽出战刀进行恫吓,邓铁梅横眉怒视,立即拔出手枪对准日军官,日军见状,便垂头丧气,狼狈地走了。邓铁梅的大无畏精神深得民众赞誉。

  翌年,日本商人依仗日本守备队势力所经营的青城子铅矿,违反规定,越界开采,凤城县长派邓铁梅查办此事。经过调查,发现越界开采情况属实,遂采取断然措施,查封此井,狠狠地打击了日本商人和日军守备队的嚣张气焰,替中国人出了一口气。同年,邓铁梅又把盗-土的亲日分子曲明冗逮捕入狱,并将国土赎回,再次维护了民族利益。在县-任职期间,邓铁梅目睹警政积弊,深感旧中国的官场政治腐败,使民众饱受困苦。对此他廉洁守己,体恤民情,严格约束部下不准侵扰百姓,并对那些勾结官匪,鱼肉乡里的土豪劣绅严历打击。他对上不阿,对下不凌,耻与贪脏枉法的官吏为伍,他的正直在旧中国的官场中是行不通的,屡遭陷害报复和排挤。至1929年(民国18年)被撤职,另调省警务处任督察员。到任不久,因未去拜见新到任的警务处长,再受排斥,便愤然辞职。1930年(民国19年)应同僚之招,去哈尔滨特别警察管理处任督察员。1931年(民国20年)春调任牡丹江警察分署任署长,到任不久,因与上司不和遭革职。

  1931年4月,邓铁梅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辽宁,先后到沈阳、锦州谋职,未能如愿。正在这时,爆发了“九一八”事变。狼烟千里,辽、吉两省大片土地沦陷。目睹蒋介石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邓铁梅愤慨地说:“-当政,军队有土不守,真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他表示:“我们宁可被打倒,也不能被吓倒,不能俯首当-奴。”民族义愤使他下决心返回辽东山区组织抗日队伍。邓铁梅在锦州拜会了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当即得到黄显声的支持和赞助。

  同年10月下旬,同好友云海青乘火车离开锦州,经沈阳回到凤城县小汤沟顾家堡子(今属岫岩大营子乡),串联旧好十数人,不久便组织200多人的抗日队伍,在凤城县尖山窑正式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邓铁梅任总司令。在成立大会上,邓铁梅宣布抗日自卫军纲领:“武装抗日,保卫家乡,抗日救国,保民第一,不妥协、不投降。”战斗口号是:“不爱钱、不怕死、军民一体、抗日救国、收复失地。”至12月底,抗日队伍扩大到l500多人,建立3个大队,一个武术队,一个侦察队。从此,这支民众武装打响了辽东地区民众抗日第一枪。

  自卫军组建后,士气旺盛,斗志倍增。邓铁梅抓紧战机,决定夜袭凤凰城。 1931年(民国20年)12月25日夜,派人探知凤凰城县城的日军武装和警察各有200余人的兵力布置情况后,马上作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兵分4路,第一路在凤城以南的张家堡子切断电话线,使凤城与其以南的高丽门、安东车站断绝联系;二路在凤城车站以北的四台子设下路障和埋伏,阻击从连山关、鸡冠山北来的增援之敌;第三路袭击火车站,消灭火车站守敌;第四路冲进县城进攻日本守备队和警察署。晚10时,战斗打响后,民众自卫军把车站和城内的敌人包围起来,切断联系,使敌首尾不能相顾。自卫军捣毁了县衙、-和日本特务机关平井药房,砸开监狱,救出“九一八”后,日伪逮捕的爱国人士。战斗持续到第二天清晨4时,在敌人增援部队到来之前,自卫军撤出战斗,此役共打死日伪军50余名,缴获步枪300余支,轻机枪3挺,迫击炮2门和大批弹药。

  东北民众自卫军夜袭凤城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狠煞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给日本侵略者沉重的打击。在国内引起了很大震动和反响,辽东抗日自卫军威名大震。凤城大捷后,自卫军的队伍迅速扩大,军队编制由大队扩编为9个团。1932年3月,在北平的抗日救国会派代表苗可秀前来与邓铁梅联系,邓铁梅详细向苗可秀介绍了民众抗日自卫军成立的经过和现状。苗可秀返回北平向救国会汇报后,救国会立即委任邓铁梅为东北民众义勇军第28路军司令。同年4月21日,唐聚五在桓仁成立辽宁民众自卫军,又委任邓铁梅为第13路军司令。邓铁梅率部先后进驻庄河、大孤山,该地区的伪政权和伪警察在义勇军的威慑下,接受义勇军的条件,交出武器,仅庄河县城就收缴400多支0,迫击炮2门和大批弹药。

  同年8月,自卫军在转战中打败伪军李寿山部,进入战略要地龙王庙,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共进行大小战斗近百次,除攻打凤城、庄河外,包括占领黄土坎,三打大孤山,智取卡巴岭三义庙等战斗,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自卫军也发展到15000多人,成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力量中的一支劲旅。这支部队活跃在安东(今辽宁丹东)、凤城、岫岩、庄河、本溪等数百公里的宽广地带不断打击日军。

  为了坚持长期抗战,1932年,邓铁梅接受了中共南满团省委书记邹大鹏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建议,加强部队军事训练,整顿部队。在组织建设上,司令部下设秘书、参谋、副官、军械、军需、军法、军医、财务等八大处,成立器械、被服、印刷等工厂,保证部队军需供应。此外,邓铁梅还注重军队宣传工作,抽调文化基础比较好的11名队员,组成专职宣传队,通过张贴标语,编歌曲、画漫画、讲战绩等形式扩大抗日宣传,这些宣传工作激发了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为巩固革命胜利果实,邓铁梅非常重视根据地的建设。他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禁止粮食外流,制定了合理的税收政策。缴获了50多万公斤敌伪的官盐,掌握了盐滩,没收了逃亡地主大量财产。印发了“东北民众自卫军流通券。”所有这些措施,对安定后方,巩固根据地和支援整体抗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思想建设方面,他为部队制定了严明的纪律。对于个别违犯群众纪律的,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律给予严励惩处。有一次,发现自卫军队员孟广志到老乡家索要二两大烟土,家里没有,逼其进城买。邓铁梅知道后,立即派稽查队将孟抓来,召开了军民大会,当众讲明孟的0事实,给予严惩。

  每逢部队离开驻地时,他总是派稽查队前去老乡家了解是否有违犯纪律的。若有发现,必须回去向老乡当面检讨错误。行军作战时,邓铁梅和战士们一样步行,从不骑马,也不许别人骑马。他向干部战士们说:“一匹马一天吃的粮食够一个人吃好几天,我们吃的粮都是来自老百姓,负担够重的,你再养几匹马,老乡们能负担得起吗?”有一次,从本溪来一批抗日义勇军加入邓铁梅的自卫军,他们途中从老乡家拉来一些牲口。邓铁梅在欢迎大会上向前来参加自卫军的战士们说:“咱们吃粮靠乡亲们支援,你们把乡亲们的牲口拉来,他们用什么种地?地种不上,拿什么来支援我们抗日?”经过教育,战士们都把牲口送还原主。1932年夏,二道河一带闹粮荒,有很多乡亲已经断炊。在这危急关头,邓铁梅从龙王庙调出5万多公斤粮食运往灾区,解救了灾民的危难。由于他注意军民的团结,和群众的关系好,群众主动地为自卫军送情报、当向导,积极支援自卫军的抗日斗争。同年夏,邓铁梅因事来到游击区一个村子,不料与伪军遭遇。在这危急关头,有一名中年农民主动出来护送他出村。当他们走到村头时,遇上伪军的岗哨进行盘问,那位农民机智沉着地说:“这是我表哥,住在前堡,我送送他。”就这样,邓铁梅才安全脱险。

  邓铁梅从抗战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他除招收了300多名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年组成学生大队外,还多次举办营、团以上干部学习班。分别对学生队和干部进行军事技术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邓铁梅对指战员们的战斗素质要求也是十分严格。他为部队提出行动方针:“不怕死,不爱钱,打日寇,除汉奸,要与百姓同甘苦,要为死难同胞报仇冤。”他在行军作战中要求指战员:“不露军情,服从命令,遇敌前进,不要怕死。”他经常向指战员们讲:“人生不就是一个死吗?怕死就不能抗日。”自卫军佩带的臂章上印有六个醒目大字:“不怕死,不爱钱。”鼓舞民众抗日斗志,提高军队战斗力。

  同年5月,本溪抗日自卫军黄拱宸率抗日武装加入邓铁梅抗日队伍。这时邓铁梅直接指挥的部队已达16000多人。部队改编为18个团(包括警卫团、骑兵团、炮兵团)以及第一、第八、第十九3个支队和一个大刀队。任命黄拱宸为左参赞,派参谋长李兆麟为驻北平代表,负责抗日救国会方面的联系。并在尖山窑、三清观、河里寨、龙王庙、黄土坎等地建立了游击据点

  日蒋《塘沽协定》签定以后,日军加紧对辽东三角地区民众自卫军的围剿和讨伐。日军独立守备队第四大队长板津直纯纠集日伪军进行3次大讨伐。实行“三光政策”和“集家并屯,”给自卫军作战带来一定的困难,作战环境十分艰苦。

  1932年春,日伪军疯狂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扫荡,民众自卫军一部约600余人被敌人包围在凤城县西部的老平顶山上。空中有敌机,地上有重兵围困。但自卫军全体指战员下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英勇顽强地坚守阵地四昼夜。最后绝大部分战士由于敌众我寡和冻饿而壮烈牺牲,只有少部分战士冲出敌人的包围。邓铁梅率领着这支抗日队伍,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使得日寇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因此,日本帝国主义者将邓铁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也深知要消灭民众自卫军,首先必须降服邓铁梅。于是,便利用邓铁梅昔日好友及旧部多次来信劝降,以高官厚禄进行引诱,但都遭到邓铁梅的拒绝。最后敌人提出与邓铁梅“谈判。”邓铁梅考虑民众自卫军自成立以来,艰苦抗战一年多,需要有个时间休整一下,补充装备,筹集给养,以利再战。便与其他领导人商议,决定将计就计,和敌人周旋一两个回合。他在一次干部秘密会议上说:“让我们先找个阴凉的地方喘口气,搞点-弹药,然后咱们就来一个打渔带杀家。”经过大家详细讨论,决定派出以苗可秀为首的代表团到奉天(今沈阳)与日军“谈判。”但日方无意“谈判,”借故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并说在这不能谈,必须到新京(今长春)去谈。苗可秀提出:你方提出的条件,我无权回答,要解决问题,你方可派代表与我到我们司令部去谈判。于是,日方派出6人前来凤城沙里寨。事后,邓铁梅下令将日方代表全部处决,以表示他抗日的决心。”

  1933年4月15日至1934年初,日伪军先后对抗日自卫军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讨伐,自卫军改变战术,灵活应战,待机消灭敌人,并取得局部胜利,由于长期坚持抗战,加上给养不足,操劳过度。1934年5月下旬,邓铁梅因病到岫岩县头道干沟小蔡家沟张家堡张文燮家中养病。不料,在30日深夜,叛徒沈延辅带领6个特务闯进张家,将邓铁梅抓走,由伪军护押到凤城,又秘密押到奉天警备司令部军法处,以后送进伪陆军监狱。一天,一个日本搜查队长来到邓铁梅的囚室。神态傲慢地向邓铁梅问话,邓铁梅坐在桌旁,低头练字,毫不客气地说:“今天我不舒服,不愿意多说话。”这个日本军官无奈,只好改用谦恭的口气问长问短。邓铁梅只冷冷地与他说了几句。日本军官临走时,递过自己的折扇虚伪地请邓铁梅题字留念。邓铁梅接过折扇,略加思考,便挥笔写下了:“五尺身躯何足惜,四省失地几时收”这一气势磅暗的诗句,使这个日本军官看后恼羞成怒,墨迹未干便溜了出去。敌人的一切阴谋诡计都遭到破产,于是便对邓铁梅的肉体进行摧残,企图动摇他的抗日意志。邓铁梅对来探监的亲友一再表示:“我白纸不能划黑道,粉墙不能沾黑点,我决不会投降。事到如今,我活着将与草木同休,死了可与古人并存。我宁愿死,决不贪生。”表现了抗联斗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1934年9月27日晚,关押邓铁梅的伪陆军监狱,从狱吏到门岗,全部换成了全付武装的日本军人。9月28日早五点,时年43岁的抗日将领邓铁梅被日本侵略者秘密杀害。中国共产党中央对邓铁梅的抗日救国壮举给予极高的评价。中共中央在1935年8月1日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把邓铁梅烈士称为“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1935年11月,中共南满省委把以邓铁梅旧部为基础组建的一支队伍命名为“铁梅支队。”邓铁梅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出之后,天津《大公报》登载了《悼念邓铁梅》一诗。

  凤城县人民政府早在建国初就以邓铁梅的名字命名了街道。1987年9月,本溪县人民为永远纪念和缅怀邓铁梅的抗日功绩,在山城子乡修建了邓铁梅纪念碑。

  “邓铁梅”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