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辽宁省名人>沈阳市名人>法库县名人

陈温福

陈温福人物照片

法库名人陈温福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学家

陈温福,男,汉族,1955年12月28日生,辽宁法库人,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水稻研究所所长,辽宁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陈温福1987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92年2月获英国皇家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学金赴英国Reading大学合作研究。1993年6月回到中国担任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兼水稻研究所所长。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0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陈温福主要从事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及栽培技术的综合研究,创制出一批新株型优异种并已成为国际水稻研究所选育新株型超级稻的核心亲本;培育出多个超级稻新品种并进行推广。

陈温福人物经历

1955年12月28日,陈温福出生于辽宁法库。

1980年,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师从水稻专家杨守仁教授,开始学习研究水稻,从此与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3年,硕士毕业后又考取杨守仁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成为沈阳农业大学的第一个博士生。

1987年,获博士学位并晋升为讲师。

1987年9月至1992年2月,任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副主任、讲师。

1989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92年,赴英国Reading 大学合作研究。

1990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3年,回到中国,担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

1996年,晋升为教授,同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并担任辽宁国家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1998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牵头成立了辽宁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2020年11月,沈阳农业大学国家生物炭研究院成立,受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1年5月28日,任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副组长

陈温福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温福主要从事北方粳稻高产育种及生产技术研究。创建了以籼粳稻亚种间杂交与理想株型为基础的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设计出直立大穗新株型模式并成功地应用于育种实践,使中国成为通过亚种杂交创新种质、株型改良和高产育种最成功的国家。育成了中国第一个直立大穗型超级稻沈农265、优质超级稻沈农606和广适型超级稻沈农9816等25个新品种,促进东北粳稻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陈温褔院士将研究领域拓展到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生物炭研究。提出了以生物炭为载体开发缓释肥和土壤改良剂,实现“作物秸秆炭化还田改土”新理念,并创建了“以生物炭为核心,以简易制炭技术为基础,以炭基肥和土壤改良剂为主要发展方向,兼顾炭化生物质煤的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

科研获奖

截至2019年7月,陈温福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年份

奖项

项目

获奖人员

2011年

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09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北方粳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及示范推广

陈温福,徐正进,张三元,邵国军,潘国君,隋国民,张俊国,华泽田,闫 平,张文忠

2007年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北方粳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

2005年

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2002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研究及应用

陈温福、徐正进、杨守仁、张龙步、邵国军、张文忠、张树林、刘丽霞、周淑清、张卫平

1999年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北粳南引的重新研究

1997年

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

参考资料:

项目承担

截至2019年7月,陈温福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中国超级稻研究”等多项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

专利成果

截至2019年7月,陈温福先后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件。

发表论文

截至2019年7月,陈温福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学术著作

截至2019年7月,陈温福先后出版《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等专著4部,其中《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成为全国超级稻育种的理论基础。特别是科普专著《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已成为北方粳稻生产技术培训必备参考书,促进了北方优质粳稻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陈温福一直对学生教诲道:“先修德,次修身,再修业。先要学会做人。懂得知足、感恩、礼让;次要学会做事。自强自立,广交朋友,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并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切忌随波逐流;然后才是做学问。勤能补拙,打好理论基础,强化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在科学研究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要学会相互协作,养成团队精神。”

每年新生入学的见面会上,他都要挨个询问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家庭情况,鼓舞家庭困难的同学不能因此丢了学习和生活的斗志,更不要影响到学习。然后想方设法帮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工作机会。每年水稻育苗的时候,老师都会亲力亲为,和同学们一起作苗床,在苗床上仔细认真地播种。对学生的课题报告、研究论文、毕业论文,无论多忙,都要亲自指导,一一批阅、修改。大到实验设计,小到写作格式甚至标点符号,都会认真批改。

培养成果

陈温福长期从作物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作为沈阳农业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带头人。截至2019年7月,陈温福作为博士生、和硕士生和本学科学位课主讲教师,培养硕士62名、博士52名、博士后8名,每年带有研究生10余名。

荣誉表彰

根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陈温福获辽宁省科技功勋奖、农业部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7月23日,入选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2022年12月,获得首届种业科学家奖(水稻领域)。

陈温福人物评价

在中国水稻界,曾有“南有袁隆平,北有陈温福”之说,这是对陈院士为中国北方粳稻特别是东北粳稻的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的最佳注释,也是对他四十年如一日为中国农业教育与科研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孜孜以求、刻苦专研、努力拼搏的真实写照。(沈阳农业大学评)

作为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兼水稻研究所所长,陈温福始终站在学科前沿领域的制高点上,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二十多年里,他用智慧与学识开垦,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用农时丈量时间,用犁锄书写人生。他站定三尺讲台,铺开万顷良田,深情描绘了一幅幅稻花香里说丰收的动人画卷。(中国教育新闻网评)

说起陈温福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可用“巨大”二字来评价。他率先建立了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在新株型创造上取得重大突破。“梅花香自苦寒来”,陈温福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业绩,是他常年超出常人的付出而得。陈温福把全部感情和精力都投给了“三农”。所有研究项目都是为了农业增产增收。当上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他更是利用这个平台为“三农”说话,也因此被誉为“情系黑土地的院士”。陈温福的成就得到了各方面肯定,好评如潮,他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获奖大户。(沈阳市总工会评)

陈温福补充介绍

  陈温福,1955年12月出生,辽宁省法库县包家屯乡榆树坨子村人。1979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1983至1987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期间曾在复旦大学生物系学习(1984)。1990年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获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赴英国黑丁大学生物系合作研究,1993年回国。任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水稻研究所所长,辽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第八届科技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毕业留校以后,一直从事稻作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在籼粳稻杂交育种、理想株型和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大量系统、深入地研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部省级奖励。

  在籼粳稻杂交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在导师杨守仁教授前期工作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与杨守仁教授共同创建了籼粳稻亚远缘杂交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水稻常规育种方法,并使我国籼粳稻杂交育种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居国际领先地位,在育种实践上也是最成功的国家。据此,东北稻区率先通过籼粳稻杂交育成了沈农1033、辽粳5号等高产品种并迅速大面积推广应用,彻底改变了此前日本引进品种在东北稻区一统天下的被动局面。

  在水稻理想株型理论研究方面: 通过定量分析株高与抗倒性的关系及叶片角度等主要株型性状与群体光能利用、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关系,提出叶片质量概念以及在北方粳稻高产育种实践中选择理想株型的具体指标和参数。特别是关于直立穗型的系统研究,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独树一帜。他的团队不仅率先从理论上证明了北方粳稻穗型由弯曲变直立有利于提高群体光能利用效率、生物产量和抗倒性,明确了直立穗型使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在超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的形态、生理和生态机制以及直立穗型与结实性、稻米品质和抗性的关系,提出了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充分发挥直立穗型优势的关键技术,有力地证明了继矮化育种之后,水稻株型改良仍具有巨大潜力,从而把水稻株型育种理论推向一个新阶段,为继后开展的北方直立穗新株型超级稻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水稻超级稻育种研究方面:他与导师杨守仁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相关研究,并在1987年的国际灌溉稻大会上(杭州)作了题为“Trendsin breeding rice for high yield”的大会报告,明确提出通过“理想株型与优势相结合”培育超级稻的新理念。90年代初期,首创了“以提高生物产量为前提优化产量结构,利用籼粳稻亚远缘杂交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再通过复合杂交优化性状组配以聚合有利基因,使理想株型与优势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设计出独具特色的直立大穗型超级粳稻新株型模式并在北方超级粳稻育种实践中获得成功。

  按照上述理论与技术,创制出了沈农89366、沈农95008等一批新株型优异育种材料,率先育成了我国第一个直立大穗型超级粳稻“沈农265”,连续多年、多点大面积示范平均单产超过800kg/亩,实现了北方粳稻生产潜力的新突破。育成的超级稻“沈农606”,不但产量超过800kg/亩,而且主要米质指标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粳米标准,彻底解决了水稻高产难优质的“瓶颈”问题,实现了超高产与优质的统一。

  作为“国家超级稻育种”联合攻关协作组北方粳稻区的负责人,他带领团队经过十年联合攻关,育成通过部省级认定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16个,其中5个是以他为第1完成人育成的。这些超级稻品种仅在东北稻作区累计种植面积就超过1.5亿亩,使东北超级稻实现了从小面积示范到大面积推广,从新闻产量到农民产量的历史性转变,由此拉动东北水稻平均单产从“九五”末期的424.6kg/ 亩,迅速提高到现在的488kg/亩,增幅高达14.9%,远高于全国同期水稻平均增产水平。

  2005年以后,除继续从事稻作科学研究外,他将研究重点拓展到生物炭为核心的农林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领域。针对我国粮食安全压力长期存在、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中低产田数量大以及农林废弃资源循环利用难等问题,率先开展了以生物炭为核心的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提出了“秸秆炭化还田改土”新理念,并领衔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炭专门研发机构“辽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出实用性强、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应用的简易炭化炉和制炭新工艺,开发出玉米、花生、大豆、马铃薯等系列炭基缓释肥和针对酸化土、沙化土、白浆土等地产土壤的系列改良调理剂,并初步建立起“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利用简易炭化技术制备生物炭,再以生物炭为基质生产炭基肥或炭基土壤改良剂返还给农田,实现农业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多年来,陈温福院士一直工作在农业科学研究与教育第一线,已为国家培养硕士46名,博士19名,博士后6名。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育成水稻新品种12个,其中5个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6个获国家农作物新品种权。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2001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2008年荣获农业部中华农业英才奖,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同年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1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和辽宁省科技功勋奖,同年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和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

  “陈温福”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