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吉林省名人>四平市名人>梨树县名人

于凤至

于凤至人物照片

梨树名人于凤至介绍

少帅张学良的原配妻子
张学良的原配妻子

于凤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 ),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农历五月初八出生在东北盛京地区 的怀德县(今吉林省公主岭市 )大泉眼村于家老宅 ,奉天女子师范学校肄业,1916年同少帅张学良结婚,1923年在怀德县石泉眼屯兴办新民小学,后在沈阳创办同泽女子中学、同泽男子中学。1929年向张学良提出要提高东北军将士的素质问题,并随张学良亲自赴东北大学陆军讲武堂,向毕业生赠剑。1931年曾在军官集会上鼓励团结抗日,西安事变后,为保释张学良而奔波,后携子女到英国。1937年回国,陪同张学良被软禁。1940年因病到美国就医,并负责教育子女,其间,曾参与华侨子女的教育活动。1964年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 1990年在美国洛杉矶市逝世。

于凤至人物生平

1897年,于凤至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今公主岭市)南崴子乡 大泉眼村。父亲于文斗在距大泉眼村300里的郑家屯(今双辽市),经营粮食生意,富甲一方,成为当地商会会长。于文斗酷爱其女,培养于凤至不遗余力。于凤至8岁移居郑家屯入读私塾,13岁考入奉天女子师范学校。

1916年8月,张学良15岁,于凤至19岁,两人完婚。婚礼是在郑家屯吴俊升宅邸办的,主持人是吴俊升。婚后,张学良、于凤至两人回到沈阳,住进张作霖的宅院(大帅府)。婚后连育1女3子,大女儿闾瑛,三子分别是闾珣、闾玗、闾琪。

张作霖去世后,张学良独掌东北大权。于凤至常伴身边,出席各种重要活动,组织慈善团体,为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增光添彩。

1928年11月10日,张学良亲自驾车与于凤至一起前往东北大学视察,并对学生演讲,承认学生的反日抗争路权示威是爱国行为,遗憾学生流血,表示对国家主权之事,绝不让步;1929年元月3日,在帅府内,张学良、于凤至与应邀前来的东北大学及同泽中学学生举行师生同乐会。

1929年5月17日,孙中山夫人宋庆龄抵沈阳,于凤至等代表共500余人前往车站迎接。两位夫人晤谈太久,以致孙夫人没有正点上车;于凤至到上海访问,深得宋老夫人喜爱,收为义女,认作“四姑娘”,并与宋氏三姐妹结拜。

1930年1月4日,中东路事件后,于凤至邀请各界妇女代表100余人,前来帅府筹备慰劳防俄将士会议;1932年1月6日,于凤至组织华北妇女救国会,派遣大批掩埋队,出关赴锦州一带掩埋死难军士;1932年3月,张学良、于凤至与天津市政府电令募捐,慰劳沪战军士及受灾难民;1933年1月9日,于凤至同朱庆澜将军夫人、宁向南夫人、陈兴亚夫人到北京卫戍医院,慰问伤病军士,并发放慰问金;2月1日,妇女救护慰劳联合会副委员长于凤至组织记者会,希望妇女捐助前线战士,盼望得到新闻界帮助。

同年9月13日,于凤至发起主办“辽西赈灾会”,接受蒋介石等人的捐款;请京剧名伶梅兰芳等来沈义演为辽西募捐;于凤至亲赴天津为辽西募捐。

同年11月18日,于凤至随学良抵南京,先访宋美龄,再谒中山陵,下午蒋介石夫妇回访张氏夫妇;20日,张学良、于凤至偕蒋介石夫妇参观总理陵园运动场,并与蒋商谈国防、外交要政;21日,张学良、于凤至随蒋介石夫妇到中山陵前革命遗族学校参观;22日晚,宴请蒋介石夫妇及各界要员600余人于励志社;23日,张学良、于凤至由蒋介石夫妇、孔祥熙夫妇、宋子文、胡汉民等陪同,赴汤山旅游。

1932年4月15日,张学良、于凤至陪同国联意大利代表马孝蒂及意大利代办齐亚诺夫妇赴颐和园游览;17日,张学良夫妇与顾维钧夫妇陪同国联调查团游览长城及十三陵等名胜;1933年4月,张学良夫妇一家在意大利驻华公使齐亚诺夫妇陪同下,乘船前往意大利,会见墨索里尼。并访问法国、英国、德国、瑞典。

西安事变后,于凤至安排好在英国的子女后,急忙赶回国内陪伴被软禁的张学良。

1940年,于凤至因病到美国就医,并负责教育子女,其间,曾参与华侨子女的教育活动。

1964年,于凤至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

1990年,于凤至在美国洛杉矶市病逝。

于凤至补充介绍

  于凤至(1898-1990),字翔舟,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26日(农历五月初八)出生,吉林省怀德县南崴子镇大泉眼村。奉天省奉化县(今梨树县)富商于文斗之女,少帅张学良的原配妻子。1990年3月17日午夜在美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因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

  祖籍山东省登州府海阳县司马庄。顺治年间,其前八代先人于宾、于朋、于友三兄弟到东北开发农业。从烟台上船,沿水路经辽宁省营口,转船沿辽河行至东辽河西岸的吉林省梨树县蔡家乡大榆树村落户,开始拓荒耕种,繁衍生息。道光初年,因辽河洪灾冲击河西庄园,于氏家族迁到河东岸的怀德县南崴子乡大泉眼村。

  于永丰、于渼、于文斗爷孙三代均住在河东港湾码头附近,辈辈都是大农。排行0的于文斗自幼聪明好学,随父于渼学习农耕、经商,使家族在当地非常有名望,曾任梨树县商会会长。膝下有二子一女,老大于凤彩、0于凤翥、老三于凤至。

  于凤至,自小天资聪慧,才识过人,学啥也比同龄孩子快,且乐于跟大孩子一起玩耍。5岁时,进入自家学堂跟私塾先生学习,精通孟子、论语、中庸、大学等必修课程,还熟读诸子百家、名人诗赋。8岁时,随父于文斗来到郑家屯读书,在郑家屯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3岁就已经出落成为亭亭玉立、千娇百媚、能写善画、活泼美丽的少女。因匪患猖獗,父亲先后把教音乐、绘画的两位国文先生请到家,专门辅导。经教书先生说服,其父于文斗改变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使于凤至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奉天女子师范读书。15岁毕业还乡时,于凤至正当豆蔻年华,她丰姿绰约,文采出众,于家大小姐的美丽端方,名播乡里。

  20世纪初,当张作霖徜徉于山林草泽之间的时候,曾受过梨树县商会会长于文斗的照拂。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作霖得知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福禄深厚,乃是凤命”。张作霖深信“将门虎子”与“凤命千金”是难得的姻缘,婚后一定大富大贵、大吉大利。从那时起他便许下一个心愿:一旦得势,他的儿子必与于家女儿成亲,用以相近相报。后来张作霖做了奉天督军,权势两得,1915年便娶了于文斗的女儿做了他的儿媳,那时张学良只有l5岁,于凤至也仅18岁。

  入张府后,极尽儿媳的孝道,每天为公公和五位婆婆装烟捧茶,此外还要经心照料众多小叔、大姑、小姑的生活起居,她心地善良、办事公道、尊老爱幼、善解人意,深得全家人敬重。1916年生女儿张闾瑛;1917年生长子张闾珣(1986年在台北去世);1918年生次子张闾玗(1981年在美国去世);1919年生三子张闾琪(1931年死于沈阳)。

  她的缜密思索和主张,对张学良的成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多次支持阎宝航和韩素秀办起贫儿学校,到贫儿学校去看望那些就读的穷孩子,向他们捐赠一些学习用品。

  1927年,张学良结识了赵四小姐,于凤至忍让接纳。面对丈夫的情人,于凤至没有失却昔日风范,待她如同姐妹。这些深为张学良所感动,钦佩。所以,张学良对赵四提出,如果她愿意跟随他,没有夫人名义。对外国人称她为自己秘书,对中国人则可称其为侍从小姐。此后他们三人一起出出进进,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凡是和张学良有交往的人,都羡慕他有个和美的家庭,称他有两位贤内助。

  1930年,她的老家辽西一带洪水成灾,闻讯后在奉天组成了女子济赈会,用发行债券等筹施竭力筹措款项。亲赴辽西家乡视察灾情,深入各家各户问寒问暖,直接把救灾物资发放到每个受灾家庭。曾出资在文化落后的南崴子乡大泉眼村创建新民小学。

  于凤至与张学良生了一女三男,她远离仕途,平居治家,在教子成才方面,也称得上一代楷模。

  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闻讯之后,于凤至立即从美国飞回国内,求见蒋介石,营救丈夫。营救无效后,她又陪着张学良渡过了最初三年的软禁生活。牢狱生活使于凤至患了乳癌,不得不去国外就医,从此在美国过起了旅居海外的生活,成为天涯孤旅。

  后张学良听从宋美龄劝加入基督教,1963年被迫与于凤至解除婚姻关系。1964年7月,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正式结婚,张63岁,赵50岁。

  其后,于凤至与三位儿子及女儿张闾瑛一直生活在美国,50年里,她不仅一个人照料三个子女,而且还凭着坚强的意志战病魔、投资地产和股市,1990年与世长辞,这位命途多舛的女性留下了三个憾梦没有实现:思国不得归;思乡不得回;思亲不得见。撒手人寰,似乎这一切都已经结束,然而并非如此,老人家的余辉还在不时地炯然闪烁。

  “于凤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