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上饶市名人>横峰县名人

张麒麟

张麒麟人物照片

横峰名人张麒麟介绍

革命先烈、原闽浙边委书记

张麒麟烈士出生于1912年,江西横峰县人,曾化名张潮。1927年参加方志敏领导的农民暴动。1930年编入红十军,任通讯班班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历任抗日先遣队第五十五团第四连政治指导员、建(瓯)松(溪)政(和)独立营营长兼政委。1935年调入挺进师。1936年10月,任中共龙(泉)浦(城)县委书记。11月,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1937年12月,任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1938年5月,任中共处属特委书记。1939年4月,主持召开中共处属代表大会。7月,赴平阳参加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省委委员、中共“七大”代表。1940年6月,任中共闽浙边委书记。1942年5月6日,率边委机关由龙泉转移至遂昌山井村,因叛徒出卖,遭国民党地方武装袭击,在指挥突围时壮烈牺牲,时年30岁。

张麒麟人物生平

一九一二年,张麒麟出生于横峰县杨家畈村(一说城关镇)的一个贫农家庭。横峰是赣东北地区土地革命的策源地,早在一九二五年间,著名共产党人方志敏、黄道等就在这一带开展过革命活动,在当地人民群众和张麒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张麒麟参加了方志敏等发动和领导的弋阳、横峰农民暴动。一九三〇年,赣东北的红军已发展到近万人,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张麒麟参加红十军后,阶级觉悟提高得很快,作战十分勇敢,当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通信排长。一九三三年一月,他随红十军奉调到中央革命根据地,部队被改编为红七军团。一九三四年七月,党中央决定由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张麒麟在先遣队五十五团担任四连的政治指导员。不久,先遣队在攻打福州之后进驻北石岭、桃源地区,遭到敌军八十七师的尾追袭击,张麒麟在作战中腿、臂受伤,不能随队北上,被留在闽北根据地养伤。伤愈后,就在当地坚持地方工作。

一九三五年三月,张麒麟回到了以先遣队突围余部为基础组建的红军挺进师,随军挺进浙西南地区。一九三六年十月,他奉调留在浙西南根据地担任中共龙浦县委书记。他利用“两广事变”后,进犯浙西南根据地的国民党正规军调走,暂时减轻对根据地“围剿”、封锁压力的难得间隙,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当地的各级党组织和贫农团等群众团体,使备受敌军蹂躏、摧残的革命根据地又呈现出一派生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一面被迫同意国共合作、一致抗日;一面仍顽固地推行“北和南剿”的反动方针,妄图消灭南方各省我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一九三六年冬,张麒麟在遂昌再次作战负伤,到闽北浦城休养,同时担任建瓯、松溪、政和独立营营长兼政委。

一九三七年二月,国民党闽浙皖赣四省边区绥靖主任刘建绪,经过几个月的准备,纠集重兵,再次“进剿”我浙西南和浙南游击根据地。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珠,坚持浙西南的红军屡遭敌军优势兵力的围攻袭击,损失很大,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许信焜和副书记、二纵队政治部主任杨干凡先后牺牲,纵队长动摇逃跑,部队思想相当混乱,处于行将瓦解的危急境地。第二大队政委曹景恒赶紧派人到龙浦地区,找张麒麟联系求助。张麒麟闻讯,立即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冲过敌军的层层封锁线,赶到部队驻地,把队伍安全地带到浦城刘坑和龙泉叶岭头水塔等地,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组织分散隐蔽。在危难时刻,挽救、保存了这支经过严峻考验的革命武装(该部后来与挺进师主力会合,在粟裕率领下开赴抗日前线,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

一九三七年九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同浙江国民党当局在温州谈判成功,建立了浙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二月,临时省委决定恢复浙西南特委(对外称“抗日救亡工作团”),由张麒麟任书记(团长)。

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浙西南根据地遭受国民党反动军队多次残酷的“围剿”,历尽浩劫,党的各级组织被严重破坏,广大党员和革命群众备受迫害,但他们的心却仍然向着共产党。当他们见到张麒麟率领的抗日救亡工作团又公开回来领导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犹如重逢久别的亲人,禁不住热泪盈眶,兴奋得奔走相告。工作团每到一地,便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发动群众,恢复党的基层组织。同时,浙西南特委在其所在地龙泉水塔村,举办了干部训练班。张麒麟经常给训练班的学员讲课,工作之余,还帮助学员们识字、理发,深受大家的爱戴。经过一段时间卓有成效的工作,根据地很快恢复起来,同时发展壮大了党组织。

一九三八年五月,中共浙江省委重新成立以后,为加强党对城市抗日救亡工作的领导,省委决定将浙西南特委改为处属特委,领导处州(丽水)地区十个县的工作。不久,省委机关也从温州迁到丽水。这段时间,张麒麟经常奔走在游击根据地和丽水城区之间,秘密地与省委取得联系和指导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他十分注意团结从各地到丽水工作的党员和爱国青年、知识分子,经常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同工农相结合,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他那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的作风,深受同志们的赞扬。

一九三九年四月十日至十三日,张麒麟在住龙乡水塔叶岭头村主持召开中共处属委员会首次代表会议,在会上作了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并当选为出席浙江省第一次党代大会的代表。七月,他出席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省委委员和浙江省出席党的“七大”代表。九月十七日,他和其他几位“七大”代表一起,在省委书记刘英率领下,从丽水出发,到达皖南云岭东南分局所在地,准备前往延安参加“七大”。后来,由于形势变化,党中央指示刘英不要离开浙江。张麒麟等几个特委领导人,也随刘英重返浙江工作。

一九四〇年六月,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反共磨擦,形势继续恶化,省委决定把处属特委改为闽浙边委,仍由张麒麟任书记。张麒麟返回边区根据地后,积极发展武装力量,准备应付突然事变。不久,国民党顽固派悍然调动四个整编师的兵力,向我闽浙边委活动的龙泉、遂昌地区发动进攻。张麒麟率领少数武装队伍,坚持“长期埋伏,隐蔽精干”的方针,住进深山中临时搭起的草棚。由于顽军层层封锁,他们同群众的联系日益困难,群众无法送粮食上山支援,部队在山上处境极其困难。张麒麟始终以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励周围的同志,想方设法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

一九四二年二月,省委机关在温州遭到破坏,刘英等领导人不幸被捕。这时,早已与上级领导 失去联系的闽浙 边委更加孤立无援。为了摆脱困境,边委于三月间决定由委员宣恩金率领一部分同志转到遂昌、松阳边境活动,把进犯的顽军引向外线,以减轻对边委的压力。四月,边委在龙泉县已无法继续坚持,张麒麟带领十位同志,也向遂昌转移。途中得悉中共遂昌县委书记曾友昔已病逝,张麒麟就派江浦县委书记曹景恒等人去找宣恩金联系,其余的人跟他转到遂昌关塘山井村邝长寿家歇脚暂住。不料邝长寿已暗中叛变,五月六日,带领顽军将村子团团包围。张麒麟惊醒发觉后,即命令战士们朝屋后突围,自己却在掩护同志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

张麒麟后世纪念

张麒麟烈士纪念碑位于张麒麟烈士牺牲地,即遂昌县王村口镇山井自然村村南的竹林间,1988年3月建,座西朝东。碑坛面宽4.20米,进深5.60米,水泥地面。碑座为须弥座形,混凝土浇筑,高1.02米,宽1.17米,厚0.66米。碑为青石碑,高1.10米,宽0.70米,厚0.10米,碑名“张麒麟烈士纪念碑”由时任中共遂昌县委书记的林彬题写,背面阴刻张麒麟烈士的生平事迹。

张麒麟补充介绍

  张麒麟(1912—1942),又名潮,江西横峰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排长、连指导员。

  1935年3月,随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驻浙西南。1936年10月,任中共龙浦县委书记,同年冬,任建(瓯)、松(溪)、政(和)独立营营长兼政委。1937年2月,在浙西南特委书记、副书记先后牺牲的情况下,冲过敌军-线,将部队带到龙浦边境,保存了革命力量。同年12月,任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抗日救亡工作团团长。1938年5月,中共浙西南特委改为中共处属特委,麒麟继任书记,支持民主人士、龙泉县县长唐巽泽,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为中共浙江省委委员、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40年6月,中共处属特委改为中共闽浙边委,任书记。国民党调集4个整编师,向闽浙革命根据地进攻,麒麟率领少数武装人员,坚持隐蔽活动。1942年5月6日,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军包围,在指挥突围中牺牲。敌人将其头颅悬挂在遂昌县王村口、龙泉县城。1962年遗骸迁葬龙泉县革命烈士陵园。

  “张麒麟”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