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赣州市名人>兴国县名人

姚名达

姚名达人物照片

兴国名人姚名达介绍

抗日英烈

姚显微,原名名达 ,字达人, 国立中正大学文史系教授、“战地服务团”团长。姚显微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勇赴国难、壮烈殉国的教授。

姚显微人物生平

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

1923年6月在省立赣县中学毕业后,勉从父命学医,但内心多不愿,而实喜好研究文学。后听从友人劝告,乃毅然弃医,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国学专修科攻读,直至毕业。

1925年7月与王力等38人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拜梁启超为导师。

1928年6月,经由导师梁启超、陈寅恪、李济等人考察成绩,认定及格,授予毕业证书。

从1926年至1937年已成书出版的著作有十六种,为我国史学和现代目录学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4-1937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法教授。

1940年10月,国立中正大学在江西创办,校长胡先骕聘请姚名达为研究部研究教授。

1942年6月,日军侵扰浙江金华、江西上饶一带。为了鼓励士气,动员民众,姚名达发起组织国立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并当选为团长,编印《战争服务特刊》,发表发刊词和《战地服务团成立宣言》,率全团开赴抗日前线。此后先后在新喻、峡山、新干等县组织了青年战地服务团。

1942年7月7日,姚名达率领十几名团员,准备从石口渡过赣江。到石口天色已晚,他们便在村里祠堂中休息,不料这时日军发动突然袭击。姚名达大声叫道:“和日本鬼子拼呀!”就赤手空拳和手持武器的日军打斗起来。他从日军手中夺到了枪,正准备上楼占据有利地势,一个日本兵开枪了,姚名达中枪倒地,另一个日本兵又用刺刀刺进他的胸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爱国教授姚名达就这样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终年37岁。他成为为抗日捐躯教授第一人。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姚名达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民政部正式将姚名达列入第一批中国人民抗日战线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其一生勤勉刻苦,著述宏富,在中国史学、目录学界,以忠诚正直,学有创见而享誉。

姚显微轶事典故

一九四二年七月七日,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壮烈事件,即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弟子姚名达教授在江西新干石口村被日军包围,在与敌抗争中壮烈牺牲,成为抗战中唯一牺牲在沙场的教授。

关于这位传奇教授殉难的经历,张海斌等人做了详细的收集整理,先综合如下:

7月初,日本军竹围师团和大贺师团的混合部队5万余人已占据着三江口、临川、崇仁、宜黄等重要据点,在中国抗日驻军的东西形成一道半园形的包围圈。5日下午,形势非常危急。军长命令:“战地服务团即时向樟树撤退,连夜行军。”姚名达团长立刻代表大家向军部表示:“我们不怕死!”“我们不后退!”“我们要上前线!”军长见他们意志坚强,就派他们去第三野战医院,做救护伤病员的工作,随部队共同进退。

按照当时媒体的报道,七月七日当日,姚名达教授率领中正大学(现今之江西师范大学)十余名学生,从前线撤退路,傍晚时分抵达石口村。因长途跋涉,疲惫交加,加上村中小河石桥被毁,道路阻隔,不能通行,便暂住某村民家中。当晚十时许,被日军第六师团第六步兵团长竹原三郎少将所部数百人包围,日本兵打破前后门,先冲进的4个日本兵,用枪逼住姚名达。姚名达抓住1个日本兵,与之徒手搏斗。团员吴昌达、郑唯龙也奋力相助,卡紧日本兵的咽喉,日本兵发出了几声惨叫,便死去了。姚名达夺得死去日本兵的枪跳起来喊道:“会开枪的同我来!”吴昌达紧跟在背后。“砰!砰!”其余3名日本兵开枪了,吴昌达倒在血泊中。姚名达直往楼上跑,郑唯龙紧跟了去,正准备举枪对射,日本兵对准姚名达开了一枪,姚名达中弹倒地。同时,郑唯龙也被日本兵反绑了起来。

姚名达还在血泊中高呼:“中华民族万岁!”“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凶狠残暴的日本兵急跑过去,用刺刀对准姚名达和吴昌达的胸口猛刺下去,两位抗日英雄——37岁的教授姚名达和年仅24岁的大学生吴昌达,就这样为祖国、为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姚名达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位壮烈殉国的大学教授。

日军杀害姚吴两烈士后,俘获了其余五名学生(其中二名女性),二名男学生杀害,二名女学生则受尽凌辱,解往南昌,另一人不知下落。日军离开后,村民将姚吴二烈士遗体掩埋于石口堤边(即现今赣江大堤)。

七月十九日,中正大学派员携同灵柩前来石口运回遗体,并在堤边立一大石碑为记。

二十八日灵柩由水路运抵泰和,沿途路祭,中正大学胡先骕校长抚姚名达之棺痛哭失声。

三十日江西省政府会同中正大学举行公祭。据当时官方报导,姚氏乃是在抗战之中唯一一位牺牲在沙场的教授。

姚显微人物评价

姚显微(名达)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勇赴国难、壮烈殉国的教授。其一生勤勉刻苦,著述宏富,在中国史学、目录学界,以忠诚正直,学有创见而享誉。

姚显微个人作品

《目录学》(1934),分原理、历史、方法3编共20章,内容比较系统全面;

《中国目录学史》(1936),为其代表作,全书分叙论、溯源、分类、休质、校雠、史志、宗教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结论诸编,详细论述自古至抗战前中国目录学的发展,也介绍了西方图书馆编目理论与方法输入中国后的成就(1957年重印时,附王重民后记);

《中国目录学年表》(1940),该书上起秦代,下迄民国,考订排比目录学史事,以补《中国目录学史》按专题分写之不足。

《刘宗周年谱》

《程伊川年谱》

《邵念鲁年谱》

《朱筠年谱》

姚名达补充介绍

  姚名达(1905-1942)

  姚名达,字达人,别号显微,县城西门坑人。18岁在省立赣县中学毕业后,入上海南洋公学国学科学习,20岁入清华研究院深造,得到导师梁启超的器重。姚名达常为他记录整理讲稿,助编成书。粱著《古书真伪考及其年代》、《历史研究法补编》就是经他记录整理成书的。

  1929年,姚名达离开清华,应聘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兼特约撰写。其间,为商务印书馆出版《万有文库》撰写了《中国目录学史》、《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年表》稿成未及付印,即毁于“一二八”战火。他愤慨地说:“吾家虽毁,吾身尚存,敌人虽强,怎能禁止我们另起炉灶呢?”于是更加振作精神,奋笔疾书,重撰著稿。不久,三书相继出版问世。

  1934年,执教于上海复旦、暨南两大学,并在上海开设女子书店,创办进步刊物《女子月刊》。解放初,《女子月刊》曾在北京全国解放前进步刊物展览中展出。

  1935年6月,参加上海文化界的-,与150多名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文化运动的意见》,反对埋头读书和复古,唤起民众“完成民族解放的功业”。12月,与文化界300余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号召文化界“应立即奋起,站在民众的前面,展开救国运动”。

  1940年,受聘为江西中正大学教授,主讲《中国通史》。他独创史理学说,认为历史应和地理学、物理学、生理学一样,更称为史理学。他每治一学,每撰一书,必以沉毅缜密的精神,奋勉以赴。常说:“学而至于有成,非易事。”“笃志苦读,深思力索,向未敢后人。”抗日战争初,他母亲有病,子女尚幼,加之战乱扰困,过着清寒动荡的生活,给著述带来不少困难。他常“一手抱儿,一手作文,笑谈歌唱,其乐无穷”。姚夫人巴怡南回忆说:“事之难者,君愈欲为,路之远者,君愈欲赴,幽泉深谷,峭壁悬崖,君必穷其源,攀其巅,而探其奇。似觉人生莫不可为,而世事一无难者。故君从无踌躇之志,忧戚之言,恒言宇宙进化,端懒人类有为。”由于他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广读博识的学力。32岁时,出版的著作已有15种,并且还订出了宏伟的著作计划。

  1942年5月,日寇长驱犯赣。姚名达目击河山被 ,同胞被-,奋然投笔,慷慨陈词:“致载以来,赖无数将士浴血抗战,已深陷敌人于泥沼矣!最后胜利,则需知识界实行参战。有愿以兵役为已任者,吾其为嚆矢乎!”随即在中正大 合爱国师生组成抗日战地服务团,并任团长。6月25日,率团员38人戎装草履,高唱团歌“书生报国今其时……”,从泰和直奔樟树抗日前线。服务团沿途进行抗日宣传,在前线进行抢救伤员,慰问伤病官兵,散发慰劳金,作战地报道等工作。他们的爱国行动,深深感动了抗日军民。同年7月7日,他率服务团从樟树抗日前线转移至新淦石口村驻扎。当日深夜汉奸引来日军包围驻地。姚名达临危不惧,坚定地对团员们说:“我们已入虎口,应该义无反顾,坚决和敌人拼命!”接着,他向先进屋的日寇猛扑。日寇先以枪弹射击,继用刺刀刺杀。姚名达倒在血泊中,仍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壮烈牺牲。7月28日,遗体运回泰和,各界人士举行公祭。8月6日,葬于泰和杏岭。

  姚名达殉难的噩耗,震撼着抗日军民。《新华日报》和其他报刊发表大量悼念诗文和评论。1943年3月25日,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表彰他“见危授命,为国殉难”。英灵配祀江西乡贤祠。中正大学成立“显微学社”纪念他。1987年4月2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供稿:兴国县委宣传部

  潋江镇 潋江镇位于兴国县境腹地,地处兴国县城,属丘陵平原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潋江镇由原潋江镇和五里亭乡于2000年4月合并而成,镇政府驻潋江大道,现有在岗干部职工102人,内退23人,退休42人,离休1人。全镇辖12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19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2.7万余人,总面积51.6平方公里。辖有12所村小学,1所卫生院。交通便利,……

  “姚名达”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