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南昌市名人>东湖区名人

魏良辅

魏良辅人物照片

东湖名人魏良辅介绍

明代戏曲音乐家
昆曲南曲始祖明朝戏曲家

魏良辅(1489-1566),字师召,号此斋,晚年号尚泉、上泉,又号玉峰,新建(今江西南昌)人,明朝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官工部、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广西按察司副使。嘉靖三十一年(1552)擢山东左布政使,三年后致仕,流寓于江苏太仓。为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

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

魏良辅生平

魏良辅熟悉音律,初习北曲,因不及北人王友山,乃钻研南曲。他的家乡盛行弋阳腔,而他却厌鄙弋阳,为改变所处的艺术环境,于嘉靖年间(1522——1565年)来到了当时南戏北曲十分活跃的太仓,居住在太仓南码头(现太仓市南郊镇)。

在当地驻军中,有很多人通晓音律,魏良辅常与他们切磋技艺和商讨乐理。这时,他结识了驻地的一位南曲专家、太仓卫百户过云适,常向他请教,每次度曲都要等到过认为满意了方肯罢休。他还请教从安徽寿州(今寿县)发配至太仓的善弦索、北曲的戏剧家张野塘。当时张正在军中服役,对魏的求教欣然应允,两人结为挚友。后来魏良辅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张野塘。

以后,魏良辅在过云适、张野塘等人的协助下,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对流传于太仓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既可使南曲“收音纯细”,又可命名北曲“转无北气”,从而改变了以往那种平直无意韵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水磨腔”(昆腔)。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

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魏良辅从此名声大振,被誉为“国工”、“曲圣”,乃至昆腔(南曲)“鼻祖”。

著有《曲律》(一名《南词引正》)一书,是论述昆腔唱法及南北曲流派的重要著作。

魏良辅补充介绍

  魏良辅(1489—1566),字师召,晚号尚泉,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擢户部员外郎。十六年,升云南按察司佥事,后为山东布政使。寓居太仓。魏良辅熟悉音律,初习北曲,因不及北人王友山,乃钻研南曲。他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在顾坚的基础上,对流传于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既可使南曲“收音纯细”,又可使北曲“转无北气”,从而改变了以往那种平直无意韵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水磨腔(昆腔)”。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能够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于一堂,用于伴奏,获得成功,从此名声大振,被誉为“国工”、“曲圣”,乃至昆腔(南曲)始祖。著有《曲律》(一名《南词引正》),是论述昆腔唱法及南北曲流派的重要著作。他认为,歌唱的基本要求是“三绝”:字清、腔纯、板正,这样才能唱出曲子的理趣,深得唱曲要领,其演唱艺术及其所阐述的理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魏良辅”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