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名人汤来贺介绍
汤来贺(1607-1688)原名汤来肇,字佐平,改字念平,号惕庵,别号主一山人,世皆称其为“南斗先生”。江西南丰人。官至升兵部侍郎兼广东巡抚。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 汤绍中长子,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生于科甲世家。汤来贺幼承家学,淹贯古今,博文为豫章之冠。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任扬州推官,主管本府司法事务,其在政以廉洁著称,时逢灾年,汤来贺多方赈济救治灾民,并为无辜受牢狱之灾的死囚平反昭雪。其品行兼优,受史可法器重,奏荐朝廷誉其为“立品以千秋自命,立志以圣贤为法,天下治行第一也”。
汤来贺人物生平
汤来贺文武全才,他率兵坚守城池固若金汤,起义军屡攻其城而不能破则自解围而去,因功迁刑科主事,旋任礼部主事。因其政绩卓著,深得朝廷器重,时逢国家用人之际,边廷缺力臣则出汤来贺为广东按察司佥事。在政期间断案公正无冤狱,民誉其为“包龙图”,其政绩上闻,迁升广东布政使。
汤来贺轶事典故
明隆武2年(1646年)8月因郑芝龙降清,清军乘虚攻取福建建宁,隆武帝退保福建汀州,战事危急,隆武帝急需忠臣保驾,乃迁升汤来贺为兵部侍郎兼广东巡抚,令其督练粤军保驾护航。汤来贺练得3000精兵,奉命驻守南韶,汀州被清军攻破,隆武帝被俘,押解福州处死。同年11月隆武弟朱聿钅粤于广州称帝,改元“绍武”;桂王朱由榔亦于广东肇庆称帝,改元“永历”,两帝为争正统相互攻伐,同室操戈至使广东境内大乱。汤来贺虽为广东巡抚,亦无力阻止家庭纠纷,只好上书劝谏二帝“让为上,和为次,争斯下矣”。
清军见广东南明小朝廷发生争位之乱,乘势发兵攻打广东,汤来贺虽有文武全才,亦难应付内外之患。12月21日清军攻破广州,俘杀绍武帝朱聿钅粤,永历帝朱由榔见广东已不保则率余部退保广西梧州。汤来贺率兵至肇庆勤王,并送来救急军粮,然首辅大臣丁魁楚怀疑汤来贺是绍武帝的人则闭门不纳,汤来贺遂走广宁,辗转至怀集。永历帝派使臣敦请汤来贺前往梧州任职,他见明廷内乱,诸王相残,大臣相猜,难于成事,则拒绝永历帝之诏,弃职匿隐于山洞之中,后回归故里南丰,秘密筹建反清组织”洪门帮”,为洪门帮主,化名为殷洪盛。清顺治5年(公元1648年)洪门帮遭到朝廷镇压,汤来贺命令洪门帮转入地下活动,自己则归隐于南丰暗中调度。清廷重臣范文程、洪承畴久慕汤来贺之名,闻其归隐力荐江西督抚聘汤来贺出山共谋新朝大业,但汤来贺恪守名节,严词拒之。
汤来贺史籍记载
清初天下一统百废待举,朝廷急需人才,江西巡抚安世鼎欲重振江西学风,乃亲赴南丰敦请汤来贺出山任白鹿洞主讲,然却碰了闭门羹;安世鼎深知汤来贺清守名节之志,则以入白鹿洞内是“入山非出山”也,终将汤来贺说动;清康熙24年(1685年)5月汤来贺出任白鹿洞书院任主讲。白鹿洞书院是宋代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其教育质量始终位居中国第一,四方学者闻知汤来贺入洞主讲,竟相入洞拜师,其中有干特、干建邦父子和湖北潜江七旬进士莫大岸均拜于汤来贺门下,因而被士林称为美谈。汤来贺教学,重在“躬行”,秉承程朱遗旨,并亲立《白鹿洞书院学规》,使白鹿洞书院重振昔日雄风,成为全国书院教育的楷模。清康熙26年(1687年)康熙帝御赐白鹿洞书院“学达性天”匾以示奖励。
汤来贺历史评价
清康熙26年(1687年)汤来贺因年事已高乃告老还乡;清康熙27年(1688年)汤来贺在家乡病逝,享年81岁。汤来贺虽名满天下,然因他不是朝廷命官故不得谥;但其弟子不甘埋没先师英名,私谥“文格”以纪念汤来贺。清康熙52年(1712年)江西巡抚王企靖为纪念这位先贤,拨款于南丰人字街建“汤惕庵先生祠”供民凭吊。
汤来贺作品一览
汤来贺隐居乡里不问外事,潜心著述,其先后完成《鹿洞迩言》、《广陵敬慎录》12卷、《广陵钦恤录》12卷、《粤东乡约全书》2卷、《粤政荐草》6卷、《奏议存草》、《评点孟学》7卷、《评校吕公实政录》2卷、《养蒙元音》、《评校政治尽心录》20卷、《闺训迩言》、《广陵粤东政备》14卷、《居恒语录》20卷、《内省斋文集》32卷、《都御史周定礽传》等宏篇巨著,文名遍天下。
汤来贺补充介绍
汤来贺(约1655年前后去世),字佐平,号忆惕庵,明南丰人。
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任扬州司理时,以廉洁闻名,曾多方赈济、救治灾民,平反被-在死牢中的冤囚。史可法对汤来贺甚为赞许。后官至户部侍郎和兵部兼巡抚。明亡,归里为遗民。清顺治五年(1648)主白鹿书院讲习,从学者甚众。著有《内省斋集》22卷和《鹿洞迩言》、《居恒语录》,均传于世。82岁病故,葬南丰三十六都。
“汤来贺”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