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上饶市名人

李步新

李步新人物照片

上饶名人李步新介绍

中共中央组织部前副部长

李步新(1907~1992)又名李忠良、李荣华。江西上饶人。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江西铅山县委副书记、上饶县委副书记兼军事部部长、上(饶)横(峰)战地委员会书记、皖浙赣地区中心县委书记兼红军游击大队政治委员、皖赣边区党委副书记兼独立营政治委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任中共皖浙赣省委代理书记、中共皖南特委书记、中共皖江区委副书记、新四军第七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国民党统治区工作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副政治委员、先遣纵队副政治委员、芜湖市军管会主任、中共芜湖市委书记、芜湖市市长、中共皖南区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部长,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处长、副部长、顾问。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92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李步新生平

1934年  1934年6月下旬,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红七军团及所辖第十九师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对内仍称红七军团)。11月初,奉中央军区电令,红七军团与闽浙赣军区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组成更强有力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其主要任务是争取以运动战消灭敌人,创建皖浙边新苏区,一方面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一方面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李步新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成为干部团成员之一。

1934年11月底,方志敏率先遣队转战皖南。12月14日,先遣队在太平县谭家桥(今黄山区谭家桥镇)战斗失利后,兵分三路进军柯村苏区(位于太平、黟县、石埭等县交界处),作短期休整。12月16日,途径太平县新丰时,方志敏决定李步新等留在地方,组织开展游击斗争。李步新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上级的工作安排。分别时,方志敏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在这里开展工作,要依靠这里的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同敌人作长期的斗争”。

1935年  1935年1、2月间,中共泾(县)旌(德)宁(国)宣(城)中心县委在泾县成立,洪维恭任书记,李步新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和中心县委游击队政委。县委制定了“积极向外出击,扩大宣传”的斗争方针,确定了游击队和地方党的任务。游击队的任务是:打击地主保安队和敌人便衣队,宣传组织群众,打土豪筹款;地方党的任务是:发动群众抗租、抗税、抗抽丁,组织农会、妇女会、少共团、自卫队。泾旌宁宣边区的革命烽火由此越烧越旺。 1935年3、4月间,李步新等率游击队向宣城、宁国、旌德等地出击,连战连捷。其后,游击队在旌宁交界处的大王山休整时,遭敌袭击,游击队迅速转移;李步新左脚负伤,被送到与旌德县三溪相邻的太平县里浮溪刘永寿家养伤。

1935年10月间,李步新归队时,泾旌宁宣中心县委正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其原因,主要是原泾县少共县委负责人等叛变后,带敌人“清剿”根据地,泾太边区一部分党组织遭破坏,洪维恭等中心县委领导相继牺牲,中心县委临时负责人腐化动摇,干部思想陷于混乱。摸清情况后,李步新立即着手整顿游击队和地方党的组织,加强游击队和地方干部的团结教育,并调整了中心县委,由李步新任书记。经过整顿,党的组织逐步壮大,武装力量和群众运动得到迅速发展。至1936年春,中心县委先后设立了3个区,即特区(宁国板桥)、一区(宣泾边区)、二区(旌德),其中宁国板桥一带还建立了少共团支部以及成年团、儿童团、妇女会、赤卫队、互济会等群众组织,当地保甲制度为农会组织所代替;游击队扩大到200余人,游击根据地发展到纵横100余华里。

1936年

1936年1月,国民党纠集七十八师和四十五旅等正规军及当地保安队,共3000余人,对泾旌宁宣根据地发动了“围剿”。地方党组织再次遭到破坏,中心县委同上级党组织也失去了联系。为保存革命力量,中心县委决定突围,寻找中共赣东北省委。2月,李步新率游击队180余人,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经旌德、太平、石埭、黟县,在休宁西乡彰公山脚下里庄,找到了赣东北省委。

1936年4月,赣东北省委在彰公山召开省委扩大会议,分析研究当时的政治形势,讨论决定皖浙赣边区工作的方针任务。会议决定,中共赣东北省委更名为中共皖浙赣省委,下辖赣东北、皖赣、上浙皖、下浙皖和开婺休5个特委。其中皖赣特委,王丰庆任书记,李步新任副书记兼红军独立营政委。皖赣特委开辟的游击根据地,以祁门为中心,逐步发展到休宁、婺源、浮梁、都昌、鄱阳、湖口、彭泽等县。下辖祁婺休、祁浮婺、浮乐(平)婺和都湖鄱4个中心县委,李步新兼祁婺休中心县委书记。皖赣特委领导的红军独立营有100余人,各中心县委和县委也建立了数十人不等的游击队。

1937年

1937年上半年,国民党对皖浙赣边区红军游击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剿”。皖浙赣省委红军独立团和皖赣特委红军独立营先后陷入敌军重围,损失严重。更为严重的是,皖浙赣省委和赣东北、上浙皖、下浙皖、开婺休4个特委均遭破坏。面对这种险恶环境,皖赣特委及其游击队仍坚持战斗在皖浙赣边。他们一面留下少数人在内线坚持斗争,与群众共赴患难,一面将游击队转移到外线,在敌人力量较薄弱的地带,加强武装活动,与敌人继续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二次合作,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12月初,陈毅从南昌到祁门舍会山,向皖赣特委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指示,并代表中共中央东南局将中共皖赣特委更名为中共皖浙赣特委,王丰庆、李步新分别任正、副书记。随后,根据陈毅关于迅速将红军游击队集中进行整编的指示,皖浙赣特委将李步新、王丰庆、熊刚、倪南山等率领的各地游击队,共300余人,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

1938年

1938年1月,陈毅又从南昌来到浮梁瑶里,改组了皖浙赣特委,宣布由李步新接任书记。2月,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在瑶里召开抗日誓师大会。会后,根据陈毅命令,除留下一部分短枪队和留守处工作人员外,李步新率领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先行开往歙县岩寺。4月,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同月,中共皖南特委在潜口成立,李步新任书记。此后,李步新开始将工作重心转入恢复皖南党的组织。

在皖南特委的领导下,皖南先后成立了中共徽州中心县委、歙绩休中心县委,以及黟县县委、休宁县委、歙县县委、太平县委、旌德县工委、旌泾边区县委、旌德县委、黟县工委等。同时,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和民运工作队的配合下,还发动、组织皖南民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一批进步青年纷纷参加新四军等抗日武装,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1941年

1941年1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中,李步新率部分干部突围时负伤,但终于冲出敌人的重围,转移到江北无为县。4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在无为白茆洲重建皖南特委,李步新任书记,兼长江纵队政委。 1942年2月,李步新任皖中区党委副书记,参与新四军七师的组建和领导工作。5月,新四军七师在白茆洲正式成立,李步新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历经8年的抗日战争,新四军七师主力和地方部队发展到2万人,地方武装发展到7000余人。

1946年

1946年后,李步新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国统区工作部副部长、长江支队(南下干部队)政委、华东野战军南下先遣队副政委。皖南解放后,历任芜湖市军管会副主任、主任,中共芜湖市委书记、市长,中共皖南区党委副书记等职。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率领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多次负伤,但他不屈不挠,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李步新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部长。1952年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副部长。1955年6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政法干部管理处处长、部务委员。1960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李步新被隔离关押,下放劳动达7年之久。虽身处逆境,但他始终相信党,坚信共产主义,与林彪、“四人帮”一伙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

1978年

1978年7月,李步新复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80年后任顾问。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工作很忙,但从未忘记战争年代与皖南人民结下的鱼水深情。早在建国初和三年困难时期,就两次邀请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治伤的刘永寿去上海、北京作客。当他得知刘永寿在赴京途中病故,妻子改嫁,儿子刘春华年仅7岁时,即写信与地方政府联系,安排刘春华的生活、读书,直至其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1982年初夏,他还亲赴皖南,为战争时期被错杀的干部平反昭雪,并专程到太平县新明乡,看望里浮溪群众。他深情地说:“在战争年代里,皖南的群众、地下党的同志在革命斗争中都是很坚强的,为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皖南人民真是比爹娘还亲。如果没有皖南人民的掩护,我也早牺牲了。现在,当年的群众大都去世了,我永远怀念他们。”

李步新曾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第三、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和第五、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2年

1992年1月30日,李步新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病重期间,他曾嘱咐家属,后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留骨灰,捐献角膜,将遗体献给医学科研事业。他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作出了最后的奉献,充分表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品德。

李步新人物简介

李步新,曾用名李忠良、李忠华,1907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县碧霞村一个贫农家庭。

李步新补充介绍

  李步新,曾用名李忠良、李忠华,男,汉族,1907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县碧霞村。读过4年私塾。1927年春参加上饶石嘴头农民协会,任理事。1928年至1929年参与领导上饶地区农民暴-动。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铅山县区委书记、上饶县委副书记兼军事部长。1933年底随红军挺进纵队干部团,赴皖浙赣开辟工作。1934年任中共上(饶)横(峰)战地委员会书记。1934年11月初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成为干部团成员之一。12月留在地方,组织开展游击斗争。1935年1、2月间任中共泾(县)旌(德)宁(国)宣(城)中心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和中心县委游击队政委。10月间任中心县委书记。1936年4月任皖赣特委副书记兼红军独立营政委,兼祁婺休中心县委书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中共皖浙赣特委副书记。1938年1月任皖浙赣特委书记。4月任中共皖南特委书记。1941年1月皖南事变率部分干部突围。4月任重建皖南特委书记兼长江纵队政委。1942年2月任皖中区党委副书记。5月任新四军七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6年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国统区工作部副部长、长江支队(南下干部队)政委、华东野战军南下先遣队副政委。皖南解放后,历任芜湖市军管会副主任、主任,中共芜湖市委书记、市长,中共皖南区党委副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初,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部长。1952年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副部长。1955年6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政法干部管理处处长、部务委员。1960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文革”期间被隔离关押,下放劳动达7年之久。1978年7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80年任顾问。曾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第三、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和第五、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李步新”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