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吉安市名人>峡江县名人

练子宁

练子宁人物照片

峡江名人练子宁介绍

明朝工部侍郎

练子宁(1350年~1402年),名安,以字行。 江西临江府三洲 (今江西省峡江县水边镇黄家村)人。英迈超群,洪武十八年(1385)以贡士廷试对策,力言强国富民之道,擢为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初授翰林修撰。后任工部侍郎。建文年间(1398~1402)改任吏部侍郎,以举贤荐能为己任,政声斐然。

建文四年(1402),燕王攻破南京,即帝位,改年号永乐,是为成祖。遂将练子宁绑缚上朝,练子宁大义凛然,痛斥燕王篡权谋位,大逆不道。燕王恼羞成怒,命人将练子宁的舌头割去。燕王说:“我欲效周公辅成王。”子宁闻言,用手伸进口里蘸着舌血,在殿砖上大书:“成王安在?”燕王大怒,命磔尸,并诛杀练氏族人151人,被放戍边的亲属371人,练子宁的家乡四百八十户人家惨遭横祸,无一幸免,仅幼孙练珍被侍婢救出,藏匿于民间,练氏才幸免被杀绝。

练子宁人物生平

练子宁是练何的第三十二世孙 ,名安,以字行,号松月居士,元至正十年(1350年)原峡江县三洲出生(今江西省峡江县水边镇黄家村)。据明朝罗洪先《自靖祠记》载,练子宁父伯尚迁三洲,公及第,复居淦城”。河南省永城县练氏族谱记载,“明陕西巡抚,后迁兵部尚书练国事系练子宁八世孙”。

父练高,又名练禧,字伯尚,元末乡试举人,善诗文。练子宁自幼好学,英迈超群,志操不凡;明洪武五年(1372年)考中举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以贡士应乙丑殿试考中一甲第二榜眼。明太祖见练子宁策问对答见解独特,亲授子宁为翰林院修撰,后提升他为工部侍郎。

练子宁一生博学而文宏,弘治年间,临江府同知王佐集其遗稿,汇编成《金川玉屑集》。为纪念忠臣练子宁,提学副使李梦阳倡建金川书院,还将后堂取名“浩然堂”,以此留芳后世。历史上临江府始辖新余、清江、新淦三县。

练子宁勤奋好学,英迈超群。幼年时求学于同乡长者竹庄先生,先生命赋《水竹居》,子宁立即写出:“千山暮雨石泉通,一夜春雷箨龙长”的诗句,先生惊异不已。练子宁长大后,与同乡才子金幼孜(永乐朝重臣)十分友善,曾对金幼孜说:“子异日必为良臣,我必为忠臣。”一次,他路过安庆,吊唁余忠宣祠,写下了“将军忠节冠荆扬,千载精神日月光。血战孤城身已殒,名垂青史汗犹香。残碑坠泪空秋草,折戟沉沙自夕阳。我亦有怀追国士,为君感慨奠椒浆。”从这首诗中,人们知道他志操不凡,将来必为忠节之士。

洪武十七年(1384),练子宁乡试中举,第二年顺利通过会试。殿试策上,他直言:“陛下怎么忍心因区区小事,而放任无穷无尽的诛杀,又将靠什么去治国呢?”太祖认为他说得有道理,遂亲擢一甲第二名,授翰林修撰。因母亲去世,练子宁离职奔丧。守孝期满,复任修撰,后为副都御史,工部侍郎。

建文初年,练子宁与方孝孺等一起受到重用,改吏部左侍郎。以是否贤德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因其任上多所建树,拜御史大夫。燕王以“清君侧”为名,兴“靖难”之师,李景隆受命征讨,却屡战屡败,被惠帝召回。练子宁察觉到李景隆有通敌之嫌,遂奏请治以死罪,惠帝竟不听。子宁愤激叩首,大声呼道:“坏陛下事者,必此贼也!臣作为执法官吏,不能为朝廷除去卖国奸臣,死有余罪。既然陛下赦免李景隆,必不赦免臣之罪,请先将为臣杀死,以谢天下。”练子宁当朝痛哭不止,以死相谏,惠帝马上宣布退朝。宗人府经历宋征、御史叶希贤等皆抗疏,历数李景隆出师无纪,损兵折将,且怀有二心,当诛。但惠帝就是听不进这些忠臣之言。

建文三年(1401),燕王大军逼近都城,大臣萧用道、周是修上书议论国事,指斥当权者误国,反而受到辱骂。练子宁正义词严地说:“国家已到了如此之地步,还不能容纳仗义执言的忠臣吗?”当权者这才羞愧的停止了互相攻击。

建文四年(1402),燕王攻破南京,即帝位,改年号永乐,是为成祖。遂将练子宁绑缚上朝,练子宁大义凛然,痛斥燕王篡权谋位,大逆不道。燕王恼羞成怒,命人将练子宁的舌头割去。燕王说:“我欲效周公辅成王。”子宁闻言,用手伸进口里蘸着舌血,在殿砖上大书:“成王安在!”燕王大怒,命磔尸,并诛杀练氏族人151人,被放戍边的亲属371人,练子宁的家乡四百八十户人家惨遭横祸,无一幸免,仅幼孙练珍被侍婢救出,藏匿于民间,练氏才幸免被杀绝。

练子宁以文学闻名,方孝孺曾赞扬他博学而有文采。弘治年,由他的生前好友,临江府同知王佐收集其遗稿,汇编成《金川玉屑集》五卷。江西提学副使李梦阳为纪念练子宁修建“金川书院,”并为其学堂书写“浩然”二字,还专门撰写了《浩然堂记》,以纪念练子宁。

弘光初年,追赠练子宁太保、都御史,谥忠贞。清王朝也为练子宁赐谥忠肃。

练子宁史料记载

练子宁(1350-1403),明朝官吏。江西临江府三洲 (今江西省峡江县水边镇黄家村)人。名安,以字行,性忠烈,能文章,洪武十八年乙丑丁显榜榜眼。授修撰,惠帝(朱允炆)时,累官御史。燕王(朱棣)攻陷京师(今江苏省南京市),逐惠帝而即帝位,是为成祖。子宁被缚至,他出言不逊,遂断其舌曰:“吾欲效周公,辅成王?”时手蘸舌血,大书于地上曰:“成王安在?”遂被磔死,并族杀其全家,还将所有姻戚全部戍边。孝宗(朱祐樘)弘治中,王佐刻其遗文曰:《金川玉屑集》,李梦阳又立“金川书院”以祀之。

子宁性刚烈。时燕王朱棣反对削藩政策,以“清君侧”为名,在北京起兵谋夺皇位。建文帝朱允炆派李景隆征讨,李怀二心,屡战屡败被召回南京,子宁历数其罪。请诛之,未获允。子宁激愤大呼我身为管理官吏的大臣,不能力除卖国奸贼,即使陛下饶恕他,我也不会饶恕自己。建文帝仍不听。至朱棣兵临京城,一些大臣上书论国事,指责当权者误国。遭权贵斥骂。子宁愤起责斥:国家已到这地步,尚不能容敢于直言的人吗?权贵们羞退。

练子宁个人作品

诗 词

廷试作

天子临轩策治安,近臣如雨侍金銮。

百年礼乐成周典,一代威仪陋汉官。

文气夜连奎璧动,龙光晴射斗牛寒。

董生莫负天人策,学术须期百世看。

注释:

①廷试:科举制度会试中式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通常称殿试。②临轩: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殿前堂陛之间近檐处两边有槛楯,如车之轩,故称。③金銮:帝王车马的装饰物。金属铸成鸾鸟形,口中含铃,因指代帝王车驾。④周典:周代的典章制度。⑤奎壁:二十八宿中奎宿与壁宿的并称。旧谓二宿主文运,故常用以比喻文苑。⑥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过安庆谒余忠宣祠

将军忠节冠荆扬,千载精神日月光。

血战孤城身已殒,名垂青史汗犹香。

残碑坠泪空秋草,折戟沉沙自夕阳。

我亦有怀追国士,为君感慨奠椒浆。

注释:

①余忠宣:余阙。元朝元统元年(1333)同同榜进士第二人(传见拙作《中国历代榜眼》) ②椒浆:即“椒酒”。用椒浸制的酒。

赠友东游

美子多才艺,临风感慨深。

琴弹别鹤操,声作老龙吟。

落落平生志,悠悠太古心。

东游万里道,到处遇知音。

注释:

①别鹤操:乐府琴曲名。相传商陵牧子娶妻五年无子,父兄命其休妻改娶。牧子悲伤作歌:“将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远路漫漫,揽衣不寝食忘餐!”后人为之谱曲,名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又叫别鹤怨。②龙吟:琴曲名。《北齐书·郑述祖传》:“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绝妙。”后因用以形容琴声。亦形容笛声。杜甫有“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牡丹

不因红紫竞芳菲, 似与天公别有期。

金缕织成云外锦, 珊瑚长出海中枝。

一栏国色君须记, 满袖天香我所思。

陪赏喜同诸俊彦, 醉歌浑似洛阳时。

注释:

俊彦:杰出之士,贤才。

题梅

灿灿珠玑服,娟娟玉雪姿。

东风庾岭路,春色在南枝。

秋日作

水精帘动桂花风,湘簟凉生八月中。

魄落西窗银烛里,乌丝雪茧寄秋鸿。

注释:

簟dian:竹席。

达泉图

一夜春雷动石泉,桃花新涨已连天。

幽人悟得朝宗理,兴在滔滔百折前。

注释:

朝宗:比喻小水流注大水。

中秋答友

桂花凉露泻涓涓,秋满银盘月正圆。

不是庾公无此兴,只因病酒妒婵娟。

注释:

庾公: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善诗赋、骈文。与徐陵皆为当时宫廷文学的代表,时称“徐庾体”。暮年所作,在内容上有了明显变化,风格转为萧瑟苍凉,为杜甫所推崇。

文学作品

玉山谣赠时宪

作者:练子宁

我所思兮玉山之岧峣,粲芙蓉兮凌丹霄。

谪仙一去已千载,至今谁续《庐山谣》?

熊侯家住剑江侧,惯扫秋山之黛色。

闻余此兴为写之,仿佛梅仙旧时宅。

梅仙兮何在?邈清风兮沧海。

蹇夷犹兮孤舟,吊遗迹于千载。

舟中所载非凡流,羌故人兮李与周。

按玉笙兮明月,下黄鹄兮清秋。

洞天兮石扇,苍崖兮路转。

横余剑兮视八荒,访蓬莱兮几清浅。

张侯兮昂藏,骖白鹤兮青霓裳。

窥玉梁之宝笈,醉石髓之琼浆。

千岩万转路莫测,酒酣一笑三山窄。

待得君王赐鉴湖,锦袍重访山中客。

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第二十二

殿试策

练子宁洪武十八年钦点榜眼时殿试策

皇帝制曰:“朕稽古名世者,惟敬事而畏人,神趋事以历知,涉难以立志,日运不息,岁运无已,虽在寝食,未尝忘其所以。由是大辅人君,福臻黎庶,所以名世者为此也。朕自代元统一华夷,官遵古制,律放旧章,孜孜求贤,数用弗当,其有能者,委以腹心。面从而志异,纯德君子,授以禄位,但能敷古,于事束手,中材下士,廉耻无知,身命弗顾。造罪渊泉,永不克已,张君之恶,若非真贤至圣,亦莫不被其所惑,若此无已,奈何为治尔?诸文士,虽在进学之秋,未专乎庶典,但能条陈可否,则知利钝,既承朕命,悉乃心力志根,名世在斯举始。必如朕意。”臣对:“伏见陛下,发德音,下明诏,以得人之难,下询草茅之陋,其谋之不可谓不广,其求之可不谓不切矣。臣不知陛下,果能有以听之欤?抑将以布衣卑贱之臣,不足是以与天下之大计,姑有以试之欤?虽然,君以名求,臣以实应之。陛下举是名以问也,臣敢不举实以为对也。若夫好言以招祸,触讳以亡身,则非臣之所敢恤也。”

伏读圣策曰:“朕稽古名世者,惟敬事而畏人神,趋事以历知,涉难以立志,日运不息,岁运无已,虽在寝食,未尝忘其所以,由是大辅人君,福臻黎庶,所以名世者为此也。”嗟夫,敬事而畏人神一语,此乃唐虞三代圣人命官之大本也。陛下能以是求诸古昔命世之臣,则必以是,而择夫今日命世之臣矣。彼区区管商之谋,申韩之习焉,足是为陛下道哉?陛下既有意予唐虞三代之臣,臣不敢复引汉唐之臣以为对,请以唐虞三代之臣终焉,昔者舜之命,九官十二牧也,曰钦哉,惟时亮天工。武王之称,有夏之臣曰:“惟说御事,厥非有恭。”伊尹之戒大甲曰:“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周公之戒成王,曰:“小人怨女詈女,惟皇自敬德。夫能以是而告人君,则能以是而任诸己可见矣。”曰钦,曰恭,曰克诚,曰敬德,又岂出于陛下所谓敬畏之外者哉?趋事以历知,涉难以立志,日运不息,岁运不已。虽在寝食,未尝忘者,亦孰非敬畏之发现也。是故语其大辅人君则上,而唐虞,有放勋重华之极治,语其福臻黎庶,则下而三代,有刑措不用之丕绩。皋陶、伊傅、周召之为臣,尽是道也。

伏读圣策曰:“朕自代元统一华夷,官遵古制,律放旧章,孜孜求贤,数用弗当。”臣以为陛下以天赐之资,居表正之位,即位以来,十有八载,孜孜求贤,以为生民计,日夜念此至熟也。至于数用弗当,虽臣亦疑之,然而未敢递为陛下道也。夫人君之道,在于知人;人臣之职,在于任事。君有知人之明,则臣有任事之实矣。昔者皋陶之任,陈谟曰:“在知人。”文王之任宅俊曰:“克知有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大抵人各有心,不可测度,知人之难,从古病之。然古之圣人,未尝患其难,而不以是为先务也。故唐虞之用人,必敷奏以言,而后明试以功,必明试以功,而后车服以庸,未尝轻易而授之也。文王之于三宅也,既得其人,以居常伯、常任、准之人任矣。又储其才,以居常伯、常任、准之人选焉,未尝造次而任之也。今陛下孜孜求贤,而数用弗当者,无他焉,为亦察之不详,而用之太骤之过也。

伏睹陛下自顷岁以来,诛戮奸回,作新政治,于是纷然擢用天下之士以共成。厥功或以聪明正直为名,或以孝悌力田为选,或以贤良方正为科。陛下责望之意,非不深也,委任之意,非不甚专也,然而报国之效,茫如搏风,岂是数者之果,不足以为治哉。亦徇其名,而不求其实之故也。是故古之用人者,日夜思之,必其人之足以当是任也,然后以是任畀之而不疑。今也不然,以小善而遽进之,以小过而遽戮之。陛下求贤之急,虽孜孜而贤才不足以副。陛下之望者,殆此也。且夫天下之才生之为难,成之为尤难。陛下既知生之、成之之难矣,又岂忍以区区之小故,而即付于刀锯斧钺之地哉?昔汉武帝以英武之资,而所用之人,或朝奏暮召,少不如意,则诛戮随之。故汲黯有言曰:“以有限之才,纵无穷之诛。”武帝曰:“不然,天下之才无穷,特患人君不能用之。”臣以为武帝非不能用之,患在不能知之耳。荀诚知之也,大以成其大,小以成其小,量其才而任之以官,因其能而授之以职。果奸邪也,则诛之戮之;果庸劣也,则黜之退之,又何忍于杀戮!而后曰:“吾能用天下之才也哉!”使武帝之计为是,是尧舜三代之道为不足法矣。

伏读圣策曰:“其有能者,委以腹心,多面从而志异。纯德君子,授以禄位,但能敷古,于事束手。中才下士,廉耻无知,身命弗顾,造罪渊泉,永不克己,张君之恶,若非真贤至圣,亦莫不被其所惑。若此无已,奈何为治。”臣闻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才德俱全谓之圣人,才德俱亡谓之愚人,才德俱全,固世之所罕矣。臣窃观自秦汉以来,窃人主之柄,以成天子之祸者,举皆才胜德之小人也。又岂特面从而志异哉,若夫纯德君子,但能敷古,于事束手者无他,亦历涉之不详,练习之不敷故耳。故三代之教,八岁入小学,而教之以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而后世有皓首,不能周知其名数者,十五入大学,而教之,修己治人之道,而后世有没齿而不躬行其万一者。此古之君子,皆卓然有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臣伏睹陛下升御以来,兴天下之学校,育天下之贤才,亦云至矣。然如教之术,尚有未尽,故士之成就者,亦尚有所未至也。臣顾陛下求胡瑷之法,立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者,各治一经,治事斋者,各治一事。如为治民、治兵、水利、算数之类。内自京邑,外达府州县,各妙选其术之尤者,以为学校之师,而岁考其成绩则成,德之君子,不患其束手无措矣。至于下士之徒,无耻之辈,则臣所谓才德俱亡之谓也。是故宜在摈弃之列矣。陛下能详于其始,则可略于其终,能劳于其先,则可逸于其后。知人之道,苟无其缺,则施之职任,各得其当。又焉有奈何为治之叹哉?陛下之所以策臣者,大略如此。而于其末,复命之曰:“尔诸文士,虽在进学之秋,未专乎庶典,但能条陈可否,则知利钝。”此陛下怜臣之愚,而欲尽臣其说也。又曰“既承朕命,悉乃心力,志根名世,在斯举始,必如朕意。”此陛下导臣之进,而欲臣以古人自期也。臣之所谓可否者,前既已陈之矣。至于利纯,则非臣所敢计也。陛下之欲臣,以名世自期者,臣则请服膺于敬事,而畏人神之一语矣,至于阿曲以求恩,逢迎以徼宠,不以责难,陈善之道进乎陛下,曰:“必如陛下之意焉,则非臣之所学也,臣等荷陛下生成之恩,受陛下教育之德,倘不以 荛之贱见而弃臣,则所谓欲得夫名世之臣者,在陛下,教之之有其方,知之之尽其道耳。愚陋之言,无足采者,惟陛下悯其拳拳之忠,而以察之,不胜幸甚,臣谨对。

练子宁后世纪念

后裔

练子宁是嘉定知县练淦的伯父。练淦闻讯,情知不可免,于是在捕捉公文未到之前与妻子一起自尽了。在他自尽前夕,找了一位朋友叫郭元宗,把已有身孕的小妾黄氏托付给这位朋友,以保存一支血脉。练淦原对郭元宗家有恩,郭受此重托,即将黄氏隐匿到江东(今浦东高桥)姑妈家中。黄氏生子后,郭元宗为孩子取侯姓,名居练,既寓练姓之义,又含邑侯(知县)练氏的意思。郭氏将侯居练移居到今嘉定封浜一带。侯居练长大生子,郭元宗又将孙女嫁给他的儿子。侯氏发达了,成了大族,地遂名侯家湾。直到明末清初,才恢复了练姓,但地名仍叫侯家湾。如今,侯家湾是上海唯一的练姓聚居地,计有100多户。

墓地

明万历丙申(1596年),峡江县令黄得贵迎请练子宁八世孙——因避祸匿居福建长乐的练绮归峡江县,为诸生,奉练子宁祀。练绮之子练士迁继承俸禄。清顺治丙戌丁亥间(1646—1647),峡江县城巴丘兵马络绎。迫于世乱,练士迁移居祖籍“三洲”。继而县城郊“自靖祠”渐倾圮,邑人士更址修葺,改建在县署右侧,前门额更为“练公祠”。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毁于火;三十年(1850)知县蔡廷兰复倡修。每年春秋,官府为之致祭,其祭品、仪式与 名宦、乡贤相同。到民国,祀典废。1916年秋,其祠失慎火毁。练氏后裔贷资修复,前为店房,后为祠宇。1924年 又毁兵火。邑人士陈豫经营泰昌商号,意欲在其址建店房,练裔遂将基址向该商号出售。练子宁后裔寻祖归宗,独归峡江县奉祀,后又移居先祖故址三洲,管业“练公祠”基址至20世纪30年代,佐证峡江三洲为练子宁故籍。

练子宁补充介绍

  【练子宁(?~1403)】 练子宁名安,祖籍三洲(今峡江水边镇黄家村)人。子宁英迈超群,洪武八年(1385)以贡士廷试对策,力言强国富民之道,擢为一甲第二名。初授翰林修撰。后任工部侍郎。建文年间(1390~1402)改任吏部侍郎,以举贤荐能为已任.政声斐然。不久.拜御使大夫。子宁性刚烈.时燕王朱棣反对削藩政策,以“清君侧”为名,在北京起兵谋夺皇位。建文帝朱允炆派李景隆征讨,李怀二心,屡战屡败被召回南京.子宁历数其罪.请诛之,未获允。子宁激愤大呼我身为管理官吏的大臣,不能力除-奸贼,即使陛下饶恕他.我也不会饶恕自己.建文帝仍不听。至朱棣兵临京城,一些大臣-论国事,指责当权者误国.遭权贵斥骂。子宁愤起责斥:国家已到这地步,尚不能容敢于直言的人吗?权贵们羞退。1403年,燕王临政,定号永乐,子宁因对朱棣夺侄皇位有异议,遂被诛并族全家。弘治年间(1498- 1505)王佑搜其遗文,取名《金川玉屑集》刊刻传世。《明史》有传,载《中国名人大辞典》和《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练子宁”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