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西省名人>抚州市名人>广昌县名人

何文渊

何文渊人物照片

广昌名人何文渊介绍

明朝官员

何文渊(1385~1457),字巨川,号东园,又号钝庵,明广昌县盱江镇人。其先祖何坦,为宋淳佑年间广东提刑,精于吏治,处事严格,弹劾贪官,不徇私舞弊,以“廉平之行,为岭南首称”闻名。其父有厚德,好扶贫济困。何文渊自幼受家庭熏陶,勤学苦读,博览群书,有品德。

何文渊生平经历

何源十六年(1418)进士,授监察御史,历按山东、四川。乌蒙(今云南昭通)什伽诬告知府禄昭谋反,何文渊为昭辨白。

洪熙元年(1425),奉旨考察吏治,据实劾罢工部侍郎杨和、参议金文斌、副使张铭等贪官酷吏三百余人。人称“铁面御史”。

宣德五年(1430),由都御史顾佐荐举,皇帝赐给一道“凡公差官员等人,有违法害民者就提人解案”、奏章可直辖内阁的敕书。在温州任知府六年,兴利除弊,组织群众疏浚瑞安渠,受益粮田达二千顷。他为政宽严得当,常以传统道德,规劝士民,平息争端;对贪官污吏,则绳之以法。

宣德七年,何文渊奉诏进京述职,永嘉县丞率士民于道中欲赠以黄金,他婉言谢绝。其清政廉洁,使素以难治而闻名于朝的温州,出现“家给人足,讼简风淳”的好风气,考绩时获“治行为浙东第一”,皇帝赐玺书,增俸二级,升为刑部右侍郎,督两淮盐课。《温州府志》把他列为明代名宦,当地曾立《何公文渊画像碑》于先贤祠以示纪念。

正统三年,朝臣奏何文淵失於詳審亦宜究問,朱祁镇以源等法固難容,姑記其罪,仍蹈前失不宥。

正统五年,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大水,江河泛滥成灾。七月,何文渊等奉旨到各地察看灾情,赈救灾民。

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甲寅至戊午,因思任发反明,明廷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廷议。刑部侍郎何文渊首先反对征讨,称麓川“南陲一弹丸之地”、“疆里不过数百,人民不满万馀”,又说“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主张“宣扬圣化,使之感虞舜之敷德”,仍然顽固不训,再让云南官军伺机讨伐。随后,兵部尚书兼大理寺卿王骥、英国公张辅与众多公候伯、都督、尚书、侍郎、都御史联合反对何文渊,认为麓川并非文渊所言“南陲一弹丸之地”,思任法的扩张已经威胁到明朝西南边疆安全,木邦、车里、八百、缅甸都在看着,不能让其他土司觉得明朝羸弱,否则边疆危矣,众臣主张大军征讨,并推荐了主将人选若干,明英宗同意了征讨的提议。五月,因疏议不当被捕入狱,后以疾告归。

景泰元年(1450),何文渊又被起用,为吏部左侍郎。次年,升吏部尚书。三年四月,加衔太子太保。

景泰四年,对贵州等地苗民起兵一事,意见与其他大臣不合,何文渊建议撤去布使、按察两司,专设都指挥使司,用大将镇守。于谦说:“不设两个司,是放弃了这地方。”建议遂作罢。被给事中林聪弹劾下狱。未几,被释归故里。

景泰八年正月,英宗复位,削去何文渊加官。又因在景泰中易储诏书里“父有天下传之子”一语,系出自何文渊,英宗传命逮捕。何文渊被迫自缢,终年73岁。

何文渊人物轶事

却金馆,坐落在浙江省丽水(古代处州府)城东北约20公里的桃花岭(括苍古道)上。这个仅有300来人口的小村子,眼下尽管大多数青壮年出外挣钱去了,但仍鸡飞犬吠,一片生机。金黄色的阳光撒落在村子的一幢幢泥墙瓦屋上,透出了古色古香的韵味。这里即括苍古道之拒礼名胜景点。

1436年初冬的一天,何文渊离别温州步行赴京,一路走来,来到了丽水的桃花岭。何文渊在刘山驿站住了下来。刚睡下不久,刘山铺又来了一拨人,这拨人的领队者,是当时的温州府治所在地永嘉县县丞于建的儿子。他是奉父之命,带领温州五县的民众代表,怀带礼金,抄深山密林小路,日夜兼程追赶何文渊而来,追到丽水的刘山驿站,终于追到了何公。说,温州百姓闻知何公离任起程,见何公囊中羞涩,纷纷解囊筹金,特资盘缠。话毕,当众奉上全部礼金。这是好大的一笔钱。按常规,一般人也就虚晃一枪,顺手收下了,但何文渊却坚决拒收。第二天一大早,何文渊弃礼金于驿站,没向任何人告别,悄无声息地走了。  何文渊悄无声息地走了,住驿站的人们却惊讶了,世上怎么还真有两袖清风的官吏。其中有个士子感慨成端,兴致所至,当众就提笔挥毫,在驿站的墙上特书了“却金馆”三个字,以志何公人格。

何文渊人物评价

历史评价

黄景昉:麓川之役,何文渊、刘球皆请罢师,杨文贞亦意在绥戢。传王振好兵,王靖远阴阿其指。然威震西南,故赖斯举,不然,滇又为安南续矣,未可以儒生訾之。

民间评价

温州民间到处流传着“何文渊害人”的各种地方版本,各种各样的故事说何文渊是一个官场“双面人”,一方面“清名彰彰”,一方面又“劣迹斑斑”。说起何文渊这三个字,简直是祸害地方和百姓的代名词,也许,言之凿凿又查无实据是民间“路边社”的杜撰,其真实性到底如何,可比之今天的“网传”。不过,这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在民间毕竟真实存在,这还是值得人们研究和深思的。

何文渊主要作品

何文渊学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奏、疏、策、议写得很有文采,善诗。其著作有:《东园集》、《义庭训》、《四书讲义》、《礼记解义》、《钝庵奏议》、《牧民备用书》、《司刑备用书》等。何文渊次子何乔福,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其草书尤其著名。何乔新五世孙何源,嘉靖年间中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为官清正廉明,曾受到著名清官海瑞的赞赏。何源哥哥何涛,嘉靖乡试第一,授安庆府推官。到任三日,他下属的官吏告诉他应该去拜谒监司。何涛皱眉不去,随即辞官回家。

何文渊补充介绍

  何文渊(1385~1457),字巨川,号东园,又号钝庵,明广昌县盱江镇人。其先祖何坦,为宋淳佑年间广东提刑,精于吏治,处事严格,弹劾-,不徇私舞弊,以“廉平之行,为岭南首称”闻名。其父有厚德,好扶贫济困。何文渊自幼受家庭熏陶,勤学苦读,博览群书,有品德。

  何源十六年(1418)进士,授监察御史,历按山东、四川。乌蒙(今云南昭通)什伽诬告知府禄昭谋反,何文渊为昭辨白。洪熙元年(1425),奉旨考察吏治,据实劾 部侍郎杨和、参议金文斌、副使张铭等-酷吏三百余人。人称“铁面御史”。宣德五年(1430),由都御史顾佐荐举,皇帝赐给一道“凡公差官员等人,有违法害民者就提人解案”、奏章可直辖内阁的敕书。在温州任知府六年,兴利除弊,组织群众疏浚瑞安渠,受益粮田达二千顷。他为政宽严得当,常以传统道德,规劝士民,平息争端;对-污吏,则绳之以法。宣德七年,何文渊奉诏进京述职,永嘉县丞率士民于道中欲赠以黄金,他婉言谢绝。其清政廉洁,使素以难治而闻名于朝的温州,出现“家给人足,讼简风淳”的好风气,考绩时获“治行为浙东第一”,皇帝赐玺书,增俸二级,升为刑部右侍郎,督两淮盐课。《温州府志》把他列为明代名宦,当地曾立《何公文渊画像碑》于先贤祠以示纪念。正统三年(1438),麓川(今云南瑞丽)宣慰使思任发反明,朝廷臣僚多主派兵剿灭,何文渊上疏详述出兵利弊,主张采取抚谕之策,未被采纳。正统五年,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大水,江河泛滥成灾。七月,何文渊等奉旨到各地察看灾情,赈救灾民。正统六年五月,因疏议不当被捕入狱,后以疾告归。景泰元年(1450),何文渊又被起用,为吏部左侍郎。次年,升吏部尚书。三年四月,加衔太子太保。四年,对贵州等地苗民起兵一事,意见与其他大臣不合,被给事中林聪弹劾下狱。未几,被释归故里。景泰八年正月,英宗复位,削去何文渊加官。又因在景泰中易储诏书里“父有天下传之子”一语,系出自何文渊,英宗传命逮捕。何文渊被迫自缢,终年73岁。

  主要作品何文渊学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奏、疏、策、议写得很有文采,善诗。其著作有:《东园集》、《义庭训》、《四书讲义》、《礼记解义》、《钝庵奏议》、《牧民备用书》、《司刑备用书》等。何文渊次子何乔福,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其草书尤其著名。何乔新五世孙何源,嘉靖年间中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为官清正廉明,曾受到著名清官海瑞的赞赏。何源哥哥何涛,嘉靖乡试第一,授安庆府推官。到任三日,他下属的官吏告诉他应该去拜谒监司。何涛皱眉不去,随即辞官回家。

  “何文渊”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