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名人戴均元介绍
戴均元(1746年12月27日——1840年10月2日) ,字修原,号可亭,清代江西大庾(今大余县)人,籍贯安徽休宁隆阜。生于乾隆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卒于道光二十年九月初七日(庚子年,甲午日)子时 ,享年九十五岁。系清朝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戴衢亨之叔父,与戴衢亨之胞兄戴心亨同为乾隆四士,加上戴衢亨之父戴第元已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时人誉为“西江四戴”。著名文学家、名宦包世臣还认为,一家同出两相,且“值军机者唯大庾而已”。 时人谓“一门四进士,叔侄两宰相。”
戴均元人物生平
从政经历
戴均元12岁时,兄戴第元已官至太仆寺少卿,不久又官翰林院,并于乾隆二十七年主持江南考试。但他不以此为靠山,而是常于山寺以烧簧火,燃松明为灯,彻夜通读至天明,终至通经史,善诗文,于乾隆三十三年中举人,乾隆四十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由此入仕,一生任职较多,后至军机大臣,太子少保,太子太师,位极人臣。
历任授翰林院编修、安徽学政、光禄寺少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河道总督、都察院左都御史、礼、吏两部尚书,72岁授协办大学士,第二年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75岁迁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当戴均元79岁致仕时,道光帝对他恩宠有加,曾赐诗送行,并诏令在他还乡沿途的水驿所在官护送,在籍食全俸,可谓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戴均元还乡后,道光皇帝仍对其眷念不已,在他80大寿时,颁赏联匾,驰赏珍奇宝玩,83岁加太子太师。
戴均元不仅功业成就甚巨,且为古代之罕有的高寿者,1840年病逝于大庾,享年95岁。
戴均元为官五十多年,总体仕途较顺,为官也清正,多有政绩。在学问方面也有建树,主持撰写皇帝《实录》与《起居注》,还参与纂辑《明鉴》,草拟《科场条例》等。
为道光帝修建陵墓
清朝入关后,陵墓有两处:一为河北遵化县,称东陵,一为河北易县,称西陵。各代皇帝如何选择陵寝呢?嘉庆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乾隆皇帝专为此事发了一道上谕:按古代宗法制度“各依昭穆次序,迭分东西”。道光年间,顺治、康熙、乾隆已葬东陵;雍正、嘉庆已葬西陵。到道光按理应葬东陵。道光元年(1821)九月初二日道光帝旻宁发了一道出谕:“朕今绍登大宝,恪遵成宪,于东陵界内选择绕斗峪建立吉地”。于是派庄亲王绵课、大学士戴均元、尚书英和、侍郎阿克当阿“敬谨办理”,参与陵寝办工的还有嵩单、庆惠、牛坤、穆彰阿、继昌、阿尔邦阿、广泰等一批满族官员。陵寝子道光元年十月十八日卯时正式开工。旻宁认为绕斗峪这个名字不吉利,于第二年三月初五日,改绕斗峪为宝华峪 。
清朝因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一般皇室事务均是满族或八旗官员办理。戴均元被委办皇陵,亦足见其在朝廷的地位,道光二年(1821)七月,旻宁亲自召见戴均元、英和以及军机大臣们,面授机宜,具体规定了陵寝规制,并于道光五年三月二十二日亲自到宝华峪阅视。道光七年,陵寝工程告竣。同年九月二十二日,旻宁亲自护送他的孝穆皇后的梓宫奉安宝华峪地宫。旻宁看到陵寝坚固整齐、肃穆恢宏。非常高兴。于是晋升戴均元为太子太师(此时戴已致仕在籍),复英和一品顶戴。
革职被抄
宝华峪虽然坚固整齐、外观庄严,但到了道光八年,地宫内出现渗水,已奉安的孝穆皇后的梓宫被渗湿。九月,旻宁闻知此事,极为震怒。连连发出十三道上谕,大骂办工大臣“丧尽天良”。九月初十下令,将英和“着先行革去顶戴,拔去花翎,革职。”戴均元革去官衔,降为三品顶戴,其子诗亨降职,穆彰阿“交部严加议处。”道光陵督办工程,除戴均元是汉族官员外,其余尚有15位满族官员,均遭到革职处分。
至此,旻宁仍震怒有加,九月十二日,又亲自到宝华峪地宫查看,还认为处理得轻,“不足示惩”,于是又把戴均元革职,英和两个儿子革职。九月十九日,又将英和等七家满族官员的家产“严密查抄”。九月二十三日下令将戴均元“本籍家产严密查搜,勿任稍有寄顿”。九月二十五日,严令绵课、阿尔邦阿等八名办工人员罚赔白银256000两。英和等九人发配黑龙江、伊犁、乌鲁木齐等地。十一月二十三日,念戴均元“尚未始终经手工程,且年逾八旬,耄不加刑,免其死罪,并免发配,即行逐回原籍”,其子、孙俱免职。戴均元获罪较轻,还有一个原因是,被抄家产时,家财尚不足万贯。说明戴均元为官较清廉,办理宝华峪工程尚无贪污行为,因此,才能使得他以老死床箦,柩葬故园。
戴均元补充介绍
戴均元(公元1746--1840年)字修原,号可亭,清代江西大庾(今大余县)人,籍贯安徽休宁干阜。系清朝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戴衢享之叔父,与戴衢享之胞兄戴心享同为乾隆四士,加上戴衢享之父戴第元已先于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士,时人誉为“西江四戴”。著名文学家、名宦包世臣还认为,一家同出两相,且“值军机者唯大庾而已”。 时人谓“一门四进士,叔侄两宰相。”
戴均元12岁时,兄戴第元已官至太仆寺少卿,不久又官翰林院,并于乾隆二十七年主持江南考试。但他不以此为靠山,而是常于山寺以烧簧火,燃松明为灯,彻夜通读至天明,终至通经史,善诗文,于乾隆三十三年中举人,乾隆四十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由此入仕,一生任职较多,后至军机大臣,太子少保,太子太师,位极人臣。
历任授翰林院编修、安徽学政、光禄寺少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河道总督、都察院左都御史、礼、吏两部尚书,72岁授协办大学士,第二年任军机大臣、尚书房总师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75岁迁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当戴均元79岁致仕时,道光帝对他恩宠有加,曾赐诗送行,并诏令在他还乡沿途的水驿所在官护送,在籍食全俸,可谓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戴均元还乡后,道光皇帝仍对其眷念不已,在他80大寿时,颁赏联匾,驰赏珍奇宝玩,83岁加太子太师。
戴均元不仅功业成就甚巨,且为古代之罕有的高寿者,1840年病逝于大庾,享年95岁。
戴均元为官五十多年,总体仕途较顺,为官也清正,多有政绩。在学问方面也有建树,主持撰写皇帝《实录》与《起居注》,还参与纂辑《明鉴》,草拟《科场条例》等。
“戴均元”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