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名人邹云翔介绍
邹云翔教授:一代名医,我国中医肾病学宗师,著名中医学家,肾病、老年病专家,一级教授、全国第一批中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创始人之一并任院长28年,曾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江苏省一至四届人代会代表,全国第二、三、四届人代会代表,中共江苏省委第六届候补委员,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担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医师30余年,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中医保健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并热情为老百姓看病,疗效卓著,活人无数,誉满神州。
邹云翔主要经历
邹云翔先生1916年毕业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年轻时指教宇文家祥周新镇小学,曾任小学、中学教师、校长等职。1925年夏,江南流行鼠疫,其母病亡,遂决心弃教从医,去武进拜孟河费伯雄高徒刘莲荪为师,1929年学成归里,开业行医。1935年,应上海中医协会理事长丁仲英之聘,去上海主编《光华中医药杂志》,并在丁仲英的诊所应诊,向丁仲英学习,1937年该杂志在战火中被迫停刊。抗战爆发后在沪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担任中医救伤医院内科主任,不久随该院内迁武汉、重庆。在内迁途中,他向中医喉科专家张嘉炳学习喉科医术,至重庆后又拜著名中医学家补一为师,又随当时最有名中医张简斋临证一段时间。因此,他的医术日见进步,掌握了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喉科各方面的知识,对肾病的诊治钻研尤深,从40年代起,邹云翔的医术已崭露头角。在重庆期间兼任中苏文化协会会医,数年后又经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推荐为司法部医官。
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无锡开设诊所,1954年奉命筹建江苏省中医院,先后任任副院长、院长。后又兼任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同时他又是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中医学会副理事长。虽然工作繁忙,社会活动又多,但他是还是坚持医学理论研究和定期门诊。1954年,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医肾病小组,开展了对中医药治疗肾病的研究。1955中,出版了他的著作《中医肾病疗法》,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肾病的中医学专著,在医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之后又相继发表了多部书籍和20多篇论文。他还根据多年来治疗的经验,创制了治疗肾病的中成药“保肾丸”,对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有显著疗效。
邹云翔轶事典故
1942年,经王昆仑先生推荐,邹云翔先生冒白色恐怖险境,担任中苏文化协会义务会医。邹云翔先生在重庆由于接近党内同志和进步人士,冒着生命危险为他们免费治病,并介绍到熟识的药店降价配药,受到特务跟踪和纠缠,还威胁要勒令驱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邹云翔先生继续为大家服务。
邹云翔人物评价
张文康部长评题“一生奋斗扬岐黄,品端术正勤为民”,正是邹老精神的真实写照。
邹云翔后世影响
邹云翔学术思想是我国中医肾病学科的理论基础,也是南京博大肾科医院的学术源流。1982年,邹云翔的学生与南京工学院王能斌副教授的学生合作,研制成功了《邹云翔教授肾系疾病诊疗及教学经验应用软件》,开设了邹云翔肾病电脑门诊。1984年11月,这一软件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全国微机应用展览,获得了一等奖。1985年在日本筑坡举办的国际科技博览会上展出。1987中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医药信息学术会议上宣读了这一软件治疗的论文,引起国际医学界的极大重视。至1987年,这一软件已诊治肾病患者逾万人次,疗效达90.8%。
邹云翔补充介绍
邹云翔(1896~1988) 著名中医肾病学家,江苏无锡人。民国5年(1916)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从教。民国14年,因母染病失治逝世,遂发愤改教从医。民国18年暑疫流行,他义诊乡里,群众赠匾“仲景功臣”。民国24年主编《光华医学》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中医救伤医院内科主任,民国31年任中苏文化协会医药顾问。义务承担中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的医疗保健工作。
建国后,曾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医师,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军队领导及高级知识分子做保健工作。1954年参加省中医院筹建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学委会主席,江苏省中医院院长、教授(一级),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全国中医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中医学会名誉理事长。他医理宏富,医术造诣很深。曾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江苏省第六届委员会候补委员。1982年首批被国家学位委员会确定为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著有中国第一本《中医肾病疗法》专著,及《中医验方交流集》、《邹云翔医案选》。
“邹云翔”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