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名人朱慕萍介绍
朱慕萍(1912-1949),江苏省涟水县前进乡人。1932年3月在响水中学读书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12月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41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3月奉命率部参加渡江战役。部队到达安徽和县江边后,未及休息,就接受了攻占西梁山的任务。战斗打响后,赶到担任主攻作战的3营阵地亲自指挥。此刻,已连续几天几夜没有休息,警卫员再三催他休息,才在战壕沟里躺一躺。不料,敌人打过来的一发炮弹落在身边爆炸,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7岁。
朱慕萍人物事迹
“全党同志要学习朱慕萍同志在阶级敌人的法庭中和牢狱里,在多年残酷斗争的战场上,表现的坚贞不屈,英勇顽强,始终忠于党与无产阶级事业的优良品质与气节。”这是1950年10月,华东军区党委对朱慕萍烈士的革命业绩作出的高度评价。
朱慕萍,原名朱裕厚,1912年4月19日出生,江苏涟水人。朱慕萍自幼好学上进,勇于接受新思想。1932年3月在响水中学读书时,被中共地下党组织吸收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同年夏,响水中学共青团组织遭国民党破坏,环境恶化,朱慕萍便弃学只身前往上海,找到共产党地下组织,被编入沪东区共青团街道支部,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2月,他被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作为共产党嫌疑犯逮捕入狱。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始终坚贞不屈。出狱后,任中共上海市沪东区委干事、秘书等职。同年12月,朱慕萍第二次被捕,入狱时化名张洪生。在审讯中,他装着不懂上海话,不识字,并假造口供蒙骗敌人。在多次刑讯得不到真实口供的情况下,龙华警备司令部军法处按嫌疑犯判处朱慕萍15个月徒刑,被解送苏州反省院。1935年8月再次获释。此时上海地下党组织已遭到严重破坏,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朱慕萍便回到家乡办起小学,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1月,朱慕萍参与组织涟水县抗日同盟会。12月,受抗盟负责人陈书同、李干成派遣,和陆亚东到邳县铁佛寺,要求中共苏皖特委派人来淮、涟地区开辟工作。1939年2月,特委派张芳九、高兴泰、戴曦随他来到涟水。从此,淮、涟地区的抗日斗争有了共产党的直接领导。1939年3月,日军侵占涟城后,朱慕萍积极参与组建民众抗日武装,并和张胜武、王国干等人组成短枪突击队,多次突袭汉奸、土匪,打击投降派的势力。6月,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团成立,朱慕萍任八团三营营长。后又曾任八路军教导第五旅参谋、涟水县游击大队长。 1942年5月,朱慕萍任八路军涟水独立团副团长,为打破敌伪封锁,维护淮海、盐阜间的交通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同年冬调任涟水县麻垛区区长,领导麻垛区人民开展反“伪化”、反“蚕食”斗争。斗争刚取得初步胜利,又被调到斗争更艰苦更残酷的盐西区任区长兼区大队长。该区紧靠时码,当时,时码驻有伪军一个大队,日军一个小队,伪军大队长经常带领日伪军下乡烧杀抢掠,群众深受其害。为了打开该区抗战局面,朱慕萍经常带领干部深入敌占区了解敌情,开展宣传工作,并发动敌伪家属到时码据点做分化瓦解工作。时码据点里的机枪手、炊事员和伪乡公所自卫队中的很多人被争取过来,成为抗日民主政府的耳目,敌人常常被动挨打。 1945年12月,朱慕萍调任灌云县独立团团长,率部拿下东辛据点,开辟了东辛解放区。1946年9月,独立团改编为淮海第一支队,任一支队参谋长。在解放军主力北撤后的险恶环境中,坚持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亲自指挥小伊山、马车沟、陡沟、大伊山等歼灭战,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几股顽匪,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1948年4月又调回灌云县,任解放军灌云县独立团团长兼县长。在解放连云港的战役中,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少胜多,指挥独立团和部分区中队,歼敌大半个旅。不久,独立团再次改编为解放军主力,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七○团,任团长。 1949年3月,朱慕萍奉命率部参加渡江战役。部队到达安徽和县江边后,就立即接受了攻占西梁山的任务。4月,战斗打响后,他赶到担任主攻作战的三营阵地亲自指挥。此刻,朱慕萍已连续几天几夜没有休息,警卫员再三催他到安全的地方休息一会儿,他却说:“不把蒋匪消灭光,哪里也不安全。”救国救民的一腔热血和赤诚之心,使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时,敌人突然向我阵地开炮,一发炮弹落在他的身边爆炸,朱慕萍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7岁。
朱慕萍补充介绍
朱慕萍原名朱裕厚,1912年4月19日出生在江苏省涟水县后乡(现今前进乡)朱后圩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其父名叫朱甫钟,母闵氏。
朱慕萍7岁入私塾,肄业于涟水县响水口中学。1933年2月,在响水中学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在扬州、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改名为朱慕萍。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月,在上海公共租界内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后虽经多次严刑拷打,仍坚贞不屈,严守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敌人始终得不到慕萍的真实口供,只好按嫌疑犯判1年零3个月的有期徒刑,于1935年5月刑满释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慕萍在家乡积极组织和领导人民进行抗日。1938年10月,恢复了中共组织关系。在中共组织的领导下,会合涟水、淮阴两县武装,成立了陇海南进支队八团,战斗在涟水、淮海地区。1941年春,涟水游击大队成立,朱慕萍任大队长。后成立涟水独立团,朱慕萍任副团长兼一营营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任灌云县独立团团长、淮海一支队参谋长、灌云县警卫团团长兼县长。1949年春节后,灌云县警卫团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三十军九十师二七○团,确定为参加渡江作战主力部队。于1949年3月中旬从淮阴、沭阳出发,进驻于和县白渡桥。同年4月初,为扫清渡江战役障碍,上级指挥部门决定二七○团参加进攻西梁山敌军阵地。在担任主攻西梁山战斗中,朱团长亲自参加该团主攻营的战斗。
1949年4月的一个漆黑的夜晚,主攻营全体指战员向西梁山进军。当部队抵达山脚时,细雨蒙蒙,全体指战员衣服都湿了,但他们凭着坚强的战斗意志,怀着必胜的信心,仍冒雨前进。朱慕萍在师部同意他到前线指挥主攻营战斗的请求后,便直奔前线,赶上刚刚进入阵地的主攻营。朱慕萍利用当时有利的天气,下达命令,猛冲猛打,一举拿下了敌人阵地——小山头。在稍稍休息调整部署以后,朱慕萍立即作了向大山头敌人主阵地发起总攻的命令。不想,这时却遇到了敌人优势兵力的猛烈反扑。我军在朱慕萍的指挥下,全体指战员毫不畏惧,各种武器全部用上,终于迫使敌人停止前进,双方处在相持局面。为了有效的阻止敌人反扑,根据敌情变化,朱慕萍与战地指挥员研究后立即作了以下部署:一要隐蔽,二要观察,三要准备,四要近战,五要统一指挥。等敌人到我军前沿阵地,进入有效杀伤范围时,我们的各种武器一起猛烈开火,给敌人一个重大打击。
为了夺取大山头,取得最后胜利,朱慕萍决定组织一个30人的突击队,每人配备带刺刀的 1支、驳壳枪1支、手 6枚、 子弹150发、驳壳枪子弹50发,以求出其不意歼灭敌人。为了使每个突击队员都了解作战方案,做到心中有数,达到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目的,他又细心地向突击队员作了交代。一切安排就绪后,警卫员王志超看离总攻还有二三个小时,天色已晚,敌情也无多大变化,便说:“团长,还要抓紧时间休息一会”,“这里不安全”。朱慕萍说:“不把蒋匪消灭光,哪里也不安全。”他那救国救民的一腔热血和赤诚之心,使安全和疲倦已不在他的脑海中占有位置了。他镇静自若,非常沉着。这时,敌人开始向我阵地开炮,一颗炮弹正好落在他的面前,警卫员王志超也被震昏过去了。当警卫员醒来时,看看团长,已经停止了呼吸。鲜血还从敌人罪恶的弹孔中不断地向外流着,染红了西梁山下的一片土地。
朱慕萍的灵柩就设在司庄草屋前的空地上。4月12日是安葬朱慕萍遗体的日子。阵地葬礼很简单,参战的部分同志肃立在朱慕萍的遗体前,默默致哀。团政委邢苏民带着颤抖的声音在读悼词,战友们的心都碎了,泪水无声无息地在脸上流淌着。
来源:安徽文史资料巢湖卷(三) 作者:史 实
“朱慕萍”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