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名人郑兰荪介绍
郑兰荪,1954年10月22日出生于福建厦门,籍贯江苏吴江,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郑兰荪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考取首批中美联合招收的化学类(CGP项目)研究生,就读于美国莱斯大学;1986年获得莱斯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进入厦门大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8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8年出站后留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工作;1993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人才计划”专家;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至2017年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郑兰荪主要从事原子团簇科学研究。
郑兰荪人物经历
1954年10月22日,郑兰荪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籍贯江苏省吴江市。
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就读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8月至1986年5月,作为首批中美联合招收的化学类(CGP项目)研究生,就读于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师从C60的发现者、Smalley教授(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参与了原子团簇科学的开拓性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6年6月,回国后进入厦门大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研究工作。
1987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88年,出站后留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工作。
1993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人才计划”专家。
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0年,入选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
2010年,经江苏省科技厅批准,郑兰荪院士的团队与如皋市江苏隆昌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建立院士工作站,共同研发固体酸化催化剂,隆昌化工的院士工作站是郑兰荪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
2018年1月,不再担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
郑兰荪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郑兰荪运用激光溅射、交叉离子-分子束、离子选择囚禁等技术,设计了独特的激光溅射团簇离子源,研制了多台激光产生原子团簇合成装置,发现了一系列新型团簇,研究了它们的特性和规律。建立了液相电弧、激光溅射、辉光放电、微波等离子体等多种合成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特殊构型的团簇及相关纳米结构材料。通过合成与表征一系列富勒烯形成的中间产物,研究了C60等碳原子团簇的生长过程,发现和总结了原子团簇的统计分布规律,建立了团簇形成的动力学方程及相关理论 。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4月,郑兰荪先后在《Science》等刊物上发表了三百多篇论文 。
S. Y. Xie, F. Gao, X. Lu, R. B. Huang, C. R. Wang, X. Zhang, M. L. Liu, S. L. Deng, L. S. Zheng. Capturing the Labile Fullerene[50] as C50Cl10. Science, 2004, 304: 699.
S. Y. Yang, L. S. Long, R. B. Huang, L. S .Zheng*, [Zn-8(SiO4)(C8H4O4)(6)](n): the firstborn of a metallosilicate-organic hybrid material family (C8H4O4 = isophthalate)Chem. Commun., 472(2002)
H. Chen, R. B. Huang, Z. X. Xie, L. H. Chen, L. S. Zheng*, Studies on carbon/sulfur cluster anions produced by laser vaporization: Experiment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and theory (ab initio calculation). II C4Sm—(4£ m £10), J. Chem. Phys., 114(2), 812(2001)
S. Y. Xie, R. B. Huang, S. L. Deng, L. J. Yu, L. S. Zheng*, Synthesis, S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ullerenes and Their Chlorinated Fragments in the Glow Discharge Reaction of Chloroform, J. Phys. Chem. B, 105(9), 1734(2001)
H. Y. Wang, R. B. Huang, H. Chen, M. H. Lin, L. S. Zheng*, Studies of Linear CnSe- (1£n£11) clusters produced from laser ablation: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and ab initio calculations, J. Phys. Chem. A, 105(19), 4653(2001)
H. Chen, R. B. Huang, Z. C. Tang, L. S. Zheng*, Single titanium crystals encapsulated in carbon nanocages obtained by laser vaporization of sponge titanium in benzene vapor, Appl. Phys. Lett. 77(1), 91(2000)
S. Y. Xie, R. B. Huang, J. Ding, L. J. Yu, L. S. Zheng*, Formation of buckminsterfullerene and its perchlorinated fragments by laser ablation of perchloroacenaphthylene, J. Phys. Chem. A, 104(31), 7161(2000)
S. Y. Xie, R. B. Huang, L. J. Yu, J. Ding, L. S. Zheng*, Microwave Synthesis of Fullerenes from Chloroform. Appl. Phys. Lett., 75(18), 2764(1999)
Z. C. Tang, R. B. Huang, W. J. Huang, L. S. Zheng*, Laser Productions of Fullerene Ions Promoted by Additive Compounds in Carbon Targets. J. Phys. Chem. A, 102, 9993(1998)
S. Y. Xie, R. B. Huang, L. H. Chen, W. J. Huang, L. S. Zheng, Glow Discharge Synthesis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Perchlorofluoranthene and Other Perchlorinated Fragments of Buchminsterfullerene, Chem. Commun., 2045(1998)
R. B. Huang, W. J. Huang, Y. H. Wang, Z. C. Tang, L. S. Zheng*, Preparation of Decachlorocorannulene and Other Perchlorinated Fragments of Fullerenes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in Liquid Chloroform, J. Am. Chem. Soc., 119, 5954(1997)
科研项目
199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届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资助。
1994年,经答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届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1998年至2002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原子团簇的化学和物理”的研究,并成为项目负责人之一。
2007年,作为学术带头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同年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973计划项目“物质性能的分子设计与结构调控”。
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延续资助 。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获奖人员
2001年
碳原子团簇的形成研究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6年
碳原子团簇的形成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郑兰荪、黄荣彬、谢素原、 吕 鑫、高 飞
2015年
新型富勒烯的合成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谢素原,谭元植,郑兰荪,吕 鑫,黄荣彬
讲座报告
2011年6月20日,郑兰荪应邀来南开大学,为2009、2010级伯苓班学生作了题为《物质结构与原子团簇》的课程报告 。
2011年9月21日,郑兰荪在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化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师范大学)做了题为《物质结构与原子团簇》的讲座及学术报告 。
讲授课程
郑兰荪一直主讲厦门大学一年级本科生的《无机化学》课程 。
学科建设
郑兰荪作为学科带头人,创立了厦门大学无机化学博士点 。
2022年2月,郑兰荪带领的专业建设类,化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8年
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1991年
厦门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奖
1991年
首届福建省青年科技奖
1992年
厦门市劳动模范
1993年
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1993年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福建省总工会
1995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5年
福建省优秀专家
200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
2003年
教育部直属高校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
2004年
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
2011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会
郑兰荪人物评价
郑兰荪是中国原子团簇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评)
郑兰荪始终都保持了谦逊平和的学者风范。他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使原来十分薄弱的无机化学学科得到较快发展,先后被安排和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等社会兼职,在另一个舞台上参政议政,为科教兴国建言献策 。(厦门大学工会评)
郑兰荪补充介绍
郑兰荪,无机化学家 1954年10月22日生于福建厦门,籍贯江苏吴江。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6年获美国Rice大学博士学位。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原子团簇科学研究。运用激光溅射、交叉离子-分子束、离子选择囚禁等技术,设计了独特的激光溅射团簇离子源,研制了多台激光产生原子团簇合成装置,发现了一系列新型团簇,研究了它们的特性和规律。建立了液相电弧、激光溅射、辉光放电、微波等离子体等多种合成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特殊构型的团簇及相关纳米结构材料。通过合成与表征一系列富勒烯形成的中间产物,研究了C60等碳原子团簇的生长过程,发现和总结了原子团簇的统计分布规律,建立了团簇形成的动力学方程及相关理论。
“郑兰荪”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