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常州市名人>武进区名人

萧秀

暂无萧秀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武进名人萧秀介绍

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

萧秀(475年-518年3月4日 ),字彦达。南兰陵郡(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文学家、藏书家,南齐丹阳尹萧顺之第七子 ,梁武帝萧衍之弟。

萧秀在南齐时官至太子舍人。萧衍起兵入建康后,他被齐和帝任命为南徐州刺史。南梁建立后,获封安成郡王。天监六年(507年),改为江州刺史。次年,迁荆州刺史、安西将军。于任内立学校、招隐逸,颇立政绩。天监十三年(514年),改镇郢州。天监十六年(517年),调任镇北将军、雍州刺史,次年在赴任途中逝世,年四十四。册赠侍中、司空,谥号“康”。

萧秀为人清心寡欲,别无它好,惟嗜典籍,精意求学,搜集经记,收藏颇富,曾聘请刘孝标等学者一起编撰大型类书《寿光书苑》和《类苑》,书末完稿,已流行于世。另有《安成王集》三十卷,今已佚 。

萧秀人物生平

萧氏俊杰

萧秀为南齐丹阳尹萧顺之(梁太祖)的第七子。 他十二岁(一作十三岁 )时,生母吴氏(后追封太妃)逝世,萧秀与九岁的弟弟萧憺相依为命,以至孝闻名。萧顺之哀怜萧秀兄弟少年丧母,于是命侧室陈氏抚养二人。

萧秀成年后,仪容姣好,气度不凡,为人严整沉稳,即使召见左右随从,他也要先正衣冠,由此受到了亲友及家人的尊敬。弱冠时仕于南齐朝廷,为著作佐郎,累迁后军将军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

永元二年(500年)十月,萧秀的异母兄、尚书令萧懿为东昏侯萧宝卷赐死。他与诸位兄弟逃匿于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里巷中,得以保全性命。

治理京口

永元三年(501年),萧秀的异母兄萧衍(即梁武帝)所率领的西台义军进攻位于建康(今江苏南京)西南的新林时,萧秀与众宗戚率先奉迎,被任命为辅国将军。当时,东昏侯的弟弟、晋熙王萧宝嵩任冠军将军、南徐州刺史,驻守重镇京口,而负责军政事务的长史范岫遣使向西台军投降,并请求援兵,萧衍授萧秀为冠军将军长史、南东海郡太守,接替萧宝嵩出镇京口。 建康城被攻克后,齐和帝拜萧秀为使持节、南徐州刺史,并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仍带辅国将军官衔。

天监元年(502年)四月,萧衍称帝,建立南梁,萧秀进号征虏将军,获封爵位为安成郡王,食邑两千户。

京口自从南齐末年的崔慧景之乱开始,屡遭战火涂炭,百姓流散四方。萧秀到职后,对流民“招怀抚纳,惠爱大行”。待到饥荒时,他又拿出私财进行赈济,存活众多饥民。

天监二年(503年),萧秀以征虏将军号领石头戍事,加散骑常侍。次年(504年),进号右将军。

天监五年(506年),被加为领军、中书令,获赐一部鼓吹。

遍抚荆郢

天监六年(507年),萧秀出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

天监七年(508年)三月,萧秀改镇荆州,为都督荆湘雍益等九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进号安西将军。 他在任内立学校,招隐逸,颇著政绩。

同年十月,北魏悬瓠军主白皁生等杀豫州刺史司马悦,自称平北将军,推举乡人胡逊为刺史,向司州刺史马仙琕求援。马仙琕以典签求萧秀允准赴援,幕僚都认为应该先等朝廷下诏再发兵,萧秀指出:“他们(指白皁生等)在等着我方的援军,增援应该迅速,等待敕令虽是旧例,却不是应急的好办法。”于是破例同意马仙琕出兵。不久后,萧衍命马仙琕赴援的诏令也下达。

荆州巴陵的马营蛮沿长江为害地方,州郡无法讨定,蛮人势力更加庞大。萧秀就职后,命防阁文炽率军焚烧了马营蛮所倚靠的密林和小道,使其无险可守,一年之后江路畅通无阻,荆州州境得以安宁。及至沮水暴涨,冲毁民田,萧秀拿出二万斛谷救济灾民。又让长史萧琛挑出府州中的“贫老单丁吏”,在一天之内便遣散了五百多人,百姓听闻,都拍手称好。

天监十一年(512年),萧秀被征召入朝为侍中、中卫将军,兼领宗正卿及石头戍事。

天监十三年(514年),再次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郢州刺史。

郢州的当涂繁杂难治,弊政百出,百姓贫苦不堪,以至于要让妇人服役。萧秀到镇后,一意安抚,不让胥吏惊扰百姓,又以身作则,提倡俭约,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

当时北魏的司州蛮帅田鲁生及其弟田鲁贤、田超秀,据蒙笼城降梁,萧衍授田鲁生为北司州刺史、田鲁贤为北豫州刺史、田超秀为定州刺史,为南梁捍御北境。但田鲁生、田超秀二人互相攻击,有叛离之心,萧秀加以抚慰,使二人各尽其力,保卫边境。

病逝石梵

天监十六年(517年),萧秀被调为使持节、镇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并都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及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

天监十七年(518年)二月初七(3月4日) ,萧秀在赴任雍州刺史的途中,于竟陵的石梵病逝,终年四十四岁(一作四十五岁 )。萧衍闻讯,深感悲恸,派南康王萧绩沿途迎候;待灵柩抵达建康后,又遣使追赠他为侍中、司空,谥号“康”。

萧秀轶事典故

孝悌无双

萧秀十二岁(《南史》作十三岁,此从《梁书》)时,生母吴氏去世。他与弟弟萧憺居丧持礼,哀感旁人,连续数日都不进水浆,父亲萧顺之亲自取粥给他们。萧顺之哀怜萧秀兄弟过早失去生母,于是让侧室陈氏抚养他们。陈氏没有儿子,有为人母的德行,对待萧秀、萧憺如同亲生子一般 。

萧秀早年丧母,与萧憺情谊深厚。南梁立国后,时任荆州刺史的萧憺常常把自己的俸禄平分给萧秀,萧秀称心接受,也不多作推辞。他们兄弟和睦,为当时舆论所推许 。后来,萧秀在赴雍州刺史任的途中病逝于石梵。萧憺听闻讣讯,倒地恸哭,连续数日不吃不喝,拿出所有资产,协助办理萧秀的丧事,萧秀部下的大小幕宾都得到充足的供给。兄弟之间的情谊为世人所称叹 。

贤仁过人

萧秀容仪俊美,每次上朝,都受到百官的瞩目。为人宽仁,喜怒不形于色。一次,萧秀的侍从掷石杀死了他养的鹄,属下斋帅请求将侍从治罪,萧秀说:“我怎么会因为一只鸟去伤人。”于是宽恕了侍从。在京师任官时,天亮便开始处理公务,有一位厨人端来食物,不小心打翻倒在了他的身上,萧秀直接登车离开,“竟朝不饭”,也不责备此人。当时萧梁诸王都优待士人,萧秀与建安王萧伟(后改封南平王)都喜好才士,世人因为二王重视士人,于是将其并称为“二安”,与战国时期的“四豪”相提并论。

萧秀是梁武帝的“布衣昆弟”,兄弟之间情谊笃好,但到武帝建梁后,他却小心畏敬,表现得比关系疏贱者还明显。武帝因此愈加认可他的贤德。

夏口城位于战略要冲,屡遭战火涂炭,死难者的骸骨堆积于黄鹤楼下。萧秀就任郢州刺史后,举行祭拜仪式,将其掩埋。据传,在此事之后,他曾梦到数百人前来拜谢。 每到冬月,萧秀常常赠送衣裤给受冻的人。

遗爱在民

当初,萧秀即将离开郢州时,郢州百姓主动相送至州境上。听说他患病后,郢州的百姓、商贾纷纷为其请命。等到萧秀病逝后,他曾统辖过的四州百姓都“裂裳为白帽”,自发戴孝,哀哭相送。雍州的少数民族本要迎接萧秀就职,听闻他去世的消息后,拜祭哭悼而后才离开。

四碑树墓

萧秀死后,府中佐史夏侯但等请求在其墓前树立碑志,武帝允准。而当时悠游萧秀幕府中的名士如王僧孺、陆倕、刘孝绰、裴子野等都为他撰写了文才极佳、“咸称实录”的碑志悼文,使人难以抉择,最后才决定四碑并建,立于萧秀墓前。

萧秀历史评价

裴子野:昔王薨及葬,仁禽有践境之识,羊祜去亡,市人有罢归之恸,若公恩结三楚,亦异出一时之公,幼无择言,长无择行,立功以庇物,执德以居宗,重以道性虚闲,居处冲约,终日清静,如布素焉。 (《司空安城康王行状》

刘勰:①公御烦以寡,居高而降,执冲虚之道,无矜满之情。其为政也,庄敬足以范物,慈惠足以庇民,刚毅足以威暴,清贞足以励俗。 (《司空安成康王碑铭》)②昔在文韶,五贤二圣。汉藩魏屏,微风不竞。於赫我梁,德符姬姓。康王康叔,异时同盛,爰自妙年,令问不已。一孝一悌,实光行始。义府文场,词人髦士。波澜莫际,墙仞难窥。用兹先觉,道此後知。德大心小,居高志卑。再握不倦,三吐忘疲。飞龙在天,肇基宛渎。地犹小胏,民同世复。皇情睠正,属难推毂。允矣宗英,移藩改牧。谁谓路永,江汉已浮。彼苍不惠,遽反成周。川迥溯轴,涂引归旒。 (《司空安成康王碑铭》

姚思廉:至于安成、南平,鄱阳、始兴,俱以名迹著,盖亦汉之间、平矣。 (梁书

李延寿:安成、南平、鄱阳、始兴俱以名迹著美,盖亦有梁之间、平也。 (南史

萧秀主要作品

萧秀为人清心寡欲,别无它好,惟嗜典籍。他研讨学术,终日不倦。又精意求学,搜集经记,收藏颇富。去世后,藏书传给其子萧机继承。在郢州任职时,萧秀曾召集户曹参军刘峻等学者一起编撰大型类书《寿光书苑》和《类苑》(共计120卷的类书)。书末完稿,便流行于世。

萧秀擅长作文,有《安成王集》30卷,至晚在隋唐时期已经佚失。

萧秀后世纪念

主词条:萧秀墓

萧秀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小学内。1974年10月至1975年1月,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文管会在甘家巷发掘大小墓葬38座,其中距石刻1000米处的六号墓,经考证为萧秀墓。墓为椭圆形单室穹窿顶砖室墓,有石墓门和石门拱,拱上有浮雕,墓前有很长的排水沟。墓因遭严重破坏,出土文物甚少,出土的两块石质墓志已漫漶难识。

萧秀墓南向偏东40度,墓前神道石刻现存3种8件(石兽二、石柱一、石柱础一、石碑二、碑座二),是迄今南京地区六朝陵墓前石刻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第四对石碑碑身剥蚀严重,正面碑文难辨,碑阴尚有门生官吏1300余人的姓名依稀可辨,为研究南朝小楷的重要实物资料。碑额上书“梁故散骑常侍司空安成康王之碑”,碑顶饰双螭交互盘绕,额穿一孔,额面浮雕腾跃双螭,碑侧浮雕珍禽、瑞兽等图案。

1988年,萧秀墓等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共同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萧秀补充介绍

  萧秀(475-518),南朝梁宗室、文学家。字彦达,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为人清心寡欲,别无它好,惟嗜典籍,精意求学,搜集经记,收藏颇富,曾聘请刘孝标等学者一起编撰大型类书《寿光书苑》和《类苑》,书末完稿,便流行于世。有《安成王集》三十卷,佚。

  武帝兵至新林,秀及诸亲并自拔赴军。建康平,为南徐州刺史。天监元年,封安成郡王。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属饥年,以私财赡百姓,所济甚多。

  六年,为江州刺史。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遂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即日辟为西曹。时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僦度,收其价。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

  七年,遭慈母陈太妃忧,诏起视事。寻迁荆州刺史,加都督。立学校,招隐逸。辟处士河东韩怀明、南平韩望、南郡庾承先、河东郭麻等。是岁,魏县瓠城人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悦,引司州刺史马仙琕,仙琕签荆州求应赴。众咸谓宜待台报。秀曰:「彼待我为援,援之宜速,待敕非应急也。」即遣兵赴之。及沮水暴长,颇败人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荆州尝苦旱,咸欲徙市开渠,秀乃责躬,亲祈楚望。俄而甘雨即降,遂获有年。又武宁太守为弟所杀,乃伪云土反,秀照其奸慝,望风首款,咸谓之神。于荆州起天居寺,以武帝游梁馆也。及去任,行次大雷,风波暴起,船舻沦溺,秀所问唯恐伤人。

  十三年,为郢州刺史,加都督。郢州地居冲要,赋敛殷烦,人力不堪,至以妇人供作。秀务存约己,省去游费,百姓安堵,境内晏然。夏口常为战地,多暴露骸骨,秀于黄鹤楼下祭而埋之。一夜梦数百人拜谢而去。每冬月,常作襦裤以赐冻者。时司州叛蛮田鲁生、鲁贤、超秀据蒙笼来降,武帝以鲁生为北司州刺史,鲁贤北豫州刺史,超秀定州刺史,为北境捍蔽。而鲁生、超秀互相谗毁,有去就心。秀抚喻怀纳,各得其用,当时赖之。

  迁雍州刺史,在路薨。武帝闻之,甚痛悼焉。遣南康王绩缘道迎候。初,秀之西也,郢州人相送出境,闻其疾,百姓商贾咸为请命。及薨,四州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雍州蛮迎秀,闻薨,祭哭而去。丧至都,赠司空,谥曰康。

  秀美风仪,性方静。弱冠仕齐著作佐郎,累迁后军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萧衍起兵入建康(今南京),以为辅国将军,又为晋熙王冠军长史、南东海太守,镇京口(今镇江)。建康平,仍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天监初,进号征虏将军,封安成郡王,领石头戍事,加散骑常侍。复进号右将军,加领军、中书令,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迁都督荆湘雍益等九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进号安西将军。任内立学校,招隐逸,颇著政绩。征为侍中、中卫将军,领宗正卿、石头戍事。复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郢州刺史。迁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镇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病死于赴任途中。赠侍中、司空,谥“康”。秀有容观,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礼贤下士,当世高才东海王僧孺、吴郡陆倕、彭城刘孝绰、河东裴子野咸游其门。又精意学术,搜集经记,招学士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完稿,便流行于世。能文,有《安成王集》三十卷,佚。

  南朝梁藏书家。字彦远。梁武帝之弟,封安成王。祖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齐时官至太子舍人。萧衍起兵入建康后,齐和帝封之为南徐州刺史。梁天监元年(502),封安成郡王、征虏将军。天监六年,为江州刺史。次年,迁荆州刺史、安西将军,加都督。任期内,立学校,招隐逸。天监十三年,为鄂州刺史、安西将军,加都督。天监十六年(517),迁镇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天监十七年(518)春,死于赴任途中。为人清心寡欲,别无它好,惟嗜典籍,精意求学,搜集经记,收藏颇富,曾聘请刘孝标等学者一起编撰大型类书《寿光书苑》和《类苑》,书末完稿,便流行于世。研讨学术,终日不倦。去世后,其藏书传给萧机继承。

  轶事典故

  方之四豪

  秀美容仪,每在朝,百僚属目。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在都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覆之,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时诸王并下士,建安、安成二王尤好人物,世以二安重士,方之「四豪」。

  招纳贤士

  秀精意学术,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秀于武帝布衣昆弟,及为君臣,小心畏敬,过于疏贱者,帝益以此贤之。少偏孤,于始兴王憺尤笃。憺久为荆州刺史,常以所得奉中分秀,秀称心受之,不辞多也。昆弟之睦,时议归之。佐史夏侯但等表立墓碑志,诏许焉。当世高才游王门者,东海王僧孺、吴郡陆倕、彭城刘孝绰、河东裴子野,各制其文,欲择用之,而咸称实录,遂四碑并建。

  主要作品

  《寿光书苑》和《类苑》

  萧秀墓

  萧秀墓位于南京栖霞甘家巷小学内。石刻遗存最丰,布局最完整,是南朝陵墓石刻中的代表作品。1953年至1957年,市文管会两次加以整修并加固,石碑箍铁箍,石刻周围筑水沟、装涵管、砌石墙加以保护。1987年市文管会在原地将石刻向上提升1米。

  1974年10月至1975年1月,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文管会在甘家巷发掘大小墓葬38座,其中距石刻1000米处的六号墓,经考证为萧秀墓。墓为椭圆形单室穹窿顶砖室墓,有石墓门和石门拱,拱上有浮雕,墓前有很长的排水沟。墓因遭严重破坏,出土文物甚少,出土的两块石质墓志已漫漶难识。

  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萧秀墓南向偏东40度,墓前神道石刻现存3种8件,东西对立。

  自南起,第一对为二辟邪。东辟邪长3.58米、宽1.55米、高2.94米,较完整;西辟邪长3.28米、宽1.55米、高3米、座高0.10米,臀、背部微残。两辟邪均为雄兽,无角,体形硕壮,昂首吐舌,颈粗短,头有鬣,翼作三翎,顶及脊有凹道,通体长毛卷曲,足趾五爪。

  第二对石碑,现仅存龟趺2,残碑1。东龟趺高1.02米、宽1.43米、长3.54米;西龟趺高1米、长2.70米、宽1.49米。残碑倒埋地下,1957年整修石刻中发现,残约四分之一,断为三,部分文字剥蚀难辨。

  第三对石柱,东石柱仅存柱座,座高0.66米、长1.45米,四周雕有纹饰。西石柱柱身高3.86米、柱础高0.67米、通高4.62米,上覆盖已无存,盖上小石辟邪现存南京博物院。柱表作瓦楞纹,上部饰绳索纹和交龙纹,柱础裂为两半。

  第四对石碑,东碑身高4.15米、宽1.46米、厚0.31米、座高1.01米、长3.37米、通高5.16米,碑侧浮雕已漫漶不清,中部有裂缝。西碑身高4.10米、宽1.44米、厚0.32米、座高1.02米、长3.07米、通高5.12米、碑身剥蚀严重,正面碑文难辨,碑阴尚有门生官吏1300余人的姓名依稀可辨,为研究南朝小楷的重要实物资料。碑额-"梁故散骑常侍司空安成康王之碑",碑顶饰双螭交互盘绕,额穿一孔,额面浮雕腾跃双螭,碑侧浮雕珍禽、瑞兽等图案。

  “萧秀”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