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宿迁市名人>沭阳县名人

吴印咸

吴印咸人物照片

沭阳名人吴印咸介绍

中国内地摄影师

吴印咸(1900年9月21日—1994年9月7日),原名吴荫诚,祖籍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沣溪西南村,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中国内地摄影师、导演。

1934年,拍摄图片《田螺》,他凭借该图片获得瑞士摄影沙龙荣誉奖 。1935年,在上海与许幸之联合举办个人第一次“绘画、摄影展” ;同年,拍摄剧情电影《风云儿女》,该片是吴印咸的电影摄影处女作 。1938年,在陕西中部的黄帝陵拍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的第一个镜头 。1943年,摄制完成纪录片《南泥湾》。1945年,在延安宝塔山下举办了第一期摄影训练班 。1949年,开始担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 。1952年,拍摄图片《喂鸟人》。1955年,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 。1963年,担任剧情电影《白求恩大夫》的总摄影师。1970年,担任国务院文化组成员、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副校长,主持电影系教学工作 。1982年,担任剧情电影《骆驼祥子》的摄影指导。1988年,被写进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 。1990年,由其拍摄的组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获得第1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特别荣誉奖” 。

1994年9月7日晨,吴印咸逝世,终年94岁 。

吴印咸人物经历

1900年9月21日,吴印咸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一个清贫的书香之家 。1916年,吴印咸从高小毕业后适逢沭阳水灾,并考入了半工半读的江苏省立第四工厂 。在这家生产棉布和线毯的工厂,他半天学文化知识,半天当织毯工人,还设计出新颖的地毯图案 。

191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基本训练 。1920年,在校学习期间,用三块银元买了一台勃朗宁方匣式旧照相机,开始自学摄影 。

1922年,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一边在县立高小、县立中学、县师范学校教导美术,一边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心爱的摄影创作,拍摄了反映苏北农村小镇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许多照片 。

1927年,沭阳发生土豪劣绅勾结军阀武装镇压民主力量的“一·六事件”,吴印咸离开家乡回到上海谋生,先后在艺海布景公司绘制舞台布景和照相室布景,在红灯照相馆任摄影师,并在天一影片公司担任布景师,首次接触到电影这门新兴艺术,并继续从事业余摄影创作 。

1930年,与同学合资开了红灯照相馆。1932年,担任上海天一影片公司的美工师 。1934年,拍摄图片《田螺》,他凭借该图片获得瑞士摄影沙龙荣誉奖 ;同年,拍摄图片《晓市》,该图片反映了他的家乡沭阳县承辉门下人们为生计而忙碌的身影 。

1935年,在上海与许幸之联合举办个人第一次“绘画、摄影展”,共展出56幅作品 ;同年,应夏衍之邀,拍摄由许幸之执导的剧情电影《风云儿女》 ,该片以“九·一八”事变为历史背景,表现了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到觉醒奋斗、走向革命的过程,影片是吴印咸的电影摄影处女作 ;随后,拍摄由袁牧之编导的喜剧电影《都市风光》 ;之后,拍摄图片《呐喊》,该图片以疾声大喊的人物造型宣泄了被压迫的人们要反抗的内心世界 ;此外,还拍摄了图片《霹雳》,该图片以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寓意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期望着深刻的变革 。

1936年,担任剧情电影《生死同心》的摄影师,该片由应云卫执导;同年,拍摄由袁牧之编导的剧情电影《马路天使》。1938年,在陕西中部的黄帝陵拍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的第一个镜头 。

1939年,拍摄电影《白求恩大夫》的新闻素材片 ;同年,在晋察冀根据地应《抗敌报》社长邓拓和军区政治部摄影科科长沙飞之邀,撰写了《摄影常识》一书,作为培训摄影干部的教材,提供八路军和解放区的摄影干部阅读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43年,摄制完成纪录片《南泥湾》;11月29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发表了题为《组织起来》的讲话,吴印咸采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拍摄了毛泽东在演讲中挥手的一系列瞬间 。

1945年,在延安宝塔山下,在延河边,由其主持并主讲,并举办了第一期摄影训练班,使学员们学会了拍摄与制作摄影图片 。这期训练班除了讲授摄影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外,还突出讲授了摄影工作在革命事业中的地位及摄影工作者的任务,培养了学员艰苦奋斗的精神 ;11月,电影团奉命随东北挺进干部支队,离开延安前往东北新区开展工作 ;同年,与电影团的同志们开办了第二期摄影训练班 。

1946年,参与东北电影制片厂的筹建工作,并担任副厂长 。1947年,前往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1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担任摄影记者 。1949年,开始担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 。1952年,拍摄图片《喂鸟人》。1954年,因病离职休养。1955年,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 。

1960年,在中国摄影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主席 ;同年,担任剧情电影《红旗谱》的摄影师,他凭借该片获得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摄影奖 。196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吴印咸摄影作品展》,展出作品160幅 。1963年,担任剧情电影《白求恩大夫》的总摄影师。1964年,出版摄影理论《摄影艺术表现方法》上下册,该书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第一部教科书 。

1970年,担任国务院文化组成员、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副校长,并主持电影系教学工作 。1979年11月,担任中国摄影家协副主席 。1982年,担任剧情电影《骆驼祥子》的摄影指导。1984年,中国人像摄影学会成立,被推举为名誉主席 。1985年,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吴印咸当选副主席。

1988年4月,在美国接受了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授予的“摄影功勋证书”,并展出43幅作品,展览名为《新中国诞生地——延安》 ;11月,上海第2届国际摄影展举办《吴印咸摄影回顾展》,共展出121幅作品 ;同年,世界摄影理事会授予吴印咸“名誉会员”称号 ;随后,吴印咸被写进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 。

1989年,北京电影学院授予吴印咸“荣誉教授”头衔;同年,被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选为名誉主席 。1990年,由其拍摄的组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获得第1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特别荣誉奖” 。1991年1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吴印咸抗日战争时期摄影展》,共展出69幅作品 ;同年,在第5届中国摄影家协会代表大会上,吴印咸被推举为协会名誉主席 。

1992年3月,前往深圳参加深圳摄影大厦落成时开幕的《吴印咸摄影作品展》,共展出160幅作品;10月,中国第2届摄影节期间在北京展出《吴印咸摄影作品及使用相机展》,共展出165幅作品;同年,参加为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举办的《中日摄影名家二十人联展》,共展出12幅作品;随后,中国电影摄影第1届评奖委员会授予“电影摄影优秀奖”之“特别奖”;此外,北京电影学院还授予了吴印咸“金烛奖” 。

1993年6月,在瑞士维拉博物馆展出《吴印咸摄影作品展》,共展出90幅作品 。1994年,中国老摄影家协会成立,吴印咸被推举为名誉主席 ;同年,由中国广东老摄影家协会、中国广东华侨摄影学会、中国广联实业株式会社联合出版摄影集《吴印咸风光花卉摄影集》 ;3月,港澳摄影协会颁授吴印咸“摄影大师”头衔。

吴印咸人物评价

由吴印咸拍摄的以文人、画家、艺术家为对象的人像作品,大多以干净的素色为背景,景别也没有过多区分,大多拍摄的是人物半侧面以及正面,人物神态也较为放松。撇开这些摄影作品的题目,也许并不能够分辨出画面中人物的职业。相对于吴印咸早期在照相馆的创作来说,它们甚至更像是某种符合标准像要求的摄影作品。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作品能够抓住人物的特征与性格,是艺术性与纪实性兼具的时代记录。在对北大荒人、各地女民兵、丰收农民等形象的塑造中,吴印咸致力于体现群体的特质,以表现工农兵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善良朴实的特质为主要目的,打破了过度展示劳动成果、表现人民安居乐业、突出丰收喜悦的视觉壁垒,相对于民兵操练等题材更关注民兵日常生活(南京师范大学戴婧瑶评)

纵观吴印咸的摄影创作,可以看出他的摄影创作受到了苏联电影、西部文化的影响,他坚持以现实为基础,在摄影中以纪实的手法拍摄环境和人物,他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光影跟着时代走”、“万变不离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他善于用特写展现人物,他经常在电影的开场中使用特写。在电影《都市风光》的开场中,他用特写展现了着急买票进城的人们伸长脖颈的滑稽样貌;在电影《马路天使》的开场中,吴印咸通过脚步的特写和打鼓的特写将拍摄“地下层”的视角转到了地面;在电影《白求恩大夫》开场中,他使用了特写来展现白求恩大夫在海上坐船即将奔赴前线的场景;在电影《红旗谱》的开场中,他使用了特写来展现朱老巩磨刀的场景。在拍摄手法上,相较于运动镜头,吴印咸更喜欢使用固定镜头来表现人物(南京艺术学院刘林茹评)

吴印咸主要作品

摄影作品

时间

名称

类型

1990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组照

1989年

《火焰山》

图片

1985年

《〈九歌〉剧照》、《月季》、《牡丹》

图片

1984年

《宁静的海滨》、《遥摄者》、《腾飞》、《澳门炮台上》

图片

1964年

《白求恩大夫》

电影

1982年

《骆驼祥子》

电影

1979年

《作家茅盾》、《画家黄胄》

图片

1960年

《红旗谱》

电影

1955年

《瓯江帆影》、《节日的北海》、《故宫太和殿》

图片

1952年

《喂鸟人》

图片

1945年

《毛主席论联合政府》、《登机告别》、《归来》、《七大会场》、《朱德报告》、《刘少奇报告》

图片

1943年

《组织起来》、《延安大白菜》、《兄妹开荒》、《志同道合》等。

图片

1942年

《南泥湾》

纪录片

1942年

《艰苦创业》、《拓垦》、《骑兵演练》、《延安文艺座谈会》

图片

1940年

《延安各界庆祝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大会》、《延安庆祝百团大战胜利大会》和《追悼会》、《国际青年节》

图片

1938年

《宝塔山》、《延安远眺》、《驼铃叮咚》、《抗大午餐》

图片

1938年

《延安与八路军》

电影

1937年

《马路天使》

电影

1936年

《生死同心》

电影

1935年

《风云儿女》

电影

1935年

《都市风光》

电影

1935年

《呐喊》、《霹雳》

图片

1934年

《田螺》、《晓市》、《饥寒交迫》、《过别墅有感》、《纤夫》

图片

20世纪20年代

《纤夫》、《负重》、《归途》

图片

图册图片来源:

文学作品

时间

名称

出版社

20世纪80年代

《人像摄影》、《风光摄影》、《彩色摄影》、《摄影滤光镜使用法》

/

1983年

《摄影构图120例》

新华出版社

1983年

《吴印咸摄影著作集1》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年

《摄影构图一百廿例》

新华出版社

1981年

《吴印咸摄影集》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9年

《摄影用光》

中国摄影出版社

1965年

《漫谈《红旗谱》的摄影创作》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64年

《摄影艺术表现方法》上下册(摄影理论)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61年

《摄影艺术表现方法》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39年

《摄影常识》

/

导演作品

时间

名称

类型

1938年

《延安和八路军》

电影

吴印咸后世纪念

2000年,全国文联、国家文化部、中央电视台等部门联合举办纪念吴印咸诞生100周年系列活动,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专程从北京到沭阳、上海、延安等地拍摄电视专题片《镜头后的人生》以及他在各地活动情况的资料。在沭阳期间,到郝巷内拍摄了吴印咸的故居,并拍摄吴印咸早期在沭城工作和活动的一些旧地的现状,当年专题片由中央电视台播出。

2015年7月8日上午9时30分,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光影见史——吴印咸诞辰115周年摄影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一层方厅举行,该展览是中国美术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展事之一,也是中国美术馆“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系列典藏项目之一。该展览以吴印咸摄影艺术生涯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为线索,通过艺术初探·影像立名(1920-1937)、时代纪实·历史见证(1938-1946)、光影随心·春华秋实(1947-1994)三个部分,以230余件摄影和影像文献史料等,展现吴印咸艺为人生、赤诚奉献的真挚艺术情怀和隽永的艺术魅力 。

2018年5月25日上午,首届“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暨中国沭阳主题学术摄影展”在沭阳美术馆开幕,该活动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江苏省文联、沭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中国摄影出版社、江苏省摄影家协会、沭阳县委宣传部、江苏吴门雅集文化公司承办。为了纪念吴印咸记录时代扎根人民的精神,体现不忘初心的时代内涵,此次“双年展”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展现花木之乡的特色之美 。

2020年5月30,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江苏省文联、江苏省沭阳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沭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协办的第二届吴印咸摄影艺术双年展暨纪念吴印咸诞辰120周年活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采取视频连线方式,分别在北京及沭阳两个会场举行。 本届双年展将于2020年9月21日,即吴印咸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沭阳县举办,展期一个月 。

吴印咸补充介绍

  吴印咸(1900~1994)江苏沭阳人。曾担任过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摄影队长、主持电影团工作,东北电影制片厂技术部长、副厂长、厂长,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文化部电影局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副理事长、名誉主席,全国文联委员。

  1937年“八一三”上海沦陷后,吴印咸接受袁牧之邀到延安、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拍摄反映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生活与战斗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1939年,电影团在延安拍摄后,开赴华北晋察冀地区抗日战场,摄制八路军与日本侵略军英勇作战和根据地人民的支前活动。为了拍摄白求恩大夫在中国战场上的活动情景,吴印咸从晋西到冀中用两个月的时间跟随白求恩。1939年10月20日是白求恩准备回国筹集药品器材和资金的日子,就在此时,日军向冀西发动了冬季“大扫荡”,白求恩毅然决定推迟回国,立即参加战斗,来到摩天岭前线,在离火线只有五六里的涞源县孙家庄村外的一个小庙里安置下手术台。战斗非常激烈,炮火就在身边鸣响,而白求恩仍然沉着镇定地做手术。吴印咸拍摄了著名的照片《白求恩大夫》。经过两年工作,吴印咸完成了《延安与八路军》和《白求恩大夫》两部影片的拍摄。

  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吴印咸应抗敌报社社长邓拓和军区政治部摄影科科长沙飞之邀,撰写了《摄影常识》一书,作为培训摄影干部的教材,提供给八路军和解放区的摄影干部阅读,是解放区出版的第一部摄影教科书。由邓拓、沙飞各自撰写序言,并由抗敌报社印刷出版,发行到部队和地方。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吴印咸摄影代表作品有《未来》、《向人民致敬》、《瓯江帆影》、《玉屏夜色》、《刘三姐》、《红旗谱》等。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

  “吴印咸”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