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名人吴笠仙介绍
吴笠仙(1869-1938),名树本,号秋圃老农、东篱野叟等,扬州人。擅人物、山水、花鸟,亦工诗及篆刻。中年后他主画菊花,人称“吴菊仙”。吴笠仙得到王一亭赏识,卖画于上海,晚年居上海,与缪谷瑛、谢公展并称“海上三菊”。
吴笠仙生平
吴笠仙,江苏扬州人,清末著名画家,山水、人物、花鸟皆精,且工诗书篆刻,是个全才。中年后他主要画菊花,人称“吴菊仙”,是“吴氏菊派”的奠基人。清朝末年,有个旗人为了准备敬贡慈禧太后的寿礼,登门求画。吴笠仙不知他的用途,给他画了16幅泥金菊花条屏,后来得知他是送给慈禧的,气愤地说“这近于诓骗!早知是献慈禧,我是决不画的!”日寇占领扬州以后,他为了拒绝日本鬼子登门索画,在门上贴一纸条:“笠翁年老多病,恕不再卖画矣。”但日本鬼子可不管你的死活,仍经常上门纠缠,已到古稀之年的吴老终因疾愤而去世。
吴笠仙成就
清代扬州艺菊闻名天下,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云:“菊种亦近年为繁,士人多从洛中移佳本。”李斗《扬州画舫录》中记载:“傍花村居人多种菊,薜萝周匝,完若墙壁。”王振世《扬州览胜录》载:“每岁重阳前后,村妇担菊入城,填街绕陌,均以教场为聚集之所。其运出之菊,岁以万计。”当时的艺菊名家有臧谷、萧畏之、陈履之、吴笠仙等。他们种菊、赏菊、咏菊、画菊,借菊或抒情或言志,菊花因之也具有了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和独特的审美意义。其中,吴笠仙一家三代专攻菊花,在扬州画坛影响深远。
菊花入画在晚唐五代已经记载,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刁光胤画册》中有《竹菊图》一幅。《宣和画谱》中滕昌祐、黄筌、徐熙、赵昌等均有菊花著录。南宋到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梅、兰、竹、菊“四君子画”的盛行,画菊也兴盛起来。在《中国古代书画图录》和《海外藏历代中国名画》四万余幅作品中,菊花或与菊花相关的绘画共计五百余幅。其中,宋5幅;明142幅,善于画菊画家52位;清353幅,善于画菊画家122位。古人画菊可谓高手林立。
吴笠仙向传统学习。恽寿平的没骨设色花卉菊花作品,石涛以及扬州八怪的水墨写意菊花,都为吴笠仙师法前人的素材。他的菊花在恽寿平“没骨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创了“以色画花、以墨点叶”的重彩小写意画法。他的菊花既有石涛、扬州八怪等前代先贤的笔墨遗韵,又有恽寿平没骨花卉的活色生香,开创了吴氏菊派的新风尚。
吴笠仙画菊的创新还体现于他的师法自然。每当菊花盛开的时节,他就在扬州菊花海洋中写生。他的菊花造型丰富优美,构图饱满多变,色彩明丽热烈,他的菊花完全没有秋天的萧瑟,突破了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冷逸风格,顺应了当时大众的审美趣味,在苏、沪一带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他的菊花佳作曾有一金买一菊之说,有旗人订购泥金本菊花十六条屏,事后方知,此画是进贡给慈禧太后的寿礼。
吴笠仙的菊花传人有儿子吴小仙、女儿吴砚耕等。吴砚耕画菊、张永寿剪菊和钱洪才的通草菊更被誉为“扬州三菊”。
吴笠仙补充介绍
吴笠仙(1869~1938),名树本,字笠仙,以字行,号餐英阁主人、秋圃老农、东篱野叟。清同治八年(1869年)出生。扬州人。画家。工诗,长于篆刻,尤精于绘画。擅长画人物、山水和花鸟,中年后专攻画菊,曾亲植菊花百余种于庭院,朝夕观察,细心揣摩,着意写生,创立了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画法,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奠定了扬州画坛“吴氏菊派”的基础。
他为人耿直,不阿权贵,被人誉之为“菊花傲骨之化身”。清末,曾应一旗人之求作泥金菊花条屏16幅,后得知为进贡慈禧太后寿礼,不以为“荣耀”,反而气愤地说:“这近于诓骗,早知是献慈禧,我是决不画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拒绝日军登门索画,他于门上贴出一纸条:“笠仙年老多病,恕不再卖画矣。”民国27年(1938年)因日军强行索画不止而气愤投水致死。
“吴笠仙”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