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江苏省名人>常州市名人>天宁区名人

盛宣怀

盛宣怀人物照片

天宁名人盛宣怀介绍

中国历史上二十大富豪
清末官员、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汉族,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死后归葬江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

盛宣怀人物生平

初出茅庐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11月4日),盛宣怀出生于清末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龙溪(今常州市钟楼区五星乡盛家湾村)。

清咸丰十年(1860年)二月,太平军将至常州,盛宣怀随父母逃往江阴长泾镇,再逃至盐城。时盛康任湖北粮道,派人接到湖北。

清同治元年(1862年),盛宣怀与董氏结婚。盛康任湖北盐法道,四川与淮北互争引地,长期相持不下,盛宣怀建议川、淮并行,难题得以解决。盛康益勉以有用之学。当时先后担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严树森都是经世派著名人物,军务、吏治严明整饬,冠行于各行省,盛宣怀耳濡目染,事事研求,也慨然以匡时济世自期,“生平事功基于此矣”。

清同治五年(1866年),盛宣怀与二弟一起回武进县应童子试,双双入泮,补县学生。

清同治六年(1867年),祖父盛隆去世,盛康扶柩回籍。盛宣怀乡试落第。盛康家居守制,一意为惇宗睦族之事,设义庄,增祭田,建义学,修宗谱,盛宣怀也都参与规划。

协办洋务

清同治九年(1870年),入李鸿章幕,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受到李的赏识,第二年就已升到知府的官级。

1875年李又委盛办理湖北煤铁矿务,从此盛又开始办理矿业。

清光绪二年(1876年),盛宣怀在湖北广济盘塘设立"开采湖北煤铁总局",雇英国矿师郭师敦查勘湖北煤铁矿藏。

清光绪三年(1877年)七月,郭师敦等勘得大冶铁矿。十一月盛宣怀赴黄石港会同大冶知县林佐等对铁山土地产权,进行详勘。又自民间购得部分铁山土地产权,准备在黄石港东吴王庙旁(今沈家营)设炼铁厂,后因经费难筹,李鸿章未批准。

清光绪五年(1879年),署天津河间兵备道。

清光绪十年(1884年),赴粤办理沙面事件,署天津海关道。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招商局督办。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航运范围不仅扩大到山东整个沿海,而且还开辟了烟台至旅顺的航线。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8月),张之洞决定将原准备在广东兴建的炼铁厂迁至湖北。适逢盛宣怀以事谒张,言及炼钢之事,张提到尚无铁矿,盛当即表示愿将原在大冶购得之铁山矿交给张开办。年底,盛又和张面谈开办铁矿事宜,并提出四条有益建议,为张出谋划策。张之洞遂兴建汉阳钢铁厂,开办大冶铁矿。大冶铁矿于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用机器开采的大型矿山。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春),在烟台设立胶东第一广仁堂慈善机构。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任直隶津海关道兼直隶津海关监督。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奏设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于天津。马关条约签订后盛宣怀一再请求自己的免职,一再不准。

平步青云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以四品京堂候补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并被授予“专折奏事特权”,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奏设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于上海。授太常寺少卿衔。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5月27日),他还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先后与比利时、英国、美国签订铁路借款合同草约。12月,被补授大理寺少卿衔。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1月),因保护东南地方有功,被赏加太子少保衔。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盛宣怀在上海创设了中国红十字会。同年他将他手下的铁路大权让给唐绍仪,这是以唐为首的、在北洋政府初期权力巨大的交通系的开始。7月,奉谕:着加恩在紫禁城内骑马。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盛宣怀奉召进京,次年任命为邮传部右侍郎。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因汉阳铁厂受制于日本,仍不能获利,需扩大生产规模。盛宣怀遂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被荐举为公司总经理。在冶、萍两矿设总办,与汉阳铁厂鼎峙而三,广招商股,以解决扩大生产的资金。

清宣统元年(1909年),盛宣怀鉴于“商业振兴,必借航业,航业发达,端赖人才”,在南洋公学增设航政科,办航海一班,后于1912年独立成为吴淞商船学院,是为今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前身。

清宣统三年(1911年),袁世凯被免职后,盛宣怀受到重用,升任邮传部大臣,他建议将各省自己建立的铁路、邮政转为中央领导。这个措施遭到了许多地方的反对,四川、广东、湖南和湖北发生了保路运动。盛宣怀命令各地加以镇压。

革职逃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盛宣怀请袁世凯出山,同时他遭到了各方的谴责,许多人责怪他的收路政策导致了动乱,盛宣怀被革职移居大连,永不再用。盛逃亡日本神户。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初,盛宣怀在日本看到民国政府需款作军费,便以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的办法取得日本借款,与民国政府搭上关系,想以此来挽救自己的不利处境。于是与日本垄断财力秘密策划,民国政府分别在神户和南京同三井和正金财团签订两个性质相同的汉冶萍中日"合办"草约。2月12日,盛宣怀从日本正金银行提取300万日元借款,把这笔钱的一部分转三井洋行,三井洋行转给南京政府约250万日元。消息传出,举国哗然。盛宣怀在人民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同意废约,并辞去汉冶萍公司总经理职务。

受邀回国

1912年11月30日,中华民国建立后,盛宣怀受孙中山邀从日本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中继续主持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5月),盛宣怀又出任汉冶萍公司董事长,重新掌握汉冶萍公司大权,根据宣统元年第一届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着手兴建大冶铁厂,扩大公司生产规模。为解决基建资金,于同年12月2日,与日本制铁所、横滨正金银行签订5个合同。以汉冶萍公司全部财产作抵押,借款1500万日元,其中900万日元用于兴建大冶铁厂,600万日元偿还日本旧债,订明用头等矿产1500万吨,生铁800万吨供给日本,作为偿还之用,40年为期。并聘请日本人担任最高工程顾问和最高会计顾问。这些合同使日本制铁所将汉冶萍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完全控制在手中,使汉冶萍公司逐步走向没落。

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在上海病逝,他遗嘱将其家产的一半,捐赠为慈善基金。庄夫人为他办了极其盛大的葬礼,轰动上海,耗资30万两白银,送葬队伍从斜桥弄(吴江路)一直排到外滩,为此租界当局进行了交通管制。

盛宣怀人物轶事

斗倒胡雪岩

胡雪岩与盛宣怀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胡的后台是左宗棠,盛的后台是李鸿章,而左与李有极深的矛盾。这就是胡、盛争斗的缘由。盛宣怀采用直击要害的手段,使胡雪岩的财富大厦在短时间内倒塌。

胡雪岩每年都要囤积大量生丝,以此垄断生丝市场,控制生丝价格。盛宣怀通过掌握胡雪岩买卖生丝的情况,大量收购,再向胡雪岩客户群大量出售。同时,收买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让他们不买胡雪岩的生丝,致使胡雪岩生丝库存日多,资金日紧。胡雪岩向汇丰银行借了650万两银子,定了7年期限,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次年,他又向汇丰借了400万两银子,合计有1000万两了。这两笔贷款,都以各省协饷作担保。

这时,胡雪岩历年为左宗棠行军打仗所筹借的80万两借款已到期,这笔款虽是帮朝廷借的,但签合同的是胡雪岩,外国银行只管向胡雪岩要钱。这笔借款每年由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照理说每年的协饷一到,上海道台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之用。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李中堂想让你迟一点划拨这笔钱,时间是二十天。”邵友濂自然照办。

盛宣怀已事先串通外国银行向胡雪岩催款。这时,左宗棠远在北京军机处,来不及帮忙。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将他在阜康银行的钱调出80万两银子,先补上窟窿。他通过内线,对胡雪岩调款活动了如指掌,估计胡雪岩调动的银子陆续出了阜康银行,趁阜康银行正空虚之际,托人到银行提款挤兑,人们纷纷提款。

挤兑先在上海开始。盛宣怀在上海坐镇,自然把声势搞得很大。上海挤兑,胡雪岩让总管高达去催上海道台邵友濂发下协饷。邵友濂却叫下人称自己不在家。胡雪岩急向左宗棠发去电报,盛宣怀暗中叫人将电报扣下。第二天,胡雪岩见左宗棠那边没有回音,亲自去上海道台府上催讨,邵友濂避而不见。

胡雪岩只好把他的地契和房产押出去,同时廉价卖掉积存的蚕丝,希望能够挺过挤兑风潮。不想风潮愈演愈烈,各地阜康银行门前人山人海,银行门槛被踩破,门框被挤歪。

不久,一代红顶巨商胡雪岩在悲愤中死去。胡雪岩死后,盛宣怀少了一个有力的竞争者,事业蒸蒸日上。

1885年,他终于如愿回到轮船招商局担任督办,实现了控制招商局的夙愿;并应张之洞之邀,复返湖北筹办汉阳铁厂。之后,盛宣怀又受命担任商务大臣、邮传部尚书等职。

盛宣怀人物评价

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甚至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在慈禧太后看来,他是“不可少之人”;在李鸿章看来,他“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识敏瞻,堪资大用”;在孙中山看来,他则是“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之人。另一方面,由于1910年初,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政策,直接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清史稿》中,直接称其为“误国首恶”;而在鲁迅先生笔下,他更是个十足的“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其实在盛宣怀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就备受争议,有人说其办轮船,电报、银行等企业是为谋取私利,当时盛宣怀愤慨地驳道:“宣怀半生心血不过要想就商务开拓渐及自强,做一个顶天立地之人,使各国知中原尚有人物而已。”

盛宣怀后世纪念

故居

常州盛宣怀故旧

盛宣怀故旧址在常州市鲜鱼巷,为常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后因鲜鱼巷盛宣怀故居被拆,经省文管部门核准批复,1992年由市政府发文重新公布青果巷盛宅(即大马元巷盛宅,该盛宅原有7进,大门在青果巷,西靠大马元巷,后因兴建长安大厦,前4进房屋被拆,大门改在了西侧,所以现称大马元巷盛宅)为盛宣怀故居。大马元巷盛宣怀故居门口的那块1987年的文保单位石碑其实就是当时鲜鱼巷盛宣怀故居被拆后搬过去的。

苏州盛宣怀故居

盛宣怀故居位于苏州阊门内天库前,可转让土地面积562平米,建筑面积345平米,其中有一个楼厅、二个小花厅、有一个后花园150平米、前花园60余平米。该故居原是盛宣怀小妾居所,民国初年翻修过,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机构

盛宣怀研究会

盛宣怀研究会于1997年6月18日成立,是常州市综合性的历史文化研究团体,承担着挖掘资源、宣传常州、打造常州名牌的研究任务。

天津大学宣怀学院

天津大学宣怀学院的名字来自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的创始人盛宣怀。天津大学每年从预算中拨出300万元设立“宣怀基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逝世100周年

2016年04月27日,为纪念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怀逝世100周年”在天津大学新校区郑东图书馆举办。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特为展览题字“一心求真、一意求善、一生求美”。 盛宣怀是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的创始人。他对于中国新式系统学制的建立,中国大学的办学宗旨、制度建设等起到重要的开拓作用,从而确立了中国高等教育开创者的历史地位,被后人尊称为“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书籍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代

《盛宣怀传》

夏东元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

《盛宣怀家族》

宋路霞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年08月

《盛宣怀与中国近代化》

常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6年8月

《大清皇商盛宣怀》

汪衍振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年7月

档案

由于档案内容丰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盛档”也被称为“中国私人第一档”。经过数十年的精心整理,上海图书馆整理出的“盛档”共有100卷,在本次市级档案文献遗产申报活动中,将以一个整体进行申报,其中有部分档案内容属于首次公开。

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深受学术界关注。1975年,上海当时的市委写作班子组织了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图书馆三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始对上海图书馆馆藏的800多大包的盛宣怀档案进行整理。这是1949年后第一次整理“盛档”。 1996年,上海图书馆成立盛宣怀档案整理小组,对“盛档”进行一页一页整理编目工作,至2005年底完成全部编目工作。在此基础上,实施“盛档”元数据库建设和原件扫描,为“盛档”研发专用数字库平台。2008年8月,“盛档”元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成,收录“盛档”157564件。2008年12月,上海图书馆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正式签约,承担国家清史项目《盛宣怀档案选编》编纂工作。编纂方案几经调整,历时六年,从馆藏15万余件“盛档”中精选编成《盛宣怀档案选编》一百卷。

宗谱

《龙溪盛氏宗谱》

《龙溪盛氏宗谱》是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家族——常州龙溪盛氏宗谱,共三十二卷,十六册,1943年(民国32年)敦睦堂木活字本,由盛氏第十五世孙盛文颐总修,十五世孙盛渤颐、十六世孙盛毓琳、盛焘等协修。存世稀少,仅有上海图书馆、常州市图书馆有藏。该谱除实录盛氏家族世系资料外,收录盛宣怀及其祖父辈所撰序言、行述、碑记等文献甚多,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盛宣怀补充介绍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江苏武进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清同治九年(1870年)入李鸿章幕,曾任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华盛纺织总厂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等职,并创办了中国通商银行。官至邮传部尚书,一品衔。上海是他的活动中心。在洋务活动中,深感通晓外语和技术的重要性,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主张,在首创天津中西学堂后,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春,筹建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亲自担任公学督办,聘何嗣为总理(校长)、美国传教士福开森(JohnCalvinFerguson)为监院(相当于教务长)。采用“官督商捐”方式集资,在徐家汇北部选定校址,购地造房。校舍未建成前,先借用民房,于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初七日(1897年4月8日)正式开学。第三年夏迁入新校舍,开办有师范院(师范学堂)、外院(后改为附属小学堂)、中院(中学);以后又逐步设立特班、政治班、商务班、译书院和东(日)文学堂,他秉承资产阶级改良派先导人物冯桂芬、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以期培育洋务派有用人才,仅在办学初期的8年内,就选送58名优秀学生分别去日本、美国、英国和比利时等国留学深造,攻读铁路工程、机器制造、商务和政治等科系,为创建近代工科大学奠定基础。

  光绪三十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从盛宣怀手里夺取了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和部分铁路的权力。同年,商部尚书戴振,函令公学办理移交。次年二月,盛宣怀辞去南洋公学督办职务,宣告他在该校权力的结束。民国5年3月25日(1916年4月27日)病逝于上海。著有《愚斋存稿》等书。

  “盛宣怀”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