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人茆智介绍
茆智,男,汉族,1932年9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农田水利专家,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中心(北京)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
1953年,茆智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1953年至1955年,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1955年至1979年,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1980年至2000年,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1989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000年,成为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茆智长期从事农田水利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工作,专长于节水灌溉、农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田面源水污染防治。
茆智人物经历
1932年9月20日,茆智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县(即浦口区)。
1950年8月至1953年7月,在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工结构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3年8月至1955年7月,在河北农学院水利系工作。
1955年8月至1979年12月,在武汉水利学院工作。
1980年1月至2000年7月,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
1989年5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2000年7月,成为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
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茆智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50年代,茆智提出了以水汽扩散原理为基础的推算作物需水量的公式,成为中国最早按成因理论计算需水量的方法。
20世纪70、80年代,茆智主持作物需水规律、灌溉预报及非充分灌溉等专题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茆智主持并完成了10余项重要的国家级及国际合作节水灌溉研究项目,主要成就有:
(1)在中国国内外率先提出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系统成果,为水稻地区的优化用水提供了依据。
(2)提出理论上较完备、实施简易的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实时预报方法,国际上对此方法高度重视、评价很高,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专家认为这一整套创新的理论,修正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方法。
(3)提出了水稻高效节水、持续高产、能保持土壤肥力的灌溉新技术及其与农业措施的合理配合。
(4)创造性地提出了作物受旱后再灌溉的“反弹效应”理论,为指导节水探索了新的途径。
2005年,茆智提出用田间、湿地、生态沟“三道防线”,来降解农田面源污染。
2011年,茆智提出“四道防线”,即田间-田间草沟-湿地-骨干生态沟。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6月,茆智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50余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3年
《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及其时空变异理论及应用》
茆智
中国科学出版社
1999年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3.设计标准》
茆智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4年
《灌溉试验(灌溉管理手册 第三篇)》
茆智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学术交流
报告题目
会议名称
报告时间
报告地点
报告类型
灌溉预报与灌溉试验若干问题
全国大型灌区可持续发展高级研讨会
2003年11月
武汉
特邀报告
水稻节水灌溉
河海大学
2003年10月
南京
特邀报告
实时灌溉预报
河海大学
2003年1日
南京
特邀报告
作物非充分灌溉试验研究
全国灌溉试验会议
2004年1日
桂林
特邀报告
WaterEfficientIrrigationforRiceandItsEnvironmentalEffect
INWEPF2ndSteeringMeeting&SymposiumontheWaterandEnvironmentinPaddyFields
2005年11日
Seoul,Korea
特邀报告
生态灌区与平原湖区面源污染机理
第35期双清论坛
2008年12月25日
武汉
特邀报告
科研获奖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茆智作为第一获奖人,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1995年至2002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02年
水稻节水高产的灌溉与施肥综合技术研究(与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合作项目)
湖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2年
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时空变异原理及应用研究(1995-199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及国际合作项目)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0年
中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影响(1999-2000,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水利管理研究院合作研究项目)
国际排灌委员会(ICID)国际农业节水技术杰出成就奖
1996年
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及稻田非充分灌溉原理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5年
作物需水量预报
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
教育理念
茆智认为,科学研究不要过分关注结果,要学会抓住过程中偶然迸发的灵感,并与专业知识结合考虑。
茆智认为,农业作为国之命脉,农田水利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对于科研与教育的关系,他一直认为“科研是太阳,教学是月亮”,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石,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但同时教材要融合科研成果与时俱进,科研的进步能够促进教学的突破。
茆智把做学问比作瀑布,蔚然壮观的瀑布需要山泉、小溪一点点地汇集,经历无数狭窄的河谷和舒缓的河床之后遇到陡峻崖坎才能爆发出势能。
对于农田水利学科的建设发展,茆智认为,一是保持固有的优势特色,二是培育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学术带头人,三是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科学研究就是为了探索真理、追求未知,要对这一学科保持浓厚的的求知兴趣,还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这两样都具备了就能把工作做好。
茆智认为,搞科研最忌浮躁,一定要耐住寂寞,要胆大、心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年轻人要敢想敢创新,敢向老师挑战,敢跟老师讨论。
年份
荣誉称号
2003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
当今全球最优秀的50名学术带头人之一(美国传记研究院评选)
茆智人物评价
茆智在灌溉工程及其用水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方面有出色成就,为提高中国声誉作出了重要贡献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评)
茆智年轻时一直默默耕耘,不问收获,唯有低头前行,到了晚年,开始喷涌勃发,获奖无数,虽耄耋之年,却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并继续为中国节水灌溉科研项目殚精竭虑 。(《中华儿女》评)
茆智是一个对学术严谨、对人充满真情、热爱祖国、充满人格魅力的人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崔远来评)
茆智补充介绍
茆智(1932.9.20- )节水灌溉工程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3年7月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任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
长期致力于节水灌溉研究与开发。90年代以来主持并完成8项国家及国际合作的重要节水灌溉研究项目,成果已在4省(市、区)累计推广166万公顷,增产粮食27.4万吨,节水13亿立方米,经济效益4亿多元。学术方面,提出了先进、实用的需水量和灌溉实时预报理论与方法和水稻节水高产的灌溉模式,首创性地提出了水分生产函数时空变化规律和作物受旱复水后生长产生"反弹"的理论及其指导节水灌溉的方法,为灌溉工程的运行、规划设计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先进、实用的节水理论与技术。
近8年来,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和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0年获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颁发的国际农业节水技术突出贡献奖(该年全球仅茆智一人获此奖项)。
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茆智”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