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名人江谦吾介绍
江谦吾(1888—1972),原名江鸿钧,字谦吾,祖籍安徽凤阳县,幼年随父寄居镇江。17岁考入安徽省武备学堂,毕业后在南京新军赵声部任排长、左队队官。清光绪三十二年,赵声为两江总督端方疑忌撤职,江亦被免职,去皖于冷遹部任前队队官,参加次年11月熊成基领导的安庆起义。起义失败后,远流成都。清宣统三年(1911)一月,得悉赵声在港粤一带召集旧部谋划起义,即离川赴沪,待轮去港。报载广州起义失败,七十二烈士英勇捐躯,遂返隐镇江。武昌起义爆发,上海光复,应庄豹文之约,去沪入陈其美部,任先锋队第二大队长,奉命率部西进,参加攻打天堡城,激战三昼夜,南京光复。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升任团长。继因南北议和统一,江部被裁。民国4年,应浙江省省长屈映光邀请,先后任遂昌县警察所所长、代理县长、浙江水上警察第十四署署长。民国8年,任广东军政府内政部谘议。次年因病回沪就医,从此脱离军政界,在哈尔滨、安徽从事农牧工作,“七·七”事变后,只身流亡甘肃、河南等处,至抗战胜利后辗转返乡。民国36年,经冷遹介绍,任职于镇江四益农场。解放后定居黄墟镇,生活清苦,赖子女供养。1972年病逝于镇江。
江谦吾早年经历
江家祖籍安徽凤阳,江谦吾1888年出生,3岁到镇江,后接受私塾教育。
江氏兄弟4人,长兄江逐(字月青)、二弟江逊(字谦吾),早年与冷遹一起考入安徽武备学堂,积极主张推翻帝制,参加新军后,追随革命志士赵声,开展各种革命活动。江达(字农隐)排行第三,早年参加赴法、德勤工俭学,专攻制造专业,回国后担任过陆军大学编译、陆军部副工程师,后因不满时政,寓居南京玄武湖内,夫人即书法大师萧娴。江进(字上青)排行第四,为实业家,曾在甘肃创办羊毛厂。江氏兄弟早年思想进步,与暂住小码头杂货店长兄冷晓云处的店员冷遹(字御秋)志趣相投,结为异姓兄弟,故改名均取走之底字。
1902年适逢安徽武备学堂招生,冷遹与江逐、江逊兄弟、南京人陈昌镛及宋紫云等5人于1902年正月初九乘轮船到达安庆投考,均被录取。
江谦吾17岁考入安徽武备学堂(在安庆),毕业后在南京新军赵声部任排长、左队队官。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赵声为两江总督端方疑忌撤职,江谦吾亦被免职,去安庆任陆军三十一混成协六十一标三营前队队官,营长即盟兄冷遹。
江谦吾补充介绍
江谦吾(1888—1972),原名江鸿钧,字谦吾,祖籍安徽凤阳县,幼年随父寄居镇江。17岁考入安徽省武备学堂,毕业后在南京新军赵声部任排长、左队队官。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声为两江总督端方疑忌撤职,江亦被免职,去皖于冷遹部任前队队官,参加次年11月熊成基领导的安庆起义。起义失败后,远流成都。清宣统三年(1911)一月,得悉赵声在港粤一带召集旧部谋划起义,即离川赴沪,待轮去港。报载广州起义失败,七十二烈士英勇捐躯,遂返隐镇江。武昌起义爆发,上海光复,应庄豹文之约,去沪入陈其美部,任先锋队第二大队长,奉命率部西进,参加攻打天堡城,激战三昼夜,南京光复。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升任团长。继因南北议和统一,江部被裁。民国4年(1915),应浙江省省长屈映光邀请,先后任遂昌县 所所长、代理县长、浙江水上 第十四署署长。民国8年,任广东军政府内政部谘议。次年因病回沪就医,从此脱离军政界,在哈尔滨、安徽从事农牧工作,“七·七”事变后,只身-甘肃、河南等处,至抗战胜利后辗转返乡。民国36年,经冷遹介绍,任职于镇江四益农场。解放后定居黄墟镇,生活清苦,赖子女供养。1972年病逝于镇江。
“江谦吾”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