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名人樊嘉介绍
樊嘉,男,汉族,1958年3月生于江苏昆山,江苏江都人。 肝肿瘤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肝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83年从南通医学院(今属南通大学)毕业;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获得南京铁道医学院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7年首批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1999年至2000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匹兹堡大学移植中心;2005年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及“上海市百名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担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201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第九届谈家桢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奖;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主要从事肝胆肿瘤临床诊治及肝脏移植、肝癌转移复发机制及转化研究 。
樊嘉人物经历
1958年3月,樊嘉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籍贯江苏江都。
1976年5月,樊嘉参加工作。
1978年,樊嘉考入南通医学院(现南通大学医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
1983年,樊嘉从南通医学院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7年2月,樊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樊嘉从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
1995年,樊嘉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97年,樊嘉首批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1999年,樊嘉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匹兹堡大学移植中心从事肝移植及肝脏外科临床研究(至2000年)。
2005年,樊嘉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及“上海市百名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2013年12月,樊嘉担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肝外科主任、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副主任、上海市肝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
2016年10月,樊嘉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1月,樊嘉获得第九届谈家桢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奖 。
2017年11月,樊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隶属于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
2019年2月16日,樊嘉院士名医工作室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揭牌成立 。
樊嘉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樊嘉首创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使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由“不可治”变为“部分可治”。提出肝癌肝移植“上海-复旦标准”和移植后转移复发防治综合策略,明显提高了肝癌病人移植术后生存率。系统解析了肝癌转移复发微环境调控分子机制,建立了肝癌早诊及转移复发预测模型,并实现多项临床技术转化 。
2022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团队研究发现,干扰素α可通过纠正糖代谢失衡的方式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激活免疫应答,克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ICB)耐药,并提出两者联合治疗肝癌的新策略。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11月,樊嘉先后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290余篇 。主编《肝移植300问》,作为副主编撰写《现代肿瘤学》《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参与编写《原发性肝癌(第二版)》《实用肝胆肿瘤外科学》《肝癌转移复发的基础与临床》《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疗常规—肝癌》《手术创新及意外处理》等专著19部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7.02
《实用肝移植300问》
樊嘉,周俭,徐泱主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07
《肝胆胰肿瘤诊断治疗学》
樊嘉主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06
《肝胆胰肿瘤 病理、影像与临床》
纪元,谭云山,樊嘉主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4.06
《围术期重症监测与治疗》
朱蕾,樊嘉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10
《肝愿共守》
樊嘉主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7.07
《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 消化系统肿瘤指南 肝胆癌》
樊嘉译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08
《实用外科学 第4版上下》
樊嘉,等副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承担项目
截至2017年11月,樊嘉先后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8项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7年11月,樊嘉作为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 ;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共8项国家及省部级奖 。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08年
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机制及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2年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新策略及关键机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教育思想
樊嘉认为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医院、学科的发展靠得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团队。他培养年轻人有独特的理念,他要求年轻人“在学习上有独立性、在工作上有创造性、对病人有责任心、对环境有适应性、在集体中有合群性”,成为“肯干、能干、善干”的医学人才。他非常重视培养年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虚功实做,通过强调“学做人,学本领”的统一,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全程德育”的教育实践中。作为医院主管科研的樊教授特别注重科研思维的培养 。
指导学生
截至2013年4月,樊嘉培养博士生、硕士生37名,其中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篇,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3篇 。
时间
荣誉表彰
2007年1月
2005-2006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12年
“中国名医指南网评选的百强名医”称号
2012年12月
“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6年
中国医学科学家奖
2016年10月21日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6年11月
第九届谈家桢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奖
2017年11月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上海市“技术创新能手”
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育奖
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优秀奖
励树雄教育卫生奖
2022年3月
十大卓越贡献院管专家称号
2022年12月
中国医院协会2022年突出贡献奖
樊嘉人物评价
樊嘉长期致力于提高肝癌临床治疗疗效与转移复发机制研究,在肝癌门静脉癌栓及肝癌肝移植术后转移复发的临床防治上有重大突破,在转移复发机制研究方面有重要创新,是中国肝癌领域中青年专家的领军人物 。(《大丰日报》评)
作为一名医生,樊教授始终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对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20多年如一日,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在医学事业中,以渊博的学识、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赞誉,也以实际行动为新时期的白求恩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更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实写照。见过樊嘉教授的人,无一不为他那种全身心扑在事业上、工作起来不知疲倦的精神所折服,在樊嘉教授身边工作的人,无一不被他病员至上的天使般的真情所感染。樊教授是人民的好医生,廉洁行医。在数十年的从医生涯中,他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评)
樊嘉补充介绍
樊嘉,肝肿瘤外科学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教授。1958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籍贯江苏江都。1983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1989年于南京铁道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5年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肝胆肿瘤临床诊治及肝脏移植、肝癌转移复发机制及转化研究。首创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使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由“不可治”变为“部分可治”。提出肝癌肝移植“上海-复旦标准”和移植后转移复发防治综合策略,明显提高了肝癌病人移植术后生存率。系统解析了肝癌转移复发微环境调控分子机制,建立了肝癌早诊及转移复发预测模型,并实现多项临床技术转化。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樊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