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名人戴煌介绍
戴煌(1928年2月12日—2016年2月19日),原名戴澍霖,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
1957年肄业于外交学院英语代训班,1944年参加新四军。戴煌历任苏北射阳县文工团团员、分队长、音乐组长,苏北文工团团员、文学组长,新华社军事记者、政治记者、机动记者,高级记者。
代表著作有《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等。
2016年2月19日16时13分因病于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逝世,享年88岁。
戴煌人物生平
1928年2月12日, 戴煌出生于江苏阜宁。
1944年,16岁的戴煌参加新四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19岁的戴煌调入新华社苏北前线支社做记者。历任苏北射阳县文工团团员、分队长、音乐组长,苏北文工团团员、文学组长,新华社军事记者、政治记者、机动记者,高级记者。 接下来的战地记者生涯中,戴煌随军南征北战,参加了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到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支援越南抗法战争等。
1952年2月4日,从朝鲜前线发回长篇通讯《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后来被节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1957年,肄业于外交学院英语代训班。不幸在1957年的整风“反右”中,被错误地打成“右派”,经受了长达21年的多种磨难,直到1978年才得以彻底平反,重返新华社。
1962年,无力承受周遭指指戳戳的前妻,选择了和右派戴煌离了婚,先后带走了两个女儿。
1978年,年过五旬的戴煌右派身份去除,名誉恢复,重返新华社。
1990年,62岁的戴煌从新华社离休。
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6年2月19日16时13分,因病于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逝世,享年88岁。
戴煌人物评价
对于这位普通的新华社记者,人们并不陌生,无论在平反冤狱的斗争中还是反腐败的斗争中,都可以听到他的声音和看到他的身影。他终身秉持一个信念:“人民的记者应该具有最清醒的头脑和一副硬骨头。”早在1950年代初,他就敏锐地观察到最高领导人独断的危险并加以反对。他为此被划成右派,饱受迫害二十余年,却历经九死而不悔。近十来年,古稀之年的他仍辣手著文,四处向黑暗和腐败出击,扶弱济困,伸张正义。(《南方人物周刊》评)
中国多一些戴先生这样的记者,才做得出“有品质的新闻”。深深悼念戴先生。(中国当代作家方方评)
戴煌人物著作
《戴煌通讯报告选》
《直面人生》
《宝贝鱼》,华东人民出版社,1951年
《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海岸线上》(即北朝鲜东海岸访问记),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
《胡志明主席印象记》,通俗读物出版社,1956年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学林出版社,2000年
《新格斗:<穷棒子王国>案》,学林出版社,2000年
戴煌所获荣誉
《权柄魔术师》获1994年《当代》文学奖。
《九死一生》获1998年《当代》文学奖。
1954年,到越南采访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成功地完成了关于罗盛教、胡志明等英雄人物和事迹的报导,获得朝鲜最高人民会议颁发的三级国旗勋章和军功章。
2004年,戴煌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公共知识分子50人之一。
戴煌补充介绍
戴煌,原名戴澍霖,阜宁县沟墩镇人,生于1928年2月12日。盐阜抗日根据地初开,他在小学读书任儿童团长。1944年那年他十六岁,就参加了苏北文工团,并于同一年入党。1947年调入新华社苏北前线支社做记者。当年8月在解放叶挺城(盐城)战役中,他和陈清伦、胡捷一道随军采访,亲历解放军战士与守敌展示白刃战的战斗场面,写出了多篇战地通讯,受到军区政治部的通报表扬。随后他随军南征北战,经历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全国解放后又出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支援越南抗法战争,成长为新华社著名的青年记者。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因救落水的朝鲜少年而牺牲生命的典型事迹,就是戴煌在朝鲜战场上报道出来的。回国后他立即由新华社保送外交学院进修外文,以资深造。不幸在1957年的整风“反右”中,他被错误地打成“ ”,经受了长达21年的多种磨难,直到1978年才得以彻底平反,重返新华社。
戴煌同志由于少年时代十分勤奋好学,酷爱文艺,深深地接受了民主主义文学的熏陶。参加革命后,他原本对革命的领袖和导师有着无限的热爱、无限的信任和十分虔诚的崇敬,但是,在1956年3月,当他听了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的关于斯大林错误的“秘密报告”的传达后,他的心灵被那强大的冲击波猛烈地震撼着。经过冷静思考之后,他认定“斯大林并不像过去宣传和想象的那么伟大,他显然没有保持住他应有的高贵品质,而且利用了人民对他的信任与爱戴,为自己的沽名钓誉和树立-作了不懈的努力。”他痛苦地发觉“有人蒙蔽了我们的良心,愚弄了我们的单纯,彻头彻尾地欺骗了我们。”他借用苏联这面巨大而神奇的水晶镜,来检验我们自己这块土地上有没有类似的苗头。尤其是中国有无“-”,成了他诘难质疑的大问题。他从各个方面一一对照后发觉情况不妙,断定“如果再这样下去,迟早会像斯大林式的统治那样,把全民族带入险象丛生的境地。”
紧接着,他由斯大林神话的破灭而引发的波兰、匈牙利流血事件,更加深了自己的忧虑。他认为:“我们国家的阴暗面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再也不能熟视无睹,听任其发展蔓延了。如果再不积极改革,我们也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我决心履行一名0员的义务,向党的最高领导层敞露胸怀,说说自己应该说的话。”于是,他从1956年11月份开始给党中央、毛主席写信,想反映他在一些城乡中见到的一些问题,希望中央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1957年初,他的信尚未写完,党内传达了中央关于全党即将整风的决定。他以为中央要通过整风解决问题,就在整风鸣放座谈会上,把一年多来郁积于胸的种种思考和盘托出,其核心内容就是:“全党全国最严重最危险的隐患,就是‘神化与特权’。如果不立即予以抑制与消除,而继续听其发展,必将国蔽民塞,全民族都跟着遭大难。……”他整个发言慷慨激昂,具有“为着众人去下海,不怕沾满一身泥”的劲头。当反击 开始,人们已认为他的发言是“向党进攻”时,他仍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又主动地交出了尚未写完的信稿,欲以此显示他对党一片忠诚的坦荡情怀。可是,此信交出后恰如釜底添薪,立即被称为“-”作为他 -主义的铁证加以印发,从而引来了长达十个月-般的批判斗争。
戴煌同志因为所谓“-”被定为 分子而开除党籍,并因此而妻离子散,自己被送北大荒去开荒、拉犁、伐木、烧炭、修桥、铺路。经过两年零八个月的残酷流放和劳役后,他一度回新华社资料组工作,不久又以“翻案”罪名被判-二年下了监狱。-期满后,他被派往清河农场、海河工地推土挖泥。1969年关于备战的“一号命令”下达后,他又被押送山西太原一监狱推土烧砖,直到1978年9月才回京得到平反改正,结束了长在21年的痛苦和灾难。
当然,历史终究是公正的。1978年新华社党组织在重新审查的意见中终于正确地指出:“他写信的动机是好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把党的工作搞好,而不是对党发起进攻。因此,从中摘引一些话作为 言论,是不合适的。”新华社党委彻底推翻了原来结论,恢复了他的党籍和待遇。
其实,当时对于“神化和特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主要危险的思考,对于每一个忠诚的革命战士和具有社会良知和正义感的有识之士,都不难从日常生活中觉察到种种迹像。问题在于面对这些迹象时,能不能大智大勇地挺身而出,振臂疾呼?能不能无私无畏地向党的最高层仗义直言、秉笔规谏?“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戴煌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给我们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他怀着“一肩挑尽古今愁”的忧患意识,在“-”中写下了振聋发聩的盛世危言,给党的高层敲响了一记警钟。尽管他为此遭到了长时期不公平的对待,遭受了九死一生的磨难,但他通过不屈不挠的抗争和苦炼,终究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塑造,为自己构建了思想先驱者的高尚形象,使其人生价值在历史进程和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体现。
“-”倒台后,0中央面临“两个凡是”和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两大难题亟待解决。在这场要彻底改变几十年来根深蒂固“左”的路线的搏战中,打先锋的是-。他以“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大无畏精神,办好了这两件事,平凡了无数的冤假错案,挽救了千百万无辜的苦难者。戴煌经过多年采访和积累资料,细心缕折,写出了内容翔实、感人肺腑的《-与平反冤假错案》,真实地记下了-的历史功勋,全书共三十多万字。
戴煌同志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党、国家、民族的命运,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特别是在反对神权和特权方面为同时代的人树立了榜样。迄今他虽已年过古稀,但仍笔耕不辍,始终以勇于仗义执言而享有盛名。他已出版的专著有《-与平反冤假错案》、《直面人生》、《新格斗》和《九死一生我的 历程》等。按他自己的话说,他是要“‘老春’权作青春度”,决心为真理和正义而战斗不懈。
“戴煌”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