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名人白毓昆介绍
白毓昆(1868—1912),字雅雨,江苏通州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驱,李大钊之师。
1899年5月,考入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前身)师范院学习并任外院教习。离校后,相继任教于上海澄衷学校、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北洋法政学堂等。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受命在天津成立红十字会、共和会等革命团体。1911年12月31日,亲赴滦州(今河北省滦县)组织起义,成立北方革命政府,任参谋长。
1912年1月5日,起义不幸失败,白毓昆被清军通永镇总兵王怀庆俘获,1月7日,被杀害于通州古冶。中华民国成立后,遗骸归葬家乡通州狼山白雅雨墓。
白毓昆人物简介
白毓昆(1868—1912),字雅雨,男,汉族,1868年出生江苏通州(今南通),辛亥革命滦州起义领袖。童年入私塾读书,1885年补县学生。同年被江苏学政王先谦选拔到江阴南菁书院,研究旧学及天文、算学、舆地、史论等。1899年肄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次年到上海任南洋公学师范院和澄衷学堂教席,逐渐受革命思想影响,以“地理学救国”为志愿,专注中国地理学研究。1908年接受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北洋法政学堂之聘,携家到天津。1908年在天津北洋政法学堂任教期间,曾任李大钊的老师,其民主思想对李大钊产生过影响。次年9月27日,邀约张相文等发起成立“中国地学会”,并任编辑部长。1910年1月出版《地学杂志》,通过对祖国地理山川的介绍,隐喻清政府丧权卖国,揭露帝国主义侵略阴谋。同时认识到清王朝“预备立宪”是一个骗局,不满立宪派的请愿活动,开始直接投入革命斗争。
白毓昆革命经历
一介书生,如果认定了某种正义信仰并为之奋不顾身,也能爆发出激荡古今的能量,这就是辛亥革命的坚强斗士——白毓昆。
1908年,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和女子师范学堂聘请了同一位史地教员来校任职。晚清的大学引入西方大学管理模式,在教师的任用上采取聘用制,一人同时受聘于好几所学校任教,实属平常。这位同时受聘于两所学校的教员名叫白毓昆,来到天津之前,他已经是中国地理学界响当当的学者了。 白毓昆,字雅雨;1868年生于江苏南通;1885年就读于江阴南菁书院,1899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1903年任职于上海澄衷学堂,手编地理教科书经上海震东书局出版,在地理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白家是书香世家,白毓昆天资聪慧,从小爱读书,尤其喜欢历史书上特立独行的豪杰志士;18岁时中了秀才,可没想往仕途上奔;在就学和任教期间,结交了许多具有忧国忧民抱负的朋友,其中的一些在后来成为中华革命史上的干将;他喜欢地理,在潜心研究地理学时,了解到中国历史上曾经的版图,在近代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中一块儿一块儿被帝国主义列强蚕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油然而生;任教于上海澄衷学堂时,他秘密加入同盟会,并作出了一个将职业与志向优化组合的决定——以地理学救国。
白毓昆来天津,不仅仅是为了教书。考虑到天津地近京畿的重要战略地位,为改变北方革命力量相对薄弱的不利形势,同盟会交给准备北上的白毓昆一个秘密使命,开辟北方工作。对此,白毓昆不遗余力。1909年,他与张相文、张伯苓等创建了中国地学会,身为编辑部长,他在出版的《地学杂志》上,撰写了大量启发大众爱国思想的地理学文章,宣传革命。课堂上,他言词激昂地向学生们介绍祖国地理山川,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启迪学生的民主爱国情怀;课堂外,他召集进步学生聚会畅谈时事,为革命网罗青年才俊,培养后续力量。工作对他而言,就是革命。而他课里课外的革命实践,也着实影响了一代爱国学子,包括后来为坚持马列主义信仰而光荣牺牲的共产党员——李大钊。
虽然他的激进言行为官方所不容,但两所学校对此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北洋法政学堂向来以推行新政及讲法求治为宗旨,在学术研究的同时,图谋法治的尊崇、政理的修明和国家的兴衰。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也有提倡实务、爱国敬业的传统。如此土壤,使白毓昆的革命实践如鱼得水。揭露清朝统治者的弊端,痛斥帝国主义的侵略,培养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怀,这是白毓昆早期在天津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形式。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来,白毓昆积极响应,将主要精力投向武装推翻帝制上。11月,他和北洋法政学堂学生胡宪、凌钺一起,以法租界梨栈生昌酒店为机关,组织北方共和会,将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和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思想进步的师生及京津一带的革命党人组织起来,为武装起义做准备;他又在河北官立蒙养院内设立天津红十字会,集众演说,为革命事业做掩护;津军司令部在天津成立后,担任外交部长的他,积极联络各方革命力量。
白毓昆不赞同立宪派的立宪主张,认为其无异于“与虎谋皮”。为了给革命力量输送武器弹药,他在河东大王庄设弹药制造所,将联络站设在梨栈生昌酒店,与女子师范学堂数名女生,风尘仆仆奔走于北京、天津、张家口、滦州之间。女学生将炸弹捆在身上,伪装怀孕,躲避检查;男同学则将长枪放在棺材里,借出丧之机过关。他的家成为革命党人联络的重要场所,清廷间谍发现了这一线索,并将其位于河北三经路居易里的住所用白粉笔画圈示警。为避免官兵盘查,免除后顾之忧,他将家眷送回南方。
1911年12月,北方革命势力大联合在天津成立北方革命协会,白毓昆等人被派往滦州策动组织滦州驻军起义。在白毓昆等人的积极推动下,1912年1月3日,滦州新军宣布起义,成立了北方革命军政府,白毓昆被推举为参谋部长兼外交部长。誓师当晚,起义军决定一鼓作气,直下天津。后由于第三营管带张建功叛变,起义失败。北方革命军政府的许多首领被清兵诱杀。
事败后,白毓昆知道在当时的不利形势下,与其以一己之力拼死做无谓的抵抗,不如暂时脱身保存实力,等到回天津后再重振旗鼓。他只身躲进一座古庙,准备潜回天津。此时的清政府已布下重兵,严密搜捕革命党人。在古冶车站,白毓昆不幸被清兵捕获。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白毓昆的回答很干脆:“我为革命,自当为国死,今天被你们抓住,还有必要再问吗?”他宁死不屈,为了实现民主共和的信仰壮烈牺牲。
白毓昆补充介绍
白毓昆(1868-1912),字雅雨,江苏南通人。1899年肄业于南洋公学师范班,1908年先后在天津女子师范、北洋政法学堂任教,是李大钊的老师,后加入同盟会。1911年,白毓昆为响应辛亥革命在河北组织滦州起义,成立北方革命政府,任参谋长。1912年1月起义失败,白毓昆不幸被俘,英勇就义。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
“白毓昆”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