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南省名人>娄底市名人>双峰县名人

曾景初

曾景初人物照片

双峰名人曾景初介绍

原天津美协理事与版画组长

曾景初(1918.4- 2001.1),又名曾中,笔名秦肃、荆楚、特西、伍邑东,湖南双峰人。擅长版画。上海美专肄业,1947年起历任长沙《国民日报》《湖南日报》《新潮日报》《晚晚报》美术编辑,北京《铁路画报》美术编辑,华北人民出版社美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美编。曾兼任天津美协理事与版画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1977年,曾景初离休后,担任《中国美术》特约编辑、《中国画》编委、纽约《海内外》杂志论撰委员兼国内编委,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特约艺术顾问。主要作品有《沸腾的矿山》《场上》《检查》《四等车上》等。曾获鲁迅版画奖。出版有《曾景初木刻集》《木刻与剪纸》《木刻版画技法》《曾景初版画选》等。

曾景初人物生平

曾景初先生,又名曾中,笔名秦肃、荆楚、特西、伍邑东,湖南双峰人,1918年生。他7岁启蒙读私塾,8、9岁能写对联,到12、3岁便以书法出众,常为别人书写牌匾,备受盛赞。18岁起自学木刻,并得到李桦、野夫等人提携。1946年应聘中学美术教师,1947年报考上海美考,同年大量发表木刻、绘画作品,并在全国木刻家协会的支持下,在长沙、衡阳等地举办木刻作品展览会,一时轰动中南地区。1948年后,他创作了大量富有战斗性的揭露国统区黑暗的木刻作品,并与吴械、项飞等人在长沙《国民》《新潮》等报任美编,合编《诗与木刻》《新艺术周刊》,期间还和黄肇昌、徐凡等人举办了三次全国性木刻作品展。同年,他的第——本木刻作品集出版,作家沈从文先生欣然作序。1950年后,先后在北京《铁路画报》、华北人民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 社任美编,期间积极创作书法、版画、连环画等作品大量发表于各报刊,并担任天津美协理事及版画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从1957年到1977年,曾景初遭到比“右派”更惨的厄运,被下放到农村干最脏最重的体力活,正如著名画家李松撰文指出:“是一个正临最佳创作丰收期的优秀木刻家39岁到59岁最佳创作年华,如果把这18年留给他去创作,不知会有多少好作品问世。”

曾景初作品获奖

历年创作版画、书法、国画作品百余幅,撰写诗画理论60多万宇,编辑诗画文选50多万字。以上作品分别在国内外各大报刊上发表,并参加历次全国美展、书法展和版画展,在日、美、苏、法、英、德、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表和展览。出版的专著有《曾景初木刻集》《曾景初版画选》《木刻花卉》《木刻与剪纸》《木刻版画技法》《中国诗画》《绘画散论》《绘画散论二集》《曾景初书法作品选集》《曾景初诗抄》《撰写对联》等。其生平与艺术成就被列入中日合编《中国现代美术家名鉴》《1949—1989年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美术辞林、版画艺术卷》《中国美术馆藏曾景初版画集》等典籍。在《美术》《人物》等杂志作过专题介绍。

曾景初后世纪念

2001年1月我国著名版画家曾景初在北京逝世。10月15日曾景初先生的三个女儿曾荪萼、曾苇萼、曾北萼回到故乡双峰县,她们把父亲的部分遗作和自己的一些作品捐给刚刚落成的彩初艺术馆(曾彩初是胞弟)。

曾景初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术评论家、书法家、画家、学者,1992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新兴版画贡献奖,1994年、1997年他将自己历年创作的大部分版画作品分别捐献给了中国美术馆和炎黄艺术馆,2001年逝世。曾景初先生一生艺德高尚、治学严谨,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古朴风范和中国传统美学与哲学有机融合的特色。曾景初的弟弟曾彩初是我市一位德高望重的书画家,他的篆书和墨竹受到了全国书画界的广泛好评。曾景初的三个女儿都是女承父业的画家,这次回到家乡,她们盛赞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示今后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父亲浑朴典雅、苍劲有力、笔墨流畅的画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我国著名湘籍版画家曾景初先生于2001年1月8日晨7时30分溘然辞世,在京的前辈画家刘恪山老传来这一噩耗,我心戚然。刚刚为曾老先生编完一本版画集:由深圳印刷厂用特快专递将样书送到曾老的病榻前,曾老于弥留之际,捧书兴奋不已,以微弱之声表达对家乡出版社的谢意。这还是一星期前的事,然而,如今曾老已离我们而去,不禁令我感伤万端。

曾景初先生1918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原湘乡)县,1939年起自学木刻版画。在抗日战争年代,他就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倾心于富有战斗性的木刻艺术。1947年他从湖南奔赴上海美专学习。由于交不上学费、仅三个月就辍学了。此后他一方面自学,—方面谋生,一方面以刀代笔,用木刻形式刻出自己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旧势力的憎恶。1947—1950年间,他在长沙历任《国民日报》《湖南日报》《新潮日报》《晚晚报》美术编辑,并与进步人士项飞和吴秾合编过《新艺术》和《诗与木刻》周刊。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批同情劳苦大众、鞭挞反动统治的木刻作品,如《卖唱者》《水灾》《话辛酸》《被迫害的洪流》《天堂乎、地狱乎》《饥饿者群像》《逼送军粮》《苦力》《抢煤》《挤兑金子》《控诉》《樵》《开路》《下地》等。他的这批作品可以强烈感受到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对他的影响。他以匕首投枪式的作品投入反内战、反饥饿的革命洪流,他的作品中那种真实质朴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替人民呐喊,为反动统治者唱挽歌的冲击力,无不显示出他那高度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而这些针砭时弊,揭露黑暗的作品发表在当时,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他的勇气和胆识着实让人钦佩。

全国解放后,曾老先生正北京和天津从事美术出版编辑工作,同时饱满的创作热情不减。他的作品由表现沉重压抑的劳苦民众转向讴歌复活的大地和朝气蓬勃的建设者。如解放初期的《拥护和平签名》《修建成渝铁路》;50年代中期的《武汉长江大桥工地》《一江山岛的春天》《乡村幼儿园》《荣军与孩子》;60年代的《场上》《钻探队》《港口装运》《南岳水库》《北京的鸽子》;70年代的《长城》《桂林三月》《秋收》与《花卉系列》;80年代的《油田一角》《非正式的宴会》等等,可谓佳作迭出。应该毫不虚夸地说,曾老先生的版画作品已经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翻天覆地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一个缩影。

曾老的版画作品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感,刀法苍劲,富有战斗性,造型朴实,表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特色,现在再来回顾他半个世纪以来的版画作品,仍能让人细细品读,回味再三,深感获益不浅。抚今思昔,更感到他的作品时代感之强烈和寓意之深刻,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中国版画的光荣战斗历程,也能看到一个忠诚于民族与人民的艺术家的高风亮节。

曾老先生几十年来遇到过许多不幸与困境,但是.无论他的生活怎样的坎坷,他仍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他一生淡泊名利,敬业刻苦,敦厚纯朴,正直为人,治学严谨,荣辱不惊;在美术界广为人知且享有美誉。他除了创作出数以百计的优秀版画作品外,还兼攻中国画,撰写美术评论,出版有《曾景初木刻集》《木刻版画技法》《曾景初版画选集》《绘画散论》《中国诗画》等专著,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鉴于他对中国版画艺术的杰出贡献,中国美术家协会于1992年和1999年分别授予他“30--40年代版画贡献奖”和“世纪回眸奖”。

曾老先生于1994年将一生所存的创作版画273幅全部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收藏,这在我国美术界算是一个创举,中国美术馆于同年5月在该馆的两个大厅举办了一次“曾景初捐赠作品陈列”,影响很大,赵朴初老先生曾亲临参观,并激动地在留言簿上写道: “铁笔刻世态,高歌话古今”。

这是对曾老辛勤笔耕一生、奋斗一生的极为中肯的评价。今天,曾老先生已匆匆离开我们,我们谨奉献一本精美的画册——《一种记忆·中国美术馆藏曾景初版画集》, 以告慰曾老先生的英灵。

曾景初补充介绍

  曾景初(1918 2001),又名中,笔名秦肃、荆楚等,双峰县青树坪镇人。1939年起自学木刻。1947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肄业。曾任长沙《国民日报》、《湖南日报》、《新潮日报》、《晚晚报》美术编辑,《湖南日报·新艺术》、《国民日报·诗与木刻》周刊编辑。1951年起历任北京《铁路画报》、华北人民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

  《中国美术》特约编辑、《海内外》(在美国纽约出版)杂志论撰委员兼该刊国内编辑、经理。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协理事、版画组组长。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木刻作品,作品入选《中国版画选》、《新中国版画选》、《十年来版画选》、《五十年来版画选》等书,参加过历次全国美展和版画展,曾在日、美、苏、法、英、德、捷等国和香港展出。出版有《曾景初木刻集》、《木刻版画技法》、《木刻与剪纸》、《中国诗画》、《绘画散论》等专著。1995年将273幅版画捐赠中国美术馆收藏。

  1935年,《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移展上海,鲁迅曾为展览会的作品特辑作序,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话:

  “它(木刻)乃是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内心的一致的要求,所以仅有若干青年们的一付铁笔和几块木板,便能发展得如此蓬蓬勃勃。它所表现的是艺术学徒的热诚,因此也常常是现代社会的魂魄。”

  这段话概括地说明了中国新兴木刻的时代特质,和当时木刻青年的意向,以及木刻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也为我们追寻曾景初的人生足迹,找到了一个座标。各种主观与客观的因素,促使青年的曾景初爱上了“和社会大众的内心的一致的要求”的木刻,从而开始了他的艰辛的探索艺术之路。强烈的爱国心、正义感和奋斗精神,使他的一幅幅木刻和一部部著述,从同情人民疾苦、伸张社会正义,继而歌颂革命的胜利和新的生活,到升华为精神的寄托、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均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现代社会的魂魄”。

  自主择业痴心木刻

  1918年农历四月九日,曾景初出生于湘乡县沐道乡(今双峰县青树坪镇)长乐村一个地主兼工商业主的家庭。七岁入私塾启蒙,因聪颖好学,多才多艺,十二三岁便书法出众,常帮乡邻书写对联与堂屋牌匾。但祖父和父母对这个长男长孙的希望,是尽快继承他们的工商业经营,能写写算算即可,并不支持他的深造,自然电无钱为他买书。哪知曾景初嗜书如命,见同学有好书,就借来抄。恭恭敬敬逐字逐句用蝇头小楷抄正。一套六本《晏子春秋》,费时一年半被他抄完;一部十三家注疏的《孙子兵法》,竞坚持整整抄了两年。这种对学问的执着与毅力,常人往往难以想像,但曾景初从小就能自觉地实行,并贯穿他的一生。

  十五岁那年,曾景初读完私塾,祖父为了让他早继家业,命他与陈金莲结婚。第二年,祖父又命他去宝庆父亲店里学做生意,在他的要求下,进入宏文学校读书。这是一所专授古文诗词的旧式学校,曾景初向往新学,只读了一年,又在他一再要求下,才于二十岁时入读邵阳循程初中。在循程他学会作白话文,曾写了《我的大学》一文,发表在邵阳《力报》上,这是他第一篇见报的处女作。也就在这份报纸上,他开始知道木刻,并获知浙江丽水的木合工厂出售木刻刀,便汇了钱去,工厂给他寄来了刀子和几份《木合》、《木刻艺术》。后来他便把自己习刻的作品也寄了去,有一幅《牧》被刊登在《木合》上。从此,他每刻每寄,总有回音。给他复信的是郑野夫、邵克萍、杨可扬等人,热心新兴木刻的拓荒者在有意培养他,还介绍他加入了木刻协会。这已是他初中毕业、因祖父去世回家管理家务时的事了。

  1944年,双峰沦陷,曾景初与同乡人士组织游击队抗击日寇,还随身带着木刻刀,抽空就刻。整个40年代,是他木刻创作精力最旺盛、作品数量最多的时期,在当代木刻运动史上留下了清晰的足迹。1946年,他应聘在起陆中学(今双峰二中)教美术,得以结识王世铮,所以当王世铮于1947年受大厦大学之聘去上海时,他便与王一同前去,在上海美专学习。因家里不再接济学费,于同年5月休学返湘。在上海期间,他见到以前通过信的老朋友,又新结识了李桦、王琦等木刻家。他的木刻作品发表在《文汇报》、《时代日报》,并参加了全国木刻展览。回湘时受李桦、野夫等人委托,代表木协,带了全国各地作者的loo余幅作品在长沙、衡阳、邵阳、武汉等地展出。

  从1947年到1949年,曾景初先后任过《晚晚报》、《新潮日报》、《国民日报》、《湖南日报》及邵阳《劲报》的美术编辑,与吴依、项飞等合编过《涛与木刻》、《新艺术》等周刊,还与吴、项等一批同行经常碰头,研究组稿与创作,包办长沙五种报纸的美术作品,举办全国性木刻展览三次,并白费送到武汉展出,又在武汉大学作木刻创作示范及演讲。这期间,曾景初自己创作也十分勤奋,共刻木刻:300余幅,并于1948年底,由纵横出版社出版了《曾景初木刻集》,著名作家沈从文为之作序并题写书名。这些朴素无华的黑白木刻,也许技巧并不十分熟练,却充满对人民炽热的爱、对敌寇强烈的恨和对社会黑暗的鞭挞,因而获得社会大众的欢迎。他选择了美术这一行,实际是背叛了家庭的意愿,自然得不到家庭的支持。但他义无反顾,投身木刻创作,把自己的人生道路、艺术道路与反对黑暗、争取光明的斗争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1948年8月,长沙解放,曾景初立即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十二兵团从事宣传工作。1950年秋调北京《铁路画报》任美术编辑。年底参加抗美援朝运动,赴东北及朝鲜采访,创作了多幅反映抗美援朝的木刻作品。1952年调华北人民出版社任美编,1954年又调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美编兼美术组长。这时,他已加入了中国美协和版协,当1955年天津市美协成立时,他被选为市美协理事兼版画组长。

  十八载创作荒芜

  苦耕耘《中国诗画》

  1956年是曾景初唯一从事专业创作的一年。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先后赴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写生,创作了一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作品,热情地展示祖国的新貌,洋溢着新生的欢腾。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突如其来的那场厄运,却使他比 更惨,他被下放到农利劳动改造,干的全是壮劳力的重活。直到1982年才给他做了一个“没有任何问题”的所谓结沦。多么残酷的玩笑!从1957年到1977年提前退休,20年中除了两次因有编辑任务临时调回外,被劳动改造了近18年。这18年是什么?是一个正临近创作丰收期的优秀木刻家39岁到59岁的最佳创作年华,如果把这18年给他去创作,不知会有多少好作品问世。

  对此,曾景初没有怨天尤人。他没有生闲气的习惯,也没有生闲气的时间。退休定居北京以后,他很快又拿起木刻刀,创作了《长城》、《非正式的宴会》等作品,在《人民日报》发表。许多当年的老朋友看到曾景初的新作,知道他没有倒下,都写信表示祝贺。受此鼓舞,曾景初劲头更足。没有机会深入生活,找不到新的创作素材,他就到公园搞花卉写生,一去就是一天,买个烧饼带着,连水都不带。就这样日复一日,100余幅花卉的构图出来了。此时,他还应聘担任《中国美术》编辑、《中国画》编委、《海内外》论撰委员兼国内编委。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各大报刊上发表,并在日、美、法、英、德、捷、前苏联与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版或展览,并先后出版有《曾景初木刻集》、《曾景初版画选》、《木刻花卉》、《木刻版画技法》等十多种书籍。1992年,曾景初获得“三、四十年代版画贡献奖”。1994年,他将历年创作的273幅版画捐赠中国美术馆。翌年,中国美术馆为他举办了《曾景初捐赠版画作品陈列》专展,在中国版画界引起轰动。他的艺术成就被列人中日合编的《中国现代美术家名鉴》及中国美哳编辑的《美术辞林·版画艺术卷》。《美术》和《人物》杂志还发表专文给他以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又加以专题介绍。

  由于过度的劳累,曾景初的肝病复发了。残酷的病魔迫使他放下了他极不情愿放下的木刻刀,但他没有就此罢手,而是拿起笔来,练毛笔字,学画国画并开始搞美术评论。早在1980年,他就开始了《诗与画在中国的发展》一书的构思,这又要追溯到他劳动改造的那段艰苦岁月。造反派抄去了他的全部藏书,他仅把藏起的一本唐宋诗词带在身边,又不敢在白天拿出来读,只得靠晚上别人睡觉后,借室内微弱的灯光,抄几首诗词于小纸条上,白天劳动中背诵,忘了就偷偷看上一眼,别人以为他是擦鼻涕,谁也没有注意。他就是靠这样“抄一背一看记”的水滴石穿的韧劲,记住了1000多首诗词。文革后期,管制稍松,他托人在外面买了一套《辞源》,就是靠着这唯一的工具书深入研究诗词。为帮助记忆,他将1000余首诗同译成白话,编成了《唐朱诗词选白话解》和《唐代爱国诗选》。

  凭着这种研究诗词的功底,与自己从事美术事业的实践,历经10年,几易其稿,曾景初终于完成了,最后定名为《中国诗画》的专著。在这本书中,曾景初径直提出了什么是诗,什么是画,以及中国诗画的关系这样一些硬碰硬的问题。并从自己诗文书画的创作实践经验出发,切人诗画关系的讨论,道出人之所未道,从中外历代有关论述的认识发展过程之比照中,联系当代文学艺术现象做出自己独到的分析。此书出版后不久,便在书画界和出版界引起很大反响。全国出版协会主席王子野认为“这本书很值得读、有学识,把人人常说的话引深了”。著名画家蔡若虹给曾景初写信说:“现在开始读,就觉得你是一个一丝不苟真实做学问的学者。”著名漫画家方成撰文写道:“从头读下去,也和当年看《西游记》似的,书粘在手上,放不下……这样的好书,应该立刻介绍给更多的读者,如此读究又读第二遍。”著名评论家韩羽指出:“画家曾景初著的《中国诗画》一书,以十余万言的篇幅来就诗与画的结合问题进行阐述,以我见闻之孤陋,就这个问题系统地探讨的专著,尚属首见。”著名木刻家李桦读后说:“这本书适合专家研究,也适合初学者阅读,可望成为畅销书。”

  事实确如预料,《中国涛画》出版不久便销售一空,有的海外学者买不到,就辗转托人向作者索要。台湾学者何怀硕先生读了曾景初托人捎给他的书之后,颇有感触地评价《中国诗画》:“征引之广,分析之深,体会之亲切具体,此书自有独特之优点”。著名学者荒芜欣然为《中国诗画》一书作序,他在序言中写道:“对于画和诗,我不过是个半吊子,读不出什么条条道道来,但是读了景初兄的大作之后,获得很多启发,特别是他着力提出的中国诗书画同源合流的问题,我认为那是中国民族艺术的一大宝库,其中还有许许多多值得发掘的东西。”凡是了解曾景初的人都知道,这些评价决非溢美之辞,他的治学严谨是出了名的。为写这部《中国诗画》,他引征的外国大家有30多人,引征的中国大家有100多人,引用资料多达110多种。除此之外,他还出版了《绘画散论》一、二集,编辑诗画文论50多万字。

  曾景初从艺60余年,苦学,苦钻,苦练,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生活俭朴,自奉近于刻薄。他晚年不幸身患绝症,在要命的疼痛使他浑身颤抖而无法控制的情况下,他也不在医生与亲人面前呻吟一声。只有一次他得知自己病情已十分严重时,从未对别人有过任何要求的他,紧紧拉住大夫的手喊道:“你们要救救我呀!”他被耽搁得太久了,好不容易熬到今天,他不甘心自己的艺术生涯就此结束,他还有好多想做能做的事没有做啊!临终先一天晚上,他突然从昏迷中醒来,十分清晰地对守在床前的女儿说:“我一二天还要回单位上班去,你给我准备一辆车,你送我一趟。”女儿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不得不对父亲点点头,答应了他。此后到第二天清晨I临终,他再没有说第二句话。

  公元2001年1月8日,曾景初在其北京寓所与世跃辞,终年83岁。《娄底市政协文史委〈中国历代名人与娄底〉》供稿

  “曾景初”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