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南省名人>岳阳市名人>岳阳县名人

许伯政

暂无许伯政人物图片我要提供名人图片

岳阳名人许伯政介绍

清代官员

许伯政 (1700——1784),后人尊称伯政公,字惠棠,一字石云,湖南巴陵人(今岳阳县相思乡河山村人)。旷世孝子许伯泰之弟。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举博学鸿词。七年,(公元一七四二年)成进士。知四川彭县,有惠政。值金川用兵,供费很多,伯政筹办军需,而民不扰。历擢山东道监察御史,致仕归。家居数十年,不履城市,惟究心经卷。

许伯政人物轶事

许伯政从小喜爱天文学和史学、哲学,常常深夜露宿,仰观天象,演算数学。60岁辞官归家后,足不履城,手不停笔,心不离算。17岁时入岳州府学,38岁中举人;42岁及进士第,任四川彭县知县,52岁时擢为礼部祠祭司主事,又迁员外郎,后转任山东道监察御史 。

伯政天资聪颖,上私塾后,熟读诸子百家典籍,因常问稀奇古怪的问题而屡遭老师责叱,一天课后,与师兄们一起在河边玩耍,正好对岸来了一个十六岁上下的漂亮女孩,想过河却又不敢下水,在岸边徘徊了很久。十二岁的伯政不假思索便脱鞋卷裤,将女孩背过河来。这下可好,一个嫉妒他的同窗抓住了伯政的“把柄”,向老师告了一状,说他对女孩居心不良,有悖礼数,男女授受不亲!喜欢伯政的师母怕他又遭惩罚,忙暗示伯政书面陈述背送女孩之动因。伯政领悟师母好意后,马上在纸上“沙沙”地书写起来,一篇陈情文章即刻而就。老师接过他写好的文章一看,脸上随即由阴转晴,继而说:“你的文思和文采已超过了为师。你再在这里读下去,只会贻误你的前程,你另择高明吧。”原来,伯政这样写道:“二八姣娥隔河游,小生愿作渡人舟。仙姑金手靠玉手,学生龙头托凤头。三寸金莲离水面,十分春色满江流。轻轻放在江南岸,默默无言各自休。”

伯政博学多才,时誉江南四才子之一,他的记忆力特强,看书“一眼十行,过目不忘。”有一次,《许氏族谱》被盗后,被当地一财主高价收藏,伯政拜访那位财主时,请求当面借阅《许氏族谱》,财主心想,你想看就看吧,还怕你把它抢去不成!伯政将《许氏族谱》浏览了一遍后立即递还财主,并当着财主的面把族谱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财主大惊:天下竟有如此奇人!他原本想把《许氏族谱》高价卖给许族,狠捞一把,看来现在没有什么价值了,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交好许氏族人。于是,《许氏族谱》完璧归赵。

伯政担任四川彭城知县不久,乾隆便继承皇位。乾隆常与大臣谈论易经,朝中文武百官思想拘泥陈腐,无以应对皇上的提问。乾隆深感易学衰落,下旨在所有朝廷命官中遴选深谙易经者,偌大的官宦阶层,仅有彭城知县敢接榜赴京,伯政站在太和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与乾隆探析易理,侃侃而谈,辩理精辟,龙颜大悦,伯政即被调入京城,推礼部侍郎。

伯政壮年时期,因不满官场黑暗,决意辞官归隐。他在自己宅邸的照壁上写下“水深犁绳拖不起”后,便偷偷地出了京城,踏上终隐相思山的道路。乾隆接到伯政失踪的奏报后,御驾来到伯政的宅邸查看,当他看到照壁上的留言后,知晓伯政去意已决,便摆了摆手,叫侍从停止再在京城搜寻伯政的下落,随即挥毫在墙壁上留下“农夫切勿再扬鞭。”

伯政轻车简从归隐相思山后,潜心经学,皓首穷经整理《易深》、《春秋深》等书稿。将穷尽一生心血研究天文学的专著《全史日至源流》付梓。伯政死后,简葬在老家后山,乾隆闻知后,深感伯政生前清廉节俭,谥之为“奉直大夫”。

许伯政作品评价

伯政所著《易深》,后人评价此书:“以为图书皆出太昊之世,卦数则生于河图,蓍数则生于洛书。又兼取汉人卦气、纳甲及京房《易传》火珠林之法。不墨守前人旧说,敢于立论。在他众多的著述中,以天文学著作《全史日至源流》最肴科学价值。这部书是参考清康熙年间的《历象考成》(前编)写成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此书"皆溯稽经史传注所载至朔气闰,质其合否,纠其谬误,亦颇有资于考证。”分代纪年,上自轩辕氏,下至明崇末年,前后四千年。

许伯政主要作品

《事三堂文集》,《益青阁诗集》,《易深》八卷,《春秋深》九卷,及《全史日至源流》三十二卷,皆收入《四库全书》,与《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许伯政补充介绍

  许伯政(1700-1784年),字惠棠,号石云,今岳阳县相思乡人。他的父亲半耕半读、知书达理,有“乡里秀人”之称,母亲亦是个善良贤慧的女性。他自幼聪明伶俐,勤于思考,对天文、历史、经传情有独钟,常常深夜露宿野外,仰观天象,推演历法,钻研经史,对做官的敲门砖八股文试贴兴趣索然。他的兴趣爱好与全身心投入,决定了他在天文、史学、哲学方面的成就。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17岁的许伯政被选入岳州府学读书,以学识渊博闻名遐迩。雍正六年(1728年)补为廪膳生,次年考上拔贡生。直到乾隆元年(1736年)才应试博学鸿词科,充任镶篮、正白两旗官学教习。乾隆三年(1738年)应顺天乡试,考中举人,乾隆七年(1742年)中进士,被派任四川彭县知县。在知县任内,他措置军需有方,重视教育,创办“九峰书院”,并捐俸500余金,构筑校舍,题其门为“彭城义学”。由于他政绩突出,得以转任四川省会成都知县,乾隆十七年(1752年)被推选为礼部祭司主事、员外郎①,旋任山东道监察御史②,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辞官归家。

  辞官后的许伯政,家居乔松翠竹间,潜心经学,手不停笔,心不离算,足不履城市,至老不倦,闭门著述20余年,写下了大量科学著作,著名的有《易深》8卷,《春秋深》19卷、《诗深》26卷、《全史日至源流》32卷,皆收入《四库全书》,另有《事三堂文稿》传世。

  许伯政对于经传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易深》一书中,他通过对《易》的深入研究,从哲理上论证了事物的两分法,认为事物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相互转化着;事物的发展,总是复杂、曲折甚至参差交错。因此要用发展的、运动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看待问题。办事不能墨守成规,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否则就会陷入“卦变之穿凿”。他的这些论点,具有初始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十分难能可贵。

  许伯政最具科学价值的著作是《全史日至源流》。这是他长期研究天象的结晶,凝聚了巨大心血。全书以康熙年间编写的《历象考成(前编)》为参考,分代纪年,科学推算,详细记载星象、节气、气候等,使上自轩辕黄帝,下至明朝崇祯末年,前后四千年的“星缠节候”,可一一按谱查稽。尽管这部书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差,但在200多年前的历史条件下,其推算的准确性可谓是相当高的。书中部分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是对我国天文学的一大贡献。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正月十八日,许伯政因病卒于故里,终年84岁。

  ①员外郎:官名。原指设于正额以外之郎官。隋开皇时,于尚书省各司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置,与郎中通称郎官,为中央官吏的要职。明清仍沿此制,以郎中、员外郎、主事为司官的三级。员外郎简称员外。

  ②监察御史:官名。隋朝始置。唐御史台分为三院,其中监察御史属察院,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整肃朝仪”(《唐六典》),品秩低而权限广。明清废御史台而置都察院,通掌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

  “许伯政”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