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名人陶澍介绍
陶澍(shù)(1779年—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 主要代表人物、湖湘经世派第一人、道光朝重臣。
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道光十年(1830年),任两江总督,后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并设义仓以救荒年。
道光十九年(1839年),病逝于两江督署,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有《印心石屋诗抄》《蜀輶日记》《陶文毅公全集》等。
陶澍人物生平
陶澍于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1779年元月17日)出生湖南安化县小淹镇的陶家湾。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七岁的陶澍跟随父亲陶必铨远走长沙,在岳麓书院读书。
乾隆五十年(1785年),其父陶必铨因母老思亲,回小淹镇资江上游的江南红泥田王虎文(名王崇焯,为陶必铨知交好友)家中设馆授徒,陶澍仍跟随读书。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陶必铨回家务农并钻研学问;陶澍亦在身边读书,开始攻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并参加一些农业劳动。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陶必铨应邀到安化县城(今梅城镇)主持修复南宝塔,陶澍亦跟随在安化学宫读书。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陶必铨到益阳曾润攀家中设馆教书,前后四年,陶澍仍跟随在侧读书。
乾隆六十年(1795年),陶澍参加县学考试,得补邑诸生。
嘉庆三年(1798年),陶必铨转赴益阳石井,在刘静园家中设馆授徒,陶澍仍跟随父亲读书。同年,陶澍与安化县一都河曲溪人黄德芬结婚。
嘉庆五年(1800年),随父赴长沙参加湖南乡试。
嘉庆六年(1801年),陶澍离家北上,参加会试,却名落孙山。遵父嘱,留京温习功课,准备再试,以图进取。
嘉庆七年(1802年)春,陶澍在京参加壬戌科会试,中进士,为第63名;四月,参加殿试,为二甲第15名;朝考,嘉庆帝召见,定为第55名。为安化第一个进士。
嘉庆九年(1804年)二月,赴任翰林院。
嘉庆十年(1805年)四月,任翰林编修。同年闰七月,父陶必铨病逝,陶澍回乡奔丧,丁忧三年。此后,陶澍在澧阳书院主讲三年,认真从事教育,培养人才。
嘉庆十三年(1808年)八月,陶澍离开家乡安化,携家北上,任国史馆纂修。
嘉庆十四年(1809年),任四川乡试副主考。此后十年,陶澍先后任詹事府詹事、记名御史、江南道监察御史、陕西道监察御史、会试同考官、会试内监试官、巡视中城、户科给事中、巡视南漕、吏科掌印给事中、道员等官职。在任上,陶澍均能恪尽职守,勤政恤民。
嘉庆十九年(1814年),陶澍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发现吏部候选官员太多,遇有官缺,则粥少官多,争议纷纭;吏部又立法不一,设置重签,形成混乱,造成弊端。陶澍主张统一立法,废除重签名目,堵塞漏洞,防止弊病。是年底,陶澍又陈奏州、县积弊,明确指出:“州、县之弊日深,州县之疲顽有自”。接连例举了八种州、县官场弊病。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陶澍被任命川东兵备道。十二月抵达重庆赴任。任中清理积讼,打击恶棍,平反冤狱,安定社会秩序。禁止私设关卡,畅达交通,鼓励工商,发展商业贸易。察看农村,体恤民情,奖励开荒,发展农业生产。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十一月,新即位的道光帝擢陶澍为山西按察使。
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兼署布政使。八月,调福建按察使。十月,未及福建赴任,擢安徽布政使。
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擢安徽巡抚。
陶澍对安徽进行了全面的治理:
清理安徽钱粮,杜绝钱粮亏空。
救济灾民,建立丰备义仓。
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整饬吏治,安定社会秩序。
重视文教,倡修《安徽省志》。
道光五年(1825年)五月,陶澍调任江苏巡抚。因洪泽湖决口,漕运阻浅,特调任江苏巡抚,亲至上海主持漕粮海运,雇沙船一千五百艘,运苏、松、常、镇、太五府州漕粮一百六十余万石至天津,为清代大规模海运漕粮之始。
道光六年(1826年)正月,陶澍再次“亲莅上海,部先后,申号令,各州、县剥运之米,鱼贯而至,鳞次而兑,浃旬得百三十余万为首运,余三十余万归次运。告祭风神、海神、天后,集长年三老,犒酒食银牌而遣之。万艘讙嘑江澄海明,旌旗飙动鼋龙踊跃。”二月底,漕运船队顺利抵达天津。
陶澍任江苏巡抚首倡海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同时代地主阶级改革派所取得的最重要、最典型的成果。
整肃吏治,改造民风,建设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
关心人民生活,救济灾荒。
大力兴修农田水利。
加强治安,严惩讼棍。
道光十年(1830年),加太子少保衔,署两江总督,寻实授。陶澍勇于任事、为朝野所重用。
道光十二年(1832年),与巡抚林则徐治江苏水患,修刘河、白茆、练湖、孟渎等水利。
道光十五年(1835年),入觐,赐御书“印心石屋”匾额。
道光十七年(1837年)十一月,陶澍六十生辰,道光帝赐亲题扁额、福寿字以及珍玩文绮。
道光十八年(1838年),忽病风痹。
道光十九年(1839年)六月,逝于两江节署,时年62岁。晋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并祝名宦祠,於海州建专祠。
陶澍史料记载
《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铭》
《郎潜纪闻》
《晚晴簃诗汇·卷一百一十七》
《清史稿·卷三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六》
陶澍主要成就
陶澍为官期间,在除恶安民、抗灾救灾、兴修水利、整顿财政、治理漕运,倡办海运,革新盐政,整治治安,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上作出了较大贡献。任内力图整顿淮盐积弊,裁省浮费,严核库款,缉禁私盐,淮盐得以行销。又于淮北试行票盐,后推及淮南。
陶澍与“湘军三杰”(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关系十分密切,他在理学经世思想、改革思想、吏治思想、人才思想、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对“湘军三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湘军三杰”可认为是陶澍思想与事业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陶澍人物评价
嘉庆帝:放尔南漕矣,尔尚有良心,肯说几句正经话。
道光帝:①端直宅心,勇敢任事,起家词苑,迁职言官。程材叠掌夫冰衡,出使早持夫漕节。遂由给谏出任监司。朕慎选贤能,首隆简擢。陈时臬事,祥刑昭明允之称;树作藩邦,敷政著旬宣之绩。用是畀之节钺,委以封疆。开府皖江,量移吴会。飞挽试行於沧海,酬勋而吉羽增华;逋逃迅获於邮亭,嘉绩而端闱晋秩。洎乎连圻作督,总制宣猷。统三省之师干,整纲肃纪;管两淮之禺筴,剔蠹厘奸。有守有为,允副股肱之倚赖;任劳任怨,倍殚心力之勤劬。②器资端亮,学术淹通。居蓬观而能文章,历兰台而宏建白。始抡才於蜀国,继视漕於淮壖。 著望群僚,足备驰驱之选;受知先帝,遂邀简畀之恩。迨朕宝祚寅承,温纶渥沛。备荷诸艰之试,频加不次之迁。任以疆圻,而遇事倍形勇敢;宠之节钺,而殚忱益矢公忠。挽鹾纲於积弊之余,独排众议;奠河流於既平之后,务策万全。
林则徐: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陈康祺:①陶文毅公丰裁峻整,好议论人物,惟恐不尽,虽廷对亦然。 ②陶文毅公澍官翰林,恭值仁宗皇帝祗谒祖陵,礼成,公进呈拟上陵歌二十章并序,其弟子郑际昌为之注释。庄诵一过,穆然见本朝家法之善,列圣孝思之隆,觉自周武王祭毕以来,无此祎仪茂矩也。 ③陶文毅公官台谏日,铮铮有声。
张之洞、张佩纶等:道光以来人才,当以陶文毅为第一。
赵尔巽:赵慎畛学有本源,察吏治民,严而能恕,所至政无不举。卢坤治回疆军需,平湖南瑶,驭广东夷商,皆有殊绩。陶澍治水利、漕运、盐政,垂百年之利,为屏为翰,庶无愧焉。道光中年后,海内多事,诸臣并已徂谢,遂无以纾朝廷南顾之忧。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其信然哉!
孟森:嘉道之时,留心时事之士大夫,以湖南为最盛,政治学说亦倡导于湖南。所谓首倡经世文编之贺长龄亦善化人,而澍以学问为实行,尤为湖南政治家之巨擘。
萧一山:①不有陶澍之提倡,则湖南之人才不能蔚起,是国藩之成就,亦赖陶澍之喤引尔。 ②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固皆标榜经世,受陶澍、贺长龄之薰陶者也。
陶澍个人作品
陶澍著文赋诗,造诣颇深,书画兼长,为后代留下了不少佳作,著有《陶云汀先生奏疏》七十六卷、《陶文毅公全集》,《陶云汀先生题稿》八卷,《印心石屋文钞》三十五卷,《印心石屋诗钞》初集四卷(包括《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印心石屋诗钞》二集(即《皇华草》)三卷,《抚吴草》四卷,《蜀輶日记》四卷,《陶渊明集辑注》十卷,《靖节年谱考异》二卷。另有《陶桓公年谱》,是研究陶侃生平的著作,《陶氏世谱》是汇集史传及各书所载的陶姓著名人物的事迹,均已佚失。
曾主编或校刊的书籍:《资江耆旧集》《海运全案》《重浚吴淞全案》《云台新志》《吴中唱和集》《吴淞口唱和诗》《和治水诗》《漕河祷冰诗录及图谱》《云台山唱和诗》《印心石屋五秩诗文荟》《咏印心石屋诗》《御书印心石屋诗文荟》《印心锡祜萃言》《皖藩政要》《安徽通志》《水利七案》《沅江县志》《安化县志》《洞庭湖志》《陶氏族谱(四续)》等。
陶澍的“赐书楼”、“印心石屋”、“博山园”藏书,皆嘉庆、道光以前的精刻精印本,其心赏识旧籍,尝钤一自己肖像图印,方面长髯,风雅之气,扑人眉宇。其子陶桄,亦喜藏书,共有藏书10余万卷。大多是清御赐内府刻本、武英殿本、名家刻本和稿本。藏书印有“小淹陶氏”、“宫保大司马三江总制之章”、“干国良臣”等10多枚。刊刻有《资江耆旧集》《江苏海运全案》《云台山唱和集》等10多种,1919年被张敬尧军队劫掠。著作有《印心石屋文抄》《陶云汀奏议》《黑水集》《洞庭湖志》等,后人汇为《陶文毅公全集》,汇其著述10多种。
陶澍补充介绍
陶 澍
(1778-1839)
清两江总督。
清安化县人。字子霖,号云汀,自称桃花渔者,印心石屋主人,晚岁自称髯樵。乾隆四十三年(1778)生。
少时家贫,随父读书。乾隆六十年(1795)就读岳麓书院,从师罗典。嘉庆五年(1800)秋举于乡。两年后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旋丁父忧归。十五年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十八年记名以御史用。先后任江南、陕西道监察御史。迁户部给事中,巡视江南漕务。转吏部给事中。
二十四年(1819)冬,出任川东道。日坐视事,有诉立讯,“数月积讼一空”。是时私盐横行,百姓深受其苦。或劝取缔私盐,不许。力主减官盐价四之一以敌私盐之议,于是“居民尽食官盐,私贩遂绝。数郡安堵而商销亦倍额,未期年政声大著”。道光元年(1821)四川总督蒋攸铦奏称陶澍治行为四川第一,可堪大任。擢山西按察使,又调福建按察使,同年十月擢安徽布政使。
道光三年,任安徽巡抚。五年六月,全境水灾,30馀州县堤圩皆溃,田庐荡然,百姓流徒。澍驻芜湖乘舟考察灾情,筹画赈济,委派官员分赴长江上游各地购米10万石,又劝地方绅民捐款数十万金。“区处条画,纤悉周至”,使“老疾孩稚者皆有所养,殍殪者皆有所瘗”,数十万流离者得以安顿。芜湖士绅为建“旬宣康保”坊以为纪念。
道光五年,任两江总督兼江苏巡抚。道光六年淮扬大水,十一年江淮大水,澍亲勘灾情,悉心赈济,筹画兴修水利。在江苏,以海运节省银20馀万两疏浚吴淞、浏河、白茆河,宣泄太湖诸水以入海。劝设丰备义仓以救荒年。其制略如社仓而务去其弊,制定章程12条,实行民建、民贮、民管、民用。
其间,洪泽湖溃溢 ,江南漕运梗阻。大学士英和等奏筹海运之策,诏江南官吏集议,迁延不决。时澍初任江苏巡抚,毅然以身任之。力排众议,谓自元迄明,海运亦尝行之有效,何独今不可行!拟定苏、松、常、镇、太仓漕米160馀万石,全归海运。悉心筹划,务求周密。并赴上海筹划集商船,探访航道。决定将160馀万石漕米分两次于道光六年春起运。海船从吴淞口开出,经水路4000馀里面,旬月即抵天津,较河运省费过半。清廷赏澍孔雀翎。魏源谓此次海运成功,“使人知海运利国、利民、利官,为东南拯弊第一策,而自是不得以风盗霉费之说相詟矣”。
道光十一年任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着手革除盐政弊端:“一曰裁浮费以轻成本”;“一曰慎出纳以重库款”;“一曰禁粮私船私以清纲销”;“一曰革五霸十杠以清淮北”。尤以裁浮费革蠹商一项,对盐商打击很大。其时盐商往往与朝廷官吏交往厚密,因此一些官吏往往寻扯事端以图中伤。澍终不中馁,而持之益坚,以致积劳成疾。十八年(1838)忽病风痹,十九年三月以病免,六月逝于两江节署。时年62岁。赠太子太保衔,谥文毅。
著述有《印心石屋诗文集》56卷,《奏议》76卷,《蜀輶日记》4卷,及《陶氏世谱》若干卷等。
“陶澍”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