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名人汤祖坛介绍
汤祖坛(1902~1993),男,字杏村,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永定区合作桥乡岩口村人。曾任国民党陆军第九十一军少将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副参谋长、全国政协委员等。
汤祖坛人物生平
汤祖坛,1902年农历十月初三出生于湖南大庸县岩口汤家坪,六岁入岩口族学读小学,十三岁入澧县中学读初中。父汤晓楼对他从小要求严格,教育有方。当时正值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男剪辫子女放足,学生都穿中山装。祖坛从澧县中学放假回家,要父亲缝制时髦新装。父亲给他缝了,但不放松教育,问他:“粗布包金子比绸缎包煤炭,哪个贵重哪个贱?”还说:“学生要努力读书,才能求得真才实学,如果只讲究穿着,将来会一事无成。”这一庭训深深触动了他的灵魂,成了鞭策他一生积极进取的动力。1919年秋初中毕业,以优秀成绩考入九澧中学专修科,由慈利宿儒吴恭亨、田金楠主讲。次年进行甄别考试,又以优秀成绩考入大学班。1920年南北内战爆发,学校解散,时堂兄汤子模任川军旅长,在四川酉阳龙潭协助军部办军官学校,来信要他赴考,他又以优秀成绩考入该校,开始军旅生涯。由于勤奋学习,两年后毕业考试,名列第一。
1922年2月,20岁的汤祖坛被分派到川东边防军旅部见习,不久任排长。是时川军分为两派,拥护孙中山革命的熊克武、石青阳、汤子模等为南派,拥护北洋军阀吴佩孚的刘湘、杨森和黔军袁祖铭等为北派。南派奉孙中山之命于1922年夏至1923年冬先后“讨逆”、“讨贼”,以成都、重庆为争夺目标,形成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得而又失的拉锯战,以失败告终。战争中汤祖坛机智勇敢,升任连长,随军退入黔东,适逢孙中山在广州誓师北伐,兵至韶关,电令熊克武由黔江入湘会师。途中,汤祖坛率部担任警戒,遇敌夜袭,因病行动迟缓被俘,头上被刺一刀,血流不止。敌排长知道了他的连长身份,派二人给他缠上绷带,押回营地请功。祖坛知道处境危险,佯作呻吟,麻痹敌人,走到无人处猛然奋起,将押行二人击倒在地,跳下田坎,奔回连队。当二敌兵爬起寻枪射击时,祖坛已经归队,这是他人生第一次遇险。
1924年夏,祖坛升任警卫团第二营营长,随北伐军取道湘西,攻占荆、沙,休整月余。父晓楼、伯父星楼及岳父王汉云闻讯相邀前来看望,祖坛虽任营长,却两袖清风,无力款待。时堂兄汤子模任第二军军长,解囊设宴,赠送路费,祖坛十分感佩。
1925年春,汤军进驻澧县,正准备大举北伐,不料孙中山逝世,北伐暂停,川军奉命开回广东。六月开到乾城时,受驻军陈渠珍阻拦,在攻城战斗中祖坛左腿负重伤,抬到贵州铜仁医院治疗,治了三个月,左腿仍不能伸屈,乃东返常德,准备去长沙湘雅医院治疗。东返途中,坐小船从沅江而下,至两山相夹的荒野处,遇一伙持枪土匪大喊停船检查。船停后,土匪跳入将财物全部抢去,有一匪发现祖坛军衣徽章,指着他大叫:“他是个大官,把他干掉!”正举枪对他扣扳机时,一匪首喝令道:“谋财不可害命,放他走!”船夫急忙撑篙下滩逃离,这是祖坛第二次遇险。船夫将他送到常德,复乘船下长沙到湘雅医院开刀治疗,月余方愈。九月回津市,伤口又红肿起来,住进关山医院,愈后回家休养,得悉汤子模被部属师长罗觐光刺杀,伤感不已。
1926年8月,汤祖坛受北伐大好形势鼓舞,虽行走不便,而毅然离家赴常德拜见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彭汉章,被委任为独立团团长,投入北伐行列。1927年春攻入武汉,适逢蒋介石清党反共,宁汉(南京、武汉)分裂,彭军长因通蒋被杀,祖坛脱离部队,投奔驻于湖北鄂城之独立第十五师师长贺龙部任教官,继续北伐,所向披靡。贺龙因战功卓著,升任第二十军军长,七月东征讨蒋,八月一日与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于南昌起义,接着向广东进发。祖坛因腿伤后遗症行走不便,留守。秋、投入驻武汉唐生智部任团副,继续东征讨蒋。蒋下野,赴日与宋美龄结婚。李宗仁、程潜复率部阻唐,唐亦下野。1928年春,汤祖坛调任第三师师长周维寅部参谋。夏,任七团第一营营长,继续北伐。1928年底东北军阀张作霖被日机炸死,其子张学良举青天白日旗反正,北伐成功,举国欢庆。
汤祖坛在担任营长期间,理论结合实践,撰写了一部《典范令手册》兵书,就步兵操练,射击教范和野外勤务等具体动作作出精要阐述,留学日本归来的表兄王育寅为之作序,印了数百册发给官兵,影响很大。1929年底,唐生智、冯玉祥、阎锡山联合与蒋介石大战。汤祖坛调任唐生智军部工兵营营长,攻克河南驻马店,遭南阳杨虎城部夜袭,蒋军乘势进攻,唐生智全军缴械,祖坛率徒手官兵投入十三师师长夏斗寅部任参谋,进攻冯玉祥。1930年夏,夏斗寅升任第十三军军长,旋任总指挥兼武汉警备司令,祖坛调任营长,兼任汉口警备区指挥。
1932年2月,汤祖坛得悉刺杀汤子模之元凶罗觐光被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任命改组的四川主委,由南京途经汉口赴任,住某旅馆内。为报兄仇,祖坛于清晨带一个排直扑此旅馆,罗觐光正在洗漱,祖坛立即将他逮捕。罗觐光请求饶命,祖坛骂道:“你死有余辜!”当即令勤务兵将他枪毙于营房场内。全营士兵,不知何事,吓得目瞪口呆。祖坛大声说道:“这是刺杀汤子模军长的叛逆,我今天为长官和兄长报仇!”随即脱下军装,直赴司令部军法处自首,请求按军法处置。是时,正在武汉大学读书的四弟汤祖堉闻讯赶来,兄弟商量,由祖堉出面,去京沪寻求汤子模之故旧长官声援营救。其中有子模上级熊克武、石青阳,子模同僚蒲剑鸣、肖毅肃、朱怀冰等,还有与子模结为金兰之交时任司法院副院长的覃振。他们听取祖堉汇报后,都认为祖坛是义报兄仇,可钦可佩。熊克武、覃振、肖毅肃、石青阳还发了声援电报,在武汉各报上刊载,促使军法处对祖坛宽大处理,判刑三年,服刑一年即释放。这是祖坛第三次化险为夷。
1933年2月祖坛出狱后,投入夏斗寅部任长江一段大堤的督检员,不久经覃振介绍回长沙任何健西剿总部参谋,1934年冬复调任陆军第六十二师一八六旅旅长王育瑛部副官。王育瑛是祖坛表兄,相处和谐,驻防江西、湖南,与红军萧克、贺龙部作战。1936年11月,祖坛考入设于南京的陆军大学,学制原为三年,由于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大举侵华,轰炸南京,该校迁址湖南长沙,学员提前于1938年11月毕业。祖坛毕业后,应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胡宗南邀请赴西安任中央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少将教官。1940年调任甘肃兰州西北干部训练团办公室主任,训练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党政和地方团级官员。此训练团属重庆中央训练团分团,蒋介石兼任团长。1942年夏,蒋介石带着蒋经国、纬国二子前来视察,祖坛与蒋纬国面晤,相谈甚洽,结为好友。是时,汪精卫由重庆逃南京,投降日本,任傀儡政府主席,众皆唾之。1944年5月,汤祖坛升任陆军第九十一军少将参谋长,驻防河西张掖,训练部队。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举国欢庆。1946年内战又起,全国人民复陷入战火之中。山东莱芜一役,国民党两个军被歼。为换回败局,蒋介石于1947年5月在南京成立中央训练团,对团以上军官分期轮训。汤祖坛为第一期训练对象,结业后,于1949年春任李铁军河西警务总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949年元月,李铁军赴南京请求南调,其军务由汤祖坛代理。时玉门油矿工人闹饷,打伤经理。汤祖坛为息事宁人,和平解决。随后带人到蒙古额济旗视察,深入到苏武牧羊的居延海,获得不少新奇见闻,写了一部《额济纳旗巡视记》,惜文革时被毁。不久西安解放,甘、宁震动,祖坛返回兰州,层层设防。此时,陶峙岳兼任河西警备总司令,主持新疆军务,与北京张治中联系,酝酿起义。祖坛将所辖兵力集结于酒泉、玉门,准备与新疆陶部一致行动。1949年8月,兰州解放。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利用电台广播:“有破坏玉门油矿者,以战犯论。”祖坛深感责任重大,决定尽力保护油矿,以作起义谈判资本。为防止蒋介石派飞机轰炸油矿,祖坛传令驻矿高射炮连陈连长:“即使是中央飞机,同样开炮,违者必究!”1949年9月24日 凌晨,由陶峙岳领衔通电起义,次日迎接解放军第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入酒泉,同时解放军接收玉门油矿。军队驻定后,宣告毛泽东指示,起义军实行“屯垦戍边”。
起义军整编结束后,汤祖坛由彭德怀司令员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副参谋长,十月下旬携家眷到甘肃张掖赴任。1950年8月祖坛被保送到西安王曲军政大学高级班学习,校长由彭德怀兼任,主旨是思想改造,1951年2月结业后被分配到天水第一高级步兵学校任教官。1952年7月,该校撤销,他调北京军委后勤学院任教研组组长,轮训全军后勤干部,学制三年。在院期间,我国婚姻法颁布,汤祖坛于1918年16岁时已与22岁的表姐王桂英结婚,后生一子二女,仅长女成人,余皆早殇。1939年37岁时,复与20岁的女学生黄柔嘉结婚,后生三子一女。1953年思想改造时不能不将犯重婚罪的实情向党交代,同时向后妻柔嘉说明。柔嘉很伤心,提出离婚。组织上则动员他与原配离婚,负责她一生生活费用。祖坛思想矛盾,心中痛苦。桂英是结发夫妻,对公婆孝敬,对他顺从,孤身抚养子女,受尽折磨,且多次嘱他另娶,十分贤淑,而今提出与她离婚,于心何忍?但同柔嘉更是恩爱,且子女成行,又怎能离开?两者不能兼顾,数夜难眠。最后权衡轻重,想到既与桂英长年分居,还是忍痛割爱,遂报请大庸县人民法院与桂英离婚,每月寄给她一定的生活费。桂英离婚受刺激太重,患了抽筋病,常时神志不清,于1973年去世,祖坛一生内疚。
1955年夏,全军授衔。组织上为考虑大局,未给祖坛授军衔,而给予教授待遇,他从此脱下军装,穿上便服。1956年冬,他被评为后勤学院“先进教学工作者”,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主席接见,使他一生感到荣耀。1957年反右斗争,汤祖坛谨慎鸣放,未被打成右派分子,可也大受惊吓。那是反右后期,领导人对他说:“你在天水辱侮领袖,说你们湖南出了个皇帝,是‘王巴摆尾’”。祖坛急忙申辩:“1952年我在天水与几个朋友说到三国时姜维曾在此驻兵,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历史人物走向都是由西北向东南,自成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到孙中山、毛主席。”有个朋友说:“自古以来,都是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李闯王如此,毛主席未成功时,也有人骂他是‘王八摆尾’。”后经组织调查,不了了之。
1958年9月,陶峙岳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调汤祖坛到石河子创办兵团农学院,任筹备处副主任。在兵团党委大办支持下,学院于1959年11月1日建成开学,兵团副司令员陶晋初兼院长,汤祖坛任副院长。该学院为中央农垦部直属大学之一,有二万多亩面积的机械化农场,两百多个农牧场遍布天山南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天地广阔,为边疆培养了大量农牧技术人才。1962年6月调他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学习内容以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为主,以提高理论水平加强工作主动性,结业后仍回农学院工作。1966年5月,毛泽东以批判吴晗的《海瑞罢官》为先导,发动文化大革命。6月4日,农学院畜牧系召开批判“三家村”大会,汤祖坛因在大会上讲了十分钟的话,闯下大祸,次日清晨,全院贴满大字报,认为他为“三家村”翻案,被造反派学生揪出戴高帽子斗争,他右腿跪在桌上,左腿因负伤致残不能弯曲,吊在桌边,极其痛苦地接受批斗。造反派喊口号:“打倒历史反革命分子汤祖坛!”“打倒活国民党汤祖坛!”被揪斗后送到实习农场劳教,次年春调回学院清理全院八个厕所的大便,干了一年多。其间多次被拉去鞭打、拳击、脚踢,几度昏死过去。1969年5月,农学院撤销,夫人黄柔嘉被下放南疆,祖坛更是痛苦不堪。幸亏他身板结实,活了下来。1970年在周总理关心查询下,恢复农学院。此时,学院校舍已为兵团机关占据,需在奎屯重新修建。1975年,汤祖坛回学院复职,仍管行政,负责制定基建计划。当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撤销,乃改兵团农学院为奎屯农学院,一切从头开始。
1978年,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恢复,汤祖坛被邀请为全国政协委员和新疆自治区政协常委,列席区人大五届一次会议,写提案强烈要求退回石河子农学院校舍,停止在奎屯建院。不久又出席全国人大和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带去院党委呈请国务院准予迁返石河子农学院的报告,寄送中央有关首长和部门,他还亲自到王震副总理家面陈一切,又拜会了教育部长、林业部长,他们都表示支持。散会返院后,正式向院党委传达了中央首长和有关部门同意农学院返回石河子的指示,全院欢腾。1978年4月起,院党委派祖坛带十名干部住进石河子,具体办理迁校事宜,至十月接交完毕,正式恢复石河子农学院,学制四年。
1980年8月9月,汤祖坛先后三次向中央统战部写报告,提出年近八旬,体脑渐衰,迁校工作已完成,请求离退,回居长沙。11月下旬获准。经学院派人到湖南省委组织部、统战部和政协联系,同意汤祖坛回长沙定居于马坡岭老干休养所。1981年9月15日,汤祖坛偕家人离开农学院,途经乌鲁木齐自治区农垦总局和北京后勤学院,向有关领导和好友辞行,22日抵达长沙,10月16日住进老干所,开始了晚年赋闲生活。
汤祖坛虽离休,仍为全国政务委员,湖南省政协常委,直到1987年辞职。在这些岁月里,凡国家和省政协开会,都请他出席。他利用这一平台,为国、为省、为家乡大庸县(市)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写了十一份提案。如教育科研机构改革调整、选拔和推荐人才、加强中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减轻山区农民负担、为山区研制新氏农具、在山区多建大小水库等。其中有四份是为了发展家乡的经济和文化,即1985年3月25日,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呈交了一份《请求国家科委、科协给予拨款辅助完成湖南大庸县《“国际科技交流服务中心”的基建任务和充实各项设备》提案;1985年5月在湖南省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呈交了一份《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庸县创办一所完全民族中学》提案;1986年4月10日在全国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呈交了一份《请求国家补助湖南大庸市兴建澄潭自来水厂资金二百万元》提案;1986年5月5日,在湖南省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呈交了一份《为统一发展旅游业,请将大庸市张家界、慈利县索溪峪和桑植县天子山联合组成为“武陵源旅游特区”》提案。这些提案,无论作用大小,都体现了他为家乡建设的良苦用心,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汤祖坛自1938年冬从陆军大学毕业去西北军界工作,至1993年12月26日在长沙逝世,55年间只回故乡三次。第一次是1963年4月在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结业后,从北京回新疆途中顺道回家探亲,会见了已衰老的结发妻子王桂英和三弟祖增夫妇。丈夫数十年未归,在外另娶,桂英孤苦在家,抚育儿女,孝敬公婆,见面后泣不成声。但她对丈夫的处境体贴谅解,并不怨责,这使祖坛感愧交集,由衷抚慰。白天他去被挖的父母墓地祭奠,夜晚走访乡亲谈家常,次日在老屋周围走了一圈,发现屋后数人合抱之大的樟树和珠木树不见了,那是1959年大炼钢铁和食堂化时砍掉的,现在满目荒凉。数日后,同三弟等到县城,拜访了县委书记王长生和县长庹景陶,会见了任大庸县教育科长的堂弟汤子绳,当晚看家乡阳戏,住县委招待所,政府官员设宴款待。接着乘车回家,访亲问友。这是三年苦日子之后,所见所闻,今昔对比,面目全非,感概不已。谁知此行,竟是与结发妻和三弟夫妇的诀别,当1983年8月5日他带着后妻黄柔嘉和长子先钟第二次回到老家时,前妻和三弟及弟媳只有坟墓供他凭吊。姐汤馥兰已88岁,闻讯从慈利九都赶来,含泪畅叙亲情。随后进县城住崇文宾馆,县领导人设茶话会欢迎。9月10日,由副县长叶玉明等陪同,游览张家界茅溪水库。归来遥望天门山,天门洞开,雄姿如昔,壮观奇特。东看回龙观,一片苍郁,令人神往。南望火车站,喷烟袅袅,车声隆隆。城市街道,东西五条,南北四条,已不复识。二十年巨变,使他欣慰。
1985年5月10日,他第三次回乡,同行者有他夫人黄柔嘉和从美国洛杉矶归来的四弟汤祖堉及侄子先锷等,县政协主席李家志和毅强侄到岩口候迎。此时他父母墓碑已修成,大家同去祭奠。接着驱车县城,县领导设宴招待,住崇文宾馆,到19日方乘车告别。在这九天内,由李家志主席等陪同,又畅游了张家界,参观了茅溪水库,还游览了玉皇洞,参观了西溪坪火车站,看望了岩口小学。在张家界游览时四弟祖堉写了一首五言诗,他步其韵而和之。诗曰:
难忘故乡景,联袂赋重游,峰峦耀日现,金鞭映月流。
阻险赛西北,揽胜跨美欧,祖国河山秀,重游忆也无。
汤祖坛离休后,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于1981年5月4日写申请要求加入共产党。对于一个地主家庭出身,担任过国民党高级军官与红军作过战的他,虽起义受编,但要加入共产党是有难度的 。但他志向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于1982年10月1日、1984年6月3日、1989年2月又三次写申请,终于在这年3月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时年88岁,站在党旗下举右手宣誓:“誓为共产主义战斗到底,此志不渝。”一年后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93年12月26日病故于长沙,享年92岁。
综其一生,其闪光点应是:遵从父训,自强不息;追随孙中山,从戎北伐;枪决罗觐光,为兄报仇;酒泉起义,保护玉门油矿;任教军委后勤学院,编撰教材;创办并重建兵团农学院,培养了大量农牧人才;文革受酷刑,革命不动摇;以全国和省政协委员身份,为振兴国家和家乡积极建言;矢志不移,实现入党夙愿。
在他与王、黄二夫人的合冢墓碑上,刻有一副总结他一生的长联:
从戎北伐卫国抗倭酒泉高举义旗少壮成才烈烈八面大将军
挥旌西指屯垦戍边石河精培桃李耄耋入党堂堂七尺男子汉
汤祖坛人物简介
1915年和1919年,先后在慈利中学和九澧文学专修科毕业,后投笔从戎,毕业于孙中山领导的下川东护国军军官学校。北伐前夕,在熊克武领导的川滇湘黔建国联军前敌总指挥汤子模军长麾下任警卫营长。后在湘黔边战斗中负重伤。北伐战争时祖坛投奔贺龙第一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后,祖坛与部队失去联系,暂担任武汉三镇汉口区警卫指挥,1932年初春,四川改组派主任罗觐光经武汉,祖坛捕罗并枪毙于指挥部。1936年考入南京陆军大学将校班特三期深造,后该校迁至长沙。毕业后分配到胡宗南第一师任参谋长,后被调任中央军校兰州分校教育长,为思想开明的陶峙岳将军所赏识,被荐任河西警备总司令部所属军参谋长,后兼任代司令。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军兰州时起义。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副参谋长,1950年调北京任军委后勤学院指挥系战术教研组组长,同时担任高级指挥员的教研任务,并参加建国初期军事院校的首批军事教材编撰工作。1957年被评为先进教学工作者,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1958年筹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石河子农学院)。“文革”中,学院和个人均受到冲击,学院被谴散而移作他用。直至1978年恢复工作,以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常委身份,向王震及有关部委汇报反映情况,获得邓小平同志“恢复院校”的批示。1980年离休,定居湖南省老干所,在续任全国政协委员及省政协常委期间,尽力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关心家乡建设,积极动员三胞回祖国。88岁高龄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汤祖坛著作
晚年著有《战术课程教材》、《大新疆纵横谈》和《回忆录》等。
汤祖坛补充介绍
汤祖坛
(1902—1993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副参谋长,全国政协委员。
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人,1902年11月出生于大庸县岩口村汤家坪。早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投笔从戎,追随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参加了北伐战争。1936年考入陆军大学深造。1949年在甘肃酒泉率部起义,投身人民革命,并为保护好全国唯一的石油矿做了大量工作,使人民解放军安全地接管了玉门油矿。起义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副参谋长、军委后勤学院指挥系战术教研组组长、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副院长等职。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组织分配的每项工作任务都愉快地接受,并千方百计地完成。在军委后勤学院任教时,参加了建国初期军队院校首批军事教材的编撰工作,并承担高级指挥员的教研任务,工作积极,成绩显著,1957年评为先进教学工作者,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1958年,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工作,负责筹建兵团农学院,不顾年事已高,仍日夜操劳,和同志们一起勤奋工作,在兵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荒原创业,白手起家,仅8个月就完成了筹备建校任务,当年招生开学。“文革”期间,石河子农学院-迁离,教职工大多数远放南疆,返回原校办学成为全校师生一致的迫切要求。
“文革”结束后,他重返工作岗位,不顾年迈体衰,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向全国政协及中央有关部委呈上要求归返原校的报告,得到强有力的支持。1978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和新疆自治区下达了批准农学院返回石河子原校舍的指示,使下放到南疆的数百名教职工重返了教学岗位。
他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常委和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对祖国统一大业十分关心,积极参与-工作,从50年代起直到逝世前,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广泛的海外关系,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做了大量有益工作。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和任省(区)政协常委期间,提出了多件重要提案,请求国家科委、科协给予拨款,帮助完成湖南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国际科技交流服务中心的基建任务和充实各项设备。国务院转交湖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实施,总投入500万元,按时完成了基建任务,建成后发挥了国际科技交流服务中心的积极作用。
他矢志不渝,追求理想与进步。1984年6月,以83岁高龄被石河子农学院党委批准入党,实现了凤愿。1989年11月8日88岁时赋诗抒怀:
青年投笔逞豪情,历尽沧桑八八春;落叶归根保晚节,欢觞祝根湘江滨。
半世迷途空革命,旷代马列指迷津;老当益壮发余热,服务人民献此生。
1993年12月26日病逝,终年91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汤祖坛”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