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名人唐稚松介绍
唐稚松(1925年8月7日—2008年7月21日),湖南长沙人,中国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
1950年唐稚松从清华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52年从清华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教研室工作;1956年至196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逻辑室助理研究员;1962年至1985年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80年晋升为研究员,并任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8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
唐院士主要从事数理逻辑、自动机理论、程序语言与编译方法、形式语义、软件开发方法、工具与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
唐稚松人物生平
1925年8月7日(农历),唐稚松出生于湖南长沙。
1940年—1944年,先后在湖南长沙明德中学初中部和省立第一中学高中部学习。
1945年—1950年,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及清华大学哲学系本科学习。
1950年—1952年,在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专业为数理逻辑。
1952年08月—1956年10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教研室讲师。
1956年10月—1962年10月,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逻辑室助理研究员。
1962年10月—1985年03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 。
1978年,在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专家组会议上,介绍了XYZ系统的概念及设计思想。
1980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及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并任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1983年,在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巴黎大会上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执行时序逻辑语言XYZ/E。
1985年03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2008年7月21日3时31分,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3岁 。
唐稚松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唐稚松于20世纪60年代中从事自动机理论研究,证明计算机转移命令的许多结构性性质,如转移命令可用循环代替,它比Bohm-Jacopi定理早一年。20世纪70年代中从事结构程序设计与结构化语言的研究,推动了中国国内这方面工作的开展。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时序逻辑语言XYZ/E及以它为基础的软件工程工具与环境系统XYZ系统的研究,将时序逻辑理论与软件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软件开发自动化的水平,从而提高其生产率。其中时序逻辑语言XYZ/E是世界上第一个可执行的时序逻辑语言 。
早在1965年,唐稚松在《数学学报》发表了一篇关于计算机指令系统性质的论文,提出转移指令可用循环替代。这一重要结果比中国国外同行的类似结果早发表一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分析总结了国际上结构程序设计研究方面的大量资料,完成了长篇论文“结构程序设计与结构程序语言”。在此基础上,他设计了一个广谱的结构程序语言,取名为系列化语言族,简称XYZ系统 。
学术论著
截至2008年7月,唐稚松在中国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并著有诗词作品集《桃蹊诗存》(桃蹊是他的笔名)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55
《数学讲义》
朱秀玲,唐稚松,金必先编著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59.05
《算法论 上下》
A.A.马尔科夫著;胡世华 唐稚松 何成武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7.07
《结构程序设计与结构程序语言》
唐稚松编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985.08
《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工具和环境》
唐稚松等主编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9.02
《时序逻辑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 上 时序逻辑语言》
唐稚松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03
《时序逻辑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 下 软件工程方法与工具》
唐稚松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学术交流
1979年,唐稚松应邀访问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截至2008年7月,应邀先后到欧美和日本等国的3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讲学和访问 。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9年
时序逻辑的软件工程环境理论和系统方面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3年
《时序逻辑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上、下册
国家图书奖正式奖
2003年
《时序逻辑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上、下册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
教育思想
唐稚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计算机理论和软件方面的人才。他经常教导学生,作为科研人员,首先应具备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科学研究是探索真知,来不得半点虚假与投机取巧 。
科学态度
唐稚松觉得,现在的科技界,在学术评价等方面,“人情味”还太重,“科学性”还讲得不够。在这样的风气下,同行评议也容易流于形式 。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6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会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
唐稚松人物评价
唐稚松先生是中国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他为中国科学事业的振兴兢兢业业奋斗近六十载,贡献了毕生精力。先生是中国计算机科学和软件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在结构程序设计理论、程序语言、形式文法、汉字信息处理、软件工程等多个方面均有卓越建树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评)
唐稚松先生一生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先生求真务实,以前瞻性的眼光不断开拓创新,身先示范并培养了大批计算机科学和软件理论方面的优秀人才,为研究所的发展、为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生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和爱国奉献的高尚品德,值得大家不断学习和传承 。(2015年9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惠民在主持唐稚松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时指出)
唐稚松后世纪念
唐稚松先生70寿辰
1995年,由斯坦福大学Z. Manna教授提议,国际学术界为庆祝唐稚松先生70寿辰在北京召开了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由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出版 。
唐稚松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2015年9月16日,唐稚松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惠民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汝钤、董韫美,唐稚松生前好友、同事、学生及工作过单位的代表60余人参加了活动 。
唐稚松补充介绍
唐稚松(1925.8.7-2008.7.21),,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专家。湖南长沙人。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同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60年代中从事自动机理论研究,证明计算机转移命令的许多结构性性质,如转移命令可用循环代替,它比Bohm-Jacopi定理早一年。70年代中从事结构程序设计与结构化语言的研究,推动了国内这方面工作的开展。80年代初开始从事时序逻辑语言XYZ/E及以它为基础的软件工程工具与环境系统XYZ系统的研究,将时序逻辑理论与软件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软件开发自动化的水平,从而提高其生产率。其中时序逻辑语言XYZ/E是世界上第一个可执行的时序逻辑语言。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唐稚松”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