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南省名人>邵阳市名人>双清区名人

粟宗华

粟宗华人物照片

双清名人粟宗华介绍

精神病学家

粟宗华,精神病学家。编写中国第一本用本国资料介绍精神病知识的教科书。在国内第一个对难治性精神病患者施行额叶白质切除手术;提出较为切合当时实际的心理治疗模式;改进对精神病人的管理和胰岛素休克治疗的方法;使用氯丙嗪、利血平治疗精神病;提出设立三级精神疾病防治网的设想。1951年他出版了《精神病学概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精神病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用本国资料介绍精神病知识的教科书。1970年8月13日,粟宗华因患肺癌在上海逝世,终年66岁。

粟宗华人物生平

民国13年(1924年)入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后转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前身)。

民国21年毕业后赴北京协和医学院脑系科进修,并任助教。

民国24年赴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研修精神病学兼任医院医师和助教。后转哈佛大学为神经科研究生。

民国27年回国,任上海医学院神经精神科讲师兼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神经精神科主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医学院内迁,粟氏留沪开业行医。

民国33年主持开办虹桥(精神科)疗养院。

1954年率虹桥疗养院员工参加上海市精神病医院工作,任医务主任。

1958年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建立,任院长。

曾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神经精神科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及上海市卫生局医学顾问,被推选为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粟宗华人物简介

粟宗华(1904~1970)中国神经精神病学家。1904年11月21日生于湖南邵阳,1970年8月14日卒于上海。

我国的精神病防治工作在五十年代开展以来,解决了病家不少问题,不但得到社会的支持,也受到国外同道的高度评价,而这一工作的开拓者,就是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已故院长粟宗华。他逝世虽已十多年,但至今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的职工们仍乐于称颂他正直无私的为人和卓著的业绩

粟宗华主要成就

粟氏是中国精神病学科创始人之一。在美国留学期间,深得其师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阿道夫·麦尔及同道器重。先后在美国发表多篇很有影响的论文,其中《人类脊髓的血液供应问题》一文提出脊髓血液供应主要是颈、胸、腰三大血管,纠正了脊髓血液供应是节段性的传统解剖学的错误观点,为脊髓病变手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民国27年首先引进电休克治疗严重忧郁、拒食、木僵等精神患者,40年代又创用静脉注射副醛以代替水合氯醛灌肠、巴比妥类药物鼻饲及静脉注射等疗法治疗癫痫大发作病人,都获良效。在国内最早应用氯丙嗪抗精神药物于临床及科研,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1951年编写出版国内第一部精神病学专著《精神病学概论》。

粟氏为开展社区精神病三级防治网的倡导者。1956年,成立由市卫生、民政、公安局组成的上海市社区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并将上海第一医学院、第二医学院精神病科的技术骨干力量调入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使医、教、研汇成一体,成为全市精神病防治的技术指导中心。1958年,粟受命组织开展全市一千万人口的精神病普查,继而在郊县农村开办精神病疗养村,其后各区、县相继建立精神病防治站(院),街道、居委普遍建立精神病人监护组,从而形成系统的精神病三级防治网,被国内外精神病学专家称之为“上海模式”。他十分重视精神卫生及精神病防治。1959年,在他的规划和领导下,完成了全市精神病普查工作,并着手建立城市三级精神病防治网。这一经验,后向全国推广,还得到国际上有关专家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

粟宗华补充介绍

  粟宗华(1904~1970)

  湖南邵阳人。民国13年(1924年)考入长沙湘雅医学院,后转入中央大学医学院(后名国立上海医学院,今上海医科大学)。民国24年赴美国,在霍布金斯大学、哈佛大学神经精神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医学博士学位。民国27年回国,任上海医学院教授、中国红十字总会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同时,担任医学科研工作,与人合作探索脊髓与脑部的外科手术,获得成功,成为国内第一个对顽固而又难治的精神病人施行额叶白质切断的医师,名噪一时。报纸上曾有《神医剖脑记》的报道。民国28年,他在《美国神经精神病学资料汇编》杂志上,发表了《人类脊髓的血液供应问题》论文,纠正了传统解剖学上对此的错误观点,解决了临床上的若干难题,为脊髓神经外科手术提供了科学根据;随后,在美国和国内的学术书刊上,陆续发表了《脑与脑血管屏障渗透功能问题》、《人类小脑的血液供应问题》等10篇论文,成为中外瞩目的国内少数神经精神病学专家之一。当时,南京伪维新政府请他赴宁任职,他拒不应召。旋辞上海医学院教授及兼职,假丁惠康开办的虹桥疗养院(今徐汇区中心医院)内设立私人诊所,专门收治精神病患者。对贫穷病人,有时免收诊费,或赠药剂。求医者日益增多,影响日益扩大。

  1951年,撰写成解放后第一本精神病学专著《精神病概论》,也是第一本系统介绍精神病学知识的大学教材。1954年,接受市卫生局聘请,出任上海精神病院院长兼医务主任,他倾注全部心血,从管理、诊治和医德诸方面,力求开创新局面。

  粟宗华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医疗、护理、劳作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鉴于单纯药物和物理治疗,病人易于复发的问题,经多年研究,首创精神疗法(心理治疗),他还倡导工娱疗法,他认为“工能强身,娱能养性”,在院内辟工娱疗室,建精神病人疗养村,引导病人参加简易手工艺和轻度农业劳动,使病人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增进自尊、自信心理,取得明显疗效。他又破除了有结核病的精神病患者不能接受精神病治疗的戒律,使不少过去为之束手的病人得到治疗康复;为此发表的关于“氯丙嗪、利血平等化学剂治疗精神病”的多篇科研论文,引起中外医药界的重视。

  他十分重视精神卫生及精神病防治。1959年,在他的规划和领导下,完成了全市精神病普查工作,并着手建立城市三级精神病防治网。这一经验,后向全国推广,还得到国际上有关专家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

  粟宗华于195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多次被评为市医务系统先进工作者。“0”期间惨遭-,1970年8月14日病逝。

  --集团被粉碎后,得到昭雪。其子女遵其遗嘱,将20多万元遗款和房产捐献给市精神卫生中心,设立“粟宗华基金会”,并在其故居(华亭路37号)设立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

  “粟宗华”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