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名人宋裕和介绍
宋裕和(1902-1970),又名友训,汝城县延寿乡寿水村人,出生于贫苦农家。抗日战争中,他历任新四军军部军需处副处长、供给部长、后勤部长。他冲破日、伪、顽军设置的重重经济封锁,力辟财源,保证了军需供给。
解放战争期间,他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司令员,出色地组织领导了淮海战役中庞大的后勤、支前工作。后调任华东财政委员会副主任,参与领导上海的资财接管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食品工业部副部长、军委总后勤部副部长兼营房部部长、建筑工程部副部长等职,曾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5年任全国政协常委。“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1969年被“疏散”到江西省抚州市。1970年12月12日病逝于抚州。
宋裕和人物履历
1926年,宋裕和积极参加农民运动,次年2月,任第八区(延寿)农协筹备委员,不久,当选为区农协副委员长,后继任委员长兼区农民自卫军大队长。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马日事变”后,奉县农军总队部命令,带领延寿地区农军参加保卫县城。8月15日,国民党军十六军范石生部在土匪何其朗引导下攻陷县城,他同突围出来的农军到达濠头,与县农协宣传部长何举成带领的农军汇合,到江西边境开展游击活动。9月下旬,奉中共湖南省委指示,队伍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一团,仍活动在湘、粤、赣边境,相继参加攻克桂东、汝城县城等一系列战斗。
1928年2月,部队在韶关被范石生部围袭,宋虽冲出重围,但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只得暂时回到延寿家乡。土匪胡风璋闻讯,派200多名匪兵前往缉捕,他被迫穿过重重封锁上了井冈山,分配到红四军政治部当宣传员。后任连指导员、团政治委员、红三军支队和无线电总队政治委员。1929年12月底,参加在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当选为前委委员。1934年l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任中央军委总部三局局长,负责后勤工作。到达陕北后,任军委总部二局副局长。1936年5月,到红军大学一期一科学习。次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粮食局长。见照片:(1936年秋,坚持井冈山斗争的部分同志在陕北红大留影。前排左起:罗荣桓、谭希林、陈光、杨立三、陈士榘、宋裕和、林彪;后排左起:赵尔陆、张树才、张纯清、萧克、孙开楚、毛泽东、谭政、谭冠三。)
宋裕和趣闻轶事
在井冈山,曾经有过第一个红军教导队。“朱毛会师”后从龙江书院迁到井冈山茨坪。周瑞兰告诉记者,有位名叫宋裕和的老红军曾这么回忆:“我们进教导队的第一课,就是学唱《国际歌》”……
当年井冈山时期的老将领和老战士,也多有记述。例如杨至成、何长工、宋裕和、范树德、龚楚等。他们曾经回忆说:“朱毛会师后,原来井冈山的同志们纷纷奔走相告,说‘这下好了,来了个会打仗的’,又说‘朱军长有一个御敌的十六字诀’。”参加南昌起义,时任南昌军官教育团总务处处长的赵镕老将军,在1983年6月14日接受中央文献研究室党史工作者的访问时,他说:“你们写朱德同志的传记,有一件事提醒你们,就是关于‘十六字诀’的问题。一般都认为‘十六字诀’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其实是朱德同志最早提出来的,他是在许多地方做过试验的。最早起源于1913年,他在滇南个旧戡乱、剿匪。”他又说:“我就曾问过他,‘十六字诀’不是您提出来的吗?怎么成了毛主席提出来的了?他说:只要对革命有利,谁提的都一样”。朱老总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与他的一贯风格一样,表现出极其博大而宽厚的伟人胸怀。
大柏地战斗虽然取得胜利,但由于未能得到群众的支持,红四军来不及扩大战果和打扫战场,而是带着伤员迅速转移,连夜经宁都冲出敌人的包围。甚至俘虏的敌团长萧致平、鈡桓,也没有时间调查识别,让他们混在俘虏里释放了。
二个月后,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再次返回大柏地,想起战前吃掉的群众“过年料”,指示宋裕和带着银元去赔偿。宋裕和带着宣传队,召集群众自报“损失”,群众也不客气,东家十块,西家二十块,一共要了三千五百块大洋。
三打龙岩1929年5月初,蒋桂战争基本结束,国民党江西省主席朱培德即以3个旅分别由赣州、泰和、临川向雩都、兴国、宁都、瑞金推进,企图围歼红四军于赣南地区。此时,粤桂军阀却燃起战火,接邻粤东地区的闽西各大、小军阀,先后投入了这场混战。盘踞在龙岩的土著军阀陈国辉,追随闽南的国民党新编第一师张贞部加入了讨桂阵营,于5月中旬出兵潮汕地区参加军阀混战,出现闽西腹地空虚的局面。
5月中旬,毛泽东、朱德在赣南宁都附近,接到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建议红四军再来闽西的书面报告后,鉴于赣南敌军集中,闽西空虚的情况,决定避开赣敌进攻锋芒,再度入闽,开辟闽西新的割据区域。5月19日,红四军从瑞金出发,经长汀古城、四都挺进到濯田。在濯田,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写了信两封,派前委委员宋裕和先行出发,一封转交邓子恢,告知红军的行动,要求特委做好策应准备;另一封交给上杭地方武装负责人傅柏翠等,要他们在5月21日到达连城县庙前,共商红四军下一步行动计划。
新泉整训后,红四军进入上杭古田,一方面继续开展政治军事训练,另一方面在为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会议做认真准备。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人都是日理万机,殚精竭虑。白天,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党代表联席会,晚上,毛泽东在前委机关驻地“松荫堂”的如豆灯光下时而凝神静思,时而奋笔疾书。有一次,夜深了,油烧完了,毛泽东请前委秘书宋裕和从厨房里找来松枝做成火把,继续写作。忽然,一颗火花溅到毛泽东披着的军棉衣上,烧了一个小洞,滋滋地冒着烟,疲倦至及正打着盹的宋裕和突然发现,忙不迭地将火掩灭,毛泽东抬头对着宋裕和友善地笑了笑,接着又若无其事地伏案疾书,直到东方吐白天欲破晓。
这时,国民党当局又调集闽、粤、赣三省兵力十四个团对闽西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会剿”,进犯的主力仍是赣军金汉鼎部第十二师。闽西革命根据地,在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后,经过七个多月的经营,已得到初步巩固。于是,朱德、毛泽东在一月上旬决定率红四军回师赣南,吸引金汉鼎部离闽回赣,打破他们的第二次“会剿”。中共闽西特委得知后,来信要求红四军留下一个纵队。毛泽东对送信人说:敌军是跟着我们走的,不会留在闽西跟你们走。他还写了八个字:“离开闽西,巩固闽西。”在赣南和赣西地区,留在那里的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和第四团,通过游击战争发展群众武装,实力和编制都有扩充。一月间,赣西特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将它们和其他游击队合编为红六军,由黄公略任军长。红四军在回赣南的途中,接到有关报告,就派前委委员陈毅、宋裕和先行赶去,协助黄公略做筹备工作,迎接红四军返赣。陈毅并担任了红六军政治委员。
似有心灵感应,张茜也在3月23日致信陈毅。她收到丈夫3月23日的家书后,又于4月1日回复。陈毅见信后,于合肥瑶岗再次修书于张茜:
倩儿:
三月二十三日及四月一日两信收到。康生同志亦有电来说愿帮忙照料你等。宋裕和同志亦电告三个小孩均安抵青州。得你两信知你已布置妥善,更放心了。我现在由蚌埠转至合肥附近,一片黄金菜花,一片稻田,麦绿如油,南方景色十分可爱,多年久居北方不禁有新鲜感觉。
你既然任医学宣教工作,望努力。但盼望多多照护三个小孩,我不能兼顾,一切只有靠你了。南下工作很忙,每每开会,写文件,谈话,几乎没有多的休息时间,如果亦有稍稍可空闲的功夫,就想你能来我身边为好,就以你不同我南下为欠为念。好在胜利很快,望于打下南京之后,火车搞通,即盼你能同三个小孩迅速南下会合,不然让多年来夫无妻伴,妻无夫陪,儿子离父母,父母离了他们爱儿呀!望注意身体,你吃得太少,要养得胖胖的来见孩子的爸爸!余不多谈。乘刘彬同志北来顺带此信。
仲启
四月五日
1936年12月初的一天。窑洞里。
罗荣桓、陈光、耿飚、张爱萍、宋裕和等人正在讨论毛泽东讲过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前几章内容,大家都认为这对于总结十年内战的经验教训很有指导作用。
后来他们自编自演了一台让很多人几十年后都记得起的一出戏。
宋裕和补充介绍
宋裕和
(1902—1970)
食品工业部副部长,建筑工程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
湖南省汝城县人,1902年12月28日出生于汝城县延寿乡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寒微,只读过两年私塾。1926年投入农民革命运动,次年春当选为区农协副委员长。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家乡农-动失败后,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离家上井冈山参加红军。1929年12月参加古田会议,当选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任红四军经理处处长。1932年调任红军无线电总队政委。1933年5月,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第三局局长,后任第四局局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曾三次负伤。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他负责总参四局,主管后勤工作,保障部队供给,受到红军指战员的称赞,被誉为后勤战线“四大金刚”之一。美国记者埃德加·-所著的《西行漫记》,以照片介绍他是跟随毛泽东从井冈山经长征到达陕北为数不多的领导人之一。
1938年1月,任皖南新四军军需处副处长、处长,制定了新四军全军的供给标准和供给制度,并率先垂范,廉洁奉公。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供给部部长、华东军区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后勤司令员,率领各级后勤和地方支前部门,为取得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和孟良菌战役的胜利,周密组织了各项战勤保证和支前工作。淮海战役中,他有条不紊地领导了庞大的后勤支前工作。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部队打到哪里,就保障到哪里"的方针指引下,组织支前民工达225万,动用冀鲁豫皖苏5省的力量,全力保障了参战部队、民工的供应,仅粮食就达5.7亿斤。1949年3月,兼任华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参与了对大上海的接管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委员,在-领导下,参与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形势、恢复发展生产的一系列繁重工作。1950年1月任中央食品工业部副部长,主持日常工作。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任军委总后勤部副部长兼营房管理部部长,负责保障志愿军后勤供应工作和全军营房建设与管理工作,并提出了全军后勤组织与领导关系三原则,对军队的后勤建设与发展产生了久远的影响。1952年8月,任建筑工程部副部长,次年又兼任北京建工局局长,负责首都北京的建设。他狠抓建筑队伍素质的培养训练,发展建筑科研与教育事业,先后组建了建筑技术研究所和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建工部任职13年,为中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功绩。1965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70年12月12日在江西抚州病逝,终年68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宋裕和”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