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南省名人>郴州市名人>宜章县名人

宋孝志

宋孝志人物照片

宜章名人宋孝志介绍

原宜章县中西医联合会主任、联合中医院院长

宋孝志,自幼在其舅父指导下熟读经典著作,13岁即随舅父临床,后又屡得名师指点,1956年调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内经》、《伤寒》、《金匮》教研室任教。1966年开始在北京东直门医院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

宋孝志生平纪事

1918年(7岁)开始跟舅公刘希盛学医

1923年(13岁)随舅公出诊,始知“五音配五脏”在闻诊上的重要

1923-1928年(13-17岁)朱先生执教,诵背“四大经典”,读湖南衡阳师范

1929年(18岁)广州行医

1936年(25岁)袁国华口授秘方“三两三”

1943年(32岁)在广州治愈“四年每日导尿”案

1948年(37岁)创治“男子不孕方”、“药物流产方”

1950年(39岁)任宜章县中医院院长。创“砂半理中汤”

1954年(43岁)留医案(底方)三百多例。并治愈武装部部长肠癌。

1956年(45岁)调北京筹备成立北京中医学院。

1958年(47岁)东直门医院成立,他在红楼一层就诊。创“草河车汤”

1966年(55岁)在东直门医院从事临床教学

1987年(76岁)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1991年(80岁)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评为名老中医。80岁再度出山,收徒授业。

1994年(84岁)5月8日谢世而去,晋升为“主任医师”

宋孝志人物简介

宋孝志,字鸿禧(1911~1994),湖南省宜章县人,主任医师。始龀之年读塾书,天资聪明,过目不忘。慈父训广公认为,出生在稻香村的小儿无雄心大略,仅思精敏捷,稍有名医之才,故出巨资聘请湘粤名医朱先生家教,每月月薪三十担谷子,讲授“四大经典”,诵背“四大经典”。开课前老师陈述以下规定,必须严格遵守:每年只放一天假,欢度大年初一,平时每日三餐饭都得在书房用,关门读书,不准会亲戚朋友,老师日夜为伴相陪,布置的作业完不成,不能入餐就寝。如此三年磨一剑,终生受益。在他八秩之年后,仍记忆不衰,不管你提到“四大经典”哪一句,他常脱口而出,在那一篇,那一章,甚至那一页;他在门诊看病,病人复诊时他不询问病人姓名,姓名和年龄还记在他心中。

曾任宜章县中西医联合会主任、联合中医院院长、联合诊所主任、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委。宋孝志曾与人合编《伤寒》、《各家学说》、《金匮》等教材及《中医经典分类汇编》(未出版);撰有论文10余篇。宋孝志为国家药管理局第一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北京地区)。

宋孝志学术成就

宋孝志临证六十余载,对内、外、妇、儿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顽症,用药精当,诊治准确,疗效显著。对中医经典著作有深入的研究,曾系统讲授中医内科学、《伤寒论》、《内经》、《金匮》等全部课程,教学效果好。

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他将遣方用药过程分为识方、用方、调方三个阶段,即“三段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许多方法,以“识方全面、用方灵活、调方有度”,取得最佳临床效果。宋孝志认为,正确的认识方剂,是全面掌握方剂的前题,也是临床遣方用药的关键。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须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识方法可分为识方源、识方药、识方能三个方面。用方法是指在识方之后,以灵活的方法选则和应用方剂,以取佳效。此阶段是遣方用药的关键,他将此阶段分为经验用方与灵活用方两个方面。在识方、用方的基础上,调方法又成为治病收尾的关键。临证要作到调方有度,必须有胆有识,有谋有略。他的临证调方法包括守方、调方、更方几个阶段。遣方用药“三段法”,是他临床经验的总结,亦是其临床精通用药的缩影,也为临证举方用药提供了一些较有价值的参考。

在水肿的治疗方面,宋孝志经验丰富,亦独有建树。水肿是临床常见病证,其发病缘于各种原因,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并常以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为特点。对此证的辨治如仅从水论治,往往疗效短暂,而唯有从本论治,方可获得根治的效果。他根据中医理论,从气、水、血三个方面分析水肿的形成与变化,并进行整体调治。特别在治疗一些长期顽固性水肿时,注重从血论治,以治血治水同时互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认为,水血相关理论在水肿证的治疗上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特别是用于一些难治性水肿的辨治。水瘀互结型水肿可见于任何水肿证的患者,特别以女性为多。因女子以血为本,以冲任督带为根。其经带胎产均以血为用,并常处于“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状况,故病变以血证为主。当临床出现气血失调,血瘀脉络,血病及水或因水湿不利影响至血分时,即出现经水不利和水肿。治疗时如果不了解其内在的关系,则易顾此失彼,常难奏效。宋孝志认为,凡出现水瘀互结型水肿时,应从水从血同时论治,特别应从血论治为主,因水道易通而血道难开,瘀血证常常作为一些顽证之始和痼疾之根而很难调治。只有在气血调畅之后,水湿才易彻底消退。

宋孝志补充介绍

  宋孝志(1911-1994),宜章县笆篱团宋家村(今属笆篱乡)人。1926年考入衡阳三师,毕业后边教书边随舅学医。1940年经考被承认为中医师,后在家乡及广东坪石、乐昌一带行医。

  宋孝志医术广泛,精于内经伤寒,擅长内科,尤精于脉学,凡病则由脉断。无论真假病种,如澜尾炎、腹部发炎、肠阻塞、结石、妇科病等急发病或慢性病,均打脉即清,下药即准。1945年笆篱一带流行霍乱,宋家村部分村民被感染,经他诊治,疫情控制,村民转危为安。

  他为人正直,品行端正,医德高尚。“马日事变”后,张际春受反动当局通缉,他将其掩藏家中,后帮助转移外地。村中小吏曾设法拉他兄弟参加国民党,被他断然拒绝。贫困农民看病,他不论亲疏远近,有求必应,不图获利,常免费诊治,有时还贴药费。

  1950年4月宋孝志参与组织宜章县中医师联合会,被选为主任。1952年4月创办宜章县联合中医院,当选第一任院长,1956年经张际春引荐,调北京中医学院工作。后又受聘于北京中医研究院,集教学、科研、坐诊于一身。东北、武汉、江浙等地许多四处求医不治的疑难杂症者,纷纷慕名前往,成为京城名医。张际春、肖劲光、黄克诚、肖克、-、江华、欧阳毅、曾志等湘籍中央领导,均喜请他诊脉、下药。

  宋孝志参与编写《各家学术讲义》、《金匮要略讲义》、《中医十部经典分类汇编》等国家级中医权威著作;并发表、汇编了《射干麻黄汤治验偶拾》、《宋孝志老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宋孝志老中医治疗胃痛的经验》等论文论著。晚年倾力培养中医研究生,不少外国学生也师从其门。1994年在北京病逝。

  “宋孝志”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