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南省名人>湘潭市名人>韶山市名人

彭绍辉

彭绍辉人物照片

韶山名人彭绍辉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原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校长

彭绍辉(1906年9月6日-1978年4月25日),男,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28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科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处长、旅长、军分区司令员、大学副校长、分校校长、军区副司令员、纵队副司令员、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军区参谋长、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副总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平江起义、长沙战役、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百团大战、吕梁战役、汾孝战役、陇东追击战、指挥陇南和四川金堂地区的剿匪作战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校长、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8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彭绍辉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6年9月6日,彭绍辉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瓦子坪。从小给地主放牛,16岁起当长工。

大革命

1926年,彭绍辉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军,曾给考察农民运动的毛泽东介绍过情况。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彭绍辉参加了十万农军围攻长沙的斗争。失败后离开家乡去找毛泽东,辗转到武汉,被生活所困,入国民革命军第35军第1师1团3营12连当兵。

土地革命

1928年春,第1师改编为湘军独立第5师后,彭绍辉入由共产党人黄公略、贺国中主持的随营学校学习。7月,彭绍辉参加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平江起义,在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第7团任班长。同年秋,由黄公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春,彭绍辉任红5军第2纵队第2大队第6中队中队长,在平江、浏阳、万载地区发动群众,组织农民自卫军,建立苏维埃政权。在一次突围战斗中,他主动承担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率领6中队顽强阻击,身负重伤。伤愈后任第2大队教导队队长、红5军随营学校大队长。

1930年起,彭绍辉在红3军团任第1师1团团长、第4师参谋长、第3师10团团长、第1师参谋长和师长等职,参加了长沙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中弹负伤,并带伤指挥战斗。

1933年3月,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彭绍辉率红1师参加草台岗霹雳山战斗,并带头冲锋陷阵,结果左臂连中两弹,臂骨被击碎,但仍不下火线。因伤势严重,做了3次手术都没成功,最后只得截去左臂。住院期间,一面学习马列著作,一面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独臂打绑腿、骑马等军事动作,很快适应了战斗生活。同年8月,彭绍辉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出院后,他坚持留在部队工作,不要特殊照顾。9月起,彭绍辉先后任第5师(兴国模范师)、第34师和第15师(少共国际师)师长。在第五次反“围剿”光明山阻击战中,下颔骨又被子弹打碎。他对部队要求十分严格,经常讲:“红军有三条最可耻,一是打仗怕死最可耻,二是开小差最可耻,三是违反群众纪律最可耻。”

1934年10月,彭绍辉参加长征,曾任红1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长、红3军团教导营营长。

1935年,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彭绍辉调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参谋长。因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险些送命,后被调到红军大学任上级政治科科长兼军事教员。

1936年6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彭绍辉调任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参谋长。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绍辉任八路军第120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兼教导团团长。

1939年4月,彭绍辉任新编第358旅旅长,与政治委员罗贵波率部参加巩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并多次完成由延安向抗日根据地护送人员、物资和弹药的任务。

1940年,彭绍辉任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率部参加晋绥根据地夏季反“扫荡”和百团大战。11月,彭绍辉兼任晋西北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

1942年,彭绍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3年,彭绍辉任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抗大第7分校校长。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前期,彭绍辉任吕梁军区副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吕梁军区司令员,曾参与指挥吕梁战役、汾孝战役等战役。

1948年7月起,彭绍辉任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7军军长,率部参加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

1949年夏,彭绍辉挥师西进,在陇东追击战中越过关山天险,于固关镇全歼国民党军骑兵第14旅,解放天水。尔后转战陕南、陇南和川北地区,配合第18兵团牵制秦岭地区的国民党军胡宗南部。

建国之后

1950年,彭绍辉指挥陇南和四川金堂地区的剿匪作战,并执行国民党军起义部队的改编任务。

1951年,彭绍辉受命在天水组建第一高级步兵学校,任校长。

1952年起,彭绍辉任西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55年,彭绍辉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1957年底,彭绍辉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协助叶剑英元帅组建军事科学院,并亲自组织编辑4个野战军的《战术资料汇集》,编制人民解放军第一批战斗条令和共同条令,为军队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及军事科学研究的开展作出重要贡献。

1960年,彭绍辉再任副总参谋长,为加强军队建设、调整编制体制、改革教育训练、改善装备管理、加强民兵和后备力量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1969年,彭绍辉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78年4月25日零点35分 ,彭绍辉重病期间在北京参加空军作战会议,因血管瘤大面积破裂,猝然倒在办公桌前,不幸以身殉职。

彭绍辉主要成就

苏区反“围剿”

1930年12月30日,彭绍辉率红1团在龙冈上固地区,活捉张辉瓒,歼国民党张辉瓒部近10000人,缴获各种武器9000余件。

1932年,彭绍辉指挥红10团参加了东固方石岭战斗,歼灭了国民党韩德勤师,俘虏了大批国民党军。

1933年2月27日 ,彭绍辉率红3军团红1师在黄陂、大龙坪伏击国民党军陈诚部 ,歼国民党52师全部 、11师大部、9师一部 ,俘国民党52师师长李明、毙国民党11师师长萧乾 ,俘国民党军2000多人,缴获枪支1400余条 。

晋西北抗日

1939年12月26日,彭绍辉率714团两个营在耀子村打死打伤日军40多人,俘日军4人,毙日军高桥队长,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0余支、小型无线电台1部、步机枪子弹数千发。

1940年8月20日,彭绍辉率独立第二旅参加百团大战,捣毁阳方口据点,占领火车站,切断同蒲路及宁武、朔县间日伪军联系,分段破袭朔县至怀仁间的铁路和公路各15公里,击毁火车1列,攻占日军据点多处,破坏井坪镇至咸远堡公路和电话线各50余公里,歼灭日伪军3500余人。

晋陕战国民党军

1948年6月14日至7月21日,彭绍辉率部参加晋中战役,歼国民党军2万余人,俘国民党军1600余人,击毙国民党师长侯俊福。

1948年10月5日至1949年4月24日,彭绍辉率部参加太原战役,歼国民党军21800余人,生擒国民党45师师长郑继周。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彭绍辉率第7军参加扶眉战役,协同第18兵团全歼国民党8个整师另3个整团,共4万余人。

彭绍辉人物评价

新华社:彭绍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指挥员。彭绍辉为人耿直、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在作战中,彭绍辉屡负战伤,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彭绍辉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为革命做出了毕生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彭绍辉是红军部队培养出的独特人才。

彭绍辉主要作品

文章

《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射击运动》

《深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

回忆录

《毛主席,我的引路人》

《心向北斗星》

《怀念周总理》

《挺进西北、解放西南》

彭绍辉所获荣誉

彭绍辉是中共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至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5年,彭绍辉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彭绍辉补充介绍

  彭绍辉

  (1906-1978)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副总参谋长。

  湖南省湘潭县(今韶山市)人,1906年7月18日出生于湘潭县西乡西二区上七都一个雇农家庭。因家境清贫,仅读了两年半私塾。辍学后给地主放牛,打过短工。1926年参加农-动。1927年马日事变发生后,他去长沙、武汉寻找毛泽东,未果,即投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第一师一团(后改为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1928年7月,随团长彭德怀参加了平江起义,任红五军第十三师七团班长,由黄公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南征北战,曾6次负伤,失去左臂,仍以惊人毅力率部奋勇杀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1929年春,红五军主力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上井冈山,余部与当地工农游击队合编,他任第二纵队第二大队第六中队队长。在纵队长黄公略领导下,开始研究游击战术,常率领中队战士在平江、浏阳、万载等地单独活动,帮助地方党建立和发展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同年4月间,他率部在平江的芦洞与挨户团作战,不幸被子弹击中右腿上膀骨,被安排在赵家冲养伤。9月伤愈归队,任第二大队教导队长。同年冬任红五军随营军事政治学校大队长。1930年7月,参加红三军团攻打长沙,占领长沙后,升任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在第二次攻打长沙时,他率部冲杀,左臂中弹。1931年5月,他因未经请示给战士发两角钱买草鞋而被撤职,留党察看3个月。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勤恳恳工作。留党察看期满后任第四师参谋长。不久,又任第三师十团团长,指挥所部参加东固方石岭战斗,全歼国民党韩德勤师。之后,他任红五军第一师参谋长、师长等职。在1933年春中央革0据地第四次反“围剿”的草台岗霹雳山战斗中,他与战士们一道浴血作战,为掩护战友,左臂连中两弹,骨头被击成几截,-截肢,成为人民军队著名的独臂将军之一。组织上照顾他,准备安排他去地方工作,他却发誓“不离开部队,不离开战场”。周恩来深为感动,同意他继续留在部队。在纪念八一建军节大会上,-授予他二等红星奖章。同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他负责组织红三军团的队伍补充,经月余工作,筹组了兴国县模范师,任师长。10月,调任红五军团第十二军第三十师师长。在指挥光明山战斗中,子弹击碎其下领骨。1934年4月,任第十五师(即少共国际师)师长,参加了保卫建宁的战斗。10月,率部随红一方面军长征。不久,第十五师改编为红一军团第三师,任师长。遵义会议后,为了加强主力部队,将三师分散编入第一、二师,他调任一军团司令部教育科长。后又调回红三军团任教导营长。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能上能下,一如既往地积极完成任务。他说:“只要是干革命,什么工作都行。”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他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做了大量争取团结四方面军干部的工作,与张国焘0主义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因而受排挤,被调到红军大学当政治科科长。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在朱德、贺龙关怀下,他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八路军一二O师教导团团长、三五八旅旅长、晋绥独立二旅旅长、晋西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他正确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决策,多次率部进行反“扫荡”战斗,打败了日本侵略军的进攻。1940年10月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1943年3月调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他坚持从严治军,从严治校,被称为“铁面将军”。

  解放战争初期,任晋绥吕梁军区代司令员、司令员。1946年秋至1948年夏,为保卫陕甘宁边区,肃清盘踞在吕梁山区的敌人,他先后参加指挥了晋西南战役、临汾战役、吉乡战役、兑九峪战役、神堂底战役。经过数十次战斗,解放了5个县城和30余座重镇,毙、伤、俘敌数万人,生擒敌上将杨澄清、少将胡芬珍,消灭了阎锡山在吕梁山和晋中平川西部地区的反动势力。后又指挥部队取得晋中战役胜利,为解放太原创造了有利条件。1948年8月,晋绥吕梁军区的部队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1949年1月,又改为第一野战军第七军。他先后任纵队司令员和军长,率部参加了解放太原的战斗。他向部队进行“革命到底不动摇”的思想教育,纪律严明,获得“七军纪律第一”的荣誉。随后,率部转战西北战场,参加了扶郿战役和追歼青海马家匪帮,解放甘肃天水市,进军陇南和解放成都地区的作战。在紧张的战斗岁月里,他不断总结作战经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纪律教育,胜利地完成了历次作战任务,屡建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校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条令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战术研究部部长等职。在训练总监部工作期间,他领导了4个野战军的《战术资料汇集》,主持编写了几十万字的条令,如《诸军兵种合成军队作战条令》、《军、师合成军-》、《军语》、《纪律》、《队列》等,为解放军的教育训练、军事理论研究和部队的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61年1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在指导编制、装备、侦察、防化、气象和民兵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文革”中,与林彪、--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担任过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78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2岁。党和人民给予了很高评价,称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指挥员。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彭绍辉”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