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名人李默庵介绍
李默庵(1904年10月17日-2001年10月27日),生于湖南长沙北山村,毕业于长沙师范学校,后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学校,随即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东征、北伐,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
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1946年,任国民党第3方面军总司令等职,参与酝酿和筹商湖南和平起义,后长期居住于阿根廷和美国。
1984年,与侯镜如、宋希濂等发起成立“旅美黄埔军校同学及其亲属促进中国统一筹备委员会”,同年6月回国参加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大会,任副会长。
1990年回国定居,1995年6月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2001年在北京去世。
李默庵人物生平
李默庵,字霖生,湖南省长沙县北山乡北山村人,1904年10月17日(农历九月初九)出生;少年时虽求学艰苦,但学业优异,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在黄埔期间,和共产党人关系密切,甚至一度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山舰事件”发生后,第一个发表退出中国共产党的声明。
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时,在第1军第60团当过党代表,该团团长是共产党人叶剑英;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任第60团党代表、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经历了攻占武昌、南昌、杭州、上海、徐州等著名战役。
1928年以后,任第1军第65团团长、第11师第31旅少将旅长,参加国民党中央军同地方军之间多年的新军阀混战。
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负重伤,立下战功。
1932年以后长期担任卫立煌的副手,参加了国民党军对苏区红军的“围剿"和对福建事变的镇压。
1935年任驻闽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第10师中将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14军军长,在山西忻口会战中任左翼兵团指挥官,指挥5个师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两周,后转战中条山游击根据地,与日本侵略军长期作战。
1938年与直接顶头上司卫立煌争夺军队实际控制权失败,转任有名无实的第33军团军团长。由于在华北长期与共产党合作,熟悉游击战术,1940年任湘鄂赣边区总指挥,兼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与八路军教官共同培养抗日游击战指挥员。
1941年底,奉命与英军军事代表团合作训练突击部队,任陆军突击总队司令,后任第14、26、38集团军副总司令,第32集团军总司令。
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奉命主持浙东地区日军受降事宜。
1946年6月任第3方面军司令官、徐州绥署第1绥靖区司令官,坐在小飞机上遥控指挥所部10万进攻苏中解放区,与粟裕大战,极短的时间就被消灭5个旅,从此退出指挥第一线。
1948年春,程潜保荐出任湖南省主席,虽得到蒋介石同意,但他考虑到蒋介石嫡系、李宗仁桂系、湘系之间的复杂关系,力辞不就,蒋介石派他任长沙绥署副主任兼第17绥靖区司令官。
1948年秋从南通移军常德,在长沙居住,利用掌握的军权,积极参与湖南和平解放事业,随程潜做了一些长沙起义的筹备工作,中共中央军委和周恩来就争取李默庵与中共合作反蒋、反桂,曾给有关方面发出了指示。
1949年夏,退出军政生涯,移居香港,坚决拒绝国民党要他去台湾的安排;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起义通电中将他列为领衔者之一。
1949年8月,在香港参加原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44人联名的起义通电,表明自己对时事和政治的认识和主张,受到国民党政府的通缉。
1951年移居阿根廷,1964年移居美国,在国外仍心向祖国,在当地中文报刊上发表了一些赞誉祖国的文章。和黄埔一期同学宋希濂、侯镜如等在华盛顿发表宣言,呼吁军校同学发扬黄埔精神,为促进中国统一而奋斗。
1981年,偕夫人应邀回国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到北京、武昌参观。
1990年回祖国定居,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任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常委。
1993年12月任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顾问。
1994年为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纪念题词:“七十春秋彪炳史,和平统一在今朝。”表达了90岁高龄的黄埔同学对祖国统一的殷切之情。
1995年6月起任中国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199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20周年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化冰霜为甘露》的纪念文章,指出“人民要团聚,祖国要统一,这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并呼吁海内外黄埔校友“努力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为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1年10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7岁。
李默庵人物简介
李默庵(1904—2001),著名爱国人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七、八届常委、第九届委员,原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李默庵是湖南长沙人,于1925年1月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干事;后曾任国民党军第10师师长,第14军军长,第33军团长;1941年后,历任第32集团军总司令,第3方面军司令官,第1绥靖区司令官,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7绥靖区司令官;1950年出走香港,在香港又同其他国民党军政人员一起通电起义。
李默庵此后移居阿根廷,1964年移居美国,1990年回国定居后任中国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1993年12月任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顾问,1995年6月起任中国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2001年在北京去世。
李默庵相关评价
李默庵同志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转折,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变化。他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杨荫东:“李默庵的逝世对黄埔同学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李默庵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的学员,是我们所敬重的黄埔学长,在黄埔同学中很有影响。”
李默庵人物作品
李默庵晚年著有回忆录,总结自己90年的人生历程和经验;从军20多年,撰写了《国防讲话》、《治军作战一贯论》、《军队教育与青年训练》、《军官团要义》等著作和文稿。
李默庵补充介绍
李默庵
(1904-2001)
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
湖南省长沙人,1904年9月9日生。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任六十团-表、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经历了攻占武昌、南昌、杭州、上海、徐州等著名战役。1928年以后,任第一军六十五团团长、第十一师三十一旅少将旅长、第十师中将师长,参加国民党中央军同地方军之间多年的新军阀混战,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负重伤,立下战功。1932年以后参加了国民党军对苏区红军的“围剿"和对福建事变的镇压。1935年任驻闽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第十师中将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陆军第十四军军长,在山西忻口会战中任左翼兵团指挥官,指挥5个师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两周,后转战中条山游击根据地,与日本侵略军长期作战。1938年任第三十三军团军团长。1940年任湘鄂赣边区总指挥,兼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与八路军教官共同培养抗日游击战指挥员。1941年底,奉命与英军军事代表团合作训练突击部队,任陆军突击总队司令,后任十四、二十六、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
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奉命主持浙东地区日军受降事宜。1946年6月任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徐州绥署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指挥所部进攻苏中解放区。1948年春,程潜保荐他出任湖南省主席,虽得到蒋介石同意,但他考虑到蒋介石嫡系、李宗仁桂系、湘系之间的复杂关系,力辞不就。蒋介石派他任长沙绥署副主任兼第十七绥靖区司令官。1948年秋从南通移军常德,在长沙居住,利用掌握的军权,积极参与湖南和平解放事业,随程潜做了一些长沙起义的筹备工作。中共-和周恩来就争取李默庵与中共合作反蒋反桂,曾给有关方面发出了指示。1949年夏,他退出军政生涯,移居香港,坚决拒绝国民党要他去台湾的安排。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起义通电中将他列为领衔者之一。
1949年8月,他在香港参加原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44人联名的起义通电,表明自己对时事和政治的认识和主张,受到国民党政府的通缉。1951年移居阿根廷,1964年移居美国,在国外仍心向祖国,在当地中文报刊上发表了一些赞誉祖国的文章。他和黄埔一期同学宋希濂、侯镜如等在华盛顿发表宣言,呼吁军校同学发扬黄埔精神,为促进中国统一而奋斗。1981年,他偕夫人应邀回国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到北京、武昌参观,1990年回祖国定居,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任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常委。
1994年为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纪念题词:“七十春秋彪炳史,和平统一在今朝。”表达了90岁高龄的黄埔同学对祖国统一的殷切之情。晚年著有回忆录,总结自己90年的人生历程和经验。从军20多年,撰写了《国防讲话》、《治军作战一贯论》、《军队教育与青年训练》、《军官团要义》等著作和文稿。
2001年10月27日逝世,终年97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李默庵”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