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名人黎磊石介绍
黎磊石(1926年10月26日—2010年3月16日),湖南长沙人,肾脏病专家,中国肾脏治疗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副院长、教授 。
黎磊石于1948年从国立中正医学院毕业;1963年担任南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1964年担任解放军肾病研究所所长;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4月作为客座教授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皇家医院;1986年担任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副院长;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首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2003年被授予国际肾脏病学会终身荣誉会员称号 ;2009年获得中央军委授予一等功 ;2010年3月16日去世,享年84岁 。
黎磊石从事临床、医疗、科研教学40余年,涉及内科各领域,20世纪50—60年代以热带(寄生及传染病)为主;60—70年代任职大内科,以心血管病为主;70年代以后专攻肾脏病。他不仅开创内科医生做肾脏移植手术的先例,还进入由病理医生从事的肾活检领域 。
黎磊石人物生平
1926年10月26日,黎磊石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
1931年,全家人搬到上海,黎磊石在上海蒲石路小学就读。
1933年,父亲黎溥棠前往南京任教,黎磊石就读于南京游府西街小学。
1934年,父亲黎溥棠就任两浙盐务管理局秘书,举家迁往杭州。
1937年,父亲黎溥棠因病在杭州逝世,黎磊石一家住在长沙通泰街23号。
1938年,长沙发生“文夕大火”,年底,因抗日战争影响,黎磊石全家在湖南数次搬迁,途经长沙、安化、娄底、柏坊等地。
1941年4月,和哥哥黎介寿回到广益中学就读。
1942年2月,和哥哥黎介寿主动辍学,与母亲黎周霞一起,来到广西桂林投奔黎中。
1943年8月,和哥哥黎介寿考取国立中正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9月,进入中正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就读,并在同学贺高秋、李隆刚的动员下,加入“三青团”。
1944年,中正医学院由江西永新迁到江西唐江,和哥哥黎介寿在唐江上学。
1945年,中正医学院迁到福建长汀,和哥哥黎介寿在长汀上学。
1946年,中正医学院迁到江西南昌,和哥哥黎介寿在南昌上学。
1948年,和哥哥黎介寿从中正医学院到南京中央医院做实习医生。
1949年6月,毕业后参加工作。
1963年4月至1986年4月,担任南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1964年4月至1986年4月,担任解放军肾病研究所所长。
198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黎磊石赴澳大利亚参加第二届亚太地区肾脏病学术会议。由于当时中国肾脏病研究水平较低,他作为会议代表却没有登台发言的资格 。
1986年4月至1986年5月,作为客座教授,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皇家医院。
1986年5月至2010年3月,担任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副院长、教授。
1990年,在东京会议上被选举为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代表亚太地区) 。
1992年,创办并主编《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医药卫生部常委。
1998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
2005年3月,第十届国际血液净化学术会议在圣地亚哥召开,黎磊石再次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
2010年3月16日上午,从位于南京市北京西路14层的家中跳楼身亡,享年84岁 。
黎磊石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黎磊石首创IgA肾病分型治疗,革新肾活检免疫病理技术,创造了斜角进针法,成功率达99.7%:他发明了雷公藤治疗肾炎,大黄素治疗尿毒症,在肾脏病领域所进行的传统医学现代化工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国际上首创霉盼酸醋及普乐可复治疗狼疮性肾炎:倡导持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救治危重病例,成功地创造了免疫吸附疗法治疗脂蛋白肾病 。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黎磊石先后发表论文600多篇,主编专著12部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8.08
《中国肾脏病学 上下》
黎磊石,刘志红主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2
《肾脏病临床集锦》
黎磊石,刘志红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11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危救治肾脏病学》
黎磊石,季大玺主编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86.11
《急性肾功能衰竭》
黎磊石,马永江编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2.09
《肾脏病讲稿选编》
黎磊石,张训主编
南京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出版社
1982.02
《肾脏病讲座选编》
黎磊石,张训主编
南京军区后勤部卫生部
《肾脏病及水电解质紊乱》
(美)Robert W.Schrier,M.D.著;黎磊石主译
金陵医院
学术交流
根据2020年4月何梁何利基金会网站显示,黎磊石先后40次应邀赴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等国讲学,广泛介绍中国肾脏病学术成果。先后3次组织并担任国际肾脏病学术会议的主席 。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均为第一作者,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和二等奖九项 。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3年
雷公藤治疗肾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5年
肾小球肾炎诊断与治疗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7年
肾炎免疫病理的研究
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8年
肾小球疾病免疫病理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
IgA肾炎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
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年
IgA肾炎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
狼疮性肾炎治疗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
大黄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及疗效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指导学生
根据2020年4月何梁何利基金会网站显示,黎磊石先后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48人,进修医师300余人,大部分已成为各地肾脏病专业的骨干 。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1996年
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1999年
中国百名优秀医生
2000年
香港内科医学院荣誉院士
香港内科医学院
2002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会
2003年
国际肾脏病学会终身荣誉会员
国际肾脏病学会
2004年
国际学术杰出贡献奖
美洲华人肾脏病学会
2009年
一等功
中央军委
二等功五次,三等功八次
黎磊石人物评价
黎磊石从医60年,热爱病人,医技高超,医德高尚。培养无数顶尖学生,被称为一代医学宗师。黎磊石为推动中国肾脏病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皖江在线评)
黎磊石是公认的医学泰斗,是中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开拓者、创始人,也是中国肾脏病领域第一块牌子。他作为国际著名肾脏病学家,中华肾脏病学会及亚太地区肾脏病学会创始人之一。黎磊石六十余年,春蚕吐丝,桃李满天下,为中国肾脏病发展培养了一批中坚力量 。(新华网评)
黎磊石长期担任中华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学术造诣精深,兼长临床医学及实验研究,为中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四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不仅临床经验丰富,基础知识渊博,在重危病人救治及疑难病例的诊断中屡建功绩,是卓有贡献的临床学家 。(何梁何利基金会评)
黎磊石补充介绍
黎磊石(1926.10.26-2010.03.16)国际著名肾脏病专家。湖南长沙人。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医学院。解放军肾病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副院长、教授。1990-1997 年任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是中华肾脏病学会及亚太地区肾脏病学会创始人之一。他首创IgA 肾病分型治疗,革新肾活检免疫病理技术,创造了斜角进针法,成功率达 99.7%:他发明了雷公藤治疗肾炎,大黄素治疗尿毒症,在肾脏病领域所进行的传统医学现代化工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国际上首创霉盼酸醋及普乐可复治疗狼疮性肾炎:倡导持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救治危重病例,成功地创造了免疫吸附疗法治疗脂蛋白肾病。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均为第一作者,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和二等奖九项,发表论文600 多篇,主编专著12 部。2003 年被授予国际肾脏病学会终身荣誉会员的称号。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黎磊石”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