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南省名人>岳阳市名人>平江县名人

江渭清

江渭清人物照片

平江名人江渭清介绍

原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

江渭清(1910—2000),湖南省平江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收起义和平江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南京军区代理第一政委。

2000年6月16日,江渭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江渭清人物生平

早期

1910年11月16日,江渭清出生于湖南平江县秀水乡余家洞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一条他终生不悔的革命道路。

在中共平江西三区委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7年参加平西游击队。1929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成就

1930年任湘鄂赣红军独立师连政委。1931年任平江保卫队大队政委。1932年任红十六军七师团政委、独立二师四团政委。1933年任红十八军五十四师团政委。参加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1935年任中共咏生(即平江)中心县委书记兼边区政委、湘鄂赣省苏维埃驻湖北代表团主任,中共鄂东南道委书记。1936年3月任中共西北特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37年5月任湘鄂赣军区人民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在湘鄂赣边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江渭清率部奋战在江苏大地、长江两岸,打击日本侵略军,历任新四军十八旅旅长、十六旅政委和苏南区党委书记。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参谋长、副团长,率部在高淳、当涂、溧水边界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1年初,任新四军皖南第一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旅长,率部在江苏南部地区参加反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并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后率部到江都、高邮、宝应地区,领导开辟**根据地。1942年起,任十六旅政委、苏皖区党委书记、苏甫行政公署主任。1945年1月任苏浙军区第一纵队政委。参加过天目山战役和攻占金坛、高淳等战役、战斗。战争胜利后,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1946年5月任六师副政委,兼中共苏中二地委书记,参加苏中战役。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参加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等战役。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八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渡江战役。解放战争期间,江渭清先后担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华东野战军第八兵团副政委等职,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涟水保卫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斗。

战争年代,江渭清曾负伤八次,他每每以此为自豪。

主政江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渭清离开战斗了20多年的部队,来到江苏领导地方工作,又将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献给他曾为之流血的土地。

建国初期的江苏,面临着十分艰苦的任务,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江渭清在南京市的领导岗位上不分日夜,辛勤地工作。

解放南京后,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1952年底恢复江苏省建制时,任江苏省委第二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1954年任江苏省委书记、中共中央上海局委员。1956年起,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兼江苏军区第一政委,南京军区第三政委、代理第一政委,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1959年任江苏省政协主席。1961年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直至1967年初。他在省委主要负责人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为江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江渭清像热爱自己的家乡一样热爱江苏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块土地上,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学校,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在大雪纷飞的寒冬,他出现在农民家中,问寒送暖;在炎热的盛夏,他来到高温的车间,送去清凉。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那混乱的日子里,江渭清仍带病工作,坚守岗位,尽力维持大局,减少国家和人民的损失;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下,江渭清斗志不减,初衷不改。

老骥伏枥

江渭清虽被打倒但毛泽东依然惦记着江渭清。1967年2 月,毛命周恩来用专机 将江渭清 等几个华东地区省委第一书记接到北京的 京西宾馆,使江渭清摆脱了被造反派 批斗之苦。

1974年底,毛泽东又重新起用江渭清,省革委会主任、福州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直至1982年。

晚年江渭清返回南京定居,1987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江渭清人物轶事

江渭清——在毛主席面前说真话的省委书记

1961年2月6日至8日,毛泽东南下调查,到达杭州。他把六个大区书记和华东各省、市委第一书记找到一起,听取关于纠正“五风”问题的汇报。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食堂问题。在杭州到绍兴的专列上,毛泽东带着大家,听柯庆施讲食堂办得怎么好,吃食堂有多少好处,其他人也是一片赞扬,毛泽东听得很高兴,唯独江渭清沉默不语。毛泽东注意到这个情况,便问:“渭清同志,他们都讲办食堂好,唯独你不讲话,这是什么道理?”江渭清回答:“我不好发言。”毛泽东听出了江渭清的言外之意,就鼓励说,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讲。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后来,有人把这话概括为“三不主义”,就是毛泽东在杭州到绍兴的专列上,对着江渭清第一次提出的。

江渭清说,大家都讲食堂怎么好。要我来讲,是怎么不好。毛泽东笑了,你是反对派嘛!就把你的“不好”讲给大家听嘛!接着,江渭清具体讲了食堂有三个“不好”。江渭清说:“食堂耗粮特别大。本来,一家一户过日子,再穷也有个‘糠菜半年粮’。您老人家也曾讲,要‘平时吃稀,农忙吃干,老弱干轻活的吃稀,青壮年干重活的吃干’。大办食堂以后,不分老少,不管活轻活重,都在一个大锅里吃,一年吃了两年粮,全年口粮几个月就吃光了,吃不起。”

毛泽东伸出一个手指,打着手势说,这是一。第二呢?江渭清说:“农民一家一户过日子,每户挖点野菜,剩汤剩饭什么的就能养一头猪,全国一亿多户农民,每户养一头猪就是一亿多头猪。现在办公共食堂,不许养鸡、养鸭、养猪、养羊,结果没有蛋吃,没有肉吃。”毛泽东伸出第二个手指,这是二。第三呢?江渭清说:“吃食堂浪费大得不得了!各家各户烧饭时,对锅灶碗盆,十分爱护。办了食堂,锅灶经常坏,碗筷随手丢。许多食堂要经常买锅添碗置灶具。还有,干部和他们的亲属借机搞特殊化,多吃多占,严重影响干群关系,这些问题还可以通过整风整社解决;更严重的还有个烧草问题。您老人家提倡种树绿化,现在办食堂缺烧草,就到处砍树。农村的树木砍得差不多了!”

江渭清最后做了总结:刚才大家讲食堂怎么好,有的还讲公共食堂给社员吃“四菜一汤”。我在江苏没见过。要我来讲,如果再搞下去,连“一汤”都要喝不上了!

毛泽东听江渭清这么讲,就掉头问坐在一边的周恩来:渭清意见对不对?周恩来说:他讲得有道理。坐在另一边的胡乔木、田家英也表示赞许。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作两个决定。一是派乔木、家英分头到湖南、浙江农村作调查,时间一个月;二是调查以后,中央开会讨论食堂问题。如果渭清讲得对,就“一风吹”;不对再作别论。这时,柯庆施插上来说:苏州地区条件好,食堂可以办下去。江渭清说:“苏州也不能办。”毛泽东说:渭清同志,你回去以后,先把江苏的食堂解散。江渭清说:“主席,马上解散也不行。”毛泽东问:“照你看,该怎么办?”

江渭清回顾了1958年“大跃进”以来,食堂从“大办”“散伙”到“再大办”的过程,说:这几年搞了几个“大办”,特别是“大办钢铁”“大办工业”,不少日用品,包括火柴、食盐、煤球、锅子、碗筷等,都严重脱销,有的地方已经很长时间见不到了。所以要停办食堂,不光要确保口粮定量到人,分发到户,还必须解决一家一户用的锅、碗、烧柴等问题。不能办食堂“一哄而起”,停食堂“一哄而散”,如果马上解散,势必给群众带来新的困难。毛泽东表示赞同,说:就照你们江苏的具体情况,研究办理。江渭清的正确意见被5月下旬中央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即“农业六十条”)所吸收,中央决定取消农村公共食堂。

江渭清补充介绍

  江渭清

  (1910-2000)

  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江苏省委-。

  湖南省平江县人,1910年11月出生于平江秀水余家洞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就读于平江第四高小。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参加平西游击大队两次攻打县城的战斗。1929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团政委、湘鄂赣军区政治部党委书记、中共平江中心县委书记、鄂东南道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政委等职,参加了湘鄂赣苏区历次反“围剿”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4年12月,任湘鄂赣省扩红总队队长,提出了“前方飞兵前进,后方跑步扩军”的战斗口号,使曾经遭受了严重损失的红十六师又发展到4000多人枪,恢复了3个团的建制,受到省委、省军区表彰。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面对敌人长期的包围-,他和战友们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很难吃上一顿饱饭,有时把米磨成粉煮米汤喝,有时甚至只能吃苦菜、、松子、茨子乃至观音土,因而患了严重的风湿病,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爆发,改编为新四军,走上抗日前线。1937年任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湘鄂赣特委委员。1938年1月,湘鄂赣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任参谋长、副团长。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后,任皖南第一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新编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第十八旅旅长、江南苏皖区党委书记、苏南行政公署主任、苏浙军区第一纵队政委等职。率部挺进苏南敌后,建立起苏南抗日根据地。在皖南事变中,率部冲出重围,在苏南、苏浙皖边地区转战,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清乡”和“扫荡”,痛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挑衅和进攻,巩固、发展了苏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野战军第六师副政委、六纵队政委、八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在任六纵队政委期间,他与纵队司令员王必成一道指挥部队参加苏中七战七捷和莱芜大捷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共江苏省委第二书记、-、江苏省军区第一政委、南京军区第三政委、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华东局-书记、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江西省军区第一政委、福州军区政委等职。他深入实际,实事求是,领导有方,廉洁奉公,被干部群众称赞为“好书记”。南京刚解放,他遵照毛泽东“一定要把南京改造成生产城市”的指示,迅速确定了对城市工业实行恢复、改造、发展的方针,以永利錏厂为基础,发展化工工业;利用原先为国民党军队服务的修理和装配工业,发展电信和机械工业;同时还办起了毛纺织和食品等工业,迅速扩大了工业规模。1956年参加党的八大,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59年开始反右倾斗争时,毛泽东经过南京,他向毛泽东请示,在 内的错误倾向时,是不是应该掌握有右反右,有“左”反“左”,有什么反什么,有多少反多少的原则。毛泽东表示赞成,认为这样比较科学,实事求是。于是,他在江苏省坚决贯彻了这个原则,减少了反右倾斗争的损失。1960年春,在毛泽东的专列上,他大胆地向毛泽东汇报了江苏省委集体研究过的关于农村公共食堂不能办的几个理由,毛泽东听了,向一旁的周恩来示意说:“讲得有道理嘛!”不久,党中央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作出了停办农村公共食堂的决定。他多次被毛泽东召见,善于把毛泽东的指示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抓好所属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粉碎“-”后,在中共十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回忆录《七十年征程》。

  2000年6月逝世,终年90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伍市镇 伍市镇域位于县境西部,与汨罗市新市镇接壤。清代为富华乡16都,民国初隶永绥区,后隶4区绥安乡。建国初期合并为平绥乡,隶14区,60年代末改为栗山区,下设栗山、三和、时丰、向家四个乡镇,1995年撤区并乡,划出原向家镇单独建镇,其他3个乡合并建伍市镇,因镇政府所在地有古地名伍公市而得名。 伍市镇域有汨水流过,又当平江、长沙、汨罗三市县交界处,有“一……

  “江渭清”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