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名人何秉才介绍
何秉才,又名何求,汝城县土桥乡永安村人 。1927年 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何秉才组织汝城农民80余人,配合汝桂边赤卫队突袭桂东沙田挨户团何鉴部,取得了沙田暴动的胜利,并参加了汝桂边区游击队。之后,随游击队在湘粤赣边坚持游击武装斗争。
何秉才人物生平
1900年出生在湖南省汝城县土桥乡永安村的一个贫苦农家。8岁开始读书,13岁进入汝城县云头书院(相当于高小)读书。勤学好问,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毕业后,回家务农。因练就了一手好毛笔字,村里乡亲们有事都要找他帮忙,大家都叫他“小先生”。
1926年,汝城的农民开始翻身闹起革命来。何秉才从小就憎恨旧社会的不公平,梦想有一天推翻这个人吃人的社会。他在农民运动中非常积极,表现十分出色,很快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农会主席,他领导乡亲们对地主恶霸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27年,大革命遭到失败,何秉才又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白色恐怖的艰难时期,坚持在粤赣边开展武装斗争,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1928年2月,何秉才参加了湘南起义,战斗中,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毫无畏惧,英勇杀敌。192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2月,红七军从广西转战来到汝城,何秉才加入了红七军。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左腿受伤,后来很快感染化脓了,伤口痒痛得他把牙齿咬得格格作响,但是他仍然顽强地拄着拐棍跟着部队行军打仗。不久,他被任命为红七军政治部宣传部长,于7月随红七军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2年,何秉才受到了“左”倾错误领导的迫害,被扣上“改组派”的帽子,开除了党籍,调到中央苏区教育部任秘书。虽然蒙受冤屈,但他的革命信仰丝毫没有动摇,仍然保持了旺盛的革命斗志,工作更加积极。他相信党,相信组织上会还他清白。他的诚恳朴实的作风很快赢得教育部长徐特立老先生的信任,并给予他许多鼓励和帮助。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何秉才被留在中央苏区办事处工作。1935年1月,在一次撤退中不幸被捕,判了15年徒刑,被关在南昌军人监狱。何秉才在狱中机智地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入狱后,何秉才与狱中的乔信明(原红七军第八十七团政治委员)、曾如清(原中共苏维埃政府教育部巡视员)取得联系,并由乔、曾二人介绍,在狱中重新入党。他们以结拜“十兄弟”为掩护,秘密建立狱中党支部,由乔信明任书记,曾如清任组织委员,他任宣传委员,并在狱中先后发展党员30多人,领导“囚犯”同敌人周旋。
狱中党支部领导创办了“面盆报”,由何秉才任主编,把一些要说的话和重要消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在面盆底上,利用“放风”时间,在“囚犯”中进行传阅,指导行动,鼓舞斗志。他们联合起来,要求监狱当局改进“肮脏潮湿,臭气四溢”的监狱环境,要求不许克扣“囚粮”、“囚款”,改善囚犯待遇,延长放风时间,改善囚犯伙食,并为此展开全狱绝食斗争。
当国民党司法部门派出“要员”到监狱调查此事时,何秉才挺身而出,向这位“要员”历数监狱虐待迫害“囚犯”的事实,迫使“要员”同意由监狱与“囚犯”各派代表进行谈判。经过他的力争,监狱当局被迫同意“放风时间由一个钟头增加到两个钟头,荤菜由每月一次增加到每周一次”。此后,监狱党支部部署的其它斗争,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何秉才却因此成了监狱当局的重点监视对象,不但经常被打得皮开肉绽,而且被带上脚镣手铐,关进“黑牢”,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残酷折磨,然而,他从来没有向敌人屈服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驻南昌新四军军部的营救,何秉才等终于获释出狱。
1938年2月,何秉才被中共中央东南局分配回湖南工作。5月,他被中共湘南特委派往汝城接任中共汝城临时区委书记。7月,又调任新成立的中共汝城县委书记。在汝城工作期间,他首先在进步青年组织的星光书店吸收了朱琦、朱秋、何海伦、何湘泉等入党,并成立了书店党支部,使书店成为县委的工作机关和通讯联络阵地。接着,他以星光书店的名义,组织了星光读书会。通过读书、报告会等形式,团结和培养了一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当地抗日救国的中坚力量,并先后输送了向大柱(夏兰)、胡代炜、范坚才等革命青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学习。特别是星光读书会的工作,还受到八路军驻湘代表徐特立所写《在湘工作十个月的工作报告》的表扬。何秉才还创办并主编了《星光月刊》;大力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抗日救亡运动。他还组织了汝城青年剧团,到西乡、南桥、土桥、濠头等地巡回演出,深入群众,使汝城人民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
1938年夏,中共湘南特委派来汝城工作的曹秋英在马桥被捕,何秉才很快得到了消息。为了粉碎国民党政府当局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阴谋,他立即召开了县委会议,经过慎重讨论研究之后,决定以星光书店的铺保,与汝城当局交涉之后,终于将曹秋英营救出来。
9月,何秉才被指定为党在汝城的代表,他即以代表的合法身份,公开进行统战活动。同年冬,他指派共产党员何作崖、朱秋分别竞选汝城启明和储能两校校长,然后对两所学校进行改组,招进一批进步青年为教师,使两所学校成为抗日救亡的重要阵地。1939年2月,又在这两所学校秘密建立了党支部,并成立工学团、学生联合会等群众组织,通过它们在假期开办毕业生补习班,培训进步的毕业学生,先后发展了四五十名师生加入党团组织。同时,中共汝城县委还开办了一所免费的平民夜校,组织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和政策。4月,何秉才派出共产党员朱书诚、朱秋等人在津江村筹办农民生产合作社,挂出津江农民合作社筹备处的牌子,拟订合作社章程,办公地点设在朱氏宗祠群芳圃。这一举措,打击了土豪劣绅霸占侵吞公产公款的行径,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土豪劣绅对此十分不满,想方设法阻挠。何秉才领导群众一次又一次粉碎了他们的罪恶阴谋,使农民生产合作社成立起来,并在全县许多乡村得以推广。
5月,国民党当局在全县“选举”保长、甲长,何秉才按照县委作出“所有共产党员应尽一切努力和可能,打进国民党各级行政机构”的决定,部署并带领基层支部党员积极参加保、甲长的竞选活动,这一行动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北乡、东乡、西乡有相当数量的保甲职位被共产党员拥有。在此基础上,群众抗征苛捐杂税的斗争也得以广泛地开展起来。
此外,何秉才特别注重党组织的发展和党员的培训工作。当湘南特委组织部长周礼到汝城举办党员训练班时,他亲自带领党员30余人参加第一期训练,使党员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有了较大提高,随后,他又安排了一批党员参加第二期训练,这些党员后来都成为革命骨干。在发展组织方面,全县共建区委3个,直属支部5个,基层支部37个,党员发展到460余人,成为湘南特委所辖各县党员人数最多的县份之一。
1939年6月,平江惨案发生后,国民党当局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7月,国民党县政府下令改组启明、储能两所学校,并将启明学校董事长何绍玉、校长何作崖和教师郭履?3人拘留。何秉才得知这一情况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在启明成立抗暴委员会,组织学校师生和家长前往县政府请愿,迫使县政府释放何绍玉等3人。但是国民党当局反共气焰越来越嚣张,到8月间,汝城县府又以“未经政府备案”为借口,公然查封了星光书店,解散了星光读书会。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何秉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想方设法减少党的损失。他根据湘南特委的指示,将已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及时调离原活动地区,未暴露身份的也一律暂时停止活动。9月,他自己撤离汝城前往桂阳县任工委书记。他同共产党员李斐以开设合利粉厂为掩护,在桂阳进行地下革命活动。
1940年,因母亲病逝,何秉才悄悄从桂阳回汝城奔丧,果然,国民党特务注意到了他的行踪,先后追捕三次,他均在群众的掩护下机智地脱险。1941年2月,他到达广东省乐昌县城,经地下党员朱琦(曾任汝城县委书记)推荐,改名何求,在广东城口任楚南同乡会馆副馆长,并以做纸生意为名,在广东的长江、城口、始兴、仁化一带进行秘密活动。
1944年10月,何子均叛变,随即与国民党省党部情报室特务刘美全阴谋策划,利用与何秉才的姨表关系,写信谎称他的岳母病危,将何秉才骗回汝城,当心急如火的何秉才匆匆潜回汝城时,国民党特务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何秉才第二次被捕入狱。一开始,汝城县长假惺惺地劝他“弃暗投明”,并保证他“前程远大”,但何秉才大义凛然,任其磨破嘴皮,不理不睬。敌人恼羞成怒,对何秉才进行严刑拷打,逼他招供,但不管敌人用什么办法,都不能从何秉才嘴里得到一点东西。
1944年12月13日,北风呼啸,寒气逼人。何秉才被害于县城外沙乡鸡毛岭。
何秉才革命事迹
1930年秋,红七军转战湘粤赣边,何秉才转入红七军。1931年2月,被任命为红七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红军长征后,何秉才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1月,敌军占领瑞金,在撤退中被捕,何秉才被国民党政府判刑15年,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
国共合作后,何秉才被释放。1938年7月,何秉才接任汝城临时区委书记;冬,中共汝城县委重组,任县委书记。期间,何秉才以星光书店为阵地,组织星光读书会,主编《星光半月刊》,开展烈轰轰烈的抗日救亡活动,并迅速恢复和发展中共汝城地方组织,积极培养和发展党员队伍,为当时湖南省委所辖各县中党员较多的县之一,受到上级组织的赞扬。
“平江惨案”后,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何秉才转移桂阳任桂阳县工委书记,以开办合利粉厂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41年冬,其母逝世,何秉才乔扮商人潜回汝城办理丧事,3次遭敌追捕,脱险后返回桂阳。因时局紧张,何秉才未经组织批准离开桂阳,湘南特委停办了合利粉厂,何秉才从此与桂阳工委失去联系。1942年2月,何秉才在汝城地下党员朱琦推荐下,担任广东仁化县城口楚南同乡会馆副馆长,并以做土纸生意为掩护在粤北仁化和始兴一带从事革命活动。
何秉才补充介绍
何秉才,又名何求,1900年出生在湖南省汝城县土桥乡永安村的一个贫苦农家。8岁开始读书,13岁进入汝城县云头书院(相当于高小)读书。勤学好问,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毕业后,回家务农。因练就了一手好毛笔字,村里乡亲们有事都要找他帮忙,大家都叫他“小先生”。
1926年,汝城的农民开始翻身闹起革命来。何秉才从小就憎恨旧社会的不公平,梦想有一天推翻这个人吃人的社会。他在农-动中非常积极,表现十分出色,很快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农会主席,他领导乡亲们对地主恶霸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27年,大革命遭到失败,何秉才又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的艰难时期,坚持在粤赣边开展武装斗争,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1928年2月,何秉才参加了湘南起义,战斗中,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毫无畏惧,英勇杀敌。192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2月,红七军从广西转战来到汝城,何秉才加入了红七军。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左腿受伤,后来很快感染化脓了,伤口痒痛得他把牙齿咬得格格作响,但是他仍然顽强地拄着拐棍跟着部队行军打仗。不久,他被任命为红七军政治部宣传部长,于7月随红七军进入中央革0据地。
1932年,何秉才受到了“左”倾错误领导的破孩,被扣上“改组派”的帽子,开除了党籍,调到中央苏区教育部任秘书。虽然蒙受冤屈,但他的革命信仰丝毫没有动摇,仍然保持了旺盛的革命斗志,工作更加积极。他相信党,相信组织上会还他清白。他的诚恳朴实的作风很快赢得教育部长徐特立老先生的信任,并给予他许多鼓励和帮助。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何秉才被留在中央苏区办事处工作。1935年1月,在一次撤退中不幸被捕,判了15年徒刑,被关在南昌军人监狱。何秉才在狱中机智地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入狱后,何秉才与狱中的乔信明(原红七军第八十七团政治委员)、曾如清(原中共苏维埃政府教育部巡视员)取得联系,并由乔、曾二人介绍,在狱中重新入党。他们以结拜“十兄弟”为掩护,秘密建立狱中党支部,由乔信明任书记,曾如清任组织委员,他任宣传委员,并在狱中先后发展党员30多人,领导“囚犯”同敌人周旋。
狱中党支部领导创办了“面盆报”,由何秉才任主编,把一些要说的话和重要消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在面盆底上,利用“放风”时间,在“囚犯”中进行传阅,指导行动,鼓舞斗志。他们联合起来,要求监狱当局改进“肮脏潮湿,臭气四溢”的监狱环境,要求不许克扣“囚粮”、“囚款”,改善囚犯待遇,延长放风时间,改善囚犯伙食,并为此展开全狱-斗争。
当国民党-门派出“要员”到监狱调查此事时,何秉才挺身而出,向这位“要员”历数监狱-破孩“囚犯”的事实,迫使“要员”同意由监狱与“囚犯”各派代表进行谈判。经过他的力争,监狱当局-同意“放风时间由一个钟头增加到两个钟头,荤菜由每月一次增加到每周一次”。此后,监狱党支部部署的其它斗争,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何秉才却因此成了监狱当局的重点监视对象,不但经常被打得皮开肉绽,而且被带上脚镣 ,关进“黑牢”,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残酷折磨,然而,他从来没有向敌人屈服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驻南昌新四军军部的营救,何秉才等终于获释出狱。
1938年2月,何秉才被中共中央东南局分配回湖南工作。5月,他被中共湘南特委派往汝城接任中共汝城临时区委书记。7月,又调任新成立的中共汝城县委书记。在汝城工作期间,他首先在进步青年组织的星光书店吸收了朱琦、朱秋、何海伦、何湘泉等入党,并成立了书店党支部,使书店成为县委的工作机关和通讯联络阵地。接着,他以星光书店的名义,组织了星光读书会。通过读书、报告会等形式,团结和培养了一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当地抗日救国的中坚力量,并先后输送了向大柱(夏兰)、胡代炜、范坚才等革命青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学习。特别是星光读书会的工作,还受到八路军驻湘代表徐特立所写《在湘工作十个月的工作报告》的表扬。何秉才还创办并主编了《星光月刊》;大力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抗日救亡运动。他还组织了汝城青年剧团,到西乡、南桥、土桥、濠头等地巡回演出,深入群众,使汝城人民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
1938年夏,中共湘南特委派来汝城工作的曹秋英在马桥被捕,何秉才很快得到了消息。为了粉碎国民党政府当局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阴谋,他立即召开了县委会议,经过慎重讨论研究之后,决定以星光书店的铺保,与汝城当局交涉之后,终于将曹秋英营救出来。
9月,何秉才被指定为党在汝城的代表,他即以代表的合法身份,公开进行-活动。同年冬,他指派共产党员何作崖、朱秋分别竞选汝城启明和储能两校校长,然后对两所学校进行改组,招进一批进步青年为教师,使两所学校成为抗日救亡的重要阵地。1939年2月,又在这两所学校秘密建立了党支部,并成立工学团、学生联合会等群众组织,通过它们在假期开办毕业生补习班,培训进步的毕业学生,先后发展了四五十名师生加入党团组织。同时,中共汝城县委还开办了一所免费的平民夜校,组织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和政策。4月,何秉才派出共产党员朱书诚、朱秋等人在津江村筹办农民生产合作社,挂出津江农民合作社筹备处的牌子,拟订合作社章程,办公地点设在朱氏宗祠群芳圃。这一举措,打击了土豪劣绅霸占侵吞公产公款的行径,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土豪劣绅对此十分不满,想方设法阻挠。何秉才领导群众一次又一次粉碎了他们的罪恶阴谋,使农民生产合作社成立起来,并在全县许多乡村得以推广。
5月,国民党当局在全县“选举”保长、甲长,何秉才按照县委作出“所有共产党员应尽一切努力和可能,打进国民党各级行政机构”的决定,部署并带领基层支部党员积极参加保、甲长的竞选活动,这一行动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北乡、东乡、西乡有相当数量的保甲职位被共产党员拥有。在此基础上,群众抗征苛捐杂税的斗争也得以广泛地开展起来。
此外,何秉才特别注重党组织的发展和党员的培训工作。当湘南特委组织部长周礼到汝城举办党员训练班时,他亲自带领党员30余人参加第一期训练,使党员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有了较大提高,随后,他又安排了一批党员参加第二期训练,这些党员后来都成为革命骨干。在发展组织方面,全县共建区委3个,直属支部5个,基层支部37个,党员发展到460余人,成为湘南特委所辖各县党员人数最多的县份之一。
1939年6月,平江惨案发生后,国民党当局掀起第二次-0。7月,国民党县政府下令改组启明、储能两所学校,并将启明学校董事长何绍玉、校长何作崖和教师郭履?3人拘留。何秉才得知这一情况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在启明成立-委员会,组织学校师生和家长前往县政府-,迫使县政府释放何绍玉等3人。但是国民党当局-气焰越来越嚣张,到8月间,汝城县府又以“未经政府备案”为借口,公然查封了星光书店,解散了星光读书会。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何秉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想方设法减少党的损失。他根据湘南特委的指示,将已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及时调离原活动地区,未暴露身份的也一律暂时停止活动。9月,他自己撤离汝城前往桂阳县任工委书记。他同共产党员李斐以开设合利粉厂为掩护,在桂阳进行地下革命活动。
1940年,因母亲病逝,何秉才悄悄从桂阳回汝城奔丧,果然,国民党特务注意到了他的行踪,先后追捕三次,他均在群众的掩护下机智地脱险。1941年2月,他到达广东省乐昌县城,经地下党员朱琦(曾任汝城县委书记)推荐,改名何求,在广东城口任楚南同乡会馆副馆长,并以做纸生意为名,在广东的长江、城口、始兴、仁化一带进行秘密活动。
1944年10月,何子均叛变,随即与国民党省党部情报室特务刘美全阴谋策划,利用与何秉才的姨表关系,写信谎称他的岳母病危,将何秉才骗回汝城,当心急如火的何秉才匆匆潜回汝城时,国民党特务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何秉才第二次被捕入狱。一开始,汝城县长假惺惺地劝他“弃暗投明”,并保证他“前程远大”,但何秉才大义凛然,任其磨破嘴皮,不理不睬。敌人恼羞成怒,对何秉才进行严刑拷打,逼他招供,但不管敌人用什么办法,都不能从何秉才嘴里得到一点东西。
1944年12月13日,北风呼啸,寒气逼人。何秉才被害于县城外沙乡鸡毛岭。
何秉才牺牲后,他的亲属和当地群众将他的遗体秘密运回土桥,安葬在永安村西坡山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重新修整他的坟墓,墓碑上镶嵌着他的遗像。每逢清明时节,前往悼念的人络绎不绝。
(湘烈办)
“何秉才”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