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名人陈健秋介绍
陈健秋,多用于人名,最为知名者为著名剧作家陈健秋(1932—2002),湖南湘阴人,前省政协委员、省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其主要主要作品有话剧《枫树湾》、话剧《梅子黄时》、《今天星期七》、《水下村庄》;湘剧《马陵道》(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昆剧《偶人记》(获曹禺戏剧文学提名奖)、《水下村庄》等;期中《马陵道》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一等奖;有《陈健秋剧作选》出版;以文学顾问名义修改的电影《刘少奇的四十四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电部华表奖。
陈健秋人物简介
陈健秋(1932—2002),湖南湘阴人。1932年9月25日出生于南京。1938年在湘阴县城关镇东门外的八甲国民小学读书。1939年与母亲一起迁至成都。1944年小学毕业,入四川绵阳国立第六中学二分校初中一年级。1945年转入成都黄埔中学就读初中。1948年入成都荫唐高中一年级。1949年入成都市立男子中学二年级就读。
1950年安置回原籍湖南湘阴。1950年中止学业,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湘潭军分区卫生训练队学习;1953年复员,在家乡先后做过医生、文化馆馆员。
1957年,考入湖南省话剧团任演员,并开始学习写剧本;1970年前后,成为专业编剧;1982--1985,担任剧团团长,1997年退休(1985年开始担任湖南谷雨戏剧文学社社长)。
1959年,集体创作、由其执笔的第一个大型话剧《阳光下》由本团演出并发表(处女作);1970年后,集体创作、本人执笔的话剧及同名电影《枫树湾》由本团及全国几十个剧团上演或移植上演。在当时的"文化大革命"特定时期,有较大的影响。
1982年,大型话剧《梅子黄时》获1982--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即后来的曹禺戏剧奖);1994年,大型话剧《水下村庄》获首届曹禺剧本奖,1999年上演并在北京参加国庆五十周年的展演;1996年,昆剧《偶人记》由北方昆曲剧院演出,并参加全国昆剧汇演,1997年,获本年度曹禺戏剧奖提名奖;1999年,湘剧高腔《马陵道》由湖南省湘剧院演出,并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庆五十周年展演,获曹禺剧本奖,2000年获文化部的文华大奖(同时获文华编剧奖);2000年春节前后,由同名电视剧改编的连台本京剧《宰相刘罗锅》第一本,作为贺岁戏在北京公演;2000年6月,花鼓戏《阿弥石》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投入排练,拟参加同年秋天的全省新剧目汇演。本剧写的是40年代江南水乡的一段故事。
陈健秋先生于2002年去世,享年70岁;以现实主义为基点,建构多样化剧作模式是陈健秋剧作总体特征之一;陈健秋的创作抛弃了“主题先行”、“耳提面命”等僵死的思维习惯,而是从真实生活中提取真实的人文心理,加之艺术化处理,透射现实生活本质,使剧作成为时代的一面反光镜。
陈健秋人物评价
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舞台涌现一股探索热潮。马中骏、贾宏源的《屋外有热流》开中国当代话剧探索之先风,尔后,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剖析》、《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为这股“探索热”推波逐澜,而高行健的《野人》则将中国当代探索话剧推向顶峰。
“探索者”们在大量吸收西方现代派戏剧手法、打破舞台幻觉、学习中国传统戏曲虚拟化手段、使话剧趋向写意性方面功不可没,然而,过于强调形式感与严重脱离本土也是以探索剧为主流的中国80年代戏剧的一大弊端。
但是,陈健秋先生面对80年代轰轰烈烈的戏剧观大争鸣,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我十分关注这场讨论,并吸纳运用了其中许多我认可的主张,比方如何从再现到表现、主体意识的觉醒、戏剧文学在人学意义上的回归等等。但我同时对一些太前卫、太西方现代派的主张也不尽苟同。”这表现了陈健秋作为一名剧作家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的艺术人格和不媚时、不趋势的严谨的创作态度。事实上,陈健秋先生的确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始终扎根在现实主义土壤中,默默耕耘,尤其是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追求。
其新时期代表作《梅子黄时》、《五月早晨的丹麦王子》(又名《今天星期七》)、《水下村庄》、《偶人记》、《马陵道》等无一不是他的人生感悟在文学层面上的印证——陈健秋总是以热烈的创作激情来展示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他的作品于平淡中见真情,同时,又渗入剧作家冷峻的社会道德评判,体现了湖湘文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文化反思精神。
陈健秋补充介绍
陈健秋
(1932—)
剧作家。
湖南湘阴人。1932年出生。湖南省话剧团编剧。1950年,高中时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于军医学校学习。1953年复员,在家乡先后做过医生、文化馆馆员。1957年,考入湖南省话剧团任演员,并开始学习写剧本。1970年前后,成为专业编剧。1982至1985年,担任湖南省话剧团团长。1997年退休。1985年至今,担任湖南谷雨戏剧文学社社长。
1959年,集体创作、本人执笔的第一个大型话剧《阳光下》由本团演出并发表。1970年后,集体创作、本人执笔的话剧及同名电影《枫树湾》由湖南省话剧团及全国几十个剧团上演或移植上演。在当时的“文革”特定时期,有较大的影响。1982年,大型话剧《梅子黄时》由湖南省话剧团演出,获1982--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即后来的曹禺戏剧奖)。1994,大型话剧《水下村庄》获首届曹禺剧本奖。1999年由湖南省话剧团上演。并在北京参加国庆五十周年的展演。1996年,昆剧《偶人记》由北方昆曲剧院演出,并参加全国昆剧汇演。1997年,获本年度曹禺戏剧奖提名奖。1999年,湘剧高腔《马陵道》由湖南省湘剧院演出,并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庆五十周年展演。获本年度曹禺剧本奖。2000年,获文化部的文华大奖。同时获文华编剧奖。
“陈健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