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北省名人>鄂州市名人>鄂城区名人

舒德干

舒德干人物照片

鄂城名人舒德干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

舒德干,男, 湖北省鄂州市人,1946年2月生于湖南湘潭,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

1964年,毕业于湖北省黄冈中学;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专业;1970年,被分配到彬县北极镇教授中学化学和数学 ;1978年,考入西北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1981年,获西北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12月9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舒德干的研究领域为古生物学,主持翻译《物种起源》并撰写“物种起源导读”和“进化论十大猜想”。他还较系统总结并厘定了中国高肌虫研究。

舒德干人物经历

1946年,生于湖南湘潭。

1947年,回到鄂州。

1961年,毕业于鄂州市二中。

1964年,毕业于湖北省黄冈中学。

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专业。

1970年,被分配到彬县北极镇教授中学化学和数学 。

1978年,考入西北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

1981年,获西北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2011年12月9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12月,被聘为《Acta Geologica Sinica》主编。

舒德干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舒德干院士主要从事进化古生物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爱好进化论,主持翻译《物种起源》并撰写“物种起源导读”和“进化论十大猜想”。以第一作者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发表了11篇学术论文,由此在澄江动物群发现了“尖山海口虫”、“华夏鳗”、“西大动物”、 “地大动物”、 “北大动物”、“昆明鱼”、“海口鱼”、“钟健鱼”、“长江海鞘”、“古囊类”、“春光虫”等一系列最原始的似半索动物、头索动物、“干群后口动物”、脊椎动物“第一鱼”、尾索动物、棘皮动物、栉水母等始祖型动物化石。他还较系统总结并厘定了中国高肌虫研究,首次发现了最古老的三叶虫软躯体构造化石;提出“三幕式寒武大爆发构建动物树”假说和“脊椎动物实证起源”新假说。2004年,舒德干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荣获2004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并作为标志性成果被收录入中、美、英、法、日等国的多种教科书、百科全书、科学辞典和博物馆 。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一生物创生事件产生的谜团一直是学术前沿的热点。1995年以前,学术界新发现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所产生的动物均仅限于无脊椎动物。而两万平方公里的“云南澄江化石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早寒武世化石信息。1996年以来,舒德干先后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12 篇学术论文,先后发现了“云南虫”、“华夏鳗”、“西大动物”、“昆明鱼”、“海口鱼”、“长江海鞘”、“仙掌滇虫”等一系列具有原始生命性状的半索动物、头索动物、脊椎动物、尾索动物、节肢叶足动物等早期生命化石,论证了地球早期最原始的真后生动物“春光虫”和奇特的灭绝动物类群“古虫动物门”,提出了脊椎动物起源“五步走”的新假说,首次全面勾勒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所创生的“生命树”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两大枝系动物演化谱系的基本轮廓,提出“寒武纪暖水与冷水两大古生物地理分区”的假说和“后口动物亚界多个门类祖先的起源”。舒德干的发现与研究,首次勾勒出脊椎动物实证起源演化的基本轮廓。

科研成果奖励

1999年,舒教授的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投票评为该年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被中国科技部评为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被中国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2002年1月24日的《科学时报》,被中国科技部评为2001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被中国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科研论文

Reinterpretation of Yunnanozoon as the earliest known hemichordate.Nature,380,428—430.

A Pikaia—like chordate from the Lower Cambrian of China.Nature,384,157—158.

A pipiscid—like fossil from the Lower Cam brian of South China.Nature·400:746—749.

Early Cambrian vertebrates from South China.Nature,402:42—46.

An early Cambrian tunicate from China.Nature,41l:472—473.

Primitive deuterostomes from the Chengjiang Lagerstatte(Lower Cambrian,China).Nature,414:419-424.

Head and backbone of the Early Cam brian vertebrate,Nature,421:526—529.

A new species of Yunnanozoan with implications for deuterostome evolution,Science,299.

Response to comment on “A new species of Yunnanozoan with implications for deuterostome e—volution”,Science,300:l372 and l372 d

人才培养

舒德干教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他从多年的教学经历中体会到,导师不能光“使用”研究生,必须尽快把年轻人“带起来、推上去”,并要使他们真正懂得学科的发展,科学事业的成就,是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持之以恒才可达到。他常说:“教师应该以传道授业为己任,引导优秀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在学业上他对研究生高标准严要求,鼓励学生们深入学科前沿,进行公开学术讨论并分享思路,使研究生业务能力快速提高。他还为学生们提供许多参与重大研究项目的机会与优越的科研条件,保证每位学生享受平等的教育环境。

他将奖励金15万元捐出,设立“德才奖学金”,奖励在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方面突出的学生,这是学校第一项专用于科研创新方面的奖学金。他说,“花上一些钱,能够起到激发和鼓励的作用。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培养后代的价值结合起来,借助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实现自身的一点价值,也算是对社会有交代了。”

舒德干培养的学生中张兴亮为“杰青”“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曾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博士论文获“2003年中国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奖”;韩健发现了最古老的带有双肢型尾附器的鳃曳动物以及食腐生活的最早的化石记录,2017年发现“皱囊动物”,以第一作者发表《自然》杂志封面论文。张志飞是“杰青”,他首次发现了澄江化石库多个属种腕足动物(包括磷灰质壳和钙质壳)的纤毛环等软体组织特征,首次发现原始的保存软体组织的有铰类腕足动物-顾脱贝属,其博士论文获“2008年中国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奖”;刘建妮是“优青”、中国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她作为第一作者在《Nature》发表的封面论文“中国发现具有节肢的早寒武世叶足动物”提供了节肢动物始祖最初创新“节肢”的真实证据,这一成果荣获2011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荣誉表彰

曾经获中国“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等荣誉 。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舒德干人物评价

他忠于职守,热爱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和古生物学科学研究,始终忘我地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担当科研重任,取得了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他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学效果好,深受师生好评;他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他精心准备,别具匠心,生动幽默,将原本枯燥难教难学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陕西省教育厅评价)

舒德干补充介绍

  舒德干,进化古生物学家 湖北鄂州人,1946年2月生于湖南湘潭。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获西北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德国洪堡博士后;长江学者;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教授。

  主持翻译《物种起源》并撰写长篇“导读”;在早期生命研究上取得系统性突破成果:在《自然》、《科学》发表十余篇论文;发现的昆明鱼目被西方学者誉为“天下第一鱼”,并代表着人类及整个脊椎动物大家族的始祖;创建一个绝灭门类(古虫动物门),提出后口动物亚界演化成型和脊椎动物实证起源假说,并基此提出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理论。成果被录入多国教材、百科全书、科学辞典。“澄江动物群与寒武大爆发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还获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

  “舒德干”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