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北省名人>仙桃市名人

卢慎之

卢慎之人物照片

仙桃名人卢慎之介绍

国务院原秘书

卢弼(1876年—1967年),字慎之,号慎园,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现代著名藏书家、学者。直隶提学使卢靖弟。早岁肄业湖北经心、两湖书院,受教于杨守敬、邹代钧。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学成归国后曾任国务院秘书等要职。以91岁高龄在津门病逝。

撰有《三国志集解》《三国志集注补》《三国志引书目》《三国志职官录》及《三国志地理今释》等。

卢弼成就

卢氏兄弟与傅增湘当时年龄相仿,并在官府供职,傅增湘官肃政使时,卢弼任平政院评事。又为藏书同好,故交往甚密。卢靖与傅增湘先后任直隶提学使,并为天津图书馆做过善事。卢靖先于清光绪末年,创建直隶省图书馆(今天津馆前身),有开创之功;傅增湘后来四处筹资,网罗江浙流散典籍,为直隶省图书馆访得善本古籍12万卷,奠定了该馆藏书基础。今天津图书馆庋藏古书,名居全国十大图书馆之列,实有两位提学使功绩。

卢弼著作

覃思著述,专治三国史,撰有《三国志集解》、《三国志集注补》、《三国志引书目》、《三国志职官录》及《三国志地理今释》等;著有《慎园文选》及《慎园笔记》等。与兄卢靖合著《四邨库湖北先正遗书提要》,助兄收藏、编校、刊印《湖北先正遗书》、《沔阳丛书》和《慎始基斋丛书》等。

慎园吟草

卢弼著有《慎园吟草》十卷稿本,十一册,今藏天津图书馆。此书系作者个人诗集,为自定稿本,收录50岁至80岁间所作的各体诗凡737首。取材广泛,内容丰富。绝大部分为即兴之作,不求用韵工整,但求文词达意。旨在把自己后半生所见、所闻、所做的重要事情用诗笔表达出来。

综观全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写津门时事。作者在58岁时因避祸迁居天津,直至逝世。由于作者长年生活在天津,所以诗中言及津门事尤多,读来甚感亲切。如《天津杂咏》一诗,作者从史家视角布局,以诗家笔法表现,将天津近代百年历史一笔勾画了出来。这首诗宛如一幅历史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画里话外,饶有余味。又有《挽高彤皆(凌雯)》、《寿水竹邨人(徐世昌)》和《天津赵藏斋元礼一字幼梅七十生日》等诗,均属乡帮文献,颇有价值;二写文坛逸事。如写文坛耆宿、大藏书家傅增湘的《江安傅沅叔增湘六十生日》,写著名学者、挚友王大隆的《题王欣夫藏惠氏四世传经图》,写日本访书、门师杨守敬的《题杨惺吾师书联》等诗,均为实录,颇有内容;三写历史人物和事件。如《秦始皇》、《隋炀帝》和《甲午之役》等,表达了史家观点,颇有可采者;四写生活琐事。如《午睡》、《破寂》和《自嘲》等诗,流露出夕阳西下之感,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集中有一首《江安傅沅叔增湘六十生日》诗,情谊至笃:“藏家今数江安傅,雄视长安称独步。寒舍兄弟皆同官,夙与君家有雅故。迩来闭户亲典坟,君为大国我为附。偶或囊书坊肆过,又或相笑令摊遇。年年花事盛名园,文酒往还忘日暮。叹息烽火无时无,抱残守缺惊心度。贤哲精神所凭依,名山秘籍宜流布。汲古照旷富雕刊,流传到今人争获。君寿古人天寿君,请看做人百年树。”“君寿古人天寿君”一句,当为祝寿名言。

卢弼著《三国志集解》共六十五卷,由古籍出版社1957年出版,约二百万字,将前人对《三国志》的校勘成果和批注内容,广采博收,并断以己意,是一部带总结性的著作,为目前《三国志》 最详的注本,是研究《三国志》的必备之书。凡钟爱《三国志》的读者,都应对这部书有所了解。涂宗涛认为,在所有关于《三国志》的注本中,卢弼的书有两个最大特色,其一是全,涂老感叹,能把《三国志》注解得如此详细,这位著者的才学和勤奋实在让人敬佩;第二,书中提出了很多关于《三国志》的新观点,如指出刘后主刘禅的小名不是“阿斗”,而应是“阿升”。《集解》写成于1935 年,卢弼那时在北京;抗战前夕移居天津,是在天津定稿的。《集解》 原送商务印书馆出版,已打成纸型,因抗战爆发,无力顾及而中辍,延至新中国成立后的 1957 年,才由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时著者已经年届八十一岁高龄了。从抗战前夕直到“文革”期间,卢弼一直定居天津。关于他的著述情况,除《集解》外,本拟为《水经注》作疏,带到天津来的就有各种版本的《水经注》数十部,如其中的傅云龙校本、陈璞校本、董恂校本, 都是别家所没有的罕见本;但遗憾的是,由于家中疾病、丧葬、日用之需,卢弼前后不得不五次卖掉藏书,为《水经注》作疏的打算只好作罢。在他晚年,虽藏书已几乎卖尽,仍作文吟诗以自娱,他还将诗文稿油印成册,馈赠亲友。

卢弼一生的著述,除《集解》外,尚有多部。其中,现藏于天津图书馆的《慎园吟草》十卷稿本,收录他50岁至80岁间所作的各体诗737首,取材广泛,内容丰富,绝大部分为即兴之作。在这部诗集中,卢弼写下了大量关于天津的诗作,由于长年生活在天津,所以诗中言及津门事尤多,读来让人觉得亲切。如《天津杂咏》一诗,作者将天津近代百年历史一笔勾画了出来,宛如一幅历史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话里话外,饶有余味。此外还有《挽高彤皆(凌雯)》《寿水竹邨人(徐世昌)》和《天津赵藏斋元礼一字幼梅七十生日》等诗,均属乡帮文献,颇有价值。

卢慎之补充介绍

  误入官场的卢慎之

  28岁那年,卢慎之觉得老呆在仙桃镇不是个事,想出去见见世面。

  镇上的人都说,你大哥卢木斋在朝廷混得不错,找他去呀!

  这些年来,卢慎之一直给大哥打工呢!只干一件事,刊印图书。经常弄得面目全非,浑身散发着刺鼻的油墨味。卢慎之最骄傲的事,就是亲手刊印了严复的《天演论》,第一时间把“自强不息”的新思想告诉国人。

  卢慎之的劳动几乎都是没有报酬的,因为他大哥干的全是赔本买卖。《慎始基斋丛书》、《湖北先正遗书》、《沔阳丛书》,哪一样不是几百卷?前后印了多少部,记不清了。反正不计成本,到处赠送,象大水流来的钱。不过卢慎之没意见,他是大哥的忠实FANS,大哥做的事总是对的。卢慎之比卢木斋小了足足20岁,任何时候都是小萝卜头。

  卢慎之风尘仆仆赶到京城,大哥刚好要到日本考察教育,就把他稍带上了。

  卢慎之是和黄兴一起去的,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混了三年,在校刊上投投稿,自封“记者”。估计没学到什么东西,就是辫子剪了,长衫扔了,取而代之的是西装革履,一眼看去,精神不止一点点。

  卢慎之一回国就赶上了,大大地露了一回脸。

  那时候俄国人对满洲里觊觎已久,东扯西拉找了很多理由,无非是要霸占这块地儿。清0是什么玩意,就不用我多说啦,自打与洋人签定条约以来,几乎就没签定过平等条约,往往不是赔款,就是割地。赔款是要现银的,白花花的拿出来心疼,所以在割地这种小事上一直都很大方,基本上是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俄国人前前后后签了几十次《条约》,割去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地盘,都割上瘾了,满以为这次也是十拿九稳,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卢慎之来。

  卢慎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奔赴谈判现场,做黑龙江巡按周少朴的秘书。按照周巡按的意思,所谓谈判,不过是走走过场,完全是中国人踢足球,没指望!所以随口让他找一些材料,好夹在腋下装装样子。卢慎之在街上遛了一圈,没找到什么线索,就到书摊上混时间。他有个收藏古籍的爱好,都是跟他哥学的。也是老天有眼,卢慎之无意中发现了一本破旧的线装书,居然是满洲里的地方志。

  俄国人本来是有备而来的,资料带了一大捆,比高中生的书包还要重。卢慎之进门的时候,-子还在引经据典,胡说八道呢!可是这本破书一摆上桌面,一个个哑口无言了。交头接耳了一阵子,翻译说改日再议。第二天左等右等都不到,都纳闷了,一打听,原来连夜卷铺盖走人了。

  这可是中国外交史上唯一的一次胜利啊!全国都沸腾了,场面跟申奥成功那天差不多。卢慎之一夜之间成了政坛上最耀眼的新星,大家介绍卢木斋的时候,都改口了,说:“这是卢慎之他大哥!”

  第二年,卢慎之毫无争议地当上了民国第一任政务院秘书长。卢慎之觉得上帝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一声不吭居然也能建功立业,真是荒谬透顶。为了对得起良心,他不得不拼命工作。

  喝过几天洋墨水,水平就是不一样。堆积如山的案卷,仅仅十天就处理得干干净净,大家都叫他“活庞统”。手下人乐得清闲,一杯茶,一只烟,一份报纸看半天(日子一长都养成恶习了,到今天都没改过来)。上面看机关干部人浮于事,觉得问题严重,就找人谈话。这些人就说了,卢慎之同志非常能干,有史以来没有过,就是有一点,不相信群众,我们有心帮忙,插不上手啊!长此以往,身体是吃不消的。从爱护干部的角度考虑,不能让他干下去了。再说了,既然他一个人够用,我们还呆这儿干什么呢?还不如下海算了。

  上面一想也是,就把他调评政院当评事去了。

  卢慎之也没当回事,不让做事就不做呗,都是些缺德亏心的事,我还不想做呢!还是搞收藏吧。卢慎之是当时收藏古籍最多的一个,几十万卷!可惜后来搞得没米下锅,都贱价卖了。武昌的徐行可就买了不少便宜货。

  卢慎之还有一个爱好,没事就研究历史,后人尊他为“史学家”。最喜三国,写了十几部著作,光《三国志集解》就写了65卷,易中天品三国时没少看它。

  “卢慎之”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