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北省名人>黄冈市名人>红安县名人

李世焱

李世焱人物照片

红安名人李世焱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李世焱(1909年—1990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湖北黄安(今湖北红安上新集)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2月28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李世焱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9年,李世焱出生于湖北黄安(今湖北红安上新集)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起在本村读私塾,12岁时,因家贫而辍学。后到裁缝处学徒。从师5年,饱受苦难。

1926年春,独自在乡里做裁缝以维持家计。

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11月,参加了著名的黄(安)麻(城)起义,起义胜利后,担任李家冲农会小组长,后任村苏维埃主席。

1928年10月,任苏维埃工人纠察队队长,领导农民分配土地,向土豪地主作斗争。

1929年3月,参加工农红军,任红色补充军排长,不久调任袭击队排长。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袭击队改编为黄安县独立营、独立师,曾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多次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战斗。

1931年5月,在红安七里坪夹山寨的战斗中右腿中弹负重伤,在红军总医院治疗。至10月伤口愈合,但腿伸不直,被组织上送回家中养伤,经过艰苦锻炼,伤腿有好转。

1932年3月,被调到县苏维埃二程区四乡任党支部书记。9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因腿行动不便而留下,调任区委组织部长、区委委员。

1933年初,伤腿康复,调任河口县特务团政治委员。后因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边区进行五次“围剿”,在白色恐怖下,特务团编为特务营,任政治委员。国民党反动派烧毁了他家仅有的一间房子,杀害了他的父亲,逮捕了他母亲和弟弟,严刑拷打,并张贴布告悬赏捉拿他。同年3月,部队和县委失去联系,为保存县特务营,奉命率队到二十五军受编,任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四团一营一连政治指导员。5月,身染痢疾在军休养所养病时,被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冲散,与部队失去联系。拖着重病的身体讨了3个月的饭,找到了河口县便衣队,参加了河口县特委组织的武装工作队,与钱运华、徐海珊组成3人便衣队,积极活动在鄂东一带,打开了白色恐怖形势下的对敌斗争局面,受到中共鄂东道委的赞扬。并将便衣队这一斗争形式在鄂东北地区加以推广。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后,鄂东道委组建独立团,被调到该团手枪队。

1935年5月,任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四十四团二营六连连长,在大别山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红二十八军不足2000人和国民党的30万军队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打了许多险仗、硬仗,曾两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军长兼政治委员高敬亭。在此期间还受到“左”的错误路线迫害,被诬为“第三党”,但他革命信念不变,对党忠诚。

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1月,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四支队,先后任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参谋、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一营政治委员、支队特务营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多次对日本侵略军的作战。

1939年8月,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十四团政治委员、团军政委员会书记。

1940年7月,任七团政治委员,带领部队参加了淮南反扫荡斗争,有力地打击和粉碎了日本侵略军7路进攻的嚣张气焰。同年12月,调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政干部学校学习,

1941年3月,转入华东局党校学习。

1942年1月毕业后,任新四军二师四旅政治部主任。

1944年12月,任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1945年8月,任二师独立旅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初期,任淮南军区独立旅政治委员。

1946年10月,任华东野战军十纵三十旅政治委员。在此期间率部进行了对国民党军队进攻津浦路东根据地的保卫战,参加了涟水、盐埠等战役。组织部队进行了整编、生产自救、整风等项工作。

1947年1月,兼任苏北第十一军分区地委书记、军分区政治委员。9月,调任华东野战军十二纵三十四旅政治委员。10月,为配合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奉命率领1个团南下津浦路东,在南京附近活动。率部积极作战,围歼土顽武装,粉碎了国民党新七十四师2个旅的扫荡。用2个月的时间,打开津浦路东的局面,建立了4个县的政权,恢复了津浦路东根据地,牵制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8年,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在碾庄战斗中亲临前沿指挥,被敌炮弹击中耳聋致残。

1949年2月,任江淮军区四分区司令员。4月,任皖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党委副书记,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带领部队完成剿匪和部队内部整顿的任务。

建国之后

1950年10月,任皖北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1年1月,任安徽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中共安徽省委常委,主持省军区日常工作(书记、政治委员为省委书记兼)。带领部队进行了剿匪和内部整顿等工作。

1955年12月,任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安徽省委常委。

1956年,任安徽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1962年1月,参加了中共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在安徽大组会上严肃地揭发了安徽省个别领导向中央隐瞒实情的事实。

1965年9月,任上海警备区政治委员。在上海工作期间,重视部队的思想建设,以身作则,经常深入部队、机关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对干部关心爱护,平易近人。

1970年6月,调任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

1974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了会议。

1978年11月,任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

1982年8月,离职休养。

1986年8月,中央军委命令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

1990年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

李世焱所获荣誉

1955年5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世焱补充介绍

  李世焱(1909~1990),清宣统元年(1909 年)9 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上新集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 岁时读私塾4 年,因家境艰难辍学,从师学裁缝。民国15年(1926 年)参加革命活动,为农民协会会员,积极参加抗租、抗捐、抗债、抗税活动。民国16 年春夏间,蒋介石背叛国民革命,农-动遭到破坏,革命处于低潮,共产党的活动转入地下,李世焱利用做手工身份掩护党的活动,接受党交给的一些工作。同年秋,参加了著名的黄(安)麻(城)起义。起义成功后,任李家冲农会组长、村苏维埃主席、区苏维埃工人纠察队队长。民国18 年3 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黄安县红色补充军排长、二程区苏维埃袭击排排长。同年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袭击排改编为黄安县独立营后,他先后任连长、营长,率领部队英勇战斗,保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民国20 年5 月,在七里坪平山寨的战斗中右腿中弹负重伤,经红军医院治疗伤口愈合,但腿成残废,不能伸直,回家养伤。他以顽强的毅力锻炼腿力,渐能行走。民国22 年初,李世焱腿部逐渐康复,调任河口县特务团政委,特务团缩编为特务营,任营政委,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几次反“围剿”斗争。在严重的-下,国民党军和还乡团残酷杀害共产党人和拥护革命的群众,李世焱的父亲被打死,母亲和弟弟被抓去严刑拷打关入监牢,要他们交出李世焱,家中仅有的1 间房子也被还乡团放火烧了。李世焱忍着悲痛,带着特务营找到红军主力部队红二十五军,编入红七十五师二二四团,被任命为一营一连政治指导员。5 月,李世焱身染痢疾被送往红军医院治疗,在一次被国民党军包围中冲散,与部队失去联系。他拖着病重的身体,讨了3 个月的饭,找到中共河口县特委,参加了河口县委组织的武装工作队。在国民党军层层“围剿”的严峻形势下,李世焱与战友钱运华、徐海珊一起组成1 个便衣队,将地方政权、战斗队、工作队集为一体,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打击国民党军,增强了群众坚持斗争的信心,许多地方民团慑于便衣队的威力纷纷瓦解,打开了-形势下对敌斗争的局面。中共鄂东北道委将便衣队这一斗争方式在鄂东北地区推广。民国24 年5 月,红二十八军在岳西县凉亭坳重建,李世焱任手枪团二分队队长,面临国民党的10 万军队“围剿”,他不畏险恶,打了许多险仗、恶仗,曾两次营救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在这期间,他还受到“左”的错误路线-,被诬为“ ”,但革命信念始终不变,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

  抗日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被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李世焱任九团一营政治委员、四支队特务营政治委员,率领部队在合(肥)安(庆)公路线上打击日军,多次袭击日军运输车队,均获胜利。民国28 年春,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蒙冤被杀,部队思想混乱,李世焱耐心教育部队,要相信中央,为稳定部队起了重要作用。8 月,任第四支队十四团政治委员。

  民国29 年2 月,刘少奇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召见李世焱和团长谭希林,要他俩带14团去淮南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受领任务后,他和谭希林率部向东挺进,于3 月攻克定远县城,建立了淮南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 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7 月,调新四军第七团任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淮南反“扫荡”作战,与兄弟部队一起,粉碎了日军7 路进攻。民国31 年1 月,任新四军第二师四旅政治部主任,在部队整编、整风、开展大生产运动中,他深入部队,做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部队的整风、生产搞得出色,受到师部表彰。民国33 年12 月,任津浦路东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针对敌后工作的特点,积极开展政治工作。部队在作战、军政训练、英模运动、瓦解敌军等方面都取得卓著的成绩。

  解放战争时期,李世焱先后任新四军第二师淮南独立旅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三十旅政治委员,率部进行了反击国民党军进攻津浦路东的保卫战,而后赴苏北,兼任中共第十一地委书记,参加了涟水、盐阜等战役。民国36 年9 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二枞队三十四旅政治委员,奉命率部回戈津浦路东地区,作战略进攻。在2 个多月时间内,连续攻克江北数座城镇,歼灭多股国民党军地方武装,建立了4

  个县的民主政权,并粉碎国民党军新编七十四师的两次“扫荡”,恢复了津浦路东根据地,威胁着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民国37 年,李世焱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在攻打碾庄战斗中,他冒密集炮火亲赴前线指挥,被一块炮弹片击中耳部,又一次受伤致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江淮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皖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共皖北区党委常委,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安徽省委常委。1965年调上海警备区任政治委员。1970 年任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1978 年任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李世焱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屡建战功,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 年2 月因病在南京逝世。

  “李世焱”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