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北省名人>孝感市名人>孝昌县名人

丽尼

丽尼人物照片

孝昌名人丽尼介绍

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授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散文家

丽尼,原名郭安仁,1909年生于湖北孝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有影响的散文家,有巴金为其编选的《白夜》和《鹰之歌》两本散文集存世。

曾任《泉州日报》副刊编辑,晋江黎明高中、武汉美专教师。1930年到上海参加左联,与巴金等人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抗战后在福建、四川从事写作和教学,任重庆相辉学院外文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南人民出版社、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中央电影局艺术编译室、中国影协编辑,《译文》编委,广州暨南大学教授。“文革”中受到迫害,1968年殁于广州。1978年9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白夜》《鹰之歌》《黄昏之献》,译著长篇小说《田园交响乐》、《贵族之家》《前夜》《天蓝的生活》,专著《俄国文学史》,文学剧本《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苏瓦洛夫元帅》等。

丽尼生平介绍

丽尼家乡现在的行政区划是孝昌县,1909年11月4日,丽尼出生在该县白沙镇栗树湾张这个郭姓和张姓杂居的村子里。丽尼有兄弟4人,其中一人早逝,郭氏兄弟很早就离开了家乡,此后丽尼没有回过故乡。

在武汉读中学时,丽尼因参加五卅运动被学校开除。他一度在上海劳动大学旁听,并自学。1930年前后,在福建、武汉等地教授英语。1932年丽尼又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他参加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与巴金、吴朗西等人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抗日战争爆发后,丽尼在武汉国民党一军事译著机构担任翻译,从此中断了创作生涯。新中国成立后,除在武汉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外,丽尼主要在武汉、北京的一些文学艺术编译部门工作,并任《译文》(后改名《世界文学》)编辑委员。1950年,他担任武汉中南人民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后历任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1965年丽尼到广州暨南大学任中文系教授。“文革”期间,丽尼遭受迫害,1968年8月病逝于广州。

动荡岁月

动荡的岁月过早地中断了丽尼的创作,丽尼也过早地离开了“江南的土地”。丽尼留下的书越来越难找,记录丽尼的书似乎也不多了。

1981年《革命史资料》第五集上刊登了张执一同志的一篇回忆文章,文中说:“文学家丽尼在解放战争期间曾在国民党军委首脑机关任英文翻译,乘机弄到一份蒋军整个作战计划,找不上党的关系,只好到上海找作家胡风,胡风找到在宋庆龄主持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的廖梦醒同志,廖再设法转交给我,上海局密电报给了中央军委,军委曾来电奖励,认为对我军作战有很大的帮助。”那时丽尼完全可以随他所在的机关远走台湾,但他没有,他毅然地又带着妻小重返山城,避居北碚。

曾在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与丽尼共事的社长胡青坡一篇文章中这样回忆丽尼:“我和安仁同志一起工作期间,他充分表现了他的长者风度,对于青年作者新老作家的作品都是一丝不苟地审阅,或提出意见或进行修改,务使其达到出版水平,从不草率。他宽容大度和蔼可亲,我尊重他,遇事共同商量,他对我的意见也是尊重的。我们常常促膝而谈,几乎每晚都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谈到深夜。我们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所以至今,我和大家一样怀念着他。”

巴金是最了解丽尼的人,他说:“在我靠边的期间有人从广州来‘外调’丽尼的事情,我所知有限,他不曾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谈起来,他只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老好人,一个清清白白、寻寻常常的人。但是他的默默的死亡对我们的文学事业也是一个损失,倘使他能留下一本、两本新的散文,那有多好啊。”

丽尼人物轶事

巴金很喜欢丽尼的散文,曾经把他的散文介绍给靳以,发表在《文学季刊》里,又介绍给上海的黄源发表在《文学》月刊里,1935年底在上海巴金为丽尼出版了他的第一个散文集《黄昏之献》。巴金不仅是丽尼的那本书的主编,还是他的这本散文集的校对人。以后巴金又为他编了两本散文集《鹰之歌》和《白夜》。

丽尼主要作品

著作目录

黄昏之献(散文集)1935,文生

鹰之歌(散文集)1936,文生

白夜(散文集)1937,文生

丽尼散文选集 1982,上海文艺

翻译书目

阴影(短篇小说集)苏联科罗连珂等著,1931,新时代

田园交响乐(中篇小说)法国纪德著,1935,文生

天蓝的生活(中篇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6,文生

贵族之家(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37,文生

前夜(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伊凡诺夫(戏剧)俄国契诃夫著,1946,文生

海鸥(戏剧)俄国契诃夫著,1946,文生

万尼亚舅舅(戏剧)俄国契诃夫著,1946,文生

苏瓦洛夫元帅(戏剧)苏联巴克特列夫等著,1949,上杂

伟大水道建筑者(短篇小说集)苏联鲍·波列伏依著,1953,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

丽尼补充介绍

  丽尼(1909—1968)本名郭安仁,笔名丽尼。孝昌白沙镇栗树张湾人,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授。1921年,入汉口博学书院(后名博学中学)读书,1925年,因参加反帝大-被开除学籍。1926—1927年夏,在武汉邮电局任职员。结识吕骥、夏芝圃等进步文人,曾与夏芝圃合编综合性文艺刊物《汉心》,并以“燕人”笔名发表《燕语》等小品杂文,不久被迫停刊。1927年秋,考入上海劳动大学读书,次年离校,先后担任上海“自由书店”翻译,福建《泉州日报》副刊和晋江黎明中学英语教师。1930年2月至8月,在湖南长沙《教学杂志》当、翻译。后又到武昌“文艺”任教,在武汉《时代日报》主编《时代录》和《煤坑》两个文艺副刊,并发表诗歌、散文、小说。1932年,他与武汉的进步组织“反帝大同盟”取得联系,同年参加“左翼剧联”。在张庚领导的“鸽的艺术社”参加话剧《卡门》等演出活动。1934年去上海定居,在巴金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散文,为大众出版社《小说》半月刊,与进步人士交往甚密,不久加入“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与巴金、吴冷西、伍禅等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至1936年初“左联”解散止,曾教巴金学世界语。30年代,曾翻译克鲁泡特金著《俄国文学史》,法国纪德作品《田园交响乐》,文化生活出版社还出版他的三部散文集《黄昏之献》(1935年)、《鹰之歌》(1936年)、《白夜》(1937年),文字优美清丽,诗意盎然,在当时吸引过不少文艺界人士。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从上海移居武汉,因时局艰难,家境窘迫,于1938年5月以“军用文官”中的“荐任官”身份,入国民党军训部军学编译处任职,主要从事军事英文著作翻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调南京国防部秘书室任少将秘书。解放战争期间,利用自己的地位,乘机弄到一份蒋军的作战计划,通过作家胡风,找到宋庆龄和廖梦醒,最后,转交给中央军委,军委曾致电嘉奖。在此期间,营救过被捕的中共地下党员。1949年解放军渡江前夕,以另谋教职为由,转重庆相辉大学任文学系教授。1950至1957年,先后担任中南人民出版社部副主任、中南人民艺术出版社社长兼总、中央电影出版社外国电影编译室副主任等职。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曾翻译出版过多种外国文学名著:如屠格涅夫的《前夜》等,在国内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长期担任文化行政和文学杂志工作,对于介绍世界优秀文化艺术作出积极贡献。1965年,调任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文革”期间受到破孩,被指责有历史问题。1968年8月3日,在下放劳动中,晕倒在水田,抢救无效逝世。1978年9月,暨南大学党委报请广东省委批准,为他平反,并举行追悼会。1986年9月,该校党委又发文,对其所谓“政治历史问题”作出公正结论。

  来源:孝感市志

  “丽尼”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