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名人李公达介绍
李公达,冶金学家,炼铁专家。中国钢铁脱硫研究先驱;对高炉冶炼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与推广,对推动中国炼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防治高炉“炉瘤”,对固体直接还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和综合利用研究的开拓者和组织者之一。
李公达人物生平
李公达原名李德芳,又名李达。1905年1月10日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横河韩家湾的一个书香门第
。父亲李鑫与叔父李碧均为秀才,李公达9岁后进入其父主办的乡村学堂学习,直至高小毕业。1917年他到北京随叔父生活,翌年秋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24年以品学兼优获得免学、宿费升入南开大学。1928年夏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成绩名列前茅。在此期间逐步形成了“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信念。毕业后,李公达到沈阳东北大学附属中学任教员,不久到同泽男中担任理科主任,除讲授高中理科课程外,并筹建了相应的实验室。执教三年间,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爱戴。同期还应张学良将军之邀请,任其子女的家庭教师。1931年9月,由张学良将军资助,远渡重洋赴美留学,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学习,翌年夏,获得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其后继续在该院攻读博士,师从美国著名学者J.契普曼(Chipman)教授,1935年冬获冶金工程博士学位。
1935年末,李公达学成回国,任北洋大学教授,一年后,兼任矿冶系主任。在校期间,除讲授高年级冶金课程外,还筹建了冶金实验室。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公达受聘于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任矿冶专门委员,参加筹建位于
湖南湘潭的中央钢铁厂;1938年春,调任经济部矿冶研究所技正。同年秋,由于战局紧迫,李公达随所内迁入川,主持协和炼铁厂的规划设计工作。1939年5月,他应友人张锡羊之邀,任新威矿冶公司总工程师兼威远铁厂厂长,着力于矿山、炼焦、耐火材料和炼铁高炉的恢复工作。1941年春李公达赴重庆,受聘于中国兴业公司,担任炼铁厂厂长;1943~1944年,兼任陵江铁厂工作。1944年3月,他任资源委员会资渝钢铁厂资和炼铁厂厂长;同年冬,兼任重庆国民政府战时生产局制造处顾问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公达受经济部派遣,以华北特派员办公处专门委员身份参加接收石景山钢铁厂;1946年初,转任华北钢铁公司天津钢厂经理,直至1949年1月。1949年初,平津解放后,李公达曾先后担任天津钢厂、石景山钢铁厂经理。他深入实际,依靠工人和技术人员,使这些工厂得以迅速恢复生产。1950年2月,他参与组建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随后担任该局计划处处长,负责中国(不含鞍山钢铁公司)钢铁工业的计划和统计工作;1952年调任生产技术处副处长,常年深入现场,指导各厂高炉大修与开炉,并积极推广新技术和先进经验。1953年,他组织筹备了中国第一届高炉炼铁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炼铁原料和燃料、高炉技术操作、生产技术管理、炼铁技术指标等问题,并通过了《中国第一届高炉会议决议案》。这次会议对推动当时的高炉生产技术指出了发展方向。1958年李公达任冶金工业部钢铁司炼铁处处长;同年9月兼任钢铁研究院炼铁研究室主任,从此他以很大精力投入到攀枝花矿冶炼和综合利用的科研和组织工作中,为开发大西南,建设内地钢铁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9月,李公达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先后被选为中国金属学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和第二届副秘书长。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1年3月4日含冤病逝于北京。
李公达个人简历
1905年1月10日生于湖北省罗田县。
1924~1928年在天津南开大学化学系学习。
1928~1931年任沈阳东北大学附属中学、同泽中学理科教员。
1931~1935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冶金工程博士学位。
1936~1937年任北洋大学教授,兼矿冶系主任。
1937~1938年任资源委员会矿冶处专门委员。
1938~1939年任经济部矿冶研究所技正、重庆协和炼铁厂主任工程师。
1939~1940年任四川新威矿冶公司总工程师,兼威远铁厂厂长。
1941~1944年任重庆中国兴业公司炼铁厂厂长。
1944~1945年任资源委员会资渝钢铁厂资和炼铁厂厂长,兼战时生产局制造处顾问委员会委员。
1945~1946年任经济部华北特派员办公处专门委员。
1946~1949年任华北钢铁公司天津钢厂经理。
1949~1950年任天津钢厂经理、石景山钢铁厂经理。
1950~1956年任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计划处处长、生产技术处副处长。
1957年任冶金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技术处处长。
1958~1971年任冶金工业部钢铁司炼铁处处长,兼钢铁研究院炼铁研究室主任。
1971年3月4日逝世于北京。
李公达主要论著
1ChipmanJ.,LiTa.EquilibriumintheReactionofHydrogenwithIronSulphideinLiquidlronandtheThermodynamicsofDesulphuization.Trans.A.S.M.1937,25(June):435-465.
2李公达.小规模炼铁厂计划.矿冶半月刊,1938,1(9).
3李公达,刘树人.提炼硫磺试验.矿冶半月刊,1939,2(19~20):1~10.
4李公达.目前小高炉生产中的若干技术问题.钢铁,1959(6):169~175.
5李公达,林宗彩.中国炼铁工业十年来的成就.钢铁,1959(18):796~804
6李公达,李马可.国外炼铁动向与中国炼铁的发展.钢铁,1964(5):1~8.
李公达补充介绍
李公达原名李德芳,又名李达。1905年1月10日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横河韩家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鑫与叔父李碧均为秀才,李公达9岁后进入其父主办的乡村学堂学习,直至高小毕业。1917年他到北京随叔父生活,翌年秋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24年以品学兼优获得免学、宿费升入南开大学。1928年夏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成绩名列前茅。在此期间逐步形成了“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信念。毕业后,李公达到沈阳东北大学附属中学任教员,不久到同泽男中担任理科主任,除讲授高中理科课程外,并筹建了相应的实验室。执教三年间,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爱戴。同期还应张学良将军之邀请,任其子女的家庭教师。1931年9月,由张学良将军资助,远渡重洋赴美留学,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学习,翌年夏,获得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其后继续在该院攻读博士,师从美国著名学者J.契普曼(Chipman)教授,1935年冬获冶金工程博士学位。
1935年末,李公达学成回国,任北洋大学教授,一年后,兼任矿冶系主任。在校期间,除讲授高年级冶金课程外,还筹建了冶金实验室。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公达受聘于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任矿冶专门委员,参加筹建位于湖南湘潭的中央钢铁厂;1938年春,调任经济部矿冶研究所技正。同年秋,由于战局紧迫,李公达随所内迁入川,主持协和炼铁厂的规划设计工作。1939年5月,他应友人张锡羊之邀,任新威矿冶公司总工程师兼威远铁厂厂长,着力于矿山、炼焦、耐火材料和炼铁高炉的恢复工作。1941年春李公达赴重庆,受聘于中国兴业公司,担任炼铁厂厂长;1943~1944年,兼任陵江铁厂工作。1944年3月,他任资源委员会资渝钢铁厂资和炼铁厂厂长;同年冬,兼任重庆国民政府战时生产局制造处顾问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公达受经济部派遣,以华北特派员办公处专门委员身份参加接收石景山钢铁厂;1946年初,转任华北钢铁公司天津钢厂经理,直至1949年1月。1949年初,平津解放后,李公达曾先后担任天津钢厂、石景山钢铁厂经理。他深入实际,依靠工人和技术人员,使这些工厂得以迅速恢复生产。1950年2月,他参与组建重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随后担任该局计划处处长,负责中国(不含鞍山钢铁公司)钢铁工业的计划和统计工作;1952年调任生产技术处副处长,常年深入现场,指导各厂高炉大修与开炉,并积极推广新技术和先进经验。1953年,他组织筹备了中国第一届高炉炼铁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炼铁原料和燃料、高炉技术操作、生产技术管理、炼铁技术指标等问题,并通过了《中国第一届高炉会议决议案》。这次会议对推动当时的高炉生产技术指出了发展方向。1958年李公达任冶金工业部钢铁司炼铁处处长;同年9月兼任钢铁研究院炼铁研究室主任,从此他以很大精力投入到攀枝花矿冶炼和综合利用的科研和组织工作中,为开发大西南,建设内地钢铁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9月,李公达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先后被选为中国金属学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和第二届副秘书长。
“文革”中受破孩,1971年3月4日含冤病逝于北京。
“李公达”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