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名人>湖北省名人>武汉市名人>武昌区名人

冯京

冯京人物照片

武昌名人冯京介绍

北宋大臣

冯京(1021年-1094年),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北宋大臣。曾祖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今广西宜州市),至祖父时落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历官翰林学士、扬州、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亳州、成都等地。宋哲宗即位,累官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1094年)去世,年七十四。追赠司徒,谥号“文简”。冯京著有《灊山集》,今已佚。

概述内图片来源:清光绪修《江苏毘陵冯氏宗谱》

冯京人物生平

冯京1021年生于宜山龙水,15岁随父母迁居藤州几年后,又落籍鄂州。因此上述三地均可称为其家乡。

冯京从小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在1048年8月至1049年3月举行的乡试、会试、殿试中,他连中解元、会元、状元,在古代13位“三科状元”中名气较大。时任朝廷宰相见冯京才华横溢,先后将两位千金嫁给他为妻,留下了“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千古佳话。

中状元后,他以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回京后,值集贤院,拜龙图阁待制。因岳父富弼当政,避嫌出知扬州,改知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被召还京,纠察在京刑狱。因数月未去拜访丞相,被韩琦视为傲慢。富弼要其拜见韩琦,冯京道:“公(韩)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后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又出知太原府。

宋神宗即位,冯京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王安石为政,试行新法。冯京上疏万言,论其更张失当,被王安石指为邪说,欲予罢黜,但神宗认为冯京可用,反而任命冯京为枢密副使。熙宁四年(1071年),进为参知政事。冯京因郑侠妄言时政受牵连,被罢知亳州。

茂州夷人叛乱,知冯京率部前来,请降。冯京上奏朝廷,请求不咎既往,发农具,给粮草,夷人感激涕零,歃血盟誓,愿世代做宋臣民。

吕惠卿与王安石发生摩擦,将安石密信呈与神宗,中有“勿令齐年知”语,“齐年”即指冯京,神宗以此知冯京无辜,召知枢密院,冯京称病不去。神宗一日午睡后呼左右道:“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乃赐冯京诏,中有“渴想仪刑,不忘梦寐”之语。未几,以冯京为观文殿学士、知河阳府。宋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改镇彰德。司马光、范祖禹极力举荐冯京为枢密使,冯京以老为由辞却,哲宗乃以之为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之职致仕。

绍圣元年(1094年),冯京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哲宗亲至其家祭奠,追赠司徒,谥号“文简”。并赐神道碑,题额为“基德” 。冯京著有《灊山集》,可惜未留传于世。

冯京史料记载

《宋史·列传第七十六·冯京》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少隽迈不群,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持酒肴来,直出奁具目示之。京笑不视,力辞。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吴充以论温成皇后追册事,出知高邮,京疏充言是,不当黜。刘沆请言并斥京,仁宗曰:「京亦何罪?」但解其记注,旋复之。

试知制诰。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出安抚陕西,请城古渭,通西羌唃氏,畀木征官,以断夏人右臂。除端明殿学士、知太原府。

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王安石为政,京论其更张失当,累数千百言,安石指为邪说,请黜之。帝以为可用,擢枢密副使。河东麟、府、丰三州,城垒兵械不治,官吏皆受谴。京以先帅本道,上章自劾曰:「使诸路帅臣,知其虽一时脱去,后能侥窃名位者,犹必行法,将不敢复偷惰旷职。」优诏不听。进参知政事。数与安石论辨,又荐刘分攵、苏轼掌外制。安石令保甲养马,京谓必不可行。会选人郑侠上书言时政,荐京可相,吕惠卿因是谮京与侠通,罢知亳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知渭州。茂州夷叛,徙知成都府。蕃部何丹方寇鸡粽关,闻京兵至,请降。议者遂欲荡其巢窟,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夷人喜,争出犬豕割血受盟,愿世世为汉藩。惠卿告安石罪,发其私书,有曰「勿令齐年知」,齐年谓京也,与安石同年生。帝以安石为欺,复召京知枢密院。京以疾未至,帝中夕呼左右语曰:「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乃赐京诏,有「渴想仪刑,不忘梦寐」之语。及入见,首以所梦告焉。顷之,以观文殿学士知河阳。

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镇彰德。于是范祖禹言:「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且昭陵学士,独京一人存,若付以枢密,必允公论。」时京已老,乃以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薨,年七十四。帝临奠于第,赠司徒,谥曰文简。

始,京乡居,受恩通判南宫成,迨贵,以郊恩官其子。尝过外兄朱适,出侍妾,询知为同年进士妻,亟请而嫁之。其为郡守,诸县公事至,即历究之,苟与县牍合而处断丽于法者,呼法吏决罪,不以侍狱。报下捷疾,一无壅滞,人服其敏云。

冯京个人作品

有《灊山集》(见《鹤林玉露》乙编卷四),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六《冯文简公京传》。《宋史》卷三一七有传。

冯京后世纪念

主词条:冯京墓

冯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曲梁乡五虎庙村南100余米的台地上,1981年开始发掘清理。墓室结构为石砌多室墓,共4个墓室,东西向,南北排列。有墓志4盒,分放在各室封石上。据墓志可知,由南向北各室分别葬冯京续妻富氏、再续妻富氏、冯京、原配夫人王氏。墓内出土有汝窑瓷器、陶器、石器、骨饰及北宋铜钱等随葬品。

冯京补充介绍

  冯京(1021年~1094年),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他出身于商人家庭,父亲冯式以入粟买官,40多岁仍无子嗣。一次,冯式要去京城办事,妻子金氏拿出许多银两,让他在京城买妾生子,接续冯家香火。冯式物色到一位女子,双方立好契约,钱也付了。冯式好奇地询问女子身世,女子顷刻间泪流满面,哭诉说:“父亲在朝做官,妾已许配河南一人家。因父押纲运亏损巨大,无法赔付,只好将我出卖,凑钱还债。”冯式听了十分伤感,决定将女子退还,付出的钱也不再要回。金氏得知事情经过后通情达理地说:“君既有如此善心,何患无子?”过了几个月,金氏果然怀孕生下冯京。

  三元及第轰动京师

  婉言辞谢皇亲国戚

  冯京出生不久,父母相继去世,他成了孤儿,家业也从此凋零,由小康堕入贫困。冯京读书十分刻苦用功,加上天分极高,从小就表现得卓尔不群。他早年就读于公式山,写有《公式山集》。宋代科举考试要过三关:地方发解试在前一年秋天举行,头名称解元;尚书省礼部省试,头名称省元;最后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头名即获状元美称。冯京是宋代少数几位三元及第的状元之一。

  不过,冯京在鄂州的乡试并不顺利,主考官评阅他的试卷后本打算将他黜落,经其他几位考官的据理力争,冯京的名字才被放在榜末。当时,鄂州通判南宫成任监试官,负责拆封乡试成绩并抄榜公布。南宫成一看冯京被置于榜末非常不满,就与主司商量,定冯京为鄂州发解试第一名。这是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的事。第二年春天,冯京赴京参加省试、廷试,又连中两个第一,成为“三元”状元。

  《宋史》记载:“(冯京)少年时英俊豪迈,举进士,从乡试、礼部一直廷试皆第一。”

  29岁的冯京三元及第轰动京师,顿时身价倍增。京城权贵纷纷攀附新贵,想招他为婿。张尧佐是仁宗皇帝的岳父,他认准冯京前途无量,就执意要把女儿、贤妃的妹妹嫁给他。张尧佐仗着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捷足先登,干脆让人前呼后拥地把冯京接到显赫的张府。冯京刚在客厅坐下,张尧佐就给他系上一条金带,并说:“这是皇上之意。”过了一会儿,张贤妃也派人送来酒菜和一套价值昂贵的嫁妆。聪明的冯京早已打定主意不与皇亲国戚攀亲,婉言辞谢了这门亲事。他最终选择宰相富弼的女儿为妻,而富弼则是宰相晏殊的女婿。

  权知开封府治理京师

  为人不攀附权贵

  通判荆南一任期满,冯京召试馆职,授太常丞、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兼-起居注。仁宗皇帝一向宠幸张贤妃,不喜欢郭皇后。贤妃薨,仁宗降诏追封她为温成皇后。礼官吴充表示反对,认为皇后健在,追封贤妃为皇后不合礼数,希望仁宗收回诏命。他的观点得到了冯京的支持。宰相刘沆坚持说追册张妃为皇后是皇帝旨意,难以收回。刘沆利用宰相特权,越过礼官吴充,让吏部以本部状报表示同意。不久,吴充出知高邮军。刘沆原打算将支持吴充的冯京也赶出朝廷,仁宗出面干预说:“冯京亦何罪?”冯京得以继续留在朝中任职,但罢去-起居注兼职。半年后,复兼-起居注。

  仁宗欲擢冯京为知制诰,这是皇帝的近侍大臣,是令士大夫们羡慕的清要之职。冯京考虑到岳丈富弼是当朝宰相,为了避嫌,他决定辞谢,诏以龙图阁待制,知扬州(今江苏扬州),后改知公式州(今江苏南京),成为一名地方官员。

  也许是仁宗爱惜冯京的才华,不想让他在地方上多呆,冯京很快擢升翰林侍读学士,奉诏还京。他先担任公务繁重的纠察在京刑狱公事及勾当三班院公事,然后被选入学士院,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冯京被授以翰林学士、知制诰,就成了皇帝的高等秘书,有望擢升执政官,这是仁宗打算重用他的一个信号。果然,冯京很快迁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负责治理京师重地。

  仁宗嘉公式年间(1056年~1063年),韩琦与富弼同为宰相,作为朝官的冯京不仅没有主动接近韩琦,反而有意避开他。韩琦几个月见不到冯京心中很不高兴,就对富弼说:“冯京傲气。”富弼回家后将此事转告冯京,叮嘱他去拜见韩琦。

  冯京对韩琦并没有什么不满,就听从岳父的劝告大大方方去宰相府拜见韩琦,当面解释说:“公身为宰相,从官不敢轻易造访相公,这是出于对相公的尊重,何来的傲气?”两人相视大笑,误解也释然于笑声之中。

  宋神宗重用冯京

  冯京上章自劾

  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驾崩,宋神宗赵顼即皇帝位,次年改元熙宁。宋神宗对冯京印象一直不错,认为他在仁宗、英宗二朝提出的一些方略多被先帝采纳,是难得的人才。神宗即位不久,就任命冯京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宋神宗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他重用王安石进行改革,希望借此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十分激烈。从总体上说,冯京不支持王安石新法,他也因此与王安石产生了矛盾,但是这些并没有影响神宗对冯京的信任。

  在御史中丞任上,冯京就王安石的改革提出了六条意见,指陈新法失当。冯京所陈六事,史已失载,具体未能详。神宗仔细审阅了冯京这道洋洋洒洒数万言的奏折,又将它转给王安石。王安石看后十分不满地说:“冯京的奏疏极为荒谬。”神宗却说:“朕与冯京数次诘难,一时很难说服他,如不为流俗蛊惑,此人亦可用。”神宗话锋一转又说:“此人作御史中丞,恐失职。”王安石立即附和道:“冯京在御史台只是备位而已,无所建树。陛下应该时常提醒他,不要让他被流俗迷惑。”神宗沉思片刻,接着说:“令冯京作枢密副使,如何?”王安石这才意识到,神宗原来是想要重用冯京,他只得顺水推舟地说:“既然陛下要用他又有何不可!”诏冯京擢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冯京为官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河东麟州、府州、丰州的城防、兵器长久缺乏修整,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经常失利,三州官吏因此受到朝廷的谴责。冯京认为自己曾担任过陕西安抚使,对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上章自劾:“麟、府、丰三州城垒兵械不治,帅臣有责,前任帅臣亦有责。臣曾担任陕西安抚使,当受谴责。如此,可使诸路帅臣(安抚使)明白,虽然离任了,但仍必须为自己在任期间的过失承担责任。这样,他们就不至于在任内懒惰、失职。”神宗看了冯京自劾奏疏后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擢升他为参知政事(副相)。

  神宗观《流民图》赈济灾民

  冯京平叛乱带病入朝

  熙宁六年(1073年)七月至次年三月,全国很多地方旱情严重,大量东北流民涌入京师。监管开封府安上门的官员郑侠知道王安石听不进批评意见,就将《流民图》上奏阁门,希望能呈送到神宗手里,结果被阁门司退回。郑侠情急之下就谎称密急文件,动用马递直接送入宫内通进银台司,终于将这幅画面凄惨的《流民图》长卷送到神宗手中。郑侠随画还附上一封时政书,建议神宗任命冯京为宰相。

  神宗看了《流民图》后长吁短叹,夜不能寐。次日,神宗下令免去开封府的免行钱,令司农寺开常平仓赈济饥民。

  王安石则上 书请求罢去宰相。吕惠卿、邓绾连忙劝说神宗:“陛下数年以来废寝忘餐,终于成就今日善政,天下都被受新法恩泽。陛下若听信狂夫郑侠之言,罢去新法,前功尽弃,岂不可惜?”神宗思前想后,觉得新法的推行确实不易,国家那么大,天灾也是难免的。他下令御史台追究郑侠擅发马递之罪,王安石继续任宰相。吕惠卿又趁机诬告冯京与郑侠串通,诏罢冯京参知政事,出知亳州(今安徽亳州)。不久,冯京又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渭州(今甘肃平凉)。

  茂州(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区)发生少数民族叛乱,冯京奉命知成都府,前去处理这一突发事件。番部首领何丹正率部攻打鸡宗关,他听说冯京率宋军赶到,就立即请降。朝中有人又提议宋军可趁机扫荡番部首领何丹的老巢。冯京反对这种-的做法。他奏请朝廷从长计议,从稳定大局出发,努力化解矛盾。他还建议发放农具、粮食给叛兵,让他们回家从事生产、维持生计。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番部首领十分感激冯京,就与他歃血为盟,表示愿世世代代成为大宋的番民。

  王安石罢相后,宋神宗召冯京回京担任知枢密院。冯京以身体不适为由上 书辞谢。神宗对冯京思念日深,以至于做梦都梦见冯京入朝。次日,他给冯京降了一道诏书,其中有“渴想仪型,不忘梦寐”之句,意思是说自己渴望见到爱卿的仪容,连梦中也是如此。冯京接诏后很受感动,就带病入朝。不过,冯京糟糕的身体状况已不能担当枢密使的重任,神宗就安排他任观文殿学士,知河阳(今河南孟县)。

  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称赞冯京是“国之老成,可以倚信”,竭力推荐于朝,诏授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这时的冯京年事已高,身体也是每况愈下。元公式年间(1086年~1094年),冯京以太子少师、宣徽南院使致仕。绍圣元年(1094年),冯京病逝,享年73岁,赐谥文简。

  “冯京”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